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式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420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压式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压式变速机构。
在一般公用的变速机构中,其不但机构复杂,且由于机械强度的需求,因此造成此种变速机构常常具有庞大的体积与重量,而这种特性对于汽、机车等移动式机械造成了动力上的负担,且形成能源的浪费。另外,其复杂的机构不但制造与组装困难,在维修方面也较不易,因而提高了整体成本。再者,在能源短缺与环保意识下,各界纷纷进行电动车或电动机车的发展,其中最具关键性的动力部分中,即是因为电动机动力与整体重量的匹配未有重大突破,而无法在成本与性能方面追赶上传统内燃机式引擎的汽、机车,所以本发明基于上述公知的变速机构所存在的缺点加以改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油压式变速机构的设计主要是将一主动转子与一被动转子中一端的转轴分别枢接于一前衬套与一后衬套中的轴穿孔,而该主动转子与被动转子中另一端的片状部则分别枢接于一主动装置与一被动装置中的加压室,并依序将该前衬套、主动装置、缓冲块、被动装置与后衬套固锁而形成一封闭且充满液压油的内部空间。其中,该前衬套、主动装置、缓冲块、被动装置与后衬套间具有经特殊设计的液压油流动通道,而该主动装置则具有控制该流通道封闭或连通的功能,并且配合该连结输入动力的主动转子与连结输出动力的被动转子,因此可产生不同的液压油回路,导致输出动力可产生空档、前进挡及后退挡的效果。
另外,该主动装置与主动转子的枢接所形成的各个空穴部容积是经过设计而形成一特殊比例,因此在上述的不同的液压油回路所导致产生前进挡及后退挡的效果时,会使得前进挡可产生不同输出转速或扭力的数个不同挡位,并且使该后退挡是以最低转速(及最大扭力)作输出。
本发明的目的及功能经配合下列图示作进一步说明后将更为明了。


图1为显示油压式变速机构主要元件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显示油压式变速机构前衬套的前视图与I-I剖面视图;图3为显示油压式变速机构后衬套的前视图与I’-I’及I”-I”剖面视图;图4为显示油压式变速机构主动装置的前视图与II-II及III-III剖面视图;图5A为显示本发明油压式变速机构控制阀的前视图与侧视图;图5B为显示本发明油压式变速机构逆流控制阀的前视图与侧视图;图6为显示图4中本发明油压式变速机构中加压室断面的前视图。
图7为显示本发明油压式变速机构中被动装置的前视图与II’-II’及III’-III’剖面视图。
图8为显示油压式变速机构主动转子或被动转子的立体视图;图9为显示本发明油压式变速机构中缓冲块的前视图与IV-IV及V-V剖面视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油压式变速机构中空挡时各控制阀与流体流动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油压式变速机构中一挡时各控制阀与流体流动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12为显示本发明油压式变速机构中倒退挡时各控制阀与流体流动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中1A 前衬套 1B 后衬套11 穿孔 12 轴穿孔13 油封 14 油环槽14’ 油环槽 141 逆流口15 油封槽 15’油封槽2A 主动转子 2B 被动转子21 转轴 22 片状部222 油封槽 23 伸缩片24 弹簧 25 空隙3A 主动装置 3B 被动装置31 穿孔 32a 导槽32a’导槽 32b 导槽32b’导槽 32c 导槽32c’导槽 32d 导槽32d’导槽 321 导油孔321’导油孔 322 阀杆口324 逆流孔 324’逆流孔33a 控制阀 33b 控制阀33c 控制阀 33d 逆流控制阀331 阀杆 331’阀杆332 挡体 333 颈缩部334 导流片 334’导流片335 导流部 335’导流部
336’逆流孔34a 导槽34b 导槽 341 导油孔341’导油孔342 通室口35 加压室351 圆弧351’圆弧 351”圆弧352 大圆弧352’大圆弧352”大圆弧353 左直线353’左直线353”左直线354 右直线354’右直线354”右直线R1 圆角R1’圆角 R1” 圆角R2 圆角 R2’ 圆角R2”圆角 355 空穴部355’空穴部355”空穴部4缓冲块41 穿孔42 导油孔42’导油孔42”导油孔421 附油孔43 附油穴44 逆流孔45 油封槽参考图2,上述的前衬套1A是一圆柱体具有复数个在断面上等角度排列分布的穿孔11,该各个穿孔11的轴向互相平行并贯穿该前衬套1A。该前衬套1A的轴向中心处具有一贯穿该前衬套1A的轴穿孔12,该轴穿孔12靠近外端具有一环状且内径尺寸较轴穿孔12大的油封口13,该油封口13中具有高密封性的油封材料。
该前衬套1A在靠近主动装置3A端具有环行凹槽状的油环槽14与油封槽15,其中该油封槽15的内径较该油环槽14大,而该油封槽15中具有高密封性的油封材料。
参考图3,前述的后衬套1B是在一圆柱体中具有复数个在断面上等角度排列分布的穿孔11,而该各个穿孔11的轴向互相平行并贯穿该后衬套1B的厚度方向。该后衬套1B的轴向中心处具有一贯穿该后衬套1B的轴穿孔12,该轴穿孔12靠近外端具有一环状且半径较轴穿孔12大的油封口13。该后衬套1B在靠近被动装置3B端具有环状凹槽状的油环槽14’与油封槽15’,其中该油环槽14’环状周围上具有一突出的逆流口141,而该油封槽15’外形与该油环槽14’相似,且该油封槽15’的内径较该油环槽14’大,该油封槽15’中具有高密封性的油封材料。
参考图4,前述的主动装置3A是一圆柱体具有复数个在断面上等角度排列并分布位置与前述前衬套1A中穿孔11相对应的穿孔31,该各个穿孔31的轴向互相平行并贯穿该主动装置3A。该主动装置3A的轴向中心处具有一贯穿该主动装置3A厚度方向的加压室35,在加压室35周围方向上则具有辐射状依序排列且为圆柱空心状的导槽32a、34a、32b、34b、32c与32d,其中导槽32a、32b、32c及32d皆为一端具有贯穿主动装置3A的环状周围表面的阀杆口322,而导槽32d的阀杆口322外端有一油封槽222,其内径较该阀杆口322内径为大,其油封槽222中具有高密封性的油封材料,另一端则具有与加压室35相通形成通室口323。该导槽34a与34b则皆为一端与加压室35相通形成通室口342,另一端不贯穿主动装置3A的环状周围表面。该各导槽32a、34a、32b、34b、32c与32d中具有一与导槽垂直相通并贯穿主动装置3A厚度方向的导油孔321和341,该导油孔321和341在主动装置3A与前衬套1A结合面上具有的开口位置是相对应于该前衬套1A上油环槽14的位置。另外,该导槽32d在靠近主动装置3A的环状周围表面附近具有一与导槽32d垂直相通并在主动装置3A与缓冲块4相结合的表面上具有一开口的逆流孔324。
参考图5A,前述的控制阀33a、33b及33c是依序由圆柱状阀杆331、挡体332、颈缩部333、导流片334及导流部335所组合成,且其整体为长形圆杆体。其中,阀杆331的一端衔接一致使控制阀33a、33b及33c动作的装置(图中未视),而其另一端所固接的挡体332与导流片334间所形成的颈缩部333是作为高密封性的油封材料的装设使用。而导流片334是由一圆片体与一侧面具缺口的空心圆柱体结合成,该圆片与该空心圆柱体所包围的空间则形成导流部335。
参考图5B,前述的逆流控制阀33d是依序由圆柱状阀杆331’、导流片334’、导流部335’及逆流孔336’所组合成,且其整体为长形圆杆体。其中,阀杆331’的一端衔接一致使逆流控制阀33d动作的装置(图中未显示),而其另一端所固接的导流片334’是由一实心圆柱体中在侧面具有一部超过该实心圆柱中心轴的凹口,且其在相对于该凹口的内部形成复数个中心轴与实心圆柱中心轴平行的柱状空心体,而该凹口即形成导流部335’,该柱状空心体则是形成逆流孔336’,且该导流部335’与该逆流孔336’不会相通。
参考图6,前述的加压室35是一等多边形断面而贯穿主动装置3A厚度方向的通孔,其断面形状是将一适当半径的正圆形分割为复数个扇形区,其中适当扇形区的圆弧形成圆弧351、351’及351”,适当扇形区分别增加半径后的圆弧形成大圆弧352、352’及352”,该圆弧351、351’及351”的一端分别依序与大圆弧352、352’及352”的一端以直线连接而形成左直线353、353’及353”,该圆弧351、351’及351”的一端分别依序与大圆弧352、352’及352”的一端以直线连接形成右直线354、354’及354”,而左直线353、353’及353”与圆弧352、352’及352”相交形成圆角R1、R1’、R1”,而右直线354、354’、354”与圆弧352、352’、352”相交形成圆角R2、R2’、R2”。因此,由各大圆弧、左直线、右直线及该正圆形及圆角形所形成的空穴部355、355’及355”,其个别断面积会依序形成一特定比例。
前述的主动装置3A中的各个导槽中,导槽32d与导槽32a的各通室口321与341、导槽34a与导槽34b的通室口341与321及导槽34b与导槽32c的通室口341与321分别依序位于主动装置3A中的空穴部355、355’及355”。
前述空穴部355、355’及355”的断面积比例可设计为二比三比四(2∶3∶4)。
参考图7,前述的被动装置3B是一圆柱体具有复数个在断面上等角度排列并分布位置与前述前衬套1B中穿孔11相对应的穿孔31,该各个穿孔31的轴向互相平行并贯穿该主动装置3B。该主动装置3B的轴向中心处具有一贯穿该主动装置3B厚度方向的加压室35,在加压室35周围方向上则具有辐射状分别依序排列且为圆柱空心状的导槽32a、导槽34a、导槽32b、导槽34b、导槽32c与导槽32d。其中导槽32a、32b、32c与该加压室35相通则各自形成一通室口323,导槽34a及34b’与32d’与该加压室35相通则各自形成一通室口342。该导槽32a’、32b’、及32c各具有一与导槽垂直相通并贯穿被动装置3B厚度方向的导油孔321,该导油孔321在被动装置3B与后衬套1B结合面上的开口位置是相对应于该后衬套1B的油环槽14’的位置。该导槽32a、导槽34b、与导槽32d’各具有一与导槽垂直相通的导油孔341’,该导油孔341’在被动装置3B结合的表面上具有一开口,但在被动装置3B与后衬套1B结合面上不具有开口。另外,该导槽32d’与靠近被动装置3B的环状周围表面之间具有一导槽32d垂直相通并贯穿被动装置3B厚度方向的逆流孔324’,该逆流孔324’在被动装置3B与后衬套1B结合的表面开口位置是相对应于该后衬套1B的油环槽14’中逆流口141位置。
前述被动装置3B的加压室35是与前述主动装置3A的加压室35相同。
前述的被动装置3B中的各个导槽中,导槽32d’与导槽32a’的各通室口321与341’、导槽34a与导槽34b’的通室口341’与321及导槽34b与导槽32c’的通室口341’与321分别依序位于主动装置3B中的空穴部355、355’及355”。
参考图8,前述的主动转子2A一端具有与前述前衬套1A中的轴穿孔12内径配合且抠接于该轴穿孔12后再固接一输入旋转动力装置(图中未视)的一转轴21,而另一端则是与转轴21同轴对接且整体外形为圆柱状的片状部22,该片状部22的外径大小是配合前述主动装置3A中加压室35的圆弧351、351’及351”,所对应的内径并抠接于该加压室35中,且由复数个辐射等角度排列的扇形在中心处相连结而形成。该扇形之间是以空隙部25相隔,该各个空隙部25中皆具一呈T字形的伸缩片23,且该伸缩片23透过弹簧24的作用下,随着加压室35的内表面轮廓作径向运动。
参考图8,前述的主动转子2B一端具有与前述前衬套1B中的轴穿孔12内径配合且抠接于该轴穿孔12后再固接一输入旋转动力装置(图中未视)的一转轴21,而另一端则是与转轴21同轴对接且整体外形为圆柱状的片状部22,该片状部22的外径大小是配合前述主动装置3B中加压室35的圆弧351、351’及351”,所对应的内径并抠接于该加压室35中,且由复数个辐射等角度排列的扇形在中心处相连结而形成。该扇形之间是以空隙部25相隔,该各个空隙部25中皆具一呈T字形的伸缩片23,且该伸缩片23透过弹簧24的作用下,随着加压室35的内表面轮廓作径向运动。
前述该各个空隙部25中的任二相邻的伸缩片23的弧角小于前述空穴部355、355’及355”所夹的弧角。
参考图9,前述的缓冲块4是一圆柱体具有复数个在断面上等角度排列并分布位置与前述主动装置3A中穿孔31相对应的穿孔41,该各个穿孔41的轴向互相平行并贯穿该缓冲块4,且在缓冲块4与主动装置3A的结合面上具有开口位置依序与主动装置3A上导油孔321、341、321、341、321及341位置相对应并垂直贯穿缓冲块4厚度方向的导油孔42’、42、42、42、42、与42”。该导油孔42’、42、42、42、42、与42”在缓冲块4与被动装置3B的结合面上具有开口位置依序与被动装置3B上导油孔321、341’、321、341’、321及341’位置相对应。该缓冲块4的中心处具有一贯穿该缓冲块4的附油室43与该导油孔42’间是透过一中空的附油孔421连通。另外,该导油孔42”与靠近缓冲块4的环状周围表面附近具有一垂直贯穿缓冲块4并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相结合表面上的开口位置与主动装置3A逆流孔324位置相对应的逆流孔44,而该逆流孔44在被动装置3B和缓冲块4相结合表面的开口位置与被动装置3B上逆流孔324’位置相对应。
前述贯穿缓冲块4厚度方向的附油室43,其内径尺寸与位置是配合该主动转子2A与2B中的空隙部25的尺寸与位置,使该附油室43不与主动装置3A及被动装置3B中的空穴部355、355’及355”相通,而当该主动转子2A与2B中的伸缩片23透过弹簧24的作用下,随着加压室35的内表面轮廓作径向运动时,该伸缩片23与空隙部25间的液压油可透过该附油室43补偿或宣泄,而避免该伸缩片23与空隙部25间产生真空或压力过大的状况。
该缓冲块4分别和主动装置3A与被动装置3B相结合的二表面上具有近似环形的凹槽状油封槽45,该油封槽45至少环绕导油孔42’、42、42、42、42、42”与逆流孔44,而该油封槽15中具有高密性的油封材料。
参考图10(A1)、10(A2)、10(B)及10(C),当控制阀33a、33b及33c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分别在导槽33a、33b及33c中旋转,并分别使各个控制阀33a、33b及33c的导流片334转向导油孔321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结合面上的开口,而导流部335转向导油孔321在前衬套1A和主动装置3A结合面上的开口,因此导致油环槽14和各个导槽33a、33b及33c中的导油孔321维持导通状态,但各个导槽33a、33b及33c中的导油孔321分别和缓冲块4上位置相对应的导油孔42及42’为不导通状态。另外,当逆流控制阀33d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在导槽32d中的导油孔341分别和前衬套1A中的油环槽14及和缓冲块4中的导油孔42”维持导通状态,但使导槽32d中的导油孔341和主动装置3A中的逆流孔324为不导通状态。在前述状况综合作用下,当输入旋转动力装置(图中未视)驱动该主动转子2A带动该伸缩片23由导槽32d至导槽33a的方向或导槽34a至导槽32b的方向或导槽34b至导槽32c的方向作圆周运动,且该伸缩片23同时也会随着加压室35的内表面轮廓作径向运动,因该伸缩片23会推动液压油而产生压力差并引发压力补偿现象而分别自空穴部335、335’及335”内依序经由各对应的通室口323、导槽32a或32b或32c、导油孔321而流入油环槽14中,再分流至导槽32d、导槽34a及导槽34b而分别流回空穴部335、335’及335”内,因此所构成的液压油通道而形成一循环流路(如图10(A1)及图10(A2)中较粗的虚线所示)。
前述的状况中,并不会因为压力差所引发压力补偿现象而产生任何的液压油循环流路流经被动装置3B中,所以被动转子2B并不会受液压油带动而提供动力至输出旋转动力装置(图中未视),故此时为空转(惰转)状态。
参考图11(A)、11(B)及图11(C),当控制阀33b及33c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分别在导槽32b及32c中旋转,并分别使各个控制阀33b及33c的导流片334转向导油孔321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结合面上的开口,而导流部335转向导油孔321在前衬套1A和主动装置3A结合面上的开口,因此导致油环槽14和导槽32b及32c中的导油孔321维持导通状态,但各个导槽32b及32c中的导油孔321分别和缓冲块4上位置相对应的导油孔42为不导通状态。再者,逆流控制阀33d也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在导槽32d中退至径向的外极限位置,导槽32d中的导油孔341分别和前衬套1A中的油环槽14及和缓冲块4中的导油孔42”维持导通状态,但使导槽32d中的导油孔341和主动装置3A中的逆流孔324为不导通状态。另外,再使控制阀33a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在导槽32a中旋转,并使控制阀33a的导流部335转向导油孔321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结合面上的开口,而导流片334转向导油孔321在前衬套1A和主动装置3A结合面上的开口,因此导致油环槽14和导槽32a中的导油孔321维持导通状态,但导槽33a中的导油孔321分别和缓冲块4上位置相对应的导油孔42’维持导通状态。在前述状况综合作用下,当输入旋转动力装置(图中未视)驱动该主动转子2A带动该伸缩片23由导槽32d至导槽33a的方向或导槽34a至导槽32b的方向或导槽34b至导槽32c的方向作圆周运动,且该伸缩片23同时也会随着加压室35的内表面轮廓作径向运动,因该伸缩片23会推动液压油而产生压力差并引发压力补偿现象而分别自空穴部335、335’及335”内依序经由各对应的通室口323而各自流入导槽32a、32b及32c,其中,流入导槽32b及32c的液压油再会经由相对应的导油孔321而流入油环槽14中,再分流至导槽32d、导槽34a及导槽34b而分别流回至主动装置3A中的空穴部335、335’及335”内,但流入导槽32a的液压油则会经由缓冲块4中的导油孔42’与被动装置3B中的导油孔321后,分流至导槽32a’及后衬套1B中的油环槽14’中并分别再经由导槽32a’、32b’、32c’的通室口323流入被动装置3B中的空穴部335、335’及335”内。该流入被动装置3B中的空穴部335、335’及335”内的液压油会驱动该被动转子2B而带动该伸缩片23由至导槽32a’至导槽32d’的方向或导槽32b’至导槽34a’的方向或导槽32c’至导槽34b’的方向作圆周运动,且该伸缩片23同时也会随着加压室35的内表面轮廓作径向运动,因该伸缩片23会推动液压油而产生压力差并引发压力补偿现象而分别自空穴部335、335’及335”内依序经由各对应的通室口342而各自流入导槽32d、34a及34b、并经由相对应的导油孔341’流入缓冲块4中相对应的导油孔42’或42”,最后流回主动装置3A相对应的导油孔341,因此所构成的液压油通道而形成一循环流路(如图11(A1)中较粗的虚线所示)。
前述的状况中,由于主动装置3A传输至被动装置3B的流量大小决定于主动装置3A中的空穴部355,且该空穴部355体积为空穴部335、335’及335”总体积的九分之二,所以主动转子2A每旋转一周期,则被个转子2B只旋转九分之三周期,故此时为第一挡位状态。
前述的状况中,若改变使控制阀33a及32c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分别在导槽32a及32c中旋转,并分别使控制阀33a及33c的导流片334转向导油孔321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结合面上的开口,而导流片335转向导油孔321在前衬套1A和主动装置3A结合面上的开口,再使控制阀33b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在导槽32b中旋转,并使控制阀33b的导流部335转向导油孔321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结合面上的开口,而导流片334转向导油孔321在前衬套1A和主动装置3A结合面上的开口,而逆流控制阀33d则维持在导槽32d径向的外极限位置上。由于主动装置3A传输至被动装置3B的流量大小决定于主动装置3A中的空穴部355’,且该空穴部355’体积为空穴部335、335’及335”总体积的九分之三,所以主动转子2A每旋转一周期,则被个转子2B只旋转九分之三周期,故此时为第二挡位状态。
前述的状况中,若改变使控制阀33a及32b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分别在导槽32a及32b中旋转,并分别使各个控制阀33a及33b的导流片334转向导油孔321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结合面上的开口,而导流片335转向导油孔321在前衬套1A和主动装置3A结合面上的开口,再使控制阀33c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在导槽32c中旋转,并使控制阀33c的导流部335转向导油孔321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结合面上的开口,而导流片334转向导油孔321在前衬套1A和主动装置3A结合面上的开口,而逆流控制阀33d则维持在导槽32d径向的外极限位置上。由于主动装置3A传输至被动装置3B的流量大小决定于主动装置3A中的空穴部355”,且该空穴部355”体积为空穴部335、335’及335”总体积的九分之四,所以主动转子2A每旋转一周期,则被个转子2B只旋转九分之四周期,故此时为第三挡位状态。
前述的状况中,若将第一、二及三挡位中改变控制阀33a、33b及33c位置状态使流入被动装置3B的液压油体积为空穴部335、335’及335”的容积,将该位置状态作排列组合,而使主动装置3A传输至被动装置3B的流量大小可为空穴部335与335’的总容积或空穴部335与335”的总容积或空穴部335’、335”的总容积或空穴部335、335’与335”的总容积,并主动转子2A每旋转一周期,而被动转子2B会分别产生旋转九分之五周期、九分之六周期、九分之七周期及一周期,故其挡位分别为第四挡位、第五挡位、第六挡位及第七(全速)挡位等状态。
参考图12(A)、12(B)及图12(C),当控制阀33a、33b及33c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分别在导槽32a、32b及32c中旋转,并分别使各个控制阀33a、33b及33c的导流片334转向导油孔321在主动装置3A和缓冲块4结合面上的开口,而导流部335转向导油孔321在前衬套1A和主动装置3A结合面上的开口,因此导致油环槽14和各个导槽32a、32b及32c中的导油孔321维持导通状态,但各个导槽32a、32b及32c中的导油孔321分别和缓冲块4上位置相对应的导油孔42及42’为不导通状态。另外,当逆流控制阀33d也受其驱动装置(图中未视)的致动而在导槽32d中退至径向的外极限位置,导槽32d中的导油孔341分别和前衬套1A中的油环槽14及和缓冲块4中的导油孔42”透过逆流控制阀33d中的导流部335’维持导通状态,而导槽32d中的通室口342透过逆流控制阀33d中的逆流孔336’和导槽32d中的逆流孔324维持导通状态。但导槽32d中的导油孔341和主动装置3A中的逆流孔324为不导通状态。在前述状况综合作用下,当输入旋转动力装置(图中未视)驱动该主动转子2A带动该伸缩片23由导槽32d至导槽32a的方向或导槽34a至导槽32b的方向或导槽34b至导槽32c的方向作圆周运动,且该伸缩片23同时也会随着加压室35的内表面轮廓作径向运动,因该伸缩片23会推动液压油而产生压力差并引发压力补偿现象而分别自空穴部335、335’及335”内依序经由各对应的通室口323、导槽32a、32b或32c、导油孔321而流入油环槽14中,再分流至导槽32d、导槽34a及导槽34b,其中流至导槽34a及导槽34b的部分会流回空穴部335、335’及335”内,但流至导槽32d部分会直接经由前衬套1A的导油环14再经过主动装置3A的导槽32d、34a、34b的导油孔341,经过缓冲块4的油孔42”、42穿过被动装置3B的导油孔341导槽32d、34a、34b与通室口342进入空穴部335、335’及335”而推动被动转子2B,其中,液压油通过导槽32d中的逆流控制阀33d中的导流部335。使得该伸缩片23由导槽32d至导槽32a的方向或导槽34a至导槽32b的方向或导槽34b至导槽32c的方向作圆周运动,而同时带动该被动转子2B旋转,并使被动装置3B中的空穴部335、335’及335”内的液压油经过相对应的通室口323而分别进入导槽32a、32b及32c并再经由各相对应的导油孔321汇入后衬套1B中的油环槽14’中。该进入油环槽14’中的液压油会由油环槽14’中的逆流口141流经被动装置3B中的逆流孔324’与缓冲块4中的逆流孔44,而进入主动装置3A中的逆流孔324并透过导槽32d与逆流控制阀33d中的逆流孔336’而穿过主动装置3A中的通室口342回到主动装置3A中的空穴部355中,因此所构成的液压油通道而形成一循环流路(如图12(A)中较粗的虚线所示)。
前述的状况中,由于被动装置3B中的被动装置转子2B旋转方向与第一、二、三、四、五、六及七挡位状态下被动转子2B旋转方向相反。因此,若定义后者的第一、二、三、四、五、六及七挡位状态为前进挡,则前者可定义为后退挡。另外,由于主动装置3A传输至被动装置3B的流量大小决定于主动装置3A中的空穴部335,且该空穴部355体积为空穴部335、335’及335”总体积的九分之二,所以主动转子2A每旋转一周期,则被动转子2B只旋转九分之二周期、故此时被动转子2B输出转向与第一挡位状态不同,但转速或动力与第一挡位状态相同。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于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压式变速机构,其组成至少包括一前衬套与一后衬套,其皆是一柱状体在轴向中心处具有一贯穿的轴穿孔且在该柱状体的一端具有一介于该轴穿孔与柱状体外周围间的凹槽状油环槽而形成;一主动装置与一个或数个被动装置,其皆是一柱状体中在轴向中心处具有一贯穿该主动装置厚度方向的加压室,在加压室周围则具有辐射状依序排列且为圆柱空心状的偶数个导槽而形成;一主动转子与一个或数个被动转子,其分别是一端配合该前衬套与后衬套中的轴穿孔的一转轴,而另一端则皆是一圆柱状体中以辐射状排列复数个空隙部内各装设有一可沿着该空隙部作伸缩运动的伸缩片而形成的片状部;一缓冲块,其是一柱状体中轴向中心处具有一贯穿该柱状体厚度方向的附油室,在附油室与柱状体外周围间则具有环状排列且贯穿该柱状体厚度方向的复数个导油孔形成;前述的后衬套中的油环槽在周围处具有一逆流口;前述的主动装置与被动装置中的加压室皆是一等断面的通孔,并与上述主动转子及被动转子中圆柱状的片状部外径尺寸是相互配合,使其分别与该主动转子及被动转子的片状部枢接后会形成复数个空穴部空间,该各个空穴部容积是一体设计而形成一特殊比例;前述的主动装置与被动装置中的各个导槽皆具有一垂直连通该导槽的导油孔,并且在主动装置、被动装置与缓冲块中的导油孔位置与数量是相对应的,且分别连通成为复数个通道;前述的主动装置中的各个空穴部具有二个分别与空穴部相通的导槽,依序其中一个具有贯穿该主动装置周围表面的一阀杆口并在该导槽枢接一具有穿出该阀杆口的阀杆的控制阀,另一个则不具有该阀杆口,以此类推,但其中容积最小的空穴部的二导槽中,不具有控制阀的导槽中也具有贯穿该主动装置周围表面之一阀杆口并在该导槽枢接一具有穿出该阀杆口的阀杆的逆流控制阀;前述该复数个通道分别透过该主动装置中的导油孔与前衬套上的油环槽相连通,而该复数个通道中与上述具有控制阀的导槽相通者会再透过被动装置中的导油孔与后衬套上的油环槽相连通,除此之外的通道并不与后衬套上的油环槽连通;前述具有逆流控制阀的导槽中,在导油孔与阀杆口间具有一垂直该导槽但不与前衬套中的油环槽相通的逆流孔,而在该缓冲块与被主动装置上亦相对应而分别具有一逆流孔,该三个逆流孔相互连通并再透过被主动装置中的逆流孔及后衬套中的逆流口而与该后衬套中的油环槽连通;前述的缓冲块中的复数个导油孔之一透过一附油孔而与附油室相通;前述的主动转子与被动转子中的转轴分别枢接于该前衬套与后衬套中的轴穿孔,而片状部则分别枢接于该主动装置与被动装置中的加压室后,依序将前述的前衬套、主动装置、缓冲块、被动装置与后衬套串接而固锁即形成该油压式变速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式变速机构中,其中该控制阀整体为长形圆杆体,其一端的阀杆是衔接一致使控制阀驱动的装置,而另一端是由一圆片体与一侧面具缺口的空心圆柱体结合成的导流片,该圆片与该空心圆柱体所包围的空间则形成导流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式变速机构中,其中该控制阀整体为长形圆杆体,其一端的阀杆是衔接一致使控制阀驱动的装置,而另一端是由一圆片体与一侧面具缺口的空心圆柱体结合成的导流片,该圆片与该空心圆柱体所包围的空间则形成导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式变速机构中,其中该逆流控制阀整体为长形圆杆体,其一端的阀杆是衔接一致使逆流控制阀驱动的装置,另一端是一实心圆柱体在侧面形成一不超过该实心圆柱中心轴的凹口状导流片,且其在相对于该凹口的内部形成复数个中心轴与实心圆柱中心轴平行的柱状空心体,而该凹口即形成导流部,该柱状空心体则是形成逆流孔,且该导流部与该逆流孔不会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式变速机构,其中,该油压式变速机构内部的密闭空间充满液压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油压式变速机构,其是由一主动转子与一被动转子中一端的转轴分别枢接于一前衬套与一后衬套中的轴穿孔,而该主动转子与被动转子中另一端的片状部则分别枢接于一主动装置与一被动装置中的加压室,并依序将该前衬套、主动装置、缓冲块、被动装置与后衬套固锁而产生一封闭且充满液压油的内部空间所形成。其特征在于该前衬套、主动装置、缓冲块、被动装置与后衬套间具有经特殊设计的液压油流动通道,而该主动装置则具有控制该流动通道封闭或连通的功能,并且配合该连结输入动力的主动转子与连结输出动力的被动转子,因此可产生不同的液压油回路,可产生空挡、不同输出转速或扭力的前进档及以最低转速的后退档。
文档编号F16H39/00GK1448647SQ0210611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3日
发明者叶建今 申请人:叶建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