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的可调节离心泵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5861发布日期:2022-11-03 07:0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修的可调节离心泵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安装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修的可调节离心泵安装座。


背景技术:

2.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发生离心运动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为了避免离心泵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对离心泵本体造成损伤,通常会搭配离心泵专用安装座进行固定连接。
3.但是,市场上的离心泵安装座通常是人员使用螺栓将离心泵与安装座进行安装固定,大量的使用螺栓对离心泵进行固定,虽然能够增加其连接牢固度,但对于人员检修维护离心泵也带来了相同的复杂工序,耽误了人员检修效率,同时,螺栓的使用也增加了使用者的安装成本,不利于企业节省安装资金,因此需要一种便于维修的可调节离心泵安装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可调节离心泵安装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离心泵安装座通常是人员使用螺栓将离心泵与安装座进行安装固定,大量的使用螺栓对离心泵进行固定,虽然能够增加其连接牢固度,但对于人员检修维护离心泵也带来了相同的复杂工序,耽误了人员检修效率,同时,螺栓的使用也增加了使用者的安装成本,不利于企业节省安装资金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维修的可调节离心泵安装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泵体,且泵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侧均与底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丝杆,且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遮挡板,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遮挡板的底部转动连接,且丝杆的外圈套设有螺母套,所述丝杆的一侧设置有滑杆,且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底板的顶部和遮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圈套设有滑套,且滑套与相邻的螺母套之间水平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螺母套的外圈和滑套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一侧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与插杆相适配的插孔,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
7.优选地,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限位杆。
8.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包含有阻尼杆、弹簧和底座,所述阻尼杆的顶部与相邻的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阻尼杆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阻尼杆的外圈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底板的顶部和遮挡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丝杆的外圈上部套接有握把。
11.优选地,所述插杆的外圈套接有挡片,所述插杆与相邻的插孔相插接,所述挡片的底部与相邻的底板的顶部相抵。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泵体与安装板进行连接,人员转动丝杆,在滑杆和滑套的作用下,带动螺母套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移,使得横杆带动两个插杆向下移动至相对应的插孔中,人员重复以上步骤对另一侧的丝杆进行同样的操作,将泵体紧密的固定在底板上,在泵体运行的状态下,通过阻尼杆配合弹簧的作用下,为泵体提供减震的功能,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人员对泵体以及安装座的检修变为极为简单,改变了传统方式中的人员检修需要拆除大量的连接螺栓,才能够进行检修作业,省时省力,提高了人员对装置的维护检修效率。
14.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限位杆的设置,方便人员将泵体与底板上的滑槽相对接,通过阻尼杆、弹簧和底座的设置,为运行中的泵体减少了震动的功能,避免了因摇晃过大产生的泵体烧坏的情况,通过遮挡板的设置,防止了泵体的顶部受到外界抛物的影响,通过握把的设置,方便人员握持并转动丝杆,通过挡片的设置,使得插杆与插孔连接地更加紧密,方便人员观察插杆是否与插孔连接到位。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遮挡板;3、丝杆;4、握把;5、螺母套;6、横杆;7、滑杆;8、滑套;9、阻尼杆;10、弹簧;11、底座;12、插杆;13、挡片;14、泵体;15、安装板;16、限位杆;1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参照图1-3,一种便于维修的可调节离心泵安装座,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泵体14,且泵体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的底部两侧均与底板1的顶部滑动连接,底板1的顶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丝杆3,且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遮挡板2,丝杆3的另一端与遮挡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且丝杆3的外圈套设有螺母套5,丝杆3的一侧设置有滑杆7,且滑杆7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底板1的顶部和遮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滑杆7的外圈套设
有滑套8,且滑套8与相邻的螺母套5之间水平设置有横杆6,横杆6的两端分别与螺母套5的外圈和滑套8的外圈固定连接,横杆6的一侧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12,安装板15的顶部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与插杆12相适配的插孔,底板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具体的,在人员使用时,人员通过限位杆16将泵体14底部的安装板15推入底板1上开设的滑槽17内部,人员转动丝杆3,在滑杆7和滑套8的作用下,带动螺母套5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移,使得横杆6带动两个插杆12向下移动至相对应的插孔中,人员重复以上步骤对另一侧的丝杆3进行同样的操作,将泵体14紧密的固定在底板1上,在泵体14运行的状态下,通过阻尼杆9配合弹簧10的作用下,为泵体14提供减震的功能,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人员对泵体14以及安装座的检修变为极为简单,改变了传统方式中的人员检修需要拆除大量的连接螺栓,才能够进行检修作业,省时省力,提高了人员对装置的维护检修效率。
23.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24.在人员使用时,人员通过限位杆16将泵体14底部的安装板15推入底板1上开设的滑槽17内部,人员转动丝杆3,在滑杆7和滑套8的作用下,带动螺母套5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移,使得横杆6带动两个插杆12向下移动至相对应的插孔中,人员重复以上步骤对另一侧的丝杆3进行同样的操作,将泵体14紧密的固定在底板1上,在泵体14运行的状态下,通过阻尼杆9配合弹簧10的作用下,为泵体14提供减震的功能。
25.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26.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人员对泵体14以及安装座的检修变为极为简单,改变了传统方式中的人员检修需要拆除大量的连接螺栓,才能够进行检修作业,省时省力,提高了人员对装置的维护检修效率。
27.进一步地,底板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7,安装板15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7滑动连接的限位杆16,具体的,通过限位杆16的设置,方便人员将泵体14与底板1上的滑槽17相对接。
28.进一步地,减震结构包含有阻尼杆9、弹簧10和底座11,阻尼杆9的顶部与相邻的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阻尼杆9的底部与底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阻尼杆9的外圈安装有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与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弹簧10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底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阻尼杆9、弹簧10和底座11的设置,为运行中的泵体14减少了震动的功能,避免了因摇晃过大产生的泵体14烧坏的情况。
29.进一步地,丝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底板1的顶部和遮挡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具体的,通过遮挡板2的设置,防止了泵体14的顶部受到外界抛物的影响。
30.进一步地,丝杆3的外圈上部套接有握把4,具体的,通过握把4的设置,方便人员握持并转动丝杆3。
31.进一步地,插杆12的外圈套接有挡片13,插杆12与相邻的插孔相插接,挡片13的底部与相邻的底板1的顶部相抵,具体的,通过挡片13的设置,使得插杆12与插孔连接地更加紧密,方便人员观察插杆12是否与插孔连接到位。
32.综上所述:在人员使用时,人员通过限位杆16将泵体14底部的安装板15推入底板1上开设的滑槽17内部,人员转动丝杆3,在滑杆7和滑套8的作用下,带动螺母套5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移,使得横杆6带动两个插杆12向下移动至相对应的插孔中,人员重复以上步骤对另一侧的丝杆3进行同样的操作,将泵体14紧密的固定在底板1上,在泵体14运行的状态下,通
过阻尼杆9配合弹簧10的作用下,为泵体14提供减震的功能,通过限位杆16的设置,方便人员将泵体14与底板1上的滑槽17相对接,通过阻尼杆9、弹簧10和底座11的设置,为运行中的泵体14减少了震动的功能,避免了因摇晃过大产生的泵体14烧坏的情况,通过遮挡板2的设置,防止了泵体14的顶部受到外界抛物的影响,通过握把4的设置,方便人员握持并转动丝杆3,通过挡片13的设置,使得插杆12与插孔连接地更加紧密,方便人员观察插杆12是否与插孔连接到位,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人员对泵体14以及安装座的检修变为极为简单,改变了传统方式中的人员检修需要拆除大量的连接螺栓,才能够进行检修作业,省时省力,提高了人员对装置的维护检修效率。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