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缓速器用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0818阅读:1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缓速器用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磁缓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磁缓速器用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电磁缓速器,其电气控制系统一般是分级控制,它是在汽车制动系统工作时才开始工作的,其定子总成5励磁线圈的接线结构如图3所示,它是采用对称为一组、先串联后并联、首尾相连的接线结构励磁线圈A1与C1串联(线圈A1圈首A1S与线圈C1圈尾C1E相连接)、励磁线圈D2与B2串联(D2E连B2S)、励磁线圈B1与D1串联(B1S连D1E)、励磁线圈A2与C2串联(A2E连C2S),A1E连接功率驱动器输出端13,D2S连接功率驱动器输出端10,B1E连接功率驱动器输出端11、A2S连接功率驱动器输出端12,C1S、B2E、D1S、C2E结成公共端与功率驱动器的正极或负极相连接。因此,该电磁缓速器的输出转矩只能是粗略的分级调控,即分为四档1档13、2档10、3档11、4档12。由于每档工作励磁线圈的数量、位置都不同,造成转子总成的受力不够均匀,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影响较大,也减少了电磁缓速器的输出转矩其引出线较多,容易发生磨擦造成短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提供适用于对电磁缓速器输出转矩进行PWM全电流控制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2)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磁缓速器用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该电磁缓速器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对其输出转矩进行PWM脉宽调制全电流控制,所述电磁缓速器定子总成的励磁线圈组采用双吸双推的接线结构,在电磁线圈组中相邻两个励磁线圈尾尾相连或首首相连,成为线圈串联组,至少二个线圈串联组并联成独立控制线圈组合,各独立控制并联线圈组合设有公共结点并接入电磁缓速器直流工作电源的任一电极。最常用的一种情况是对称的二个线圈串联组并联成独立控制线圈组合,各独立控制并联线圈组合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磁缓速器智能控制系统的功率驱动器对应输出端相连接。
适合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单片机智能电气控制系统,采用了模块化全封闭式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集成单片机系统的仪表显示器,它是简便的人机对话界面,可设置电磁缓速器的工作参数,如脚控位置传感器的起始点与终点、温度报警值、过电流值和初动作时最大电流的延时值等;有恒矩、恒速、脚控、手控、故障报警与显示等软件功能;还具有过载与短路保护等功能;使电磁缓速器具有更大的适应性。还包括集成单片机系统的智能控制模块2,它负责处理脚控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实现控制系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此外,用脚控位置传感器1代替传统压力传感器,能准确的检测到刹车踏板的运动位置,响应灵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生成功率模块的驱动信号,改变电磁缓速器励磁线圈4工作电流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本电磁缓速器从刹车踏板开始位移就开始工作,并在汽车制动系统开始工作前达到最大输出转矩,这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大大延长刹车片的使用寿命。另外,包括电气部分最末级采用了驱动功率模块3,控制了模块的温升,大大延长了模块的工作寿命,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在安全保护上,增加了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主电路进行反馈控制,当电流过大、温度异常时,控制器改变主电路电流的大小或关断主回路;当缓速器定子总成的励磁线圈短路或驱动模块被击穿时,或者发生漏电,快速熔断的保险装置可以迅速熔断,从而断开大电流的主回路,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在控制系统中采用模块化全密封式设计,防水防潮抗各种干扰,使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高。控制系统中还设有故障诊断与显示功能,因此,对电磁缓速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变得相当容易。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电磁缓速器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励磁线圈电流进行PWM全电流控制,以便线性控制电磁缓速器的输出转矩,实现电磁缓速器的智能控制。
(2)当出现某个励磁线圈短路或开路时,电磁缓速器可以根据具体故障情况继续工作。与现有的分级控制相比,转子总成的受力更均匀,对汽车传动系统中变速箱和后桥的不良影响更小。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大中型汽车安全辅助制动系统的电磁缓速器中。


图1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单片机智能电气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8个励磁线圈时的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采用分级电气控制系统的车用电磁缓速器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参见图2所示,本例电磁缓速器定子总成5采用8个励磁线圈A1、A2、B1、B2、C1、C2、D1、D2均分在定子5上,其接线方式为双吸双推,即相邻两个励磁线圈尾尾或首首相连。首首相连的有A1S与A2S相连、B1S与B2S相连、C1S与C2S相连、D1S与D2S相连。尾尾相连的有A1E与C1E相连、B1E与D1E相连,并分别连接于功率驱动器输出端7、6。A2E与B2E、C2E及D2E相连,并连接于电磁缓速器工作电源正极。励磁线圈组分成两组独立控制组,如A1、A2与C1、C2为一独立控制组AC,B1、B2与D1、D2为一独立控制组BD。一般是对称为一组,形成独立控制但可同时工作的励磁线圈组合(AC、BD),每个线圈组合的公共结点6、7分别连接到驱动功率模块的相应输出端,两个线圈组合的公共结点8连接电磁缓速器工作电源正极。在电磁缓速器工作时,定子总成内的8个励磁线圈同时工作,根据输入装置输入信号的变化去改变励磁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从而达到调控输出转矩的大小。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缓速器用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该电磁缓速器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对其输出转矩进行PWM脉宽调制全电流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缓速器定子总成的励磁线圈组采用双吸双推接线结构,在电磁线圈组中相邻两个励磁线圈尾尾相连或首首相连,成为线圈串联组,至少二个线圈串联组并联成独立控制线圈组合,各独立控制并联线圈组合设有公共结点并接入电磁缓速器直流工作电源的任一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缓速器用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的二个线圈串联组并联成独立控制线圈组合,所述各独立控制并联线圈组合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磁缓速器智能控制系统的功率驱动器对应输出端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电磁缓速器用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属于汽车电磁缓速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适用于对电磁缓速器输出转矩进行PWM全电流控制的励磁线圈接线结构,以利于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此,所述电磁缓速器定子总成的励磁线圈组采用双吸双推接线结构,即相邻两励磁线圈尾尾相连或首首相连,励磁线圈组分接成至少两组独立控制并联线圈组合,各独立控制并联线圈组合设有公共接点并接入电磁缓速器直流工作电源的任一电极,其输入端分别接入电磁缓速器智能控制系统的功率驱动器对应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大中型汽车安全辅助制动系统的电磁缓速器中。
文档编号F16D65/28GK2698638SQ20042004567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0日
发明者廖剑锋, 喻苏星 申请人:佛山市安吉路运输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