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791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
背景技术
车辆中的转向装置包括其一端与方向盘连接的转向轴;其一端具有与该转向轴另一端结合的联轴节的传动轴;和副齿轮轴,通过联轴节与传动轴另一端结合,且具有与沿车体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齿条轴中部啮合的副齿轮。
由转向轴或副齿轮轴组成的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在日本特开2000-310232号公报中已有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0-310232号公报的结合构造中,轴体的圆形周面一端的部分上设有非圆形嵌合部,该嵌合部具有一对平行平面及在两相对平面上端之间的止脱槽。联轴节具有嵌合于嵌合槽而不能相对转动的嵌合部,及面对该嵌合槽的两同心孔,具有凸缘的螺母部件被压入该孔之一中。另外,在联轴节的外周,保持着具有与所述各孔相对应的贯通孔的弯曲部及与该弯曲部的一端相连且具有插入所述嵌合槽内的限制片的板体。该板体将反限制片侧的孔周围作成受夹部,通过将所述螺母部件压入所述贯通孔的一个中,以在所述凸缘与联轴节之间夹住受夹部。
通过沿联轴节嵌合槽深度方向的端缘侧将轴体的嵌合部插入并嵌合到该嵌合槽中,将螺栓插入到板体的贯通孔及联轴节的孔和止脱槽中,并将该螺栓与所述螺母部件紧固连接,使轴体与联轴节的结合为沿轴长度方向不能相对移动及相对转动地的结合结构。此时,随着嵌合部向着嵌合槽的插入,板体的限制片弯曲,嵌合部与嵌合槽嵌合后,限制片弹性复原,与嵌合部的一侧接触,限止嵌合部沿着反插入方向的移动。
但是,上述结构的结合构造由于通过夹住作成扁平的受夹部来将板体固定到联轴节上,使得板体的固定力不足,导致板体会晃动,为此希望提出改善的方法。为了提高板体的固定力,考虑焊接板体或用铆接固定板体,但因为无论哪一个都是特殊的固定方法,故操作性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采用特殊的固定方法就可以简单地提高板体固定力的轴体和联轴节结合构造。
本发明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是,使轴体和联轴节通过结合轴结合,其中联轴节具有嵌合该轴体的嵌合槽、联轴节主体和卡止体,联轴节主体包括面对嵌合槽的两个孔,卡止体压入所述孔之一中,结合轴插入所述孔并卡止在所述卡止体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板体,其包括限制所述轴体移动的限制片,与该限制片连续形成并被夹在所述卡止体和联轴节主体之间的受夹部,以及突出设置在上述受夹部上的凸部,所述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具有嵌入所述凸部的凹部。也可以通过在所述受夹部的贯通孔中设置切槽并折弯该切槽间的部片而形成所述凸部。
在该结合构造中,由于通过将卡止体压入联轴节主体的孔中,可以使突出设置在板体的受夹部上的凸部嵌入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的凹部,故可以使板体无晃动,并能提高板体的固定力。
在本发明轴体及联轴节的结合构造中,所述凸部的硬度也可以高于所述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硬度。所述凸部也可以由硬度高于所述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硬度高的弹簧钢制成。另外所述凸部也可以使用硬度低于所述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硬度的材料,但可通过实施表面处理,而使其硬度高于高于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的硬度。
在该结合构造中,由于可以通过将卡止体压入联轴节主体的孔中,使突出设置在板体的受夹部上的凸部进入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中,故可以不预先设置凹部,并可以使板体不晃动。
从下面通过附图的详述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本发明上述的目的和特征和进一步的目的和特征。


图1是本发明结合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结合构造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结合构造的板体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结合构造用于转向装置中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结合构造的轴体与嵌合槽嵌合量不足而不能嵌合到正确位置的状态视图;图8是解除本发明结合构造的轴体与联轴节结合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表示其实施方式的附图详述本发明。图1是本发明结合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剖面图。
该结合构造为,通过将结合轴4插入孔22、23中并由卡止体3卡止,使轴体1和联轴节A结合,并在卡止体3和联轴节主体2之间夹着板体5,其中轴体1的一端具有非圆形嵌合部11,联轴节A具有嵌合槽21、联轴节主体2和卡止体3,嵌合槽21嵌合有嵌合部11而使其不能相对转动,联轴节主体2的两个孔22、23面对该嵌合槽21、卡止体3压入压入孔23中,。
轴体1一端圆形周面的一部分上设有非圆形嵌合部11,其具有一对平行平面11a、11b和位于平面11a、11b上端的半圆形止脱槽11c;以及与该嵌合部11的平面11a相连且凹下的、平面深度比该平面11a要深的定位凹部12。
联轴节主体2具有连接部24和叉形件25,连接部24带有嵌合槽21及面对该嵌合槽21的两同心孔22、23,其截面略呈“U”字形,叉形件25和与连接部24相连并具有两同心贯通孔(图中未示出)。
在联轴节主体2的嵌合槽21的一个侧面沿深度方向的端缘侧上,设有两个比侧面要深的退让凹部26、26。该退让凹部26、26设在从嵌合槽21长边方向两端附近到孔22附近。另外,联轴节主体2可由碳钢等制成。
卡止体3具有压入筒部31和与该压入筒部31相连并有螺孔32的凸缘部33,压入筒部31压入孔23中,凸缘部33向连接部24的外侧突出。另外,卡止体3可由结构用钢等材料制成。
图5是板体的立体图。
板体5由硬度比联轴节主体2及卡止体3还高的弹簧钢制成,其具有两个限制片51、51和弯曲部55,两个限制片51、51在嵌合槽21内限制轴体1沿反插方向移动,通过大致为“U”字形的弯曲部52使该限制片51、51连成一体,弯曲部52上穿设与孔22,23相对应的贯通孔53、54,,将该弯曲部55的贯通孔54部分作成受夹部56,通过将压入筒部31的压入而在连接部24和凸缘部33之间夹住受夹部56。在该受夹部56上有向夹住方向即板厚方向的内侧突出设置的凸部57。另外,弯曲部55两端部间的间隔大于连接部24的宽度尺寸,通过结合轴4的压紧力使其弯曲。
凸部57通过在沿贯通孔54圆周方向的四个隔离开的位置上平行设置两对切槽,使各切槽间的部片向板厚方向内侧弯曲而成,将其夹在连接部24和凸缘部33之间时,凸部57伸入在连接部24中形成的凹部27。
限制片51、51是通过其前端与嵌合部11的反嵌合方向侧部分接触来限制轴体1沿反插入方向移动的部件,其沿嵌合槽21的长边方向隔离,并与退让凹部26,26相对,从其中部至前端向弯曲部55的一端倾斜。
另外,在板体5上设置可弯曲部件59,其在受夹部56附近通过弯曲部58连续地形成,并配置在沿嵌合槽21长边方向的外侧,以便与轴体1的定位凹部12卡合,使沿嵌合槽21宽度方向的弯曲成为可能。
该可弯曲部件59是嵌合时在嵌合部11和嵌合槽21未处于正确位置的状态下,防止嵌合部11与嵌合槽21嵌合的部件,其具有与弯曲部58连成一体的宽幅部59a和与该宽幅部59a连成一体而宽度比宽幅部59a要窄的窄幅部59b,使该窄幅部59b向嵌合槽21的宽度方向外侧弯曲。该窄幅部59b的前端部沿嵌合槽21宽度方向向外侧弯曲,手指等容易钩住该窄幅部59b的前端部。
另外,可弯曲部件59在比嵌合槽21的另一侧面更靠近内侧,在嵌合量不够而没有嵌合在正确位置的状态下,当使嵌合部11与嵌合槽21嵌合时,嵌合部11与宽幅部59a的端缘接触,导致嵌合部11与嵌合槽21不嵌合;而在正确位置嵌合时,可弯曲部件59插入定位凹部12,窄幅部59b与定位凹部12卡合。
宽幅部59a的一部分作成与嵌合槽21另一侧面相对的弯曲限制部59c,在嵌合量不够而没有嵌合到正确位置上的情况下,嵌合部11与宽幅部59a的端缘接触时,弯曲限制部59c与嵌合槽21的侧面接触,限制了窄幅部59b弯曲。另外,宽幅部59a作成在嵌合部11与嵌合槽21嵌合时,设在不与嵌合部11接触的位置上,使窄幅部59b弯曲,解除定位凹部12与窄幅部59b的卡合;在沿嵌合槽21长边方向拔出轴体1时,使嵌合部11不与宽幅部59a接触。
图6示出用在转向装置中的例子示意。
具有上述结构的结合构造用于转向装置B。该转向装置B具有转向轴101、传动轴102和副齿轮轴103,转向装置101一端与用于转向的方向盘100相连,另一端通过联轴节A与传动轴102的一端结合,副齿轮轴103通过联轴节A而与传动轴102另一端结合且具有与延伸设置在车体左右方向的齿条轴(图中未示出)的中部啮合的副齿轮(图中未示出)。
在以上结构中,板体5与联轴节主体2结合时,通过板体5的弯曲部55嵌入连接部24,卡止体3的压入筒部31从受夹部56的贯通孔54压入连接部24的孔23中,在连接部24和凸缘部33之间夹住受夹部56,利用压入时的压入力使受夹部56的凸部57进入连接部24。通过压入该凸部57,在连接部24上产生凹部27,形成凸部57嵌入该凹部27中的状态。因而,能阻止板体5的晃动,可以在板体5没有晃动的状态下夹住。这样,板体5被固定时,限制片51、51向连接部24的退让凹部26,26侧退让。
在轴体1和联轴节A结合时,使轴体1的嵌合部11从嵌合槽21深度方向的端缘侧插入并嵌合于嵌合槽21内。在嵌合部11对嵌合槽21的嵌合量足够而嵌合到正确位置时,则使定位凹部12与可弯曲部件59相对;在嵌合部11对嵌合槽21的嵌合量不足而没有嵌合到正确位置时,形成定位凹部12与可弯曲部件59相对并呈离开嵌合槽21长边方向的状态。
嵌合量充足而嵌合到正确位置时,随着嵌合部11向嵌合槽21的插入,限制片51、51弯曲,使该限制片51、51向退让凹部26、26退让,同时,可弯曲部件59的窄幅部59b插入定位凹部12,可以将嵌合部11嵌合在嵌合槽21中。通过该嵌合,使止脱槽11c与孔22,23相对。其后,从孔22向卡止体3的螺孔32插入由螺栓构成的结合轴4,通过紧固而将嵌合部11固定在嵌合槽21内。利用该固定,在阻止轴体1相对转动的同时,可以阻止轴体1沿轴长度方向拔出。另外,板体5弯曲部55的一侧部分由结合轴4的头部夹压,使限制片51、51向嵌合槽21的内侧移动,该限制片51、51的前端与嵌合部11的反插入方向侧部分接触,可以阻止嵌合部11以结合轴4为支点进行的摇动。
图7示出轴体与嵌合槽的嵌合量不足而没有嵌合到正确位置状态下的视图。
在定位凹部12沿轴体1的轴长度方向呈离开可弯曲部件59并的状态时,嵌合量不足而没有嵌合到正确位置,嵌合部11与可弯曲部件59的宽幅部59a端缘接触,因而不能插入嵌合槽21。因此,可以判断是处于嵌合量不足而没有嵌合到正确位置的状态,可以避免在嵌合量不足而没有嵌合到正确位置的状态下的结合。另外,可弯曲部件59由于具有弯曲限制部59c,因此当嵌合部11与宽幅部59a的端缘接触时,弯曲限制部59c与嵌合槽21的另一侧接触,可以限制可弯曲部件59的弯曲,能确实阻止嵌合部11插入嵌合槽21。
图8是解除轴体和联轴节结合状况的示意图。
在维修检查等情况下,当解除轴体1和联轴节A的结合时,通过手指等钩住可弯曲部件59的窄幅部59b前端,使窄幅部59b沿嵌合槽21宽度方向向外侧弯曲,该窄幅部59b向比嵌合槽21更靠外的侧面移动,从而解除与可弯曲部件59的定位凹部12的卡合,而使可弯曲部件59不妨碍沿轴长度方向拔出嵌合部11。此时,由于可弯曲部件59具有的弯曲限制部59c设在不与嵌合部11接触的位置,故可以使可弯曲部件59不妨碍轴体1沿嵌合槽21长边方向的拔出。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在受夹部56的贯通孔54上设置切槽,折弯该切槽间的部片以形成凸部57,但凸部57也可以通过在与贯通孔54隔离的位置上设置大致呈“コ”字形的切槽,折弯该切槽间的部片而成,还可以不设切槽而通过成形以突出设置。另外,凸部57是作成沿向板厚方向向内侧突出的结构,但也可以作成沿板厚方向向外侧突出的结构,通过卡止体3的压入力以压入卡止体3的凸缘部33,另外,也可以作成沿板厚方向向两侧突出的结构,利用卡止体3的压入力压入连接部24及凸缘部33。此外,除了利用卡止体3的压入力进入连接部24及/或凸缘部33外,也可以是在连接部24及/或凸缘部33上预先形成凸部57插入的凹部27,利用卡止体3的压入力将凸部57嵌入凹部27的方式。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是通过使用由弹簧钢构成的板体,使凸部57的硬度高于联轴节主体2及卡止体3的硬度,但也可以使用具有硬度低于联轴节主体2及卡止体3硬度的板体,通过至少在凸部57部分实施淬火等表面处理,使凸部57的硬度高于联轴节主体2及卡止体3的硬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使轴体和联轴节通过结合轴结合,其中联轴节具有嵌合该轴体的嵌合槽、联轴节主体和卡止体,联轴节主体包括面对嵌合槽的两个孔,卡止体压入所述孔之一中,结合轴插入所述孔并卡止在所述卡止体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板体,其包括限制所述轴体移动的限制片,与该限制片连续形成并被夹在所述卡止体和联轴节主体之间的受夹部,以及突出设置在上述受夹部上的凸部,所述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具有嵌入所述凸部的凹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硬度高于所述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的硬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由硬度高于所述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硬度的弹簧钢构成。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材料的硬度低于所述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硬度,通过实施表面处理而使其硬度高于联轴节主体及/或卡止体的硬度。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体和联轴节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受夹部的贯通孔上设置切槽并将该切槽之间的部片折弯而成所述凸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结合构造具有轴体1,设有带止脱槽的嵌合部11;联轴节主体2,具有嵌合嵌合部11的嵌合槽21及面对该嵌合槽21的孔22、23;被压入所述孔23中的卡止体3;以及板体5,具有限制所述轴体1移动的限制片51、51,与该限制片51、51连续形成并被夹在所述卡止体3与联轴节主体2间的受夹部56,以及突设在该受夹部56上的凸部57的板体5。所述联轴节主体2及/或卡止体3具有嵌入所述凸部57的凹部27。根据该结构,板体5可以不晃动,不采用特殊的固定方法,就可以简单地提高板体的固定力。
文档编号F16D1/08GK1519483SQ20041003905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9日
发明者青田健一, 金目茂孝, 孝 申请人: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