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流量传感器及包括该传感器的机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70044阅读:来源:国知局
端盖30和隔板50之间的空间还构造成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润滑油存储部82。对于不同的机械,润滑油存储部82未必在机械内部,而是有可能位于机械外部,并通过相应的管路与机械中的润滑油入口和润滑油出口相连通。
[0054]下面将描述旋转式压缩机中的润滑系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流量传感器100设置在后端盖40中,并与旋转轴80的第二端80B (图1中的右端)中的润滑油道84相连通。润滑油道84为旋转轴80中的纵向通孔。从位于高压侧的润滑油存储部82排出的润滑油优选地经过节流装置节流后(此处润滑油的速度降低并且压力减小)进入液体流量传感器100,然后离开液体流量传感器100进入润滑油道84中,沿润滑油道84向旋转轴80的第一端80A移动并离开第一端80A,以润滑旋转轴的轴承、压缩机构等活动部件。最终,润滑油与经压缩的制冷剂一起排出到高压侧,并回到润滑油存储部82中。
[0055]压缩机的各种活动部件必须得到充分的润滑才能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转。通常的液位传感器仅检测润滑油存储部82中的油位,然而,润滑油存储部中具有足够量的润滑油并不能一定保证这些润滑油能够可靠地充分地供应到活动部件。所以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液位传感器与压差开关相结合使用,以准确地确定润滑油系统中的供油情况。而在本发明中,采用了直接测量将润滑油供给到活动部件的润滑油道中的流量来判断活动部件是否能够得到充分润滑,并且在判断到润滑油流量不足时,发出信号以对压缩机进行保护。特别是,对于压差供油的机械,探测真实的油流量比单纯探测油位更能准确地反应润滑系统中的供油情况。
[0056]下面将参照图2-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图2是液体流量传感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和图4是液体流量传感器100的截面图,分别示出了传感器100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传感器100主要包括外壳110、触点部120、储液构件130、导电部140以及弹性元件150。优选地,液体流量传感器100还包括转向器160和/或过滤器170。
[0057]本实施方式中的外壳110具有外壳主体112和盖114。外壳主体112由压缩机10的后端盖40 —体形成,并且形成为朝下敞开的有底圆筒形形状,盖114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从下方隔着密封件115紧固至外壳主体112以形成液密的外壳110。替代性地,外壳110也可以与后端盖40相分离地单独形成,或者根据其所要安装的位置而与其它部件一体形成。
[0058]外壳11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液体入口 116和液体出口 118 (参见图3),润滑油或其它液体从液体入口 116进入传感器100,并从液体出口 118离开传感器100。虽然图3中示出的液体入口 116呈竖向而液体出口 118呈横向,但二者的方向显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所连接的润滑系统的管路方向而呈任何期望的方向。
[0059]在外壳110上设置有与外部电路相连接的触点部120。触点部120包括至少两个接触探针122,接触探针122竖向地延伸穿过外壳110的盖114以固定至外壳110。接触探针122的下部分别与外部电路(图中未示出)的阳极和阴极相连接。触点部120还选择性地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撑部124,支撑部124也固定至外壳110,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至盖114。支撑部124上设置有两个孔126,分别容纳两个接触探针122,从而将接触探针122保持在适当的方向和位置。
[0060]储液构件130容纳在外壳110中。储液构件130大致呈竖向布置的圆筒状,在其外部具有若干(本示例中为四个)纵向肋131,这些纵向肋131将储液构件130支撑为使其外周壁与外壳110的内周壁间隔开,以形成间隙133。另外,纵向肋133能够引导储液构件130在外壳110中平稳地上下运动。应当理解,用于在储液构件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间形成间隙的构件不限于纵向肋,而可以是其它结构,如呈任何方向的肋或凹槽,或者在横向和纵向上都间隔开的突起,突起可以呈任何适当的形状。储液构件130具有位于上方的开口 132和底部134。开口 132用于接纳来自壳体110的液体入口 116的液体。底部134呈渐缩形,使得其中央部成为最低处,并且在最低处具有螺纹孔136。螺母138 (紧固件)通过与螺纹孔136螺纹接合而将导电部140固定至储液构件130。螺母138具有轴向通孔139,该轴向通孔139用作储液构件130的第一排出部。储液构件130中只要存在液体,液体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地从第一排出部排出。储液构件还可以具有第二排出部,超过最大储液量的液体从第二排出部排出。在本示例中,开口 132用作第二排出部,超过开口 132的液体将经由第二排出部排出到储液构件130与外壳110之间的间隙133中。第二排出部与第一排出部均与外壳110的液体出口 118流体连通。
[0061]虽然在本示例中第二排出部由储液构件130上方的开口 132形成,第一排出部由螺母138的轴向通孔139形成,但是应当理解,第二排出部和第一排出部也可以由任意结构形成(例如,第二排出部由储液构件130的侧壁上的开口形成,第一排出部可以是储液构件130的下部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孔),或形成在储液构件130上的任意位置。
[0062]替代性地,传感器100还可以不存在第二排出部,而是设计为仅允许预定流量的液体进入传感器100并经由第一排出部排出,超出预定流量的液体不能够进入传感器100。此时,传感器100可用作具有缓冲作用的流量控制装置或节流装置。
[0063]通过调节第一排出部的尺寸,能够调节该传感器100可感测的预定流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更换具有不同的通孔尺寸的螺母138来方便地调节传感器的预定流量。
[0064]导电部140优选地呈扁平簧片的形式,并且如上所述,被螺母138固定至储液构件130。导电部140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当储液构件130在外壳110中向下运动时,导电部140能够在储液构件130的一定运动范围内都可靠地与触点部120相接触,从而使外部电路导通。应当理解,导电部140也可以与储液构件130 —体形成,例如当储液构件130部分或全部地由金属制成的时候,可以不必单独设置导电部140。
[0065]由此,导电部140和触点部120以及外部电路构成传感器100的电路部分,该电路部分能够随着储液构件130的上下运动而在闭合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虽然在本示例中,电路部分位于储液构件的下部,但是应当理解,在适当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电路部分设置在储液构件的上部或侧面。
[0066]弹性元件150设置在储液构件130与外壳110之间,并向储液构件130施加向上的偏置力。在示出的示例中,弹性元件150为螺旋弹簧150,并且螺旋弹簧150的上端抵接至储液构件130的底部134,螺旋弹簧150的下端抵接至外壳110的盖114。应当理解,弹性元件150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弹簧或者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也可以设置在储液构件130的上方或环绕储液构件130的外周,只要其向储液构件130施加向上的偏置力即可。
[0067]在液体流量传感器100中选择性地设置有转向器160和/或过滤器170作为液体减速装置,以降低进入储液构件130中的液体的流速,从而消除液体对储液构件130的冲击,使得只有液体的重力作用于储液构件,以提高传感器的准确度。在压缩机应用中,由于润滑油可能与制冷剂气体相混合,因此通过减速装置来消除气体对于储液构件的冲击尤为重要。
[0068]转向器160固定至外壳110,并且适于容纳在储液构件130中并与储液构件130之间形成空间。具体而言,转向器160的外周可具有圆柱部161和平面部162,圆柱部161适于与储液构件130的圆筒形内壁相匹配;平面部162与储液构件130的圆筒形内壁之间形成能够存储液体的空间163。应当理解,转向器160的外周形状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只要其外壁与储液构件130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液空间即可,例如,转向器160上也可以形成储液构件130上的肋133类似的结构,或其它凹槽或突起。转向器160中形成有与液体入口 116相连通的一个竖向液体通道164和与竖向液体通道164相连通的若干水平液体通道166 (图中示出为四个),水平液体通道166通向上述储液空间,从而使竖向地进入液体入口 116的液体大致水平地进入储液构件130,使得储液构件130几乎不受到液体(及可能存在的气体)的竖向冲击。虽然本示例中示出了竖向液体通道,但是应当理解,该竖向通道也可以呈与液体入口的方向一致的其它方向。
[0069]液体流量传感器100还可以选择性地设置有过滤器170。过滤器170 —方面能够对进入传感器100的液体进行过滤,以防止液体中的杂质堵塞储液构件的排出部或造成其它测量误差,另一方面,过滤器170能够进一步降低进入传感器100的液体的流速。过滤器170能够选择性地设置于外壳100和/或转向器160上。在过滤器170固定至外壳100的情况下,过滤器170优选地固定至外壳100的液体入口 114。在过滤器170固定至转向器160的情况下,过滤器170能够固定在转向器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