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950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在现场简单而可靠地对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进行连接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
作为现有技术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有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日本专利实公平2-37015号公报中揭示的连接机构。如图5所示,这种连接机构由薄壁不锈钢管1、接头2、螺母3和衬垫4构成。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在其端部外周形成具有两个倾斜面5、6的山形突起部7。上述接头2具有插入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的内径,同时在其端部外周面形成阳螺纹8,在其端部内周则形成由与上述山形突起部7的端部侧的一方倾斜面5紧贴的圆锥部9和衬垫嵌入部10构成的第1缺口部11。上述螺母3具有与上述接头2和上述山形突起部7相对并外嵌在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上的嵌合部12、与上述接头2的阳螺纹8螺合的阴螺纹部13、由于上述嵌合部12与阴螺纹部13的内径差形成的接头接触面14,并在上述嵌合部12的内侧端部形成与上述山形突起部7的另一方倾斜面6紧贴的第2缺口部15。上述衬垫4被设置在上述接头2与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之间,并形成为在将上述螺母3的阴螺纹部13和上述接头2的阳螺纹8螺合固定时与上述山形突起部7的一方倾斜面5、上述螺母3的接头接触面14和上述接头2的衬垫嵌入部10分别紧贴。
采用这种现有技术的连接机构由于上述衬垫4因与内部流动的流体、接头2及薄壁不锈钢管经极小的间隙接触而易于劣化,故存在可保持密闭性的时间短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如图6所示的连接机构方案。这种新方案的连接机构形成为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中形成具有两个倾斜面5、6的山形突起部7;上述接头2在其端部内周形成衬垫嵌入部10的同时,形成由衬垫嵌入部10与接头2的内周面的台阶构成的、通过在上述山形突起部7的一方倾斜面5切去下部而紧贴的角部构成的第1紧贴部16;上述螺母3在其嵌合部12的内侧端部形成与上述山形突起部7的另一方倾斜面6紧贴的倾斜面构成的第2紧贴部17的同时,形成在该螺母3的阴螺纹部13与接头2的阳螺纹8螺合固定时接触接头2端面的、由于上述嵌合部12与阴螺纹部13的内径差形成的接头接触面14,并使上述衬垫5在上述螺母3的阴螺纹部13与上述接头2的阳螺纹8螺合固定时分别与上述山形突起部7的一方倾斜面5、上述接头接触面14及接头2的衬垫嵌入部10紧贴。
如图5、6所示的这两种现有技术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因此,采用上述两个现有技术文献所揭示的扩管装置对薄壁不锈钢管1的端部进行扩管并形成具有两个倾斜面5、6的山形突起7。其后,在将经扩管的薄壁不锈钢管1的端部侧插入接头2的内孔2a后,通过将预先外嵌在薄壁不锈钢管1的外部侧的螺母3和接头2螺合固定完成连接。在这种连接作业中,接头2的内孔2a的直径仅形成稍大于薄壁不锈钢管1的外径,由于从尽可能减少流体通过连接部分时的摩擦阻力的观点来说,其直径差极小,故存在薄壁不锈钢管1插入接头2的作业需通过手工进行的问题。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提供一种从现有技术的薄壁不锈钢管的山形突起部起将端部侧处的端缘的外周缩径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上述缩径朝向端缘并形成圆锥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上述朝向端缘并形成圆锥状的缩径系将薄壁不锈钢管的端部向内侧压缩加工进行缩径而形成。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上述朝向端缘并形成圆锥状的缩径系通过切削薄壁不锈钢管的外周而形成。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连接机构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为表示通过用于形成山形突起部的扩管装置扩管前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通过用于形成山形突起部的扩管装置扩管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为现有技术例的连接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6为其他现有技术例的连接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以下根据图1、图2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另外,凡是与上述现有技术相同部分均采用相同标号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与上述两个现有技术例相比其主要特点在于从薄壁不锈钢管1的山形突起部7起对端部侧处的端缘的外周缩径。
该缩径在与以往同样采用扩管装置对山形突起部7进行扩管的同时进行。现参照图3、4加以说明。
扩管装置18主要包括固定在图外的基台上的扩管头19,移动自如地插通在该扩管头19内的轴20,外嵌在该轴20上的橡胶支承件21,扩管橡胶22及橡胶推压件23,固定在上述轴20的前端的卡止部24。
并按如下所述进行扩管操作。如图3所示,首先对形成于上述扩管头19外周的阳螺纹25和外嵌在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的螺母3的阴螺纹部13的阴螺纹加以螺合固定。此时,将上述轴20、橡胶支承件21、扩管橡胶22、橡胶推压件23及卡止部24从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的端部同时插入。并且,如图4所示,当通过图外的装置将上述轴20向箭头P方向拉引时,由于上述卡止部24将上述橡胶推压件23向箭头P方向推压,被上述橡胶支承件21和橡胶推压件23夹在其间并从两侧推压的上述扩管橡胶22其轴向的宽度缩小,并以该缩小的体积向圆周方向膨胀。由于在该膨胀的扩管橡胶22的外周存在有由上述螺母3的第2紧贴部17和形成于上述扩管头19的前端内周面的缺口部26形成的山形空间,伴随着上述扩管橡胶22向圆周方向的膨胀,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在其端部沿上述螺母3的第2紧贴部17和形成于上述扩管头19的前端内周面的缺口部26膨出并形成山形突起部7。
而且,在位于薄壁不锈钢管1的前端的扩管头19内周面和橡胶支承件2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大于薄壁不锈钢管1厚度的间隙A。因此,如图4所示,在扩管时向扩管橡胶22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薄壁不锈钢管1的端缘向橡胶支承件21方向弯曲成为尖细状地向内侧方向缩径为圆锥状。
这样,一旦扩管完成,只要将螺母3与扩管头19的螺合松开,并将轴20从薄壁不锈钢管1的内部抽出即可。松开螺合的螺母3仍与接头2连接使用。
另外,薄壁不锈钢管1的外周的缩径也可通过不使用这种扩管装置的其他装置进行。例如,也可通过磨料将薄壁不锈钢管1的端缘的外周磨削成尖细状地加工成圆锥状。
在这种场合,由于薄壁不锈钢管1的内径未被缩径,故不影响流体的通过量。
这样构成的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接头2、螺母3和衬垫4如以下所述构成连接机构。
首先将上述衬垫4嵌入上述接头2的衬垫嵌入部10中。其后,将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的端部插入上述接头2的内部,使形成于上述接头2的端部外周面的阳螺纹8与上述螺母3的阴螺纹部13的阴螺纹螺合,并螺合到使上述螺母3的接头抵靠面14与上述接头2的端面抵靠。由此,上述薄壁不锈钢管1的山形突起部7被上述接头2的第1紧贴部16和上述衬垫4与上述螺母3的第2紧贴部17从两侧夹在其间并固定。
在这种装配时,由于对薄壁不锈钢管1的端缘的外周加以缩径,故容易插入接头2的内部,可提高作业效率。
在图1中,27为介于螺母3与接头2的外端侧面之间的皿形弹簧垫圈,图1的右侧紧固前那样从外部看得见皿形弹簧垫圈27的着色面27a,但在将螺母3向图1左侧的接头2紧固后那样从外部即看不见着色面27a。因此能对螺母3与接头2的螺合固定完成的情况进行确认。
另外,在该实施形态中,接头2的内孔2a为中央部与插入两开口部的薄壁不锈钢管1的端部的部分相比大致小薄壁不锈钢管1的厚度,因此,连接部分中流体受到的阻力减少而平稳流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由于是从薄壁不锈钢管形成的山形突起部起将端部侧处的端缘的外周缩径,在对上述薄壁不锈钢管和接头进行装配和连接时,由于容易将薄壁不锈钢管的端部插入接头的内孔,故具有提高作业效率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由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加上因缩径朝向端缘并形成圆锥状而在薄壁不锈钢管的端部不产生直径不同的台阶,故通过其中的流体的造波阻力尽量少,流动容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由于薄壁不锈钢管的端部在形成山形突起部的同时能缩径成圆锥状,故能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由于不缩小薄壁不锈钢管的端部的内径而可缩径成圆锥状,故具有不减少流体通过截面积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系通过在从将薄壁不锈钢管的端部外周向外侧扩管成山形的山形突起部起将端部侧容置在接头内部的同时使接头直接或通过衬垫与所述山形突起部的端部侧的倾斜面抵接、使螺母与所述山形突起部的另一方的内部侧的倾斜面抵接、并通过对所述接头和所述螺母加以螺合固定而对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薄壁不锈钢管的山形突起部起对端部侧处的端缘的外周加以缩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朝向端缘并形成圆锥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端缘并形成圆锥状的缩径系将薄壁不锈钢管的端部向内侧压缩加工进行缩径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端缘并形成圆锥状的缩径系通过切削薄壁不锈钢管端部的外周而形成。
全文摘要
从薄壁不锈钢管(1)的山形突起部(7)起对端部侧处的端缘的外周加以缩径,可在连接薄壁不锈钢管与接头时使薄壁不锈钢管容易插入接头的内部。
文档编号F16L19/03GK1348072SQ01104718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0日
发明者常藤和治, 芦田裕士 申请人:沃恩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