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4407发布日期:2020-12-29 09:3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机动车辆一般都有各自特定的用途,复合功能能力开发不足;同时,车辆的空间使用效率没有被完全开发利用,造成一定的浪费。目前,国家在应急车辆领域投入较大,若能够充分利用传统机动车辆的空间,使之能够安装应急泵类设备,则可使传统机动车功能多样化,提高社会车辆的整体使用效率,并减少国家对应急车辆的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以解决传统机动车辆空间没有充分利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及其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位于泵的顶部,泵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向竖直的固定套,固定套环套于驱动机构外,固定套内的泵顶部或者驱动机构外壁固定有连接板,固定套顶部边沿外翻形成矩形翻边,泵顶部对应矩形翻边四角位置分别固定有限位板,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框板、悬挂板,悬挂板固定于机动车后端部,框板围在固定套外,且悬挂板盖合连接在框板顶部,由悬挂板和框板围成的内部空间容纳固定套,悬挂板底面对应固定套矩形翻边四角位置分别连接有轴向竖直的导柱,导柱一一对应向下穿过固定套矩形翻边四角,每个导柱与矩形翻边对应角滑动配合,每个导柱下端分别与泵顶部对应位置的限位板接触,悬挂板的底面对应连接板上方位置还安装有滑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动力机构驱动的卷绳器,升降驱动装置固定于机动车后端部,升降驱动装置中卷绳器的卷绳水平穿入至悬挂板、框板围成的内部空间,再绕过悬挂板底面的滑轮后竖直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于连接板。

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板的板体通过螺栓固定于机动车后端部,悬挂板四周分别下翻形成侧翻边,所述框板由四周导板围接而成,悬挂板的侧翻边分别紧贴框板中对应侧导板上部外侧面,且侧翻边、导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中卷绳器的卷绳穿过其中一个侧翻边及其对应的导板上部进入悬挂板、框板围成的内部空间。

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中,动力机构为电机或液压马达,由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卷绳器中卷绳的收放。

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的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或电机,所述液压马达或电动机通过液压软管或电线连接机动车自带的液压油箱或电瓶。

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为离心泵、或容积泵、或者潜水泵。

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采用立式安装,泵的进水口朝下,泵的出水口朝向一侧,进水口处安装进水法兰,进水法兰处安装过滤罩,出水口处安装出水法兰,出水法兰处安装快装接头。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悬挂板整体安装悬挂安装于机动车后端部,针对机动车空间限制以及应急作业时对泵的进水口位置要求,本实用新型中泵顶部的驱动机构收纳于悬挂板、框板围成的内部空间中,并使泵顶部的固定套可沿悬挂板底面连接的导柱向下滑动,通过上述紧凑结构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机动车有限空间的安装要求,并且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中卷绳器的放绳,可令固定套及泵整体向下降,使泵底部的进水口位置能够满足应急作业时的要求。在不使用时,还可将本实用新型拆卸放置在车内,从而提高机动车的集成能力和功能的多样化,以最小的成本增加,使机动车辆的功能最大化,进而减小国家在应急工程车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化车辆的整体使用效率,极大增加抗洪抢险作业车辆的可获得性,大幅度地提高国家应急救援能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的优点,能够充分利用车辆的空间和车辆自带动力系统,使机动车的集成能力和功能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悬挂板、框板后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车载式可升降泵集成结构,包括泵6及其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位于泵6的顶部,泵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向竖直的固定套5,固定套5环套于驱动机构3外,固定套5内的泵6顶部或者驱动机构3外壁固定有连接板10,固定套5顶部边沿外翻形成矩形翻边11,泵6顶部对应矩形翻边11四角位置分别固定有限位板7,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1、框板4、悬挂板2,悬挂板2固定于机动车后端部,框板4围在固定套5外,且悬挂板2盖合连接在框板4顶部,由悬挂板2和框板4围成的内部空间容纳固定套5,悬挂板2底面对应固定套5矩形翻边11四角位置分别连接有轴向竖直的导柱9,导柱9一一对应向下穿过固定套5矩形翻边11四角,每个导柱9与矩形翻边11对应角滑动配合,每个导柱9下端分别与泵6顶部对应位置的限位板7接触,悬挂板2的底面对应连接板10上方位置还安装有滑轮8,升降驱动装置1为动力机构1.1驱动的卷绳器1.2,升降驱动装置1固定于机动车后端部,升降驱动装置1中卷绳器1.2的钢丝卷绳1.3水平穿入至悬挂板2、框板4围成的内部空间,再绕过悬挂板2底面的滑轮8后竖直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于连接板10。

本实用新型中,悬挂板2的板体通过螺栓固定于机动车后端部,悬挂板2四周分别下翻形成侧翻边2.1,框板4由四周导板4.1围接而成,导板4.1分别夹持于固定套5顶部翻边11四周与对应位置的限位板7之间,悬挂板2的侧翻边2.1分别紧贴框板中对应侧导板4.1上部外侧面,且侧翻边2.1、导板4.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升降驱动装置1中卷绳器1.2的钢丝卷绳1.3穿过其中一个侧翻边及其对应的导板上部进入悬挂板2、框板4围成的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升降驱动装置1的动力机构1.1为电机或液压马达,由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卷绳器1.2中钢丝卷绳1.3的收放。泵6的驱动机构3为液压马达或电机,液压马达或电动机通过液压软管或电线连接机动车自带的液压油箱或电瓶。

本实用新型中,泵6为离心泵、或容积泵、或者潜水泵。泵6采用立式安装,泵的进水口朝下,泵6的出水口6.1朝向一侧,进水口处安装进水法兰6.2,进水法兰6.2处安装过滤罩,出水口6.1处安装出水法兰,出水法兰处安装快装接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板2悬挂固定于机动车后端部,当需要应急作业时,利用升降驱动装置1中动力机构1.1驱动卷绳器1.2工作以放出钢丝卷绳1.3,泵6随固定套5整体沿导柱9下降,使泵6底部的进水口能够从水源汲取水。应急作业完成后,升降驱动装置1中动力机构1.1驱动卷绳器1.2使钢丝卷绳1.3收回至卷绳器1.2中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