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445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零件间的连接构件,尤其是板形零件间的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装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表面覆盖件时,两块板形零件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卡子螺母10与螺栓11连接的方式(如图1),这种连接方式虽然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但需要在其中一块板形零件8上设计连接支耳8a,安装时需要将连接支耳8a卡入卡子螺母10的U形卡脚10a内,结构较复杂,会增加模具制造难度和成本,而且安装时需要的操作空间大,如果装配空间狭小,就使装配工作变得困难。另外还有直接使用卡隼12进行卡接的,卡隼12与其中一块板形零件9做成一体(如图2),这种连接方式通常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连接,用于控制连接板形零件8和9的平顺性,保证接缝均匀,但连接强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连接可靠,安装和拆卸均很方便的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具有头部、颈部及后端部,其中头部及颈部横截面为多边形,后端部为圆形,并且颈部在轴向上呈前端小的锥形,头部外径大于颈部前端外径,后端部的端面设有沉孔,沉孔底部与头部端面间设有前端小的锥形通孔,头部及颈部在周向上被径向槽均匀分割为3~6块。
本实用新型中头部及颈部横截面为多边形,最好为3~6边的正多边形,两板形零件上的连接孔也设置为对应的并且与头部大小相同的多边形孔,从而防止装配时连接套在连接孔内发生相对转动。由于连接套头部及颈部在周向上被径向槽均匀分割为3~6块,使得连接套的头部及颈部具有弹性,头部压缩变小后可轻松插入两板形零件上的连接孔。然后在锥形通孔内旋入自攻螺钉,头部及颈部被挤压变形,颈部变形后与板形零件上的连接孔内壁贴合,完成两板形零件间水平方向的定位。同时,头部膨胀变形后与后端部一起将两板形零件在垂直方向压紧,连接套不能从连接孔中脱落出。拆卸时,旋出自攻螺钉,连接套的头部及颈部回弹收缩,因而可顺利从连接孔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两板形零件间的连接操作更加方便,连接可靠,安装和拆卸均很方便,并且可降低成本,使外形美观。


图1是目前采用卡子螺母与螺栓对两板形零件进行连接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目前采用卡隼对两板形零件进行卡接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右视图;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旋转);图7是图4的B向视图(旋转);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具有头部1、颈部2及后端部3,其中头部1及颈部2横截面为正方形,后端部3为圆形,并且颈部2在轴向上呈前端小的锥形,头部1外径大于颈部2前端外径,后端部3的端面设有沉孔4,沉孔4底部与头部1端面间设有前端小的锥形通孔5,头部1及颈部2在周向上被径向槽6均匀分割为四块。
结合图6及图7可以看出径向槽6在轴向上贯通于沉孔4底部与头部1的端面,并且位于后端部3的部分为直槽,位于头部1及颈部2的部分为前端小的锥形槽,径向槽6位于头部1及颈部2的部分在径向上外端为扩口形,扩口呈直角,便于成型时脱模。
头部1及颈部2的横截面也可以做成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
参见图8,安装时将头部1对准并插入两板形零件8和9上的方形连接孔,然后在锥形通孔5内旋入自攻螺钉7,头部1及颈部2被挤压变形,颈部2变形后和板形零件8和9上的连接孔内壁贴合,完成两板形零件8和9之间水平方向的定位,头部1膨胀变形后与后端部3一起将两板形零件8和9在垂直方向压紧,连接套不能从连接孔中脱落出。拆卸时,旋出自攻螺钉7,连接套的头部1及颈部2回弹收缩,因而可顺利从连接孔中取出,方便、快捷。
权利要求1.一种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套具有头部(1)、颈部(2)及后端部(3),其中头部(1)及颈部(2)横截面为多边形,后端部(3)为圆形,并且颈部(2)在轴向上呈前端小的锥形,头部(1)外径大于颈部(2)前端外径,后端部(3)的端面设有沉孔(4),沉孔(4)底部与头部(1)端面间设有前端小的锥形通孔(5),头部(1)及颈部(2)在周向上被径向槽(6)均匀分割为3~6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槽(6)在轴向上贯通于沉孔(4)底部与头部(1)的端面,并且位于后端部(3)的部分为直槽,位于头部(1)及颈部(2)的部分为前端小的锥形槽;径向槽(6)位于头部(1)及颈部(2)的部分在径向上外端为扩口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及颈部(2)横截面为3~6边的正多边形。
专利摘要一种板形零件间自定位膨胀连接套,具有头部(1)、颈部(2)及后端部(3),其中头部(1)及颈部(2)横截面为多边形,后端部(3)为圆形,并且颈部(2)在轴向上呈前端小的锥形,头部(1)外径大于颈部(2)前端外径,后端部(3)的端面设有沉孔,沉孔底部与头部(1)端面间设有前端小的锥形通孔,头部(1)及颈部(2)在周向上被径向槽均匀分割为3~6块。本实用新型使两板形零件间的连接操作更加方便,连接可靠,安装和拆卸均很方便,并且可降低成本,使外形美观。
文档编号F16B5/00GK2851684SQ20052001030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4日
发明者尹明善, 蔡亮 申请人: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