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944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用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装置,尤其涉及将来自输入侧部件的动力传递给输出 侧部件并通过释放机构的动作来遮断动力传递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自动两轮车和小车等摩托车中为了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 给变速器或遮断而使用了多板离合装置。这种多板离合装置包括与发动机的 曲轴侧连结的离合器壳;与变速器侧连结的输出侧旋转体;用于在它们之间进 行动力的传递、遮断的离合器部;以及用于推压离合器部的压板。离合器部交 替地配置有与离合器壳卡合的第一离合板以及与输出侧旋转体卡合的第二离 合板。
另外,通过隔着压板用弹簧等推压部件使这些离合板压接,使曲轴的旋转 传递给变速器侧。在断开离合器(遮断旋转的传递)的场合,释放机构通过操 作者握持离合器操纵杆而动作,利用该释放机构使推压部件对离合板的推压解 除,使第一及第二离合板之间的动力传递遮断。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2003-222159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
在如上所述的离合装置中,由于作为离合器部采用的是湿式的多板离 合器,因此离合器断开时(动力传递遮断时)容易产生曳力转矩。另外, 在自动两轮车等车辆中,变速器一般采用爪形离合器式,因此若有较大的 曳力转矩传递给变速器的输入侧齿轮,则在行驶中进行变速时(离合器断 开时)齿轮很难啮入,有可能难以变速。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摩托车用离合装置中抑制离合器部的曳力转矩,
使行驶时容易变速。
技术方案1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是将来自输入侧部件的动力传递给输 出侧部件并通过释放机构的动作来遮断动力传递的装置,包括离合器壳、旋 转体、离合器部、压板、推压部件、释放部件以及复位部件。离合器壳与输入 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中的一方连结。旋转体设置在离合器壳的内周部,与输入 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中的另一方连结。离合器部具有用于在离合器壳与旋转体 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遮断的一块以上的板部件。压板是用于对离合器部的一 块以上的板部件进行推压的部件。推压部件是对压板进行推压的部件。释放部 件是用于解除推压部件对压板的推压负载的部件。复位部件配置在旋转体与压 板之间,用小于推压部件的推压负载的负载对压板朝着从离合器部离开的一 侧进行施力。
在该离合装置中,推压部件的推压力通过压板作用在离合器部上,离 合器部接合(动力传递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输入侧部件的动力例如 被输入给离合器壳,再通过离合器部传递给旋转体,从而输出给输出侧部 件。相反,当来自输入侧部件的动力被输入给旋转体后,该动力通过离合 器部传递给离合器壳,从而输出给输出侧部件。在断幵离合器(动力遮断 状态)的场合,当利用释放机构来操作推压部件时,使推压部对压板的推 压力解除。
在此,在离合器断开时,压板的推压负载被解除,但例如有时会因介 于离合器部与压板之间的润滑油而产生曳力转矩。因此,在本技术方案的 发明中,在旋转体与压板之间设置有复位部件,利用该复位部件积极地使 压板从离合器部离开。由此,在压板与离合器部之间产生间隙,可抑制曳 力转矩。
在此,由于可抑制离合器断开时的曳力转矩,因此在离合器断开时传 递给变速器的输入侧齿轮的转矩变小,可顺畅地进行变速。
技术方案2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装置中,推压部件 是膜片弹簧,该膜片弹簧在外周部具有推压部并在内周部具有用于以规定杠 杆比增大释放机构的动作力来解除推压部的推压力的杠杆部。
在此,由于杠杆机构的操作力在以杠杆部的杠杆比被增大后作用在推压 部上,因此与以往的离合装置中的操作力相比,可以用相应减少了杠杆比的量 的操作力进行离合器断开操作。此外,推压部件的结构变得简单。
技术方案3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在技术方案2的装置中,膜片弹簧 的推压部的外周部推压压板,推压部的内周部被旋转体支撑,杠杆部的内 周部利用释放机构而向压板侧移动。
在此,通过利用释放机构来操作膜片弹簧的杠杆部内周部,推压部的外 周部向离开压板的方向移动,使推压部对压板的推压力解除。
在此,由于膜片弹簧的推压部的内周部被旋转体支撑,因此用于支撑膜片 弹簧的结构变得简单,轴向尺寸也变短。在一般的汽车用的离合装置中,在通 过将膜片弹簧的内周端部操作至发动机侧来使离合器断开的类型中膜片弹簧 的推压部的内周部是被离合器盖支撑的。在这种离合器盖构成的支撑结构中, 膜片弹簧的推压部的内周部被从离合器盖的外周部向内周侧延伸的部分支撑, 形成从外周侧将膜片弹簧的外侧覆盖的形态。这种结构中,为了支撑膜片弹簧, 在轴向上需要较长的空间。但是,在本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如上所述,由于利 用旋转体的外周部对膜片弹簧进行支撑,因此可以用较短的轴向空间进行支 撑。
技术方案4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装置中,压板形成 为环状,并在内周部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与旋转体对置状设置的多个突出部, 复位部件被多个突出部和在旋转体上形成的支撑用凹部支撑。在此,复位部件 被压板和在旋转体上形成的支撑用凹部支撑。
技术方案5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在技术方案l的装置中,旋转体在
外周部具有与压板对置的摩擦部,离合器部具有与离合器壳卡合的第一离合 板以及与旋转体卡合的第二离合板,第一及第二离合板被夹持在旋转体的摩擦 部与压板之间。
在此,构成离合器部的第一及第二离合板被夹持在旋转体的摩擦部与压 板之间,动力经由离合器壳、第一离合板、第二离合板、旋转体的路径进行传 递。 技术方案6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在技术方案l的装置中,复位部件 是可以在压縮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
技术方案7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在技术方案6的装置中,复位部件
是压縮螺旋弹簧。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上述装置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离合器壳 2、 51输出侧旋转体 2e支撑用凹部 3闺合器部 4压板
4e支撑用凹部 5膜片弹簧 5a推压部 5b杠杆部 6释放部件 7复位弹簧 30分离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及图2所示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是用于将来自发动机曲轴的动力 传递给变速器并通过释放机构的操作来遮断动力的装置。该离合装置通过 向轴向内侧推压分离轴承来断开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l;输出侧旋转体 2;用于在离合器壳1与输出侧旋转体2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遮断的离合
器部3;压板4;膜片弹簧5;释放部件6;以及在离合器断开时用于使压 板4从离合器部3离开的多个复位弹簧7。 〈离合器壳〉
离合器壳1具有圆板状的部分10以及从该圆板部10的外周侧向轴向 外侧(图1的右侧)延伸的筒状的部分11。在圆板部IO上通过多个环状的 橡胶部件12安装有输入齿轮13。该输入齿轮13与固定在发动机侧的曲轴 上的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橡胶部件12是为了吸收来自发动机的振动 而设置的,此外,例如也可使用螺旋弹簧等。在筒状部ll上,在内周侧的 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多个凹部,此外,在筒状部ll上沿圆周方向 以规定间隔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缺口。该缺口用于供内部的润滑油流 出到外周侧。
<输出侧旋转体>
输出侧旋转体2配置在离合器壳1的内周部。该输出侧旋转体2形成 为大致圆板状,在外周部形成有花键15,并在内周部形成有花键孔16。内 周部的花键孔16与变速器的输入轴17啮合。在该输出侧旋转体2的外周 部,在轴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进一步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圆板状的摩擦凸缘 18。在输出侧旋转体2的轴向外侧的面的外周端部沿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 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多个支撑用突起2a。此外,在轴向外侧的面上,在支 撑用突起2a的内周侧沿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多个凸起 2b,在该凸起2b的内周端部形成有沿轴向进一步突出的突起2c。
在输出侧旋转体2的凸起2b上利用铆钉20固定有用于将膜片弹簧5 支撑在该输出侧旋转体2上的支撑板19。支撑板19为环状部件,内周端部 被输出侧旋转体2的突起2c支撑。在支撑板19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向轴 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支撑用突起19a。在输入齿轮13的内周部与输出侧旋 转体2的内周部之间设置有推板21。
〈离合器部〉
离合器部3具有两块第一离合板25和一块第二离合板26。这两块离 合板25、 26都形成为环状,沿轴向交替配置。在第一离合板25的外周部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与在离合器壳1的筒状部 11的内周部形成的凹部啮合。在第一离合板25的两个面上贴付有摩擦片。
第二离合板26在内周部形成有花键。而且,该内周部的花键与在输出侧旋 转体2的外周形成的花键15啮合。 <压板〉
压板4为环状部件,比配置在最外侧的第一离合板25配置得更靠轴向 外侧。在该压板4的内周部形成有向轴向内侧突出的花键孔4a,该花键孔 4a与输出侧旋转体2的外周花键15啮合。在压板4的轴向外侧的面的外周 部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4b,在该环状突出部4b的内周侧形成 有沿轴向突出的推压用突起4c。环状突出部4b比推压用突起4c更向轴向 外侧突出。
〈膜片弹簧〉
膜片弹簧5为环状的板部件,在外周部具有作为碟形弹簧的推压部5a, 在内周部具有用于解除推压部5a的推压的杠杆部5b。在杠杆部5b的内周 端部形成有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抵接部5c。膜片弹簧5以其外周部位于压板 4的环状突出部4b的内周侧的形态配置而得以对中。膜片弹簧5的推压部 5a其外周部与压板4的推压用突起4c抵接,内周部被输出侧旋转体2的支 撑用突起2a和支撑板19的支撑用突起19a夹持支撑。在将这种膜片弹簧5 像图1所示放置好的状态下,利用碟形弹簧的施力以规定推压力将压板4 向轴向内侧推压。因此,离合器部3的第一及第二离合板25、 26被夹持在 输出侧旋转体2的摩擦部18与压板4之间。
膜片弹簧4的杠杆部5b由放射状排列的多个杠杆形成。在圆周方向上 相邻的两个杠杆之间形成有较宽的狭缝,输出侧旋转体2的凸起2b向轴向 外侧穿过该狭缝。这样,通过输出侧旋转体2的凸起2b穿过膜片弹簧5的 杠杆部5b的狭缝,支撑板19及输出侧旋转体2与膜片弹簧5的相对旋转 被限制。
<释放部件>
释放部件6为环状的板部件,在内周部保持有分离轴承30。即,在释
放部件6的内周部,在轴向外侧形成有轴承保持部6a,在该轴承保持部6a 上嵌合着分离轴承30的外圈的轴向内侧的肩部。 〈复位弹簧〉
复位弹簧7是为了用小于膜片弹簧5的推压力的负载对压板4朝着从 离合器部3离合的一侧进行施力而设置的。该复位弹簧7配置在输出侧旋 转体2与压板4之间。更具体而言,在压板4的内周端部形成有进一步向 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d,这多个突出部4d与输出侧旋转体2的圆板 状的壁对置。而且,在各突出部4d与输出侧旋转体2对置的部分上分别形 成有凹部4e、 2e,多个复位弹簧7各自的两端插入这些凹部4e、 2e中而得 以保持。
<动作〉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利用膜片弹簧5的推压部5a以规定推压力将压 板4向轴向内侧推压,离合器部3的第一及第二离合板25、 26被夹持在输 出侧旋转体2的摩擦部18与压板4之间。此时为离合器接合状态,从曲轴 通过输入齿轮13及橡胶部件12输入的旋转经由离合器壳1传递给第一离 合板25,再从第二离合板26传递给输出侧旋转体2,从而传递给变速器的 输入轴17。
另一方面,当驾驶员握持离合器操纵杆时,其操作力通过离合器操纵 用纲丝等传递给分离轴承30,使分离轴承30向轴向内侧移动。该分离轴承 30的移动通过释放部件6传递给膜片弹簧5的杠杆部5b,使杠杆部5b的 内周部向轴向内侧移动。这样,推压部5a的外周部以膜片弹簧5的径向中 间部、即被支撑用突起4a、 19a支撑的部分为支点向轴向外侧移动,推压 部5a从压板4的推压用突起4c离开。由此,压板4的推压力被解除,离 合器部3成为断开状态。在该离合器断开状态下,来自离合器壳1的旋转 不传递给输出侧旋转体2。
在此,在本装置中,对离合器部2供给有润滑油。由于该润滑油也介 于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下的离合器部3与压板4之间,因此会产生曳力转矩。
在该曳力转矩较大的场合,变速器的输入侧齿轮会因曳力转矩而旋转,很 难在行驶中进行齿轮变速。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复位弹簧7积极
地使压板4从离合器部3离开,与未设置有复位弹簧7的场合相比,曳力
转矩变小。因此,在行驶中齿轮容易啮入,可顺畅地进行变速。
在该装置中,在离合器断开的释放操作时,操作力因杠杆部5b的作用 而减小。更具体而言,例如膜片弹簧5的推压部5a的推压力为P,则为解 除该推压力P而必须作用在杠杆部5b上的释放负载R应为
R二PX (Ll/L2)
Ll:从推压部内周部的支撑部到推压部外周部的推压点为止的距离
L2:从推压部内周部的支撑部到杠杆部与释放部件的抵接部为止的距

艮P,释放负载相应减小了杠杆比(Ll/L2)的量。因此,在设定成与以 往的装置相同的释放负载的场合,可使推压部5a的推压负载相应增加杠杆 比的量,在离合器的传递容量相同的场合,可减少离合板的块数。因此, 可使离合装置变得紧凑。
在该装置中,需要在径向的中间支撑膜片弹簧5,即需要支撑推压部 5a的内周部,但由于利用输出侧旋转体2的外周部从内周侧支撑该部分, 因此与以往的汽车用离合装置的离合器盖构成的支撑构造相比,可简单且 以较小的空间进行支撑。
(a) 上述实施形态中,本发明应用于释放方式即所谓的推入型离合装 置中,但同样也可适用于通过拉引操作释放部件来断开离合器的所谓拉回 型离合装置。
(b) 上述实施中对旋转从输入齿轮输入、再输出给输出侧旋转体的场 合进行了说明,但在旋转的传递路径相反的场合也同样可以应用本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中,由于在离合器断开时利用复位部件 使压板从离合器部离开,因此可抑制曳力转矩,可顺畅地作行驶中的变速。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将来自输入侧部件的动力传递给输出侧部件,并通过释放机构的动作来遮断动力传递,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壳,与所述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中的一方连结;旋转体,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壳的内周部,与所述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中的另一方连结;离合器部,具有用于在所述离合器壳与所述旋转体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遮断的一块以上的板部件;压板,用于对所述离合器部的板部件进行推压;推压部件,对所述压板进行推压;释放部件,用于解除所述推压部件对所述压板的推压负载;以及复位部件,配置在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压板之间,用小于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负载的负载对所述压板朝着从所述离合器部离开的一侧进行施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 件是膜片弹簧,该膜片弹簧在外周部具有所述推压部并在内周部具有用于以 规定杠杆比增大所述释放机构的动作力来解除所述推压部的推压力的杠杆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片弹簧的所述推压部的外周部推压所述压板,所述推压部的内周部被所述旋转体支撑,所述杠杆部的内周部利用所述释放机构而向所述压板侧移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形成为环状,并在内周部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与所述旋转体对置状设置的多个突出部,所述复位部件被在所述多个突出部和所述旋转体上形成的支撑用凹部支撑。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压板对置的摩擦部, 所述离合器部具有与所述离合器壳卡合的第一离合板以及与所述旋转体 卡合的第二离合板,所述第一及第二离合板被夹持在所述旋转体的摩擦部与所 述压板之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 件是可以在压缩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件是压縮螺旋弹簧。
全文摘要
一种离合装置,包括离合器壳(1);输出侧旋转体(2);具有用于在离合器壳(1)与输出侧旋转体(2)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遮断的多块离合板离合器部(3);用于与离合器部(3)的板相互推压的压板(4);推压压板的膜片弹簧(5);用于解除膜片弹簧(5)的推压力的释放部件(6);以及配置在输出侧旋转体(2)与压板(4)之间、用小于膜片弹簧(5)的推压负载对压板(4)朝着从离合器部(3)离开的一侧进行施力的复位弹簧(7)。
文档编号F16D13/64GK101203688SQ20068001533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2日
发明者今西义夫, 山田利行 申请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