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7542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稠液体的配送装置,具体地说,涉及配送热熔性胶粘剂的改进的新型回吸阀门。
上述的挤压式阀门由于其结构的特点,配送粘稠液体时常常会发生拉丝现象,即虽然停止配送,但是由于液体的出口残留有少数的液体,这些液体仍然会在所要配送液体的物件上留下痕迹,对于低频配送的液体,这种现象不会很突出,但是对于高频的液体配送,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的第一步改进是人们改进了挤压式阀门的结构,创造出回吸式阀门。即利用反向的压力,从阀门的配送液体出口的外部隔断液体的配送渠道,希望借助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拉丝现象。所采用的结构是阀杆的下部固定有外径大于阀门喉室通过粘稠液体的通道孔径回吸元件,通过从外部排挤液体回到阀门喉室内,从而达到迅速切断配送液体的效果,而且基本不会发生拉丝现象。但是上述的结构在阀杆固定的回吸元件部分,有能够深入到喉室且外径略小于喉室液体通道孔径的咽喉部分,和咽喉部分的下游有截顶圆锥形的外表面部分。
咽喉部分实际上加长了轴向长度的尺寸,造成回吸阀门的回吸行程相当长,表现出阀门的速度比较缓慢;咽喉部分与喉室液体通道二者的配合公差,即二者之间的间隙很小,在往复运动过程中配合较易产生问题,容易发生二者之间的磨擦,这种结构将导致密封部件大面积磨损,并缩短密封部件的使用寿命。为防止上述问题加大咽喉部分与喉室液体通道的配合公差,加上长的往复行程,仍然有可能导致在回吸操作的开设或者完成时,发生胶粘剂的拉丝现象。
此外,阀杆固定的回吸元件的底部为基本平整的平面结构,且其外径大于咽喉部分与其上部的截顶圆锥形的外表面部分,在配送开始时,先前配送周期中断时残留的位于回吸元件下部配送出口内的胶粘剂由于突然的压力,会突然从配送出口被配送,导致骤喷现象。
美国的伊利诺伊工具公司在中国申请的01104373.3(公告号CN1318701A)“用于热熔性粘接剂的改进的回吸阀门”是另一种改进的回吸阀门方案。首先该方案对咽喉部分的结构作了改进,缩短咽喉部分深入到喉室的深度,并在回吸元件的下部形成逐渐变细的下游末端部分,以能够消除现有回吸阀门特有的骤喷现象;此外,与截顶圆锥形的上游末端部分,还关联有垂直于提升阀纵轴的环行的肩部,以在边缘区域形成直角形的锐利的犁形部分,用来扰乱粘稠液体的流动参数或者特征。上述肩部与阀座构件之间定义的公差或者间隙相当小,在关闭阀门期间有利于在阀室内建立并维持局部的真空条件,借此消除拉丝现象。
上述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消除拉丝现象,减少骤喷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在低频或者中频度的配送控制过程中,是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骤喷现象并不能在高频配送的情况下消除。
因为该方案过于注重犁形器结构的破坏粘稠液体流动参数或者特征的能力,实际上,在高频配送液体的过程中,快速的配送控制使得犁形器的干扰能力比真空的影响力小得多,而真空的造成是依靠回吸元件回程而来的,同时,骤喷现象也是由于回吸元件突然运动,导致液体配送出口内的空间不足以消耗或者减弱这种骤然的变化,以至于残留的液体被突然排出,肩部形成的犁形结构并没有形成很大的对于骤喷现象的干扰,逐渐变细的下游末端部分也不能减少回吸元件运动时所需占用的空间,所以上述结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骤喷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提出很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且,缩短的咽喉部分和其与喉室之间配合公差的调整能够减少元件之间的磨擦,但不能完全消除磨擦,仍然有影响元件工作的潜在因素。咽喉部分的作用实际上是提高配送停止时,回吸元件对配送通道的密闭性能,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对阀杆的限位采达到目的,在上述的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实际上也描述了阀杆的限位装置,基于对最后的密闭效果的考虑,咽喉部分的作用完全可以由其它部分代替。因此对咽喉部分的作用及其理解成为上述改进的一大障碍。
另之,回吸元件与喉室底缘的配合处都设置了倾斜的截面,专利申请01104373.3中特别指出了二者倾斜的角度不一致,其原因和理由是因为倾斜角度的差异,便于在二者结合密封时形成线状的结合部位。结合处为沿喉室底缘的环形圈,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粘绸液体中含有杂质,接触面越小,杂质对密封效果造成的影响越小,相反,如果结合处是结合面,上述的杂质就有可能处于两个结合面之间,使结合面无法达到很好的结合、密封效果。实际上,分析回吸、密封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1、回吸时产生的负压控制液体回流到喉室,这是最主要的作用力;2、倾斜面的结合,可以形成对两个倾斜面之间的液体的推动力,使之能够向被推动方向运动;3、基于喷涂的要求,液体的纯度很高,不会含有较大颗粒的杂质,而且几乎没有杂质,以至于杂质的影响可以忽略。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证明回吸时结合面的密封效果与线状结合处的密封效果是完全相同的,都能够很好地密封。所以上述结构对回吸元件与喉室底缘结合处的要求是多余的。
总之,在粘稠液体的配送控制中,除必备基本的结构外,最主要的作用因素是配送及停止时的控制压力。控制压力适当加大,相应地回吸元件配送时运动的行程多,配送流量较大,当然配送流量可以通过粘稠液体的配送压力来进行调整,停止配送时,由此造成的局部真空度效果好,对于合适的配送以及控制压力,可以通过测试调整出最佳的范围,对于具体元件的要求是只要能够达到配送的要求,且结构合理。
所以,申请人认为,在只要配送条件优选的情况下,尽量简化元件及其结构,以避免由此带来的不必要的配合误差、加工成本和其它不确定因素,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改进效果。
其次,结构要处理好回吸元件运动时占用的空间对液体的不利影响,有效地消除骤喷和拉丝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回吸元件简化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回吸元件的结构,并改进其配送时推送粘稠液体方式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该阀门能够有效地避免拉丝以及骤喷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回吸元件结构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该阀门能够减低回吸元件与其它元件之间的磨擦,延长回吸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回吸元件结构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该阀门能够在配送周期结束后形成较大的局部真空,有效地防止下一次配送周期开始时的骤喷现象。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包含有阀壳,容纳所配送的粘稠液体,具有配送粘稠液体的出口孔,下部固定有阀座;阀座,配置在阀壳的底部,其内部设置有回吸元件以及容胶室,下部设置有用于配送液体的通道;回吸元件,位于阀座内,用于封闭以及开放粘稠液体配送通道,其特征在于回吸元件的最上部为能够与阀座的配送通道下缘紧密配合的截顶锥形结构。
所述的回吸元件,其截顶锥形结构,原则上截顶锥形结构与纵轴的角度可以任意调节,只要其两侧能够形成倾斜的斜面即可。但是考虑到应用效果和对回程的控制,上述的角度在45-80°之间比较好。这样便于形成适合的回程以及方便回吸元件与阀座的喉室的配合。
上述的回吸元件还连接有阀杆,位于阀壳内的滑动支架带动阀杆在气体的控制下作往复运动,阀杆的下部固定有回吸元件,其特征在于回吸元件位于阀座内部的容胶室内,并位于阀座配送喉室的下方,其外径大于配送喉室的配送通道的孔径,且回吸元件的上端与配送喉室下缘形成截预的锥形斜面的配合方式。
上述的回吸元件的外径远远小于阀座容胶室的横向距离或者内径,它与容胶室形成宽敞的液体流动通道,便于粘稠液体的流动配送和回吸。
所述的阀杆,除固定在滑动支架上之外,还被限位元件所约束,以使其能够沿其轴线运动,以保障回吸元件与其它部件的配合,增加回吸元件往复运动的稳定性。
所述的回吸元件,其下端具有渐缩的尾端,即从上部向下逐渐缩小,在配送液体时能够逐渐向阀体外排出液体,避免骤喷的现象。研究证明,类似锥形或者锥台形的结构对液体的推动力与平面或者圆柱形结构产生的推动力是不一致的,锥形或者锥台形的结构其对液体推动力的作用方向不是像平面或者圆柱形结构那样只有一个方向的作用力,而且,其对不同部位液体的推动力方向不一致,这种结构导致回吸元件在配送粘稠液体时,对于液体的推动力产生分散,有部分推动力被分散到侧面,从而,在开始配送时,突然配送的推动力会被减弱,不至于对液体产生很大的冲击,可以有效地避免骤喷现象。
所述的回吸元件,其回吸元件的下部可开设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凹槽,回吸时能够形成一定的真空度,配送液体开始时的瞬间可以利用凹槽所形成的空间,缓冲所配送的液体,防止骤喷的现象。防止骤喷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真空的影响,在阀座内形成的局部真空能够对液体起很好的缓冲作用,在突然的液体配送时,足够的真空空间能够很好地缓冲回吸元件对液体的冲击,从而避免骤喷现象。上述的凹槽可以在停止配送时,通过回吸形成阀座容胶室内的局部真空,促使粘连在出胶口的粘稠液体回流到容胶室内,配送时其导致的相对宽敞的容胶室(容胶室的空间大于液体所占用空间)能够缓冲配送形成的压力使液体先充满容胶室,再配送到所需粘稠液体的基材上,就可以避免骤喷现象。
液体输入阀座的胶压入口,即阀壳具有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出口孔为上宽下窄的倾斜结构,便于所配送的液体的流入。
回吸元件底部为截顶的倒锥形结构,同时倒锥形结构的中间部分开设向内深入的凹槽,二者共同作用,以保证能够完全消除骤喷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首先取消了以前回吸元件所必备的咽喉结构,简化了回吸元件,同时避免了元件之间不必要的磨擦。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下,能够迅速地停止粘稠液体的配送,有利于形成回吸粘稠液体的局部真空,能够达到没有拉丝现象的效果。
同样,在回吸元件的下部设置逐渐缩小的末端,能够在配送液体时将粘稠液体向两侧排出,防止突然地将液体向液体出口排出,可以迅速有序地排出液体,可以有效地避免骤喷现象。
回吸元件下部设置的向下开口的凹槽,能够容纳一定的液体,在回吸时形成一定的局部真空,回吸液体,也可以在配送液体时利用其所形成空间的包容性以及局部真空,来容纳突然扩大的液体流量,消除不必要的液体突然喷发,可以配合回吸元件的逐渐缩小的下部,完全消除骤喷现象。尤其在比较突出的高频配送时,这个效果更加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图中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中是上下分布的,为了观察方便,图中所示的为左右分布的结构,其中图示的左侧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右侧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
参照
图1所示,
图1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案。
图1中描述出回吸阀门10包括主体构件20、回吸元件11、阀杆23等,其中,活塞22与阀杆23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活塞22的两端与主体构件20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且阀杆23穿过活塞22的中央,伸入到上游气室29中;活塞22将容纳空气的空间分割为上游气室29和下游气室30,每个气室分别对应有进气孔,上游气室29对应的是上进气孔24,下游气室30对应的是下进气孔25,活塞两端的密封圈将上游气室29与下游气室30完全隔离开来,上游气室29充气时,足够的压力推动活塞22向下运动,使得阀杆23带动回吸元件11运动,打开对喉室的密封,促使粘绸液体喷涂到所喷涂的基材上;下游气室30充气时,自动中止对上游气室29的充气,使下游气室30中的气体压力推动活塞22带动阀杆23运动,使得回吸元件11回复到密封的位置,中止液体的喷涂。
主体构件20的下部设置有喉室16,喉室16配备了液体通道13,通过该通道将非常粘绸的液体排放、配送或者喷涂到基材上,喉室16内还设置了阀座构件15,阀座构件16与固定在阀杆23上的回吸元件11配合,以能够完全密封喷涂粘绸液体的液体通道13。
主体构件20的中部内设置了密封组件18,密封组件18的上部设置能够与阀杆之间完全密封,同时又不影响阀杆往复运动的密封件19,密封件19使得下游气室30中的空气能够有效地被阻挡在下游气室30内,不能沿着阀杆23进入到喉室16内,同时也防止喉室16内的粘绸液体沿着阀杆23进入到下游气室30中。而且密封组件18的周壁还分布有加强密封的密封圈17。
活塞22的下部具有突出部21,以与密封构件18的上端接合,以便控制回吸元件11离开阀座构件15的幅度,使之不能过渡地张开,以至于影响喷涂和回吸的效果。
密封组件18的下部向下延伸,使得阀座构件15的上部伸入到密封组件18内,并与之紧密配合,密封组件18的下部为空腔结构,其与阀座构件15之间形成喉室16,以容纳所喷涂的粘绸液体。阀座构件15的上部具有较为宽敞的液体通道,沿通道的外壁向主体构件20的外壁开有液体注入孔26,在此开孔,是使得具有一定压力的粘绸液体能够有适当的容纳和缓冲空间,防止粘绸液体向上沿着阀杆23流入到下游气室30中。
阀座构件15内还设置了支撑套管14,支撑套管14向阀杆伸出有支撑部分27,支撑部分27并不是环形地包围阀杆23,而是类似花瓣形分布地设计,可以是单独的具有等同间隔的三块,也可以是五块,通常情况下,为了照顾液体流通和支撑的效果,单独的具有等同间隔的三块支撑部分27的设计是最常采用的。支撑部分27的作用还用来将喉室16与液体通道13间隔开来,为液体从喉室16流入到液体通道13做准备。
回吸元件11用以密封液体通道13,其与阀座构件15的接合面皆为倾斜的截面。阀座构件15底缘28中只有与回吸元件11的接合处为倾斜的截面,该截面沿液体通道13向外逐渐扩张,同时,回吸元件11的截面与之对应。二者的截面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略有区别,考虑到实际的加工和应用效果,二者角度相同是比较合适的。
回吸元件1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阀杆23的底部,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固定。
上述的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局限于上述的方式,只要结构与本实用新型描述的相同或者近似,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所有可能的方案都是可行的。
权利要求1一种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包含有阀壳,具有配送粘稠液体的出口孔,内部设置有回吸元件;阀座,配置在阀壳的底部,其内部设置有回吸元件以及容胶室,下部设置有用于配送液体的通道;回吸元件,位于阀座内,用于封闭以及开放粘稠液体配送通道,其特征在于回吸元件的最上部为能够与阀座的配送通道下缘紧密配合的截顶锥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其特征在于回吸元件的截顶锥形结构,原则上截顶锥形结构与纵轴的角度可以任意调节,只要其两侧能够形成倾斜的斜面即可,但是考虑到应用效果和对回程的控制,上述的角度在45-80°之间比较好。这样便于形成适合的回程以及方便回吸元件与阀座的喉室的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回吸元件还连接有阀杆,位于阀壳内的滑动支架带动阀杆在气体的控制下作往复运动,阀杆的下部固定有回吸元件,回吸元件位于阀座内部的容胶室内,并位于阀座配送喉室的下方,其外径大于配送喉室的配送通道的孔径,且回吸元件的上端与配送喉室下缘形成截顶的锥形斜面的配合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回吸元件的外径远远小于阀座容胶室的横向距离或者内径,它与容胶室形成宽敞的液体流动通道,便于粘稠液体的流动配送和回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除固定在滑动支架上之外,还被限位元件所约束,以使其能够沿其轴线运动,以保障回吸元件与其它部件的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吸元件,其下端具有渐缩的尾端,即从上部向下逐渐缩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吸元件,其回吸元件的下部可开设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凹槽,回吸时能够形成一定的真空度,配送液体开始时的瞬间可以利用凹槽所形成的空间,缓冲所配送的液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其特征在于液体输入阀座的胶压入口,即阀壳具有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出口孔为上宽下窄的倾斜结构,便于所配送的液体的流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粘稠液体的回吸阀门,其特征在于回吸元件底部为截顶的倒锥形结构,同时倒锥形结构的中间部分开设向内深入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配送热熔性胶粘剂的改进的新型回吸阀门,包括阀壳、阀座和回吸元件,回吸元件位于阀座内,用于封闭以及开放粘稠液体配送通道,其最上部为能够与阀座的配送通道下缘紧密配合的截顶锥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回吸元件,同时避免了元件之间不必要的摩擦,能够迅速地停止粘稠液体的配送,有利于形成回吸粘稠液体的局部真空,能够达到没有拉丝现象的效果。
文档编号F16K1/00GK2532317SQ02235650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31日
发明者周殿敏 申请人:深圳市腾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