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264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尤其是一种轴承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高速电机用滑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往电机里侧漏油
的现象,尤其是电机转速在1500转/分以上时,叶轮两侧压强不一,从而使轴 承内腔的润滑油沿转轴往电机里渗漏。目前轴承厂家、电机厂家为轴承渗漏油 现象进行了许多不同的设计改造,有的在轴承内盖上增加细毛毡,有的在转轴 上添加挡油槽,有的在轴承上增加挡油板,虽然上述各种设计方案在短期内产 生一定的效果,但是电机是长期运行的,其最终效果均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的轴承密封
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
一种轴承密封装置,包括轴承座(1)、轴承内盖(2)、转轴(6),轴承内 盖(2)与转轴(6)之间设有一浮动密封圈(3),轴承内盖(2)外侧的转轴 (6)上设有一个与其一起转动的带凸起(7)的密封环(4)。
作为优选,凸起(7)设于轴承内盖(2) —侧的凹槽(8)内。 作为优选,浮动密封圈(3)外圆周上设有环形槽(9),其内设有拉伸弹 簧(10)。
作为优选,密封环(4)为两个半环的分半式结构,通过把合螺栓(11) 固定在转轴(6)上。
作为优选,凸起(7)与凹槽(8)之间有1.3-1.7mm的间隙。 作为优选,凸起(7)与凹槽(8)之间的间隙为1.5mm。 本实用新型在轴承内盖(2)与转轴(6)之间设有一浮动密封圈(3),轴 承内盖(2)外侧的转轴(6)上设有一个与转轴(6)同转的密封环(4),浮 动密封圈(3)是通过外圆设有一环形槽(9),环形槽(9)内设有一拉伸弹簧 (10),通过其弹性形变,使内圆与转轴(6)紧紧贴合,从而使浮动密封圈(3) 能随着转轴(6)的运动作上下左右的运动,实现与转轴(6)之间的动态密封, 有效防止渗油。密封环(4)为两个半环的分半式结构,通过上下把合螺栓(ll) 固定在转轴(6)上,密封环(4)内孔与转轴(6)之间存在一定的过盈关系, 随转轴(6) —起转动,从而将轴承与电机里侧隔开,防止润滑油沿转轴(6) 渗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考附图, 一种轴承密封装置,包括轴承座(1)、轴承内盖(2)、
转轴(6),轴承内盖(2)与转轴(6)之间设有一浮动密封圈(3),浮动密封 圈(3)外圆周上设有环形槽(9),其内设有拉伸弹簧(10)。通过拉伸弹簧(10) 的弹性形变,使其内圆与转轴(6)紧紧贴合,从而使浮动密封圈(3)能随着 转轴(6)的运动作上下左右的运动,实现与转轴(6)之间的动态密封,有效 防止渗油。 —
轴承内盖(2)外侧的转轴(6)上设有一个与其一起转动的带凸起(7) 的密封环(4),凸起(7)设于轴承内盖(2) —侧的凹槽(8)内,两者之间 的间隙为1.5mm。
密封环(4)为两个半环的分半式结构,通过把合螺栓(11)固定在转轴 (6)上,密封环(4)内孔与转轴(6)之间存在一定的过盈关系,随转轴(6) 一起转动,从而将轴承与电机里侧隔开,防止润滑油沿转轴(6)渗漏。
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密封装置,包括轴承座(1)、轴承内盖(2)、转轴(6),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盖(2)与转轴(6)之间设有一浮动密封圈(3),轴承内盖(2)外侧的转轴(6)上设有一个与其一起转动的带凸起(7)的密封环(4)。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轴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设于 轴承内盖(2) —侧的凹槽(8)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密封圈(3) 外圆周上设有环形槽(9),其内设有拉伸弹簧(1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4)为 两个半环的分半式结构,通过把合螺栓(11)固定在转轴(6)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 与凹槽(8)之间有1.3-1.7mm的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 与凹槽(8)之间的间隙为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密封装置,在轴承内盖与转轴之间设有一浮动密封圈,轴承内盖外侧的转轴上设有一个与转轴同转的密封环,浮动密封圈外圆设有一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一拉伸弹簧,通过其弹性形变,使内圆与转轴紧紧贴合,从而使浮动密封圈能随着转轴的运动作上下左右的运动,实现与转轴之间的动态密封;密封环是通过上下把合螺栓,密封环内孔与转轴之间存在一定的过盈关系,随转轴一起转动,从而将轴承与电机里侧隔开,防止润滑油沿转轴渗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F16J15/16GK201057268SQ20072011163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4日
发明者何建东, 挺 朱, 忠 钱, 黄燕红 申请人:何全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