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阻尼器及控制台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967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阻尼器及控制台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阻尼器以及具备该旋转阻尼器的控制台盒(コンソ一ルボツク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旋转阻尼器,众所周知的有由填充在转子和与该转子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之间的很小的间隙中的粘性体的粘性阻力产生制动力的类型(以下简称为“利用粘性阻力的”旋转阻尼器。)、和由被翼板推压的粘性流体的阻力产生制动力的类型(以下简称为“利用粘性流体的阻力的旋转阻尼器”。),一般情况下,任何类型的旋转阻尼器,都是作为各自独立的制品分别进行制造的。
另外,由于利用粘性阻力的旋转阻尼器和利用粘性流体的阻力的旋转阻尼器,它们的制动特性不同,所以,通常适合于根据控制对象物的不同而分开使用,虽然有对多个任一种类型的旋转阻尼器进行组合而使用的例子,但没有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旋转阻尼器的构想,因此,兼有双方的功能的单体旋转阻尼器并不存在。
对利用任一种粘性流体的阻力的多个旋转阻尼器进行组合而使用的现有技术的例子,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公报第251270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便器座以及便器盖的调速装置,该调速装置的结构是并联或串联地配设便器座用的旋转阻尼器和便器盖用的旋转阻尼器。根据该调速装置,由于将用于缓和关闭便器座以及便器盖时产生的冲击的便器座用的旋转阻尼器和便器盖用的旋转阻尼器这两种旋转阻尼器、集中安装在便器的一侧,所以,与将各旋转阻尼器分配在便器的两侧进行配设的场合相比,具有在空间、布置方面有利的优点。
但是,像厕所的便器座和便器盖那样,为了控制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多个控制对象物的旋转动作,将各自的旋转阻尼器分别配设在各控制对象物上,这种现有技术的方式,由于需要与控制对象物的数量相同的旋转阻尼器,所以,制造成本提高了。另外,组装多个旋转阻尼器花费劳力和时间。另外,如上述调速装置那样,并联或串联地配设有多个旋转阻尼器的整体尺寸,例如,在使各旋转阻尼器相互紧贴地串联配设的情况下的整体的轴向长度,为各旋转阻尼器的轴向长度的单纯的总计尺寸。因此,由于即使极力地减薄构成各旋转阻尼器的本体外壳的壁厚等也是有限度的,所以,缩短其整体的轴向长度、试图小型化是很困难的。
另一方面,作为安装在汽车上的控制台盒,众所周知的是具有由能收容物品的内盖和能闭塞该内盖的开口部的外盖构成的双层盖的结构。在这样的双层盖中,由于与内盖相比,外盖要频繁地开关,所以最好是设置成能用很小的力就能打开,或者即使不用手辅助也能打开。而且,虽然有人想要响应这样的要求,研究了设置对外盖向打开方向的旋转施力的弹簧部件的方案,但仅简单地设置弹簧部件,恐怕会产生外盖迅猛地跳起之类的不相宜的情况。
另外,虽然最好是构成为使外盖和内盖在关闭方向的旋转终点都不产生很大的冲击,但由于缓和该冲击的缓冲装置的设置空间有限,所以,作为该缓冲装置,实际情况是,大型的、或设置时会伸出到外侧的装置等很难被采用。
另外,在将物品放入内盖时和未放入时,内盖的旋转扭矩当然会有变化,即使由于收容的物品的总重量有变动,内盖的旋转扭矩也会变化。因此,即使为了控制这样的内盖向关闭方向旋转动作而使用旋转阻尼器,现有技术的旋转阻尼器也不能对应负荷的变化来自我调节产生的制动力,由于产生的制动力是一定的,所以,不能使内盖始终以一定的速度旋转动作。即,若内盖的旋转扭矩变大,则旋转阻尼器的制动力相对变小,相反地,若内盖的旋转扭矩变小,则旋转阻尼器的制动力相对变大,因此,会出现不妥的情况,例如,即使在关闭未收容物品的内盖时,能可靠地抑制冲击的发生,但当在该内盖中收容了物品的状态下进行关闭时,也不能可靠地抑制冲击的发生。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有与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的变化相对应、通过从外部进行操作、能调节产生的制动力的旋转阻尼器。但是,这样的旋转阻尼器,由于为了调节产生的制动力而必须从外部进行操作,所以,例如,对于如上述控制台盒的内盖那样、旋转扭矩的变化量不是一定的、且旋转扭矩频繁变化的控制对象物来说,是不适合的,若要应用于这样的控制对象物,则每当随着将物品取出或放入内盖旋转扭矩变化时,要通过预测该旋转扭矩的变化量而从外部进行操作,来调节旋转阻尼器的制动力,这样,除了调节恰当的制动力是很困难的之外,其操作也非常麻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利用由粘性体产生的粘性阻力和由粘性流体产生的阻力这两种阻力、有效利用各自的特性、可分别控制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的单体的旋转阻尼器以及具备该旋转阻尼器的控制台盒。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这样的旋转阻尼器以及具备该旋转阻尼器的控制台盒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降低组装工时数或制造成本,另外,便于小型化。
即,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的旋转阻尼器。
(1)一种旋转阻尼器,该旋转阻尼器具备被隔壁隔开的第1和第2室;可转动地配设在上述第1室内的转子;填充在上述转子和与该转子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之间的很小的间隙中的粘性体;填充在上述第2室内的粘性流体;可摆动地配设在填充有上述粘性流体的第2室内的翼板。
(2)上述(1)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具备仅在上述翼板向一个方向摆动的场合使上述粘性流体产生阻力的阀机构。
(3)上述(1)或(2)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在上述第1室内设有对上述转子向一个方向的转动施力的弹簧部件。
(4)上述(3)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具备与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一方连接、通过该控制对象物做旋转动作而旋转并使上述转子转动的第1旋转轴,与上述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另一方连接、通过该控制对象物做旋转动作而旋转并使上述翼板摆动的第2旋转轴;同时,设置成上述第1旋转轴能利用上述弹簧部件的弹性前进或后退。
(5)上述(4)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同心地配设上述第1和第2旋转轴。
(6)上述(1)至(3)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具备与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一方连接、通过该控制对象物做旋转动作而旋转并使上述转子转动的第1旋转轴,与上述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另一方连接、通过该控制对象物做旋转动作而旋转并使上述翼板摆动的第2旋转轴;同时,上述第1旋转轴插通在沿上述第2旋转轴的轴心贯通形成的空心部内。
(7)上述(3)至(6)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将上述弹簧部件对上述转子的转动施力的方向、和使上述粘性流体产生阻力的上述翼板的摆动方向,被设定在相反的方向。
(8)上述(1)至(7)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沿上述隔壁的外周面形成上述第2室。
(9)上述(2)至(8)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其中,上述阀机构构成为,具有上述粘性流体能通过的流体通道;与随着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的变化的负荷的变化相对应地自动调节通过上述流体通道的粘性流体的流量的流量调节阀。
(10)上述(9)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其中,上述流量调节阀由板簧构成,同时,设置成在常态下不闭塞上述流体通道。
(11)上述(10)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其中,上述流量调节阀被弯曲成使形成承压面的一面突出来。
(12)上述(11)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其中,上述流量调节阀被形成为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的宽度比两端部的宽度小。
另外,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控制台盒,该控制台盒是具有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双层盖的控制台盒,具备上述(1)至(12)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该旋转阻尼器具有随着成为上述双层盖中的外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旋转而转动的转子;随着成为上述双层盖中的内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旋转而摆动的翼板。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以下控制台盒。
(13)一种控制台盒,该控制台盒是具有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双层盖的控制台盒,具备旋转阻尼器,该旋转阻尼器具有被隔壁隔开的第1和第2室;配设在上述第1室内、随着成为上述双层盖中的外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旋转而转动的转子;填充在上述转子和与该转子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之间的很小的间隙中的粘性体;填充在上述第2室内的粘性流体;配设在填充有上述粘性流体的第2室内、随着成为上述双层盖中的内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旋转而摆动的翼板。
(14)上述(13)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旋转阻尼器具备仅在上述翼板向一个方向摆动的场合使上述粘性流体产生阻力的阀机构。
(15)上述(13)或(14)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旋转阻尼器在上述第1室内设有对上述转子向一个方向的转动施力的弹簧部件。
(16)上述(13)至(15)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旋转阻尼器具备与上述双层盖中的外盖连接、具有成为该外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功能的第1旋转轴,与上述双层盖中的内盖连接、具有成为该内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功能的第2旋转轴;同时,设置成上述第1旋转轴能利用上述弹簧部件的弹性前进或后退。
(17)上述(16)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旋转阻尼器同心地配设有上述第1和第2旋转轴。
(18)上述(13)至(15)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旋转阻尼器具备与上述双层盖中的外盖连接、具有成为该外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功能的第1旋转轴,与上述双层盖中的内盖连接、具有成为该内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功能的第2旋转轴;同时,上述第1旋转轴插通在沿上述第2旋转轴的轴心贯通形成的空心部内。
(19)上述(15)至(18)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旋转阻尼器,将上述弹簧部件对上述转子的转动施力的方向、和使上述粘性流体产生阻力的上述翼板的摆动方向,设定为相互相反的方向。
(20)上述(13)至(19)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旋转阻尼器沿上述隔壁部的外周面形成上述第2室。
(21)上述(14)至(20)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是,上述旋转阻尼器的结构为,上述阀机构具有上述粘性流体能通过的流体通道;对应于随着上述内盖的旋转扭矩的变化的负荷的变化,自动地调节通过上述流体通道的粘性流体的流量的流量调节阀。
(22)上述(21)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流量调节阀由板簧构成,同时,设置成在常态下不闭塞上述流体通道。
(23)上述(22)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流量调节阀被弯曲成使形成承压面的一面突出来。
(24)上述(23)所记载的控制台盒,其中,上述流量调节阀形成为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的宽度比两端部的宽度小。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a)是图1的A-A部的剖视图,图2(b)是图1的B-B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流量调节阀的图,(a)是主视图,(b)是右侧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所采用的阀机构的作用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C-C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具备上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阻尼器的控制台盒的图。
图9是表示具备上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阻尼器的控制台盒的图。
图10是表示具备上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阻尼器的控制台盒的图。
在这些图中,标号1A、1B、1C是旋转阻尼器,2是本体外壳,3是隔壁,4是第1室,5是第2室,6是转子,7是粘性体,8是“O”形圈,9是第1旋转轴,10是弹簧部件,11是粘性流体,12是翼板,13是第2旋转轴,14是隔壁部,15是阀机构,16是流体通道,17是流量调节阀,18是支承部,20是控制台盒,21是外盖,22是内盖,23是控制台盒的本体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的图,图1是剖视图,图2(a)是图1的A-A部的剖视图,图2(b)是图1的B-B部的剖视图。如这些所示的那样,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A具有由在本体外壳2内设置的隔壁3隔开的第1室4和第2室5。本体外壳2,其轴向两侧的开口部分别由盖子2a、2b闭塞。
在第1室4内,可转动地配设有转子6。该转子6制成一端由端壁6a闭塞,另一端为敞口的近似筒状。但是,转子6的形状并不进行任何限制。
在转子6和该转子6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之间的很小的间隙中,填充有粘性体7。这里所说的“滑动接触面”是指由转子6的转动、通过粘性体7与该转子6滑动接触的面。在附图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转子6的两端部分别配设有“O”形圈8、8,与位于“O”形圈8、8之间的转子6的外周面6b对峙、通过粘性体7与该外周面6b滑动接触的第1室4的周壁内面4a,相当于在此所称的滑动接触面。
而且,滑动接触面可以设置成与转子6共同工作,使介于其与转子6之间的粘性体7产生粘性阻力。因此,例如,也可以使与转子6的端壁6a对峙的盖部件2a的内面为滑动接触面,另外,也可以将与本体外壳2不同、分别制成的部件配设在第1室4内,将该部件的与转子6对峙的面作为滑动接触面。
另一方面,作为粘性体7,可以使用润滑脂等。而且,“粘性体”包含粘性流体。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旋转轴9与转子6设置成为一体。该第1旋转轴9与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一方(以下称为“第1控制对象物”。)连接,通过随着第1控制对象物的旋转运动而旋转,使转子6转动。
而且,第1旋转轴9可设置成具有这样的功能,也可以不一定与转子6制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1旋转轴9,取而代之,将成为不构成旋转阻尼器1A的第1控制对象物的旋转中心的轴连接在转子6上,使转子6转动。
另外,在第1室4内设有对转子6向一个方向的转动施力的弹簧部件10。在第1实施方式中,出于缩短旋转阻尼器1A的轴向长度方面的考虑,利用转子6为空心这一点,将弹簧部件10装填在转子6的空心部内。作为弹簧部件10可以是利用其弹性,能对转子6向一个方向的转动施力的部件。
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弹簧部件10。该弹簧部件10通过一端支承在转子6的端壁6a上、另一端支承在隔壁3上,所以,随着转子6的转动,拧转、储存能量,另一方面,在转子6向与其相反的方向转动时,释放出蓄积的能量而对转子6的转动施力。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转子6具有比第1室4的轴向长度短的轴向长度,同时,配设置成能在第1室4内沿轴向滑动,弹簧部件10也起到向离开隔壁3的方向推压该转子6的作用。
即,若弹簧部件10向转子6接近隔壁3的方向滑动,则被压缩,与此同时,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在这种场合,若除去对转子6的外力,弹簧部件10起到靠其弹性推回转子6而使其恢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
另一方面,第1旋转轴9设置成能前进或后退,以使其利用这样的弹簧部件10的弹性使其前端位置能沿轴向前进或后退。
在第2室5内填充有粘性流体11。可以用硅油等作为粘性流体11。
另外,在第2室5内配设有翼板12,以使其能在该室5内摆动。而且,虽然在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使1个翼板12摆动的所谓单翼板方式,但也可以采用设置2个翼板,使各翼板摆动的所谓双翼板方式。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旋转轴13与翼板12设置成一体。该第2旋转轴13与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另一方(以下称为“第2控制对象物”。)连接,起到通过随着第2控制对象物的旋转动作而旋转、使翼板12摆动的作用。
而且,第2旋转轴13可设置成具有这样的功能,也可以不一定与翼板12制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2旋转轴13,取而代之,将为不构成旋转阻尼器1A的第2控制对象物的旋转中心的轴连接在翼板12上,使翼板12摆动。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旋转轴13设置成与上述第1旋转轴9同心。这样,由于同心配设第1和第2旋转轴9、13,所以,能解决在应用于旋转中心相同的2个控制对象物的场合的设置方面的问题。
即,如第1实施方式所示,使第1和第2旋转轴9、13从本体外壳2的两侧分别突出来地配设的旋转阻尼器1A,由于同心配设第1和第2旋转轴9、13,所以,如图8所示,例如,能将其设置在旋转中心相同的第1和第2控制对象物21、22中的第2控制对象物22的两基端部22a、22b之间。因此,旋转阻尼器1A不会伸出到第1控制对象物21的两基端部21a、21b的外侧,便于布置。
另外,由于能通过旋转阻尼器1A的第1和第2旋转轴9、13一起支承第1和第2控制对象物21、22,所以,也有不需要通过其它途径设置分别支承第1和第2控制对象物21、22的支承轴的优点。
而且,当然也可以与上述不同,为了与旋转中心不同的2个控制对象物相对应,采用不同心地配设第1和第2旋转轴9、13的结构。
如图2(b)所示,第2室5由隔壁部14将其隔开。因此,若翼板12在第2室5内摆动,则粘性流体11要通过翼板12和本体外壳2之间的很小的间隙、在夹着翼板12的两侧的室5a、5b之间移动。而且,该移动时产生的粘性流体11的阻力,为旋转阻尼器1A产生的制动力。
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有仅在翼板12向一个方向摆动的场合使粘性流体11产生阻力的阀机构15,以使其仅在与第2旋转轴13连接的第2控制对象物向一个方向做旋转动作的场合能对该第2控制对象物施加制动力。
这样的单向性的阀机构15也可以采用具备在任何图上都未示出的、在上述隔壁部14或翼板12上设置的粘性流体11的流道和防止在该流道中流动的粘性流体11倒流、仅向一个方向流动的单向阀的结构等。
利用该单向阀的阀机构15,由于在与第2旋转轴13连接的第2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一定的场合,仅在翼板12向一个方向摆动的场合能使粘性流体11产生阻力,所以,很有效。
不过,象上述那样构成的阀机构15,在第2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变化的场合,由于不能与其相对应地使粘性流体11的阻力变大或变小,所以,不能使第2控制对象物始终以大致一定的速度做旋转动作。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单向性的阀机构15采用具有粘性流体11能通过的流体通道16、和能与伴随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的变化的负荷的变化相对应地自动地调节通过流体通道16的粘性流体11的流量的流量调节阀17的结构形式。
可以是形成流体通道16,以使粘性流体11能通过该流体通道16、在夹着翼板的两侧的室5a、5b之间移动,也可以设置在隔壁部14上。
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通道16设置成沿厚度方向贯通翼板12。该流体通道16具有在夹着翼板12的两侧的室5a、5b中的一方的室(以下称为“压力室”)5a上开设的大孔部16a;在夹着翼板12的两侧的室5a、5b中的另一方的室(以下称为“非压力室”)5b上开设的、由比大孔部16a小的孔构成的小孔部16b。在大孔部16a和小孔部16b的边界上设有收容流量调节阀17的槽16c。
作为流量调节阀17,可以是在随着第2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的变化、施加在旋转阻尼器1A上的负荷发生变化的场合,与其相对应,能自动地调节通过流体通道16的粘性流体11的流量。在此所说的“能自动地调节”是指不用从外部进行任何操作就能自我调节粘性流体11的流量。
第1实施方式中的流量调节阀17由板簧构成,如图3所示,弯曲成形成承压面的一面17a侧以使其突出来,同时,制成位于两端部17b、17c之间的中间部17d的宽度比两端部17b、17c的宽度小。
而且,作为流量调节阀17,为了不会由其两端部17b、17c划伤盖子2b和隔壁3,最好是使用在其两端部17b、17c上做了将该两端部17b、17c加工成侧视图大致为U字形等的防损伤处理的装置。
该流量调节阀17设置在构成流体通道16的、位于大孔部16a和小孔部16b的边界的槽16c的内部,以使在通常的状态(未加负荷的状态)下不闭塞流体通道16,即,粘性流体11能通过流体通道16、在压力室5a和非压力室5b之间移动。
上述弹簧部件10对转子6的转动施力的方向(以下称为“弹簧部件10的施力方向”。)、和在采用单向性的阀机构15的情况下使粘性流体11产生阻力的翼板12的摆动方向(以下称为“翼板12的摆动方向”。),虽然能与旋转阻尼器1A的用途相吻合,即通过无论由旋转阻尼器1A怎样控制第1和第2控制对象物的各旋转动作都可适当地进行设定,但在第1实施形式中,弹簧部件10的施力方向和翼板12的摆动方向设定为相互相反的方向。
象上述那样构成的旋转阻尼器1A,对于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来说,能作为控制各自的旋转动作的控制装置进行使用。例如,如图8至图10所示,在将旋转阻尼器1A应用于安装在汽车上的控制台盒20的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双层盖的场合,能由旋转阻尼器1A控制构成该双层盖的外盖21和内盖22的各自的旋转动作。
图8至图10是表示具备旋转阻尼器1A的控制台盒20的图。旋转阻尼器1A通过在本体外壳2上突出设置的支承部18安装在控制台盒20的本体部23上,所以,本体外壳2位于内盖22的两基端部22a、22b之间并被固定,同时,设置成将第1旋转轴9连接在外盖21的基端部21a上,以使其随着外盖21的旋转动作而旋转,将第2旋转轴13连接在内盖22的基端部22b上,以使其随着内盖22的旋转动作而旋转。
而且,外盖21的基端部21b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第2旋转轴13上,内盖22的基端部22a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第1旋转轴9上,在仅有外盖21单独地做开关动作的场合,仅有第1旋转轴9随之旋转,第2旋转轴13不旋转,另一方面,在仅有内盖22单独做开关动作的场合,仅有第2旋转轴13随之旋转,第1旋转轴9不旋转。
当将第1和第2为旋转轴9、13分别连接在外盖21和内盖22上时,由于第1旋转轴9设置成能前进或后退,所以,首先在使第1旋转轴9后退、以使其不从本体外壳2突出来的状态下,将第2旋转轴13连接在内盖22的基端部22b上,然后,可以使第1旋转轴9前进、以使其从本体外壳2突出来,连接在外盖21的基端部21a上。因此,当连接了第1和第2旋转轴9、13时,由于没有必要使外盖21的两基端部21a、21b和内盖22的两基端部22a、22b分别向外侧弯曲,所以,设置旋转阻尼器1A非常容易。
另外,由于旋转阻尼器1A是单一的个体,并不是由独立的多个旋转阻尼器构成的,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安装完毕。因此,与安装分别独立构成的、利用粘性体的粘性阻力的旋转阻尼器、和利用粘性流体的阻力的旋转阻尼器这两者的场合相比较,能大幅地减少组装工时数。
另外,根据旋转阻尼器1A,作为由单一的个体构成的、和将第1旋转轴9设置成能前进或后退的这两点的协合效果,也能进一步大幅地减少组装工时数。
控制台盒20的双层盖结构为,构成双层盖的外盖21设置成能闭塞内盖22的开口部,同时,内盖22具有用于收容物品的收容部(收容空间)22c,且设置成能闭塞控制台盒20的本体部23的开口部(参照图9)。而且,外盖21通过与内盖22卡合能保持完全关闭状态(全闭状态),内盖22通过与控制台盒20的本体部23卡合能保持全闭状态。
旋转阻尼器1A的弹簧部件10设置成对转子6向一个方向的旋转施力。即,在这种场合,设置成对外盖21的向打开方向(在图10中箭头X的方向)的旋转动作施力。因此,在打开外盖21的场合,若解除外盖21和内盖22的卡合状态,由于弹簧部件10的作用,转子6向一个方向转动,随之、通过第1旋转轴9与转子6连接的外盖21向打开方向跳起。而另一方面,由于转子6向一个方向转动,相互对峙的转子6的外周面6b和第1室4的周壁内面4a移动,介于两者之间的粘性体7产生粘性阻力。其结果是,转子6向一个方向的转动速度,由于粘性体7的粘性阻力而被减速,随之,外盖21的向打开方向的旋转动作也变得缓慢了。
因此,根据旋转阻尼器1A,通过要使外盖21向打开方向旋转的弹簧部件10的作用、和反抗弹簧部件10的施加力使外盖21的旋转动作缓慢的粘性体7的粘性阻力,外盖21并不迅猛地跳起,而能用很小的力打开外盖21,或即使不用手辅助也能打开。
另外,由于旋转阻尼器1A内藏有象上述那样作用的弹簧部件10,由于用很小的力就能使外盖21做打开动作等,所以,没有必要配设其它用途的弹簧部件。因此,不需要用于配设其它用途的弹簧部件的空间,同时,能使安装弹簧部件花费的劳力和时间、成本为零。
在关闭外盖21时,通过给外盖21施加外力,该外盖21向关闭方向(在图10上为箭头Y的方向)旋转动作。随之,旋转阻尼器1A其第1旋转轴9和转子6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若转子6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则弹簧部件10扭转,同时,产生弹簧部件10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另外,通过转子6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相互对峙的转子6的外周面6b和第1室4的周壁内面4a移动,介于两者之间的粘性体7产生粘性阻力。其结果是,转子6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速度,通过弹簧部件10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和粘性体7的粘性阻力而被减速,随之,外盖21的向关闭方向的旋转动作也变得缓慢了。
这样,根据旋转阻尼器1A,由于利用弹簧部件10的弹性和粘性体7的粘性阻力,能以缓慢的速度使外盖21做关闭动作,所以,在外盖21至全闭状态时,能使其不产生很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在打开内盖22的场合,首先解除与控制台盒20的本体部23的卡合状态。此时,当在保持外盖21与内盖22卡合的状态下、打开内盖22的场合,虽然外盖21的重量部分作为负荷被加入,但对于外盖21来说,由于上述旋转阻尼器1A的弹簧部件10发挥作用,打开内盖22的人以很小的负担就能完成。
另外,若使内盖22向打开方向(在图10上为箭头X方向)旋转动作,则随之,旋转阻尼器1A其第2旋转轴13旋转,同时,翼板12摆动。因此,由于旋转阻尼器1A具有单向性的阀机构15,同时,将弹簧部件10对转子6的转动施力的方向和使粘性流体11产生阻力的翼板12的摆动方向设定为相反的方向,所以,即使随着内盖22向打开方向的旋转动作、翼板12摆动,也会通过阀机构15的作用,使粘性流体11几乎不产生阻力。
即,在这种场合,翼板12在图2(b)中向绕顺时针的方向摆动。被翼板12推压的粘性流体11要通过构成阀机构15的流体通道16、从非压力室5b向压力室5a移动。此时,虽然粘性流体11从流体通道16的小孔部16b一侧流入到流体通道16内,但如图3所示,由于构成阀机构15的流量调节阀17被弯曲成,使形成承压面的一面17a突出来,同时,制成位于两端部17b、17c之间的中间部17d的宽度比两端部17b、17c的宽度小,再有,如图4(a)所示,设置成一面17a一侧朝向流体通道16的大孔部16a一侧而并不闭塞流体通道16,所以,流入到小孔部16b的粘性流体11能通过流量调节阀17的另一面17e和收容流量调节阀17的槽16c的小孔部16b一侧的壁面16d之间的间隙、以及由流量调节阀17的中间部17d变窄而在槽16c内形成的间隙,流入到大孔部16a。这样,由于粘性流体11的流量能几乎不受调节阀17的限制地通过流体通道16,所以,在从非压力室5b向压力室5a移动时,几乎不会产生阻力。因此,旋转阻尼器1A此时产生的微小的制动力,不会对内盖22的旋转动作产生任何影响,其制动力不会成为打开内盖22的人的负担。
在关闭内盖22的场合,该内盖22是能收容物品的,另外,由于在外盖21卡合状态下,有时与该外盖21一起关闭,所以,向关闭方向(在图10上为箭头Y方向)做旋转动作时的旋转扭矩并不始终是一定的。
即,当在其收容部22c内收容满物品时和完全不收容物品时,内盖22的重量会有很大的变化。另外,在与外盖21一起关闭的场合,外盖21的重量部分也会加到内盖22的重量上。因此,在内盖22完全不收容物品的状态下且仅关闭该内盖22的场合,和内盖22内收容满物品的状态下且将该内盖22与外盖21一起关闭的场合,向关闭方向做旋转动作时的旋转扭矩会有很大的变化。
旋转阻尼器1A能如以下那样对这样的内盖22向关闭方向旋转动作进行控制。即,旋转阻尼器1A通过随着内盖22向关闭方向的旋转动作、第2旋转轴13旋转,使翼板12在图2(b)中绕逆时针方向摆动,推压压力室5a的粘性流体11。由此,压力室5a中的粘性流体11流入到流体通道16的大孔部16a中。流量调节阀17由于承受流入到大孔部16a中的粘性流体11的压力而变形,使其另一面17e和收容流量调节阀17的槽16c的小孔部16b一侧的壁面16d之间的间隙变小,以阻止粘性流体11流向小孔部16b。
但是,由于该流量调节阀17由板簧构成,在这种场合板簧会被弯曲成,使成为承压面的一面17a侧突出来,所以,在加在旋转阻尼器1A上的负荷较小时,例如,在内盖22内完全不收容物品的状态下且仅关闭该内盖22时,翼板12推压压力室5a的粘性流体11的力也小,一面17a所承受的粘性流体11的压力也小,所以,变形的程度小。因此,在该这种场合,流入到小孔部16b的粘性流体11的流量仅被限制了一点,此时粘性流体11产生的阻力也变小。其结果是,旋转阻尼器1A产生的制动力也变小。
另一方面,流量调节阀17在施加在旋转阻尼器1A上的负荷较大时,例如,当在内盖22内收容满物品的状态下且将该内盖22与外盖21一起关闭时,翼板12推压压力室5a的粘性流体11的力也大,一面17a所承受的粘性流体11的压力也大,所以,变形的程度变大了。因此,在这种场合,流入到小孔部16b中的粘性流体11的流量会大大地被限制,此时粘性流体11产生的阻力也变大。其结果是,旋转阻尼器1A产生的制动力也变大。
这样,根据阀机构15,由于即使不从外部进行任何操作,随着施加在旋转阻尼器1A上的负荷变大,也能渐渐地减小流量调节阀17的另一面17e和槽16c的壁面16d之间的间隙,使粘性流体11更加难以流入到小孔部16b,所以,能自我调节通过流体通道16的粘性流体11的流量,使其逐渐减少。
因此,根据该旋转阻尼器1A,由于即使不对旋转阻尼器1A施加任何操作,也能时时与内盖22的旋转扭矩的大小相对应,产生适当大小的制动力,所以,能使内盖22始终以大致一定的缓慢的速度旋转动作。因此,即使内盖22的旋转扭矩产生变化,也能可靠地抑制在内盖22向关闭方向旋转到终点时产生的冲击。
另外,在负荷过大的场合,流量调节阀17由于承受流入到大孔部16a中的粘性流体11的很大的压力,所以,如图4(b)所示,会产生很大的变形,以使其另一面17e紧贴在槽16c的壁面16d上,完全阻止粘性流体11向小孔部16b流入。由此,由于粘性流体11不能从压力室5a向非压力室5b移动,所以,翼板12为不能摆动的闭锁状态。因此,根据旋转阻尼器1A,能防止由于负荷过大而引起的内盖22做快速关闭动作的现象。
而且,这样,在使其闭锁的场合,为了不使粘性流体11通过在翼板12和与该翼板12滑动接触的第2室5的周壁之间的间隙等进行移动,必须使该间隙等极小。另一方面,当然也可以不使其闭锁,使粘性流体11通过在翼板12和与该翼板1 2滑动接触的第2室5的周壁之间的很小的间隙等进行移动,使其产生很大的制动力。
以下对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的方式(以下称为“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进行说明。
图5和图6是表示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B的内部结构的图,图5是剖视图,图6是图5的C-C部的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B虽然其结构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1A同样的组成部件或构成零件,但第2室5沿隔开该第2室5和第1室4的隔壁3的外周面3a形成,在这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1A不同。
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A同时具有利用粘性体7的粘性阻力的缓冲功能和利用粘性流体11的阻力的缓冲功能,且为单一的个体,所以,虽然能不降低这些缓冲功能而尽可能地缩短整体的轴向长度,但根据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B,通过沿隔壁3的外周面3a形成第2室5,能更加大幅地缩短整体的轴向长度。而且,即使由该旋转阻尼器1B,也与上述旋转阻尼器1A同样地,能利用由粘性体7所产生的粘性阻力和由粘性流体11所产生的粘性阻力这两种阻力,有效地利用各自的特性,分别控制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
以下,对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C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C虽然其结构具有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1B同样的组成部件或构成零件,但第1旋转轴9插通在沿第2旋转轴13的轴心贯通形成的空心部内,在这点上与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1B不同。
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A、1B的结构为,将第1和第2旋转轴9、13分别配置在本体外壳2的轴向的两侧,与其相对地,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C使第2旋转轴13为空心的,将第1旋转轴9插通在该空心部内,由此,成为将第1和第2旋转轴9、13分别配置在本体外壳2的轴向一侧的结构。因此,根据该旋转阻尼器1C,能仅在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的各自的一侧设置进行使用。
而且,也可以不用第1和第2旋转轴9、13,将成为不构成旋转阻尼器1C的2个控制对象物的旋转中心的各轴,在本体外壳2的轴向的一侧分别连接在转子6和翼板12上。
另外,该旋转阻尼器1C与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1B同样,由于沿隔壁3的外周面3a形成第2室5,所以,能大幅地缩短整体的轴向长度。
而且,即使由该旋转阻尼器1C也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1A、1B同样,能利用由粘性体7所产生的粘性阻力和由粘性流体11所产生的粘性阻力这两种阻力,有效地利用各自的特性,分别控制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
另外,在与第2和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旋转阻尼器1B、1C中,由于作为阀机构15采用具有上述流体通道16和流量调节阀17的结构,所以,即使在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产生的变化的场合,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也能产生时时与旋转扭矩的大小相对应的适当的制动力,使该控制对象物始终以大致一定的速度旋转动作。
另外,由于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旋转阻尼器1A、1B、1C任何一个都是单一的个体结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减少组装工时数或降低制造成本,还便于小型化。
工业实用性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利用由粘性体所产生的粘性阻力和由粘性流体所产生的阻力这两种阻力、有效地利用各自的特性,可分别控制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的一个旋转阻尼器以及具备该旋转阻尼器的控制台盒。
另外,这样的旋转阻尼器以及具备该旋转阻尼器的控制台盒,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减少组装工时数或降低制造成本,还便于小型化。
再有,即使在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产生变化的场合,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也能产生时时与旋转扭矩的大小相对应的适当的制动力,使该控制对象物始终以大致一定的速度旋转。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具备被隔壁隔开的第1和第2室;可转动地配设在所述第1室内的转子;填充在所述转子和与该转子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之间的微小间隙中的粘性体;填充在所述第2室内的粘性流体;可摆动地配设在填充有所述粘性流体的第2室内的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具备仅在所述翼板向一个方向摆动的场合使所述粘性流体产生阻力的阀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室内设有对所述转子向一个方向的转动施力的弹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具备与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一方连接、由该控制对象物做旋转动作而旋转地使所述转子转动的第1旋转轴,和与所述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另一方连接、由该控制对象物做旋转动作而旋转地使所述翼板摆动的第2旋转轴;同时设置成所述第1旋转轴能利用所述弹簧部件的弹性而前进或后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第1和第2旋转轴被同心地配设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1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具备与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一方连接、由该控制对象物做旋转动作而旋转地使所述转子转动的第1旋转轴,和与所述2个控制对象物中的另一方连接,由该控制对象物做旋转动作而旋转地使所述翼板摆动的第2旋转轴;同时,所述第1旋转轴插通在沿所述第2旋转轴的轴心贯通形成的空心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1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弹簧部件对所述转子转动施力的方向、和使所述粘性流体产生阻力的所述翼板的摆动方向,被设定在相反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1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沿所述隔壁的外周面形成有所述第2室。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1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阀机构构成为,具有所述粘性流体能通过的流体通道;和与伴随控制对象物的旋转扭矩的变化的负荷的变化相对应地自动调节通过所述流体通道的粘性流体的流量的流量调节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流量调节阀由板簧构成,同时,设置成在常态下不闭塞所述流体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流量调节阀被弯曲成使形成承压面的一面侧突出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流量调节阀被形成为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的宽度比两端部的宽度小。
13.一种控制台盒,具有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双层盖,其特征是具备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1项所记载的旋转阻尼器,该旋转阻尼器具有随着成为所述双层盖中的外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旋转而转动的转子;随着成为所述双层盖中的内盖的旋转中心的轴的旋转而摆动的翼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利用由粘性体产生的粘性阻力和由粘性流体产生阻力这两种阻力、有效利用各自的特性,可分别控制能相互独立地做旋转动作的2个控制对象物的单体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1A)具备被隔壁(3)隔开的第1和第2室(4、5);可转动地配设在第1室(4)内的转子(6);填充在转子(6)和与该转子(6)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之间的很小的间隙中的粘性体(7);填充在第2室(5)内的粘性流体(11);可摆动地配设在填充有粘性流体(11)的第2室(5)内的翼板(12)。
文档编号F16F9/12GK1662754SQ0381411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7日
发明者菅野秀则, 志村良太, 板垣正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索密克石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