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力矩限制阀及设有该阀的液压控制力矩限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2547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该油路上设置第一节流阀91,第一节流阀91、第二节流阀93的阻尼作用可以缓冲第一变幅油缸无杆腔压力波动对力矩限制性能的影响,保证力矩限制性能的稳定性;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二油口 Pb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回油口 T连通;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右控制油口 PR2—方面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二油口 I连通,其油路上设置第四节流阀95,另一方面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回油口 T连通,且该油路设置第三单向阀94,第三单向阀94、第四节流阀95的分压作用可以消除第一变幅油缸有杆腔压力对力矩限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三油口 Pc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控制油口 S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控制油口 SI与力矩限制控制阀控制油口 S连通。
[0012]设有新型力矩限制阀的液压控制力矩限制系统,
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一油口 Pl通过管路并经单向平衡阀第一油口 V1、单向平衡阀第三油口 Cl与第一变幅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二油口 P2通过管路并经单向平衡阀第二油口 V2、单向平衡阀第四油口 C2与第一变幅油缸有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三油口 P3通过管路并经第一双向平衡阀第一油口 V3、第一双向平衡阀第三油口 C3与第二变幅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四油口 P4通过管路并经第一双向平衡阀第二油口V4、第一双向平衡阀第四油口 C4与第二变幅油缸有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五油口 P5通过管路并经第二双向平衡阀第一油口 V5、第二双向平衡阀第三油口 C5与伸缩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回油口 Tl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
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 P通过管路经压力信号口 M、单向平衡阀第三油口 Cl与第一变幅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二油口 I通过管路并经单向平衡阀第二油口 V2、单向平衡阀第四油口 C2与第一变幅油缸有杆腔连通;力矩限制控制阀回油口 T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
[0013]为了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性能,还包括防爆阀4,防爆阀4设置在单向平衡阀5与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 P之间的管路上,防爆阀第一油口 41与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 P连通,防爆阀第二油口 42与压力信号口 M连通。
[0014]实施例:以设有新型力矩限制阀的折臂随车起重机液压控制力矩限制系统为例, 当起重机作业力矩达到力矩限制设定值时,第一变幅油缸无杆腔压力信号通过管路经单向平衡阀第三油口 Cl、压力信号口 M、防爆阀4、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 P、第二节流阀93、第一节流阀91、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左控制油口 PRl传递至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92左控制腔,第一变幅油缸有杆腔压力信号通过管路经单向平衡阀第四油口 C2、单向平衡阀第二油口 V2、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二油口 1、第四节流阀95及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右控制油口PR2传递至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92右侧控制腔,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92左控制腔压力大于其右侧控制腔压力,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92工作在左位,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一油口Pa与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三油口 Pc连通,第一变幅油缸无杆腔高压油经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 P、第二节流阀93、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一油口 Pa、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三油口 Pc、力矩限制控制阀控制油口 S、液压管路、力矩限制卸荷阀控制油口 SI及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 Pil进入液控单向阀84先导控制腔,将液压单向阀84开启,与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一油口 P1、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二油口 P2、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三油口 P3、力矩限制卸荷阀第四油口 P4、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五油口 P5相连通的压力油路分别经第五单向阀86、第四单向阀85、第三单向阀83、第二单向阀82、第一单向阀81、液控单向阀84及力矩限制卸荷阀回油口 Tl回油箱的,卸荷主油路被打开,力矩限制阀进入卸荷状态,操纵第一变幅控制联I使第一变幅上升或下降、第二变幅控制联2使第而变幅上升或下降、伸缩控制联3使伸出动作,第一变油缸大腔、小腔,第二变幅油缸大腔、小腔及伸缩油缸大腔与油箱连通,无法建立压力,限制了第一变幅上升、下落,第二变幅上升、下落及伸缩伸出这五个动作,从而实现了安全保护的目的。
[0015]当起重机作业力矩尚未达到力矩限制设定值时,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92左控制腔压力小于其右侧控制腔压力,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92工作在右位,液控单向阀84先导控制腔经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 Pil、力矩限制卸荷阀控制油口 S1、液压管路、力矩限制控制阀控制油口 S、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二油口 Pb及力矩限制控制阀回油口 T与油箱连通,液控单向阀84先导控制腔被卸荷,液控单向阀84关闭。此时,卸荷主油路被关闭,力矩限制阀进入保压状态,第一变油缸大腔、小腔,第二变幅油缸大腔、小腔及伸缩油缸大腔均可建立压力,实现第一变幅上升、下落,第二变幅上升、下落及伸缩伸出这五个动作的正常动作。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力矩限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力矩限制卸荷阀(8)和力矩限制控制阀(9), 力矩限制卸荷阀(8 )包括第一单向阀(81)、第二单向阀(82 )、第三单向阀(83 )、液控单向阀(84)、第四单向阀(85)、第五单向阀(86),外部设置的油口有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一油口(P1)、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二油口(P2)、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三油口(P3)、力矩限制卸荷阀第四油口(P4)、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五油口(P5)、力矩限制卸荷阀回油口(Tl)、力矩限制卸荷阀控制油口(SI),内部设置有液控单向阀阀前油口(P6)、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Pil); 第一单向阀(81)、第二单向阀(82)、第三单向阀(83)、第四单向阀(85)、第五单向阀(86)分别单向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五油口(P5)、力矩限制卸荷阀第四油口(P4)、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三油口(P3)、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二油口(P2)、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一油口(Pl)至液控单向阀阀前油口( P6 )的油路,液控单向阀(84 )单向连通液控单向阀阀前油口( P6 )至力矩限制卸荷阀回油口(Tl)的油路,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Pil)和力矩限制卸荷阀控制油口(SI)之间通过内部油道连通; 力矩限制控制阀(9)包括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92),外部设置有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P)、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二油口(I)、力矩限制控制阀控制油口(S)、力矩限制控制阀回油口⑴, 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92)为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包括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一油口(Pa)、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二油口(Pb)、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三油口(Pc)、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左控制油口(PRl)、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右控制油口(PR2),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一油口(Pa) —方面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P)连通,其油路上设置第二节流阀(93),另一方面与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左控制油口(PRl)连通,且该油路上设置第一节流阀(91),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二油口(Pb)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回油口(T)连通;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右控制油口(PR2) —方面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二油口(I)连通,其油路上设置第四节流阀(95),另一方面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回油口(T)连通,且该油路设置第三单向阀(94),力矩限制控制阀主阀第三油口(Pc)通过油路与力矩限制控制阀控制油口(S)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控制油口(SI)与力矩限制控制阀控制油口(S)连通。
2.一种设有新型力矩限制阀的液压控制力矩限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一油口(Pl)通过管路并经单向平衡阀第一油口(VI)、单向平衡阀第三油口(Cl)与第一变幅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二油口(P2)通过管路并经单向平衡阀第二油口(V2)、单向平衡阀第四油口(C2)与第一变幅油缸有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三油口(P3)通过管路并经第一双向平衡阀第一油口(V3)、第一双向平衡阀第三油口(C3)与第二变幅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四油口(P4)通过管路并经第一双向平衡阀第二油口(V4)、第一双向平衡阀第四油口(C4)与第二变幅油缸有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五油口(P5)通过管路并经第二双向平衡阀第一油口(V5)、第二双向平衡阀第三油口(C5)与伸缩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回油口(Tl)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 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P)通过管路经压力信号口(M)、单向平衡阀第三油口(Cl)与第一变幅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二油口(I)通过管路并经单向平衡阀第二油口(V2)、单向平衡阀第四油口(C2)与第一变幅油缸有杆腔连通;力矩限制控制阀回油口(T)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新型力矩限制阀的液压控制力矩限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阀(4),防爆阀(4)设置在单向平衡阀(5)与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P)之间的管路上,防爆阀第一油口(41)与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P)连通,防爆阀第二油口(42)与压力信号P (M)连通。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力矩限制阀及设有该阀的液压控制力矩限制系统,包括力矩限制卸荷阀和力矩限制控制阀,力矩限制卸荷阀控制油口与力矩限制控制阀控制油口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一油口、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二油口通过单向平衡阀与第一变幅油缸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三油口、力矩限制卸荷阀第四油口通过第一双向平衡阀与第二变幅油缸连通,力矩限制卸荷阀第五油口通过第二双向平衡阀与伸缩油缸连通、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一油口与第一变幅油缸无杆腔连通,力矩限制控制阀第二油口与第一变幅油缸有杆腔连通;有益效果:力矩限制阀卸荷部分可以限制五个动作;五组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共同组成主油路,通流能力大,各油路之间相互独立,无干扰。
【IPC分类】F15B20-00, F15B13-06, B66C23-82, B66C23-88
【公开号】CN104847725
【申请号】CN201510183149
【发明人】程磊, 满军, 满珍, 陈志伟, 韩文超, 林小波, 李文峰
【申请人】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