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828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减震器接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车架减震器安装的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车架减震器安装领域中,设置有二个减震器接头,减震器接头由内衬套、橡胶套和金属外套组成,其中所述橡胶套套装在金属外套内,二者挤压配合,所述橡胶套高温浇注在内衬套的外壁,再在内衬套内穿过锁紧螺母,分别把二个减震器接头固定在车架和后轮叉上,二个减震器接头分别与减震器的两端过盈配合,起到减震效果。
但是,目前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在生产过程中因焊接定位不准、焊接变形、装配不到位等原因,经常出现车架减震器安装平面与后轮叉的减震器安装平面错位,使减震器上下不同轴,其缺点是减震器发生错位,减震器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持减震器上下同轴,不会发生错位,保证减震器正常工作的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由内衬套、橡胶套和金属外套组成,其中所述橡胶套套装在金属外套内,二者挤压配合,其关键在于所述橡胶套套装在所述内衬套的外壁上,且与该内衬套滑动连接。
当车架减震器安装平面与后轮叉的减震器安装平面发生错位后,橡胶套在减震器主轴的应力作用下,橡胶套沿所述内衬套滑动,使减震器回到正常工位,减震器上下同轴,保持最佳减震效果,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橡胶套的内壁铸有滑槽,该滑槽内填充有润滑油。
橡胶套柔性内壁与内衬套刚性外壁之间的滑动连接,保证了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滑槽内填充有润滑油降低了橡胶套与内衬套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了滑动效果。
所述金属外套的内壁光滑,且该金属外套的端口开有内倒角。采用此结构,安装方便,便于所述橡胶套套装入所述金属外套内。
所述内倒角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30°。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少了工艺,节约成本,当车架减震器安装平面与后轮叉的减震器安装平面错位时,可以保持减震器上下同轴,不会发生错位,保证减震器正常工作,提高了减震效果,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由内衬套7、橡胶套5和金属外套2组成,其中所述橡胶套5套装在金属外套2内,二者挤压配合,所述橡胶套5套装在所述内衬套7的外壁上,且与该内衬套7滑动连接。
当车架减震器安装平面1与后轮叉的减震器安装平面10发生错位后,橡胶套5。在减震器3主轴的应力作用下,橡胶套5沿所述内衬套7滑动,使减震器3回到正常工位,减震器3上下同轴,保持最佳减震效果,提高减震器3的使用寿命。
所述橡胶套5的内壁铸有滑槽4,该滑槽4内填充有润滑油。
橡胶套5柔性内壁与内衬套7刚性外壁之间的滑动连接,保证了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滑槽4内填充有润滑油降低了橡胶套5与内衬套7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了滑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减少了高温浇注工艺,节约成本。
所述金属外套2的内壁光滑,且该金属外套2的端口开有内倒角6,便于把所述橡胶套5套装入所述金属外套2内。
所述内倒角6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30°。
其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所示在内衬套7内穿过锁紧螺母8,分别把一个减震器接头和一个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固定在车架或后轮叉上,并且分别与减震器的两端过盈配合,当车架减震器安装平面与后轮叉的减震器安装平面发生错位后,橡胶套5在减震器3主轴的应力作用下,橡胶套5延所述内衬套7滑动,使减震器3回到正常工位,减震器3上下同轴,保持最佳减震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由内衬套(7)、橡胶套(5)和金属外套(2)组成,其中所述橡胶套(5)套装在金属外套(2)内,二者挤压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5)套装在所述内衬套(7)的外壁上,且与该内衬套(7)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5)的内壁铸有滑槽(4),该滑槽(4)内填充有润滑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套(2)的内壁光滑,且该金属外套(2)的端口开有内倒角(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倒角(6)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可调轴心接头,由内衬套(7)、橡胶套(5)和金属外套(2)组成,其中所述橡胶套(5)套装在金属外套(2)内,二者挤压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5)套装在所述内衬套(7)的外壁上,且与该内衬套(7)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少了工艺,节约成本,当车架减震器安装平面与后轮叉的减震器安装平面错位时,可以保持减震器上下同轴,不会发生错位,保证减震器正常工作,提高了减震效果,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F7/00GK2929329SQ20062011097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文勤, 王金龙 申请人: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