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573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手动及自动双模式操作、设置于折叠式手机的主机及上盖之间、可快速启闭上盖、从而有利于使用者通信使用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折叠式手机的主机及上盖之间,在接听电话时可通过手机的掀盖装置将上盖打开接听,以及在接听完毕之后折叠盖合。转轴的设计及操作将直接影响手机启闭上盖的操作方便性,所以良好的自动掀盖装置设计将会提升手机接听电话启闭的操控方便及速度。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自动掀盖装置,其利用按压机构、转动机构及往返机构,并设置在折叠式手机的主机及上盖之间,使得使用者能以单手操作按压机构推动转动机构,并带动往返机构产生旋转滑动,使得手机的上盖能够快速打开,从而有利于使用者操作接听电话。但是,上述结构组成的体积较大,在现今讲求轻、薄、短、小的手机配置上,产生适用上的限制。
鉴于此,本设计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可使得使用者以单手操作手机的上盖使之自动开启,或以手动方式启、闭手机的上盖,从而有利于使用者接听电话及盖合上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用于具有上盖与主机的手机,包括压控机构,具有轴杆及滑动轮座,在所述滑动轮座的一端成型有第一凸轮轨;掣动机构,包括套接于所述轴杆且与所述轴杆间具有弹性预扭的圆掣动盘;套接于所述轴杆且相对于所述轴杆轴向移动的掣动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圆掣动盘与所述掣动组件的相对应端面之间的回力弹簧,所述圆掣动盘、所述掣动组件以及所述回力弹簧分别容纳在所述滑动轮座内部,且在所述掣动组件的另一端面成型有第二凸轮轨;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组件以及抵靠在所述转动组件的一端面的压缩弹簧,所述转动组件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轮轨与所述第二凸轮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凸轮轨及第四凸轮轨,各个所述凸轮轨之间为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转动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五凸轮轨;以及复返机构,具有套接于所述轴杆且相对于所述轴杆轴向移动的定位套筒,以及抵靠在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面的关闭弹簧,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容纳在所述转动组件内,并在另一端的外周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所述第五凸轮轨间为可操作地连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轮座的第一凸轮轨的轨峰、轨谷及转动关系展开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的各凸轮轨的轨峰及轨谷的关系展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掣动组件与转动组件第四凸轮轨的关系展开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与第四凸轮轨的轨峰与峰面相互顶压住,而圆掣动盘的销杆顶住掣动组件底部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按压动作后使得圆掣动盘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圆掣动盘的销杆对准掣动组件底部的销孔的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掣动盘的销杆滑落到掣动组件底部的销孔,同时转动组件轴向位移而脱离定位套筒的楔形块的卡位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手机上盖的打开过程中,掣动组件脱离第四凸轮轨的压缩,同时回力弹簧顶出销杆回复原位,圆掣动盘通过扭力弹簧转回原位的组合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弹簧伸张而将转动组件的第三凸轮轨顺向转动顶住在第一凸轮轨的谷底;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自动开启后,手动盖合的第一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于自动开启后,手动盖合的第二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2为图10、11动作的各凸轮轨的轨峰及轨谷的关系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在手动开启完成时的作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壳构件11-固定外壳 12-旋转外壳111、121-定位部 112-定位块113-穿孔2-压控机构21-轴杆 211-孔22-按钮 221-结合耳片222-斜向导缘223-槽孔23-圆突弹片 24-滑动轮座240-扣槽241-凸块242-L型滑道 243-第一凸轮轨3-掣动机构31-扭力弹簧 32-圆掣动盘321-导杆322-销杆
323-定位孔 33-回力弹簧34-掣动组件341-销孔342-第二凸轮轨4-转动机构41-转动组件411-定位凸块412-第三凸轮轨 413-第四凸轮轨414-第五凸轮轨 42-压缩弹簧5-复返机构51-定位套筒511-楔形块52-关闭弹簧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用于具有上盖与主机的手机(图未示),在手机的上盖与主机上开设有对应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分别供外壳构件1穿入连接。该掀盖装置包括压控机构2,其容纳在外壳构件1的内部;与压控机构2活动连接的掣动机构3;由掣动机构3连接并产生自动转轴动作的转动机构4,转动机构4通过旋转外壳12固定于手机的上盖;另外,在转动机构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复返机构5,从而形成手动、自动双模式操作,使得手机的上盖能够快速掀开,从而有利于使用者接听电话。
其中,外壳构件1包含有固定外壳11及旋转外壳12,二者在其外周部设有定位部111、121,定位部111、121可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与凸缘(图未示),或其它用以限制转动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它们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由此分别与手机的主机及上盖结合。另外,固定外壳11内侧壁面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块112,与定位块112相对应,压控机构2的滑动轮座24外周面设有扣槽240,用以与定位块112相扣接。
压控机构2包含有穿设于掣动机构3、转动机构4及复返机构5的轴杆21,在轴杆21的端部设有孔211。轴杆21的头端呈正多边形,用以卡在按钮22的内部而无法径向的旋转。并且,轴杆21中间部位设有两段式定位缩口,以分别卡住套于其上的掣动组件34及定位套筒51,使得掣动组件34与定位套筒51只能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在轴杆21一端设置有按钮22及具有按压储蓄回复动能的圆突弹片23,按钮22的一端延伸设有两个结合耳片221,并在结合耳片221的根部一侧设有斜向导缘222,另外在结合耳片221上设有两个槽孔223。滑动轮座24与按钮22扣接,而滑动轮座24上设有与各个槽孔223扣接的凸块241,槽孔223的长度大于凸块241的长度,以使得按钮22与滑动轮座24可相应配合移动。另外,在滑动轮座24自由端壁面设有两个对应且具有相同形状的L型滑道242,而在其另一自由端末端表面设有第一凸轮轨243,其轨峰、轨谷与转动组件外轨角度关系如图2所示。压控机构2固定于固定外壳11内部,并在组合后由其一端具有穿孔113,使得按钮22部分突出,以进行按压操作。
掣动机构3与压控机构2互动配置,由此使得压控机构2可驱动掣动机构3与转动机构4,以产生自动开启动作、手动盖合的旋转动作的离合运作。掣动机构3包含有固定于轴杆21的孔211的扭力弹簧31,扭力弹簧31的另一端连接于圆掣动盘32的定位孔323,在圆掣动盘32的外周壁设有两个导杆321,其穿入滑动轮座24的两个L型滑道242中,以与按钮22的斜向导缘222抵靠,并且引导产生转动动作。圆掣动盘32的一端表面设有两个销杆322,而掣动组件34的一端表面上设有与各个销杆322插接的两个销孔341,通过回力弹簧33以及圆掣动盘32一端配置的掣动组件34,销杆322在常态下弹性抵靠于掣动组件34的端面上。在掣动组件34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凸轮轨342。掣动机构3套装于压控机构2的滑动轮座24的中空内部。
转动机构4与压控机构2以及掣动机构3的后端活动连接,转动机构4包含有转动组件41及压缩弹簧42,转动组件41外周部设有定位凸块411,定位凸块411为两个相互对应的凸缘,由此分别结合于旋转外壳12的定位部121内壁的凹槽,产生连动同步动作。另外,转动组件41的自由端末端设有第三凸轮轨412,在第三凸轮轨412内部设有第四凸轮轨413,第三凸轮轨412及第四凸轮轨413至少分别设有轨峰与轨谷,并相互以交错位置布置,以配合按压动作与掣动机构3的离合动作,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凸轮轨243、342相互传动产生旋转动作(参阅图2)。另外,转动组件41在其另一自由端末端设有第五凸轮轨414。第三、第四及第五凸轮轨412、413、414间的轨峰与轨谷配置关系如图3所示。
复返机构5与转动机构4的后端活动连接,复返机构5包含有与转动组件41后端活动抵靠的定位套筒51,以及在定位套筒51后端与固定外壳12内壁之间弹性抵靠的关闭弹簧52。定位套筒51外周部设有两个楔形块511,其抵靠于转动组件41的第五凸轮轨414,并配合手机的盖合操作沿其第五凸轮轨414移动,产生旋转盖合动作。
请参阅图6至9所示,它们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手机的按压自动打开运作的作动状态剖视图。在使用时,利用外壳构件1的固定外壳11及旋转外壳12,分别由其定位部111、121固定结合于手机的上盖及主机之间,压控机构2的按钮22在常态下以长距A突出固定外壳11。当手机处于盖合状态时,掣动组件34的第二凸轮轨342轨锋突出到滑动轮座24的第一凸轮轨243轨锋外侧,其突出的长度等于销杆322或定位套筒51的两个楔块511的长度。而在此位置,第二凸轮轨342的轨锋又与转动组件41内部的第四凸轮轨413的轨峰相互顶住。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对压控机构2的按钮22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动作使结合耳片221轴向移动,并由斜向导缘222推抵掣动机构3的圆掣动盘31的两个导杆321,在滑动轮座24的两个L型滑道242中产生转动动作,同步使扭力弹簧31产生扭转储能,圆掣动盘31在转动下使其两个销杆322插入掣动组件34的两个销孔341内(如图6、7所示),使得掣动组件34可以缩退入滑动轮座24的中空内部。此时,转动机构4的压缩弹簧42的弹力将大于掣动机构3的回力弹簧33,推动转动组件41压入掣动组件34,而由其上的第三凸轮轨412的轨峰斜面与滑动轮座24的第一凸轮轨243的轨峰斜面进行平行斜面滑动,此时压缩弹簧42因受力骤减而伸张,其瞬间弹力迫使第三凸轮轨412顺着滑动轮座24的第一凸轮轨243旋转,直到两者呈轨峰与轨谷相接抵状态时,才能完成自动打开手机上盖的动作。此时,转动组件41的第四凸轮轨413的轨谷对着掣动组件34的第二凸轮轨342,因而回力弹簧33又再次将掣动组件34推出,同时钮力弹簧31又将圆掣动盘32扭回原先角度,此时,销杆322又再次脱离销孔341而将掣动组件34顶在原来的位置(如图8、9所示),从而使得使用者能以单手快速地操作压控机构2,使得手机的活动端(上盖)快速自动启开,从而有利于使用者接听电话。
请参阅图10、11和12所示,当手动地将手机的上盖向主机进行盖合操作时,最初,转动组件41的第三凸轮轨412与滑动轮座24的第一凸轮轨243为轨峰与轨谷抵靠的状态,通过盖合操作,固定外壳12的定位部121将带动转动组件41,此时第三凸轮轨412的轨峰将沿着第一凸轮轨243旋转,并同时向左挤压压缩弹簧42。当两者相互转动到一定的角度时,因转动组件41的第四凸轮轨413接触到突出的掣动组件34的第二凸轮轨342,而继续随着后者的轨道向左推挤旋转。此时,在转动组件41的第五凸轮轨414的谷底,再次搭接到复返机构5的定位套筒51的两个楔形块511的顶端,如图10所示。当继续施力将手机的上盖盖合时,力的大小必须克服第五凸轮轨414的谷底推挤楔形块511向左挤压关闭弹簧52(如图11所示),直至其超越两个楔形块511的高锋后,才瞬间将手机上盖盖合。此时楔形块511的高锋在转动组件41的第五凸轮轨414谷底卡住,而压缩弹簧42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并将转动组件41的第四凸轮轨413轨锋紧紧顶在掣动组件34的第二凸轮轨342轨锋。此时上盖紧紧盖合在主机上,以等待下一次按压开机的动作进行(如图5所示)。
再请参阅图11、1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手机的手动开启操作的作动状态剖视图。当使用者以手动操作方式将手机的上盖与主机打开时,若开启的作用力小而不足以使楔形块511越过转动组件41的第五凸轮轨414的轨峰,则将自动回复到盖合状态。相反地,当手动打开手机的作用力足够,则定位套筒51的两个楔形块511在转动组件41的第五凸轮轨414的轨峰及轨谷间移动,使转动组件41产生旋转动作,其将定位套筒51向后推移而压缩关闭弹簧52,并在达到上盖与主机打开至设定角度时(优选地为30~70度角),定位套筒51的两个楔形块511的顶部与转动组件41的第五凸轮轨414的最高轨峰脱离,如图11所示。此时转动组件41的第四凸轮轨413不再与掣动组件34的第二凸轮轨342有任何接触而顺向滑下(参阅4图)。此时,压缩弹簧42因受到释放,推挤转动组件41而向左径向旋转。当旋转至一定角度时,转动组件41的第三凸轮轨412的轨锋再次与滑动轮座24的第一凸轮轨243相接触,而沿其轨道滑动旋转,直至其轨锋接触轨谷为止。此时,手机上盖已被手动模式所开启,如图13所示。
使用者手动操作使得上盖与主机盖合,与上述图10、11和12所示相同。这样周而复始,可手动操作手机启闭以有利于通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控机构,具有轴杆及滑动轮座,在所述滑动轮座的一端成型有第一凸轮轨;掣动机构,包括套接于所述轴杆且与所述轴杆间具有弹性预扭的圆掣动盘;套接于所述轴杆且相对于所述轴杆轴向移动的掣动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圆掣动盘与所述掣动组件的相对应端面之间的回力弹簧,所述圆掣动盘、所述掣动组件以及所述回力弹簧分别容纳在所述滑动轮座内部,且在所述掣动组件的另一端面成型有第二凸轮轨;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组件以及抵靠在所述转动组件的一端面的压缩弹簧,所述转动组件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轮轨与所述第二凸轮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凸轮轨及第四凸轮轨,各个所述凸轮轨之间为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转动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五凸轮轨;以及复返机构,具有套接于所述轴杆且相对于所述轴杆轴向移动的定位套筒,以及抵靠在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面的关闭弹簧,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容纳在所述转动组件内,并在另一端的外周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所述第五凸轮轨间为可操作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掀盖装置用于具有上盖与主机的手机,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主机上开设有对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分别供外壳构件的旋转外壳与固定外壳穿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机构容纳在所述外壳构件的内部,所述压控机构进一步包括按钮及圆突弹片,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轴杆的一端且扣接在所述滑动轮座上,在所述轴杆的末端成型有扁平头,以供所述圆突弹片夹设于所述轴杆与所述按钮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具有两个相互对应的结合耳片,并在各个所述结合耳片上设有槽孔,所述滑动轮座设有两个与所述槽孔相互扣接的凸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轮座外周面进一步设有两个扣槽,所述外壳构件具有固定外壳,在所述固定外壳内壁设有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滑动轮座对应配合扣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动机构容纳在所述外壳构件的内部,所述掣动机构进一步包括穿接于所述轴杆的扭力弹簧,所述轴杆的所述扁平头及所述圆掣动盘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孔及定位孔,以供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嵌入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掣动盘的外周壁凸设有两个导杆,在所述滑动轮座远离所述第一凸轮轨的一端设有两个相互对应的L型滑道,在所述按钮的所述结合耳片根部设有斜向导缘,所述导杆在所述L型滑道内滑移时用以顶抵作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掣动盘设有两个销杆,所述掣动组件的端面对应地设有两个销孔,所述销孔供所述销杆可操作地穿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容纳在所述外壳构件的内部,且所述转动组件的外周部设有两个定位凸块,所述外壳构件的所述旋转外壳的内壁形成有两个相互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分别供所述转动组件的所述定位凸块嵌入结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动机构的所述回力弹簧的压缩弹力小于所述转动机构的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弹力。
专利摘要一种手机按压式自动掀盖装置,用于控制手机的主机与上盖的启闭,在主机与上盖内穿接有外壳构件。该掀盖装置包括容纳在外壳构件内部的压控机构、容纳在压控机构的内部并与压控机构活动连接的掣动机构、分别与压控机构及掣动机构可操作地连接的转动机构、以及与转动机构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连接的复返机构,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单手操作压控机构以使得掣动机构产生驱动连接,带动转动机构进行旋转滑动,使得手机的上盖经过按压而产生自动开启,或者操作复返机构与转动机构产生旋转滑动,以手动启闭手机的上盖,从而有利于使用者接听电话。
文档编号F16C11/00GK2840609SQ200520130509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4日
发明者杨日同 申请人:杨日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