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8318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中的减振装置,具体涉及一 种发动机飞轮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是车内噪声和振动的重要根源之 一,其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与零部件的寿命。而传 动系统的减振主要靠离合器从动盘上的减振器,由于受从动 盘摩擦片的结构限制,减振器弹簧的分布半径小,故减振器 的转角小而刚度大,不能达到很好的减振效果,无法避免怠 速时的共振,对传动系统的零部件存在一定的冲击。现有双 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存在摩擦副多,摩擦副之间的密封面要 求高,摩擦副加工要求高,同时增加运行阻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弱动力传动系扭振 且怠速无共振的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它 包括第一飞轮,第一飞轮内设弹性减震装置,与第一飞轮同 轴连接的第二飞轮,第二飞轮上连接驱动板,驱动板的卡爪 设在弹性减振装置内。所述第一飞轮内设的弹性减振装置包 括第 一 飞轮盘面上开设的弹簧腔环槽,弹簧腔环槽内设至少 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之间的弹簧腔环槽内分别设置弹簧 组;弹簧腔环槽上连接盖板。
所述第 一 飞轮与驱动板之间设有轴向限位及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利用低刚度来降低某一阶或某几阶的固有频 率,将其移出常用转速区。改善系统的转动惯量分布,调谐 系统的固有扭振特性。设置适当的阻尼以衰减发动机启动/ 停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共振及沖击载荷引起的瞬态振动。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离合器减振器布置空间的局限,基本避免了怠速及常用工况下发动机转矩波动引发的动力传 动系扭振共振,显著提高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较为彻底地消 除了各工况下的变速器和车身噪声。结构比较简单。取消了 原离合器从动盘中的减振器,使换档时的转动惯量小,换档 轻便。并满足发动机更多地在低转速工作、使用多档变速器 等要求,从而间接改善了燃油经济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 放。使用寿命长,工作性能稳定。

1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的总成结构图。
2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的总成剖视图。
3 第一飞轮结构主视示意图。
4 第一飞轮结构剖视示意图。
5 驱动板主视示意图。
6 驱动板结构剖视示意图。
7 第二飞轮与驱动板连接示意图。
8 驱动板轴向限位及补偿装置结构示意图。 中l是限位块,2是第一弹簧座,3是第一弹簧,4
是第一滑块,5是第二弹簧,6是第二滑块,7是第三弹簧, 8是第三滑块,9是第四弹簧,IO是第二弹簧座,ll是飞轮 齿圏,12是驱动板,12 - 1轴孔,12 - 2环台,12-3铆接孔, 12-4装配槽,12-5卡爪,12-6是环槽,13是轴承,14 是第一飞轮,14-1是弹簧腔环槽,14-2是轴段,14-3 卡槽,15是变速器一轴前轴承,16是盖盘,17是第二飞轮, 18是轴承,19是轴向限位及补偿装置,19-1是阻尼片,19-2 是钢片,19-3是碟形弹簧,19-4是圆挡板,20是弹簧舱衬 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解释,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述结构。
如图3、4所示,第一飞轮14的盘面开设弹簧腔环槽14-1, 第一飞轮14的轴段14-2用于同第二飞轮17实现轴向套接。
如图1所示,第一飞轮盘14的弹簧腔环槽14-1内设弹 性减振装置。弹性减振装置包括弹簧腔环槽14-1内设至少两
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其个限位块1,两个限位块l之间的弹簧腔环槽14-1内分别设 置弹簧组。本实例中弹簧腔环槽内沿圆周间隔设置三个限位 块1,均匀设置。弹簧组至少由两根弹簧串联组成,两根弹 簧之间设滑块。本实例中弹簧组由四个串联的弹簧3、 5、 7、 9组成,相邻两才艮弹簧之间设滑块,即滑块4、 6、 8。每组弹 簧的两端设有弹簧座2、 10。此结构形成3组弹性减震装置。 每组弹簧中的四个串联的弹簧长度不同,第一个弹簧3到第 四个弹簧9的长度依次增加。串联实现多级减振效果,并通 过多组的并联控制来传递更大的扭矩。
如图2所示,第二飞轮17与第一飞轮14通过轴承18 套接,第二飞轮17上连接驱动板12,驱动板12驱动板的卡 爪12 - 5设在弹性减震装置内,驱动板12的卡爪12 - 5与每 组弹簧一端弹簧座端面接触即卡爪12-5与弹簧座2、 10接 触。
第二飞轮17与驱动板12连接图如图7所示,第二飞轮 17与驱动板12之间铆接。
驱动板12如图5、 6所示,驱动板12开设与第一飞轮 14轴段14-2套接的轴孔12-1,驱动板12盘面一侧上设与第 二飞轮17连接的环台12-2,环台12-2上开设铆接孔12-3, 驱动板12盘面另 一侧开设安装装配槽12-4,驱动板12外圆 周上均匀设3个卡爪12- 5。驱动板12与第一飞轮14外轴 14-2之间由轴承13限位(如图2 )。
如图1、 2所示,驱动板12通过把装配槽12-4压在轴7fc 13上,使卡爪12- 5设在第一飞轮14的弹簧腔环槽14-1内, 卡爪12-5与弹簧座2、 IO接触。弹簧腔环槽14-1上连接盖 板16,盖板16与限位块1连接,限位块1与第一飞轮14连 接,卡爪12-5与两侧限位块1有间隙。
如图2、 8所示,第一飞轮14与驱动4反12之间i殳有轴向 限位及补偿装置19。轴向限位及补偿装置19设在驱动板12 的环台12-2旁的环槽12-6内,轴向限位及补偿装置19包括 层叠设在驱动板上环槽12-6内的阻尼片19-1、钢片19-2、 碟形弹簧19-3和圓挡板19-4;圆挡板19-4与第一飞轮盘14 连接,圓挡板19-4将碟形弹簧19-3盖住,实现轴向限位。
具体的阻尼片19-1由耐磨材料4故成,贴在驱动板的内侧,随时间会磨损变薄;钢片19-2通过4个爪子卡在第一飞 轮14的轴段14-2上的卡槽14- 3内,使碟形弹簧19-3和第 一飞轮14之间没有相对运动,防止碟形弹簧加速磨损;碟形 弹簧19-3可以在阻尼片 一定的变薄范围内保持基本不变的 压紧力,为系统提供稳定的阻尼;圆挡板通过8个螺栓孔柠 在第一飞轮上,同时为第二飞轮总成提供限位功能。
如图2所示,在弹簧腔环槽14-1壁表面覆着衬片20, 以降低弹性减振装置运动时对第一飞轮14的磨损。
第一飞轮14上设有飞轮齿圈11。
第一飞轮14轴孔内设变速器一轴前轴承15。保证传统 飞轮的功能。
本装置的减振是通过驱动板12上的卡爪12 - 5拨动弹簧 座来压缩弹簧,实现减振器的功能,并把发动机的扭矩从第 一飞轮14传递到第二飞轮17,第二飞轮17再通过离合器从 动盘把扭矩传递到传动系统中。轴向限位及补偿装置19在运 行过程中,使阻尼片19-1与驱动板12之间形成阻尼,并能 对磨损进行补偿,同时限制第二飞轮17的轴向运动。
权利要求1、一种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它包括第一飞轮,其特征在于第一飞轮内设弹性减振装置,与第一飞轮同轴连接的第二飞轮,第二飞轮上连接驱动板,驱动板的卡爪设在弹性减震装置内;所述第一飞轮内设的弹性减振装置包括第一飞轮盘面上开设的弹簧腔环槽,弹簧腔环槽内设至少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之间的弹簧腔环槽内分别设置弹簧组;弹簧腔环槽上连接盖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报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弹簧组至少由两根弹簧串联组成,两根弹簧之间设滑 块,弹簧可为内外镶套形式。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 于每组弹簧的两端设有弹簧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 于驱动板的卡爪与每组弹簧一端弹簧座端面接触。
5、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 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腔环槽内沿圆周间隔设£三个限位 块,每两个限位块之间的弹簧腔环槽内分別设置弹资组,弹 簧组由四个串联的弹簧组成,相邻两根弹*之间没滑块。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 于驱动板与第 一 飞轮盘之间设有驱动板轴向限位及补偿装 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轴向限位及补偿装置包括层叠设在驱动板上6 ^阻尼 片、钢片和碟形弹簧,圆挡板与第一飞轮盘迕接,圆挡板将 碟形弹簧盖住。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 于第一飞轮盘上设有飞轮齿圈。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 于每组弹簧中的四个串联的弹簧长度不同,第 一 个弹资至'J第 四个弹簧的长度依次增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它包括第一飞轮,第一飞轮内设弹性减震装置,与第一飞轮同轴连接的第二飞轮,第二飞轮上连接驱动板,驱动板的卡爪设在弹性减震装置内。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离合器减振器布置空间的局限,基本避免了怠速及常用工况下发动机转矩波动引发的动力传动系扭振共振,显著提高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较为彻底地消除了各工况下的变速器和车身噪声。结构比较简单。取消了原离合器从动盘中的减振器,使换档时的转动惯量小,换档轻便。并满足发动机更多地在低转速工作、使用多档变速器等要求,从而间接改善了燃油经济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使用寿命长,工作性能稳定。
文档编号F16F15/134GK201129396SQ20072008704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0日
发明者青 刘, 刘学琼, 刚 普, 胜 杨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