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壳风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3770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蜗壳风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蜗壳风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部分使用离心风叶的柜机,风叶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其减震措施为电机机脚处的四个橡胶垫。这样的减震方式即是将风叶运行时的晃动和电机本身的震动全部通过四个机脚橡胶垫来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但四个橡胶垫对减小震动的承受能力有限,当震动超出橡胶垫的承受范围,减震将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震动和噪音的蜗壳风机减震装置。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蜗壳风机,包括:电机、叶轮;所述叶轮包括旋转件和安装在旋转件的外缘部分上的叶片;所述电机的旋转轴通过第一减震装置连接所述叶轮的旋转件,以带动所述叶轮转动。
[0006]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橡胶套和金属套圈;所述橡胶套连接所述电机的旋转轴,随所述电机的旋转轴转动;所述金属套圈外周与所述旋转件相连接,内周与所述橡胶套相连接。
[0007]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金属套圈的内周嵌设在所述橡胶套内。
[0008]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电机设于蜗壳的一个侧板上,所述侧板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相对;在所述电机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第二减震装置。
[0009]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侧板上设有供电机的本体穿过的电机安装口,在所述电机安装口边缘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支座,所述电机的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筒状支座内。
[0010]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筒状支座与所述电机的本体之间设有的第三减震装置。
[0011]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三减震装置为设在述筒状支座和所述电机的本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圈。
[0012]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一密封圈截面为U型,所述筒状支座具有一远离所述电机安装口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开口朝向所述筒状支座的所述自由端并安装在筒状支座的所述自由端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壁所述电机的外周壁相抵接。
[0013]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还包括支撑盘,所述电机本体安装在所述支撑盘上,所述支撑盘固定在蜗壳的一个侧板上。
[0014]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在所述电机的外周壁上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支撑盘相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盘之间设置第二减震装置。
[0015]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为减震垫圈,所述减震垫圈设置为柱状,所述减震垫圈的外周上设置有插口,所述连接件为片状,从所述插口插入到所述减震垫圈的内部。
[00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采用前述的蜗壳风机。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1、电机通过第一减震装置连接叶轮,可更好更可靠的减小叶轮震动的影响。
[0019]2、在电机与蜗壳风机的侧板之间设置第二减震装置,可减小电机引起的蜗壳震动。
[0020]3、在筒状支座和电机之间设置第三减震装置,可有效的降低电机的本体传递给蜗壳的震动.
[0021]4、适用于电机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蜗壳风机,也适用于电机安装在蜗壳上的蜗壳风机。
[0022]5、第三减震装置还可以起到密封的效果,防止蜗壳在电机安装口处漏风。
【附图说明】
[00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蜗壳风机的外观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蜗壳风机的减震结构剖视图。
[0026]图3是图2中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是图2中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0029]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与图2中所示的电机轴线111平行的方向,径向方向被定义为与电机轴线111垂直的方向,周向方向被定义为绕电机轴线111旋转的方向;侧方均是相对于电机轴线111方向而言,例如图2中电机安装口 133位于一侧,蜗壳进风口 137位于另一侧,叶轮14位于电机安装口 133和蜗壳进风口 137的中间。
[0030]实施例一是本申请的一种蜗壳风机。如图1-4中所不,蜗壳风机,包括:蜗壳13、电机11和叶轮14,蜗壳13形成容置腔,叶轮14安装在容置腔内,其成为在电机轴线111的轴向上细长地形成的多张叶片141相对于电机轴线111呈放射状且以规定间隔配置而成的圆筒形状。叶片141的一端安装于大致圆形的旋转件142的外缘部分,叶片141的另一端安装于环状的支承环143并在内部形成叶轮进风口。旋转件142在中央固定于电机的旋转轴112,在电机11的驱动下,叶轮14以旋转轴112为中心进行旋转。蜗壳的一个侧板132上设有电机安装口 133,所述叶轮的旋转件142靠近所述电机安装口 133设置,电机11的旋转轴112穿过电机安装口 133与叶轮14的旋转件142相连接,进而带动旋转件142转动,在蜗壳13上与电机安装口相对的另一侧板上设有蜗壳进风口 137,蜗壳进风口 137与叶轮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用于向叶轮14内侧引导空气。电机11包括电机本体117和旋转轴112,电机本体117由蜗壳13所支撑。
[0031]为了减小电机11与叶轮14之间的震动,如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蜗壳风机包括在电机的旋转轴112与叶轮13的旋转件142之间设置的第一减震装置,以带动叶轮14转动。优选的,第一减震装置包括橡胶套115和金属套圈116 ;橡胶套115固定在电机的旋转轴112的外周随旋转轴112同步转动,金属套圈116外周与旋转件142相连接,内周与橡胶套115相连接,将电机的旋转轴112的动力传递给旋转件142进而带动叶轮14转动,橡胶套115的存在可有效的减小电机11传递给叶轮14的震动,有效的减小噪音。优选的,金属套圈116的内周嵌设在橡胶套115内。
[0032]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电机11通过电机安装口 133安装在侧板132上,侧板132与蜗壳13的蜗壳进风口 137相对,在电机11与侧板132之间设有第二减震装置(图中未示出)。在所述电机11的外周壁上设置连接件113,所述连接件113用于与蜗壳的侧板132相连接,所述连接件113与所述侧板132之间设置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为减震垫圈114,所述减震垫圈114设置为柱状,所述减震垫圈114的外周上设置有插口,所述连接件113为片状,从所述插口插入到所述减震垫圈114的内部。通过设置第二减震装置,可有效的减少电机11传递到蜗壳13的震动。
[0033]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旋转件142从边缘向着旋转件142的轴心的方向朝叶轮14的内部突出的设置,旋转件142呈现为大致碗形或者锥形,旋转件142的径向内侧形成电机容纳空间,电机11的旋转轴112穿过蜗壳13进入蜗壳内,电机主体117的一部分可位于电机容纳空间内,如图2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电机11突出于蜗壳外部的长度,减小蜗壳风机轴向方向上的安装宽度,使得蜗壳风机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此时,蜗壳13的用于安装电机的侧板132的上形成内凹部1321,电机安装口 133设置在内凹部1321的中心,内凹部1321也设置为从边缘向着电机安装口 133的轴心的方向朝叶轮14的内部突出的设置。
[0034]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减小电机本体117传递到蜗壳13的震动,可在蜗壳13的电机安装口 133的边缘处设置筒状支座134,筒状支座134内部具有与电机安装口 133连通的通孔,如图4中所示,筒状支座134的固定端与电机安装口 133边缘相连接,筒状支座134的自由端在轴线上朝远离蜗壳中心的方向延伸。电机本体117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筒状支座134内使得所述电机的旋转轴112穿过所述电机安装口 133与叶轮
14相连接。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蜗壳风机的减震结构还包括在筒状支座134与电机本体117的外周壁之间设置第三减震装置,优选的,第三减震装置为设置在筒状支座134的端部或者内壁上的第一密封圈135,当电机11位于筒状支座134内部时,第一密封圈135与电机本体117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弹性配合,可减小电机传递到蜗壳上的震动;同时还能形成密封配合,可封闭电机安装口 133,以实现电机安装口 13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