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锥型承压气体管路积水排放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192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锥型承压气体管路积水排放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阀。
目前,在煤矿井下抽放瓦斯管路的放水器上,每一个放水器需要4个闸阀。其操作复杂,开关时间长;放水时,每个闸阀均需要进行开、关,完成一次放排水操作需要10分钟以上。其使用寿命短,易损坏;放水时,手柄需要转动数圈,闸阀开启是否到位不易掌握,密封件和传动件易损坏,造成漏水漏气,需要不断更换。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个闸阀可替代4个闸阀工作的、操作简便、操作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的双锥型承压气体管路积水排放阀。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双锥型承压气体管路积水排放阀,包括阀体和阀芯,其特征在于阀芯包括上阀芯和下阀芯,所述上、下阀芯均为圆锥台,圆锥台中部同一径向平面内、相隔90度角均分别开有通孔,且圆锥台的大端面上对应均设有圆柱形连接轴,连接轴轴端通过键连接,连接轴外侧套设着弹簧;上阀芯的圆锥台小端面设有手柄轴;上、下阀芯设于阀体内,阀体分为上阀体和下阀体,上、下阀体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上、下阀体与上、下阀芯对应处在径向同一平面内、相隔90度角均分别设有通孔。
所述上阀体一侧径向设有一转动定位螺钉。
本实用新型具有几方面的优点一、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普通闸阀控制放水器需要4个闸阀控制,联接环节多,安装复杂,采用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
二、采用该闸阀控制放水器完成一次放水操作,仅需要进行开、关两次操作即可完成,时间不超过10秒,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三、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每只成本约40元,由于无螺杆传动和非金属密封材料,全部为硬联接,阀芯采用圆锥台,转动磨损极小,使用次数一万次以上不会发生故障,而且使用时间越长,密封性能越好。
四、普通闸阀在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气体泄漏,降低管路的负压,直接影响抽放瓦斯浓度,若放水阀出现阀芯脱落,则根本无法放水,同时闸阀手柄易丢失、损坏,给放水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采用该阀,由于圆锥台的阀芯与阀体内径磨合密封,无其它密封件,旋转范围有阀芯定位销控制,在旋转范围内的任何位置,都不会产生泄漏现象,消除了普通闸阀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拧不紧、关不严的现象,达到了本质安全型的要求。对保证瓦斯抽放系统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安全排放承压气体管路中的水和其它液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
图1的B-B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可见,该闸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芯包括上阀芯7和下阀芯1,所述上、下阀芯均为圆锥台,圆锥台中部同一径向平面内、相隔90度角均分别开有通孔,且圆锥台的大端面上对应均设有圆柱形连接轴,连接轴轴端通过键连接,连接轴外侧套装着压缩弹簧3。上阀芯7的圆锥台小端面有手柄轴及手柄9。上、下阀芯安装在阀体内。阀体分为上阀体8和下阀体2,上、下阀体8、2之间通过紧固螺钉4连接。上阀体8上一侧设有转动定位螺钉5。上、下阀体8、2上与上、下阀芯7、1对应处在径向同一平面内、相隔90度角均分别设有通孔,即进排气孔6、排气孔10、进水孔11、进排水孔12、排水孔13和进气孔14,见图2、图3。
当操作手柄9位于进水位置,见图2、图3,通过双锥型阀,把贮水器与抽排管路形成一个等压区,抽排管路中的积水依靠自重通过双锥型阀流入贮水器。
当操作手柄由进水位置左旋90度角后,就到了排水位置,这时贮水器就与井下巷道气压形成一个等压,贮水器内的水依靠自重通过控制阀流出。放完水后,再把操作手柄9右旋90度角复位,重新开始引排抽排管路中的积水到贮水器。再放水时,重复上述操作。
操作手柄9平时一直处于进行放水的位置,放水时处于排水位置。
权利要求1.双锥型承压气体管路积水排放阀,包括阀体和阀芯,其特征在于阀芯包括上阀芯和下阀芯,所述上、下阀芯均为圆锥台,圆锥台中部同一径向平面内、相隔90度角均分别开有通孔,且圆锥台的大端面上对应均设有圆柱形连接轴,连接轴轴端通过键连接,连接轴外侧套设着弹簧;上阀芯的圆锥台小端面设有手柄轴;上、下阀芯设于阀体内,阀体分为上阀体和下阀体,上、下阀体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上、下阀体与上、下阀芯对应处在径向同一平面内、相隔90度角均分别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锥型承压气体管路积水排放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一侧径向设有一转动定位螺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阀。其特征在于:阀芯包括上阀芯和下阀芯,所述上、下阀芯均为圆锥台,圆锥台中部同一径向平面内、相隔90度角均分别开有通孔;阀体分为上阀体和下阀体,上、下阀体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上、下阀体与上、下阀芯对应处在径向同一平面内、相隔90度角均分别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采用该闸阀控制放水器完成一次放水操作,仅需要进行开、关两次操作即可完成,时间不超过10秒,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安全排放承压气体管路中的水和其它液体。
文档编号F16K5/02GK2502092SQ0126262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5日
发明者汪洁先, 张奎帮 申请人:汪吉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