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149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箱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油箱止回阀,其设置在机动车等的油箱加油管的下游。
背景技术
例如,将与加油口联结的加油管连接至机动车的油箱,使得燃油通过加油管进入 油箱。止回阀设置在加油管下游(出口侧),当加油时止回阀打开,以允许燃油流进油箱; 以及,完成加油时,止回阀关闭,以阻止燃油自油箱回流进入加油管。 已经发明了不同结构用于将这种止回阀安装至加油管。例如,日本专利公开 No. 3, 886, 344披露了一种油箱止回阀,包括主管体和阀件,主管体适配在加油管中或加油 管上,而阀件则设置于主管体的下游部,以允许燃油流进油箱并阻止燃油流出油箱,其中 第一管,具有用于加油管的第一锁定部;环形密封件,适合于与主管体的周面和加油管的周 面相邻接;以及,第二管,布置在比第一管更靠近下游处,以在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保持环 形密封件,并具有用于主管体的第二锁定部,布置在主管体与加油管之间,藉此,插进加油 管时,使第一管的第一锁定部与加油管相接合,以与之相连接。设置在第一管上的第一锁定 部由弹性锁定臂构成,弹性锁定臂首先径向向里凸出然后朝上游延伸,以保持加油管。
在日本专利No. 3, 886, 344中,用于加油管的第一管的第一锁定部首先径向向里 凸出然后朝上游延伸。当经由第一锁定部使第一管与加油管联接时,第一锁定部伸进加油 管内侧。结果,增加了燃油流阻,并使燃油流动不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箱止回阀,其具有较小流阻,并能使燃油在加油 管内顺畅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油箱止回阀,其包括主管体,安装于油箱的加
油管的下游端;阀件,设置于主管体的下游部,并构造成允许燃油流进油箱、且阻止燃油流
出油箱;第一管,布置在主管体与加油管之间,第一管具有与加油管相接合的第一锁定部;
环形密封件,布置成与主管体的内周面及加油管的外周面相接合;以及,第二管,布置在第
一管的上游,以第二管与第一管之间夹住环形密封件,并且第二管具有与主管体相接合的
第二锁定部,其中加油管布置于第一管的内周面,其中第一锁定部沿内径方向自第一管的
内周面凸出,以及其中第一锁定部构造成从外侧与加油管中的接合孔相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一管、环形密封件和第二管以这样一种方式预先布置
在主管体的内周面上,在第二管的第二锁定部与主管体相接合的情况下,使得环形密封件
保持在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藉此,环形密封件可以保持于主管体的内周。在这种状态下,
当加油管从主管体的上游端插进第二管时,加油管的末端穿过第二管、环形密封件和第一
管进入止回阀,以及,自第一管的内周面径向向里凸出的第一锁定部从外侧与加油管中的
接合孔相接合,藉此,主管体可以经由第一管、环形密封件和第二管与加油管联接。通过以上述方式使主管体与加油管的下游端联接,可以将止回阀安装在加油管的下游端。 由于自第一管的内周面沿内径方向或径向向里凸出的第一锁定部从外侧与加油
管中的接合孔相接合,可以消除或减少第一锁定部从其内周向加油管内凸出的部分,从而
使其能够减少燃油流过加油管内部所经受的流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油箱止回阀,其中第一锁定部具有近端部,定 位于上游方向,并使近端部与第一管的周壁相连接;以及,远端部,定位于下游方向,并使远 端部与第一管的周壁相分离;以及其中第一锁定部形成为自第一管的内周面隆起,并沿内 径方向逐渐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第一锁定部的近端部定位于上游,以使其与第一管 的周壁相联接,以及,其远端部定位于下游,以使其与第一管的周壁相分离,从而自第一管 的内周面逐渐径向向里凸出,使在加油管插进时第一锁定部易于偏转,并且可以减小插入 阻力。然后,当第一锁定部与加油管中的接合孔相接合时,第一锁定部的端面直接面对接合 孔的正面以与其接合,藉此,可以将阻止加油管从止回阀拉出的较高阻力施加于加油管,从 而使油箱止回阀牢固并紧紧地与加油管联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油箱止回阀,其中第一锁定部形成为其远端部 的外端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管的内周面更向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当对加油管施加拉出力时,可以防止加油管被拉出时挂 在第一锁定部外径侧,从而避免造成第一锁定部断裂或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油箱止回阀,其中第一锁定部形成为近端部的
厚度小于远端部的厚度,以及其中远端部的下游端面与第一管的轴向大致成直角。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近端部的厚度比远端部的厚度薄些,使第一锁定部
容易向外偏转,藉此,加油管可以顺利插进止回阀。另外,由于远端部比近端部厚些,第一锁
定部可以在较宽接合区域与加油管中接合孔的内周面相接合,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接合力。 此外,由于第一锁定部的远端部的下游端面构成与第一管的轴向大致成直角的垂
直面,当加油管插进主管体且第一锁定部向外偏转时,第一锁定部的远端部的下游端面相
对于第一管的轴向歪斜,藉此,远端部可以比使远端部与接合孔相接合时更薄。结果,当试
图插入加油管时,第一锁定部不会影响加油管的插入,从而保证加油管的插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油箱止回阀,其中第一锁定部形成为近端部的
外周面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管的外周面更向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由于第一锁定部的近端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在径向上比第 一管的外周面更向里,可以提供用于容纳径向向外偏转的第一锁定部的空间,并且可以使 第一锁定部易于向外偏转。另外,由于第一锁定部的径向向外可偏转角可以设定得较大,能 够可靠地防止第一锁定部影响加油管的插入。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箱止回阀的分解轴测图; 图2A和图2B图示将油箱止回阀与加油管相联接的状态,图2A是剖面轴测图,而 图2B则是放大的剖视 图3A和图3B图示油箱止回阀已经与加油管联接的状态,图3A是剖面轴测图,而
图3B则是放大的剖视图;以及 图4是油箱止回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油箱止回阀。
如图1、图4所示,油箱止回阀l(下文称为"止回阀1")设置在油箱(未示出)的 加油管P (下文称为"管P")的下游,以及,其作用为允许从上游加油口注入管P的燃油流 进油箱、并阻止燃油从油箱回流至管P侧。在下文说明中,"上游"和"下游"表示燃油流动 的方向。具体而言,设置止回阀1的管P—侧称为下游,而与加油口相连接的管P—侧(与 设置止回阀1一侧相对的一侧)称为上游。 如图3A和图3B所示,止回阀1适配在管P上,并且包括构成油路的主管体10和 阀件20(参见图1),阀件20设置于主管体10的下游部,用于允许燃油流进油箱。
如图1所示,主管体10包括圆筒形减径部11 ;圆筒形出口部13,其与减径部11 的下游端联接,并具有比减径部11大的直径;以及,圆筒形联接部15,其与减径部11的上 游端联接,并具有比减径部ll大的直径。在出口部13的周壁中形成多个开口 13a。如图 4所示,出口部13的部分周壁形成阀座14,阀座14面向减径部11。阀座14朝下游逐渐展 开,并在其内表面提供阀座功能。 在联接部15的周壁上两个相对的位置中,分别形成一对切口 16、16和位于其间 的弹性接合片17。在弹性接合片17中形成锁定孔17a,以使其分别与第二管50(下文说 明)的第二锁定部55接合。在联接部15的下游内周面上,设置由此凸出的板状转动限制 肋18(参见图2A、图3A)。 阀件20可滑动方式容纳在出口部13内侧。如图1、图4所示,阀件20具有阀主 体21 ;弹性密封件22,布置在阀主体21的后表面,并使弹性密封件22在其周缘与阀座14 连接及分离;以及,弹簧座部23,安装于阀主体21,以与阀主体21夹住弹性密封件22。阀 主体21具有圆锥形状,其中位于上游表面的中心隆起。在阀主体21上设置多个自其周缘 轴向延伸的引导凸部21a。此外,在阀主体21的下游后表面上设置多个由此竖立的锁定腿 21b。锁定腿21b与弹簧座部23中的孔23a相接合,使得弹性密封件22被阀主体21和弹 簧座部23牢固保持。 盖件25安装于出口部13的下游端。在盖件25的上游表面上的中央设置由此竖 立的支撑凸部25a。另外,在盖件25的外周部上设置由此凸出的接合凸部25b。
然后,将多个引导凸部21a插进减径部11内侧,并将螺旋弹簧27的端部适配在支 撑管23b上,支撑管23b设置在弹簧座部23的后表面的中央以由此竖立,而螺旋弹簧27的 另一端部则适配在盖件25的支撑凸部25a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推动盖件25,使得盖件 25上的接合凸部25b与出口部13下游端缘中所形成的孔13b相接合,将盖件25安装至出 口部13的下游端,从而滑动方式支撑阀件20。 在上述状态下,螺旋弹簧27朝上游驱策阀件20,从而使弹性密封件22与阀座14 相邻接,藉此,关闭主管体10中的油路。然后,当燃油从加油口加进管P时,克服螺旋弹簧 27的驱策力,使阀件20移向下游,藉此,弹性密封件22与阀座14分离,因而,打开主管体10中的油路。 如图3A至图4所示,在主管体10与管P之间,布置有第一管30、环形密封件40、 以及第二管50。第一管30具有用于管P的第一锁定部33。环形密封件40与主管体10和 管P 二者的周面相邻接。第二管50布置为比第一管30更靠近上游,以及,第二管50具有 用于主管体10的第二锁定部5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管30具有圆筒形周壁31,其外径大致与主管体10的联接 部15的内径相匹配。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自周壁31的内周面31a沿内径方向或径向向 里凸出,并使其与布置在第一管30内的管P中的接合孔P2相接合(参见图3A至图4)。
以及,参见图1至图2B,在第一管30的圆筒形周壁31上形成大致U形切口 32,以 及,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经由切口 32可偏转。如图2A所示,U形切口 32包括侧槽32b、 32b和弧形部32a。弧形部32a定位于下游,而侧槽32b、32b的末端定位于上游。借助于U 形切口 32,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使得近端部34定位于上游并与周壁31联接,而远端部35 则与周壁31分离。也就是,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自第一管30的内周径向逐渐向里凸出。
如图3B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第一锁定部33的远端部35的外端部35a在径向上位 于比第一管30的内周面31a更向外。类似地,如图3B所示,在第一锁定部33中,近端部34 的厚度tl形成为比远端部35的厚度t2薄些。远端部35的下游端面35b与第一管30的 轴向C大致成直角。此外,近端部34的外周面34a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管30的周壁31的 外周面31b更向里(参见图3B)。 如图1所示,在第一管30的周壁中,在与第一锁定部33相对的位置中形成大致U 形切除槽37,以使其自下游端朝上游延伸。以及,在切除槽37的两个侧缘部上,一对延伸凸 部37a、37a设置成自第一管30径向向里凸出。主管体10的转动限制肋18适配在切除槽 37中(参见图2A和图3A),以限制主管体10与第一管30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一对延伸 凸部37a、37a适配在转动限制槽Pl中,以限制第一管30与管P之间的相对转动。
环形密封件40由橡胶、弹性体等制成,其厚度大于第一管30和第二管50的厚度。 当管P插进第二管50时,使环形密封件40由主管体10的内周和管P的外周保持,以使其 与内外周压接触,藉此,密封主管体10与管P之间的间隙。 圆筒形第二管50所具有的外径大致与主管体10的联接部15的内径相匹配,以 及,第二管50具有的周壁51比第一管30的周壁短。在周壁51的上游外周上,箍状锁定壁 52设置成由此凸出并锁定在主管体10的联接部15的上游端面上。以预定宽度经切除加工 形成插入槽53、53,用于容纳主管体10的对应弹性接合片17,插入槽53、53形成在箍状锁 定壁52周向的相对位置中。各插入槽53构成为在下游侧较宽,而朝其上游则宽度逐渐变 窄,使得对应弹性接合片17能够易于容纳在其中。 在第二管50的外周面51上设置第二锁定部55、55,在与插入槽53、53对准的位置 中,使第二锁定部55、55与主管体10中的锁定孔17a相接合。各第二锁定部55的外表面 构成为楔面55a,使其自上游朝下游逐渐倾斜,以易于与对应锁定孔17a相接合。
尽管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采用了在主管体10的轴向滑动的阀件20,如日本专利 No. 3, 886, 344中所披露的,但也可以采用所谓的闸板式阀件做为阀体,其中板状阀件可转 动方式设置在阀针上,阀针则设置于主管体10的下游端,用于开闭主管体10的下游开口。 因此,阀件的类型没有具体限制。
下面,说明上述止回阀1的示例功能和优点。 首先,如图1所示,第一管30从主管体10的上游端插进联接部15,并将主管体10 的转动限制肋18(参见图2A、图3A)适配在第一管30的切除槽37中,使得第一管30布置 在主管体10中,同时限制二者间的相对转动。 随后,将环形密封件40和第二管50从主管体10的上游端依次插进主管体10。结 果,如图2A所示,使第二锁定部55与弹性接合片17中的对应锁定孔17a相接合,并将第二 管50的箍状锁定壁52锁定在联接部15的上游端,使得第二管50安装至主管体10,同时限 制二者间的相对转动。 也就是,第一管30、环形密封件40、以及第二管50预先布置在主管体10的联接部 15的内周,将环形密封件40保持在第一管30和第二管50之间,并使第二管50的第二锁定 部55与主管体10中的对应锁定孔17a相接合,藉此,可以将环形密封件40保持在主管体 10的联接部15内周上的给定位置(参见图2A)。 在此状态下,将管P的下游端从主管体10的上游端插进第二管50。然后,管P的 下游端穿过第二管50和环形密封件40,然后插进第一管30,藉此,第一锁定部33的近端部 34和远端部35依次受到管P的下游端外周压迫,然后,将管P推进主管体10,同时第一锁 定部33径向向外偏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使上游定位近端部34与周 壁31联接,而下游定位远端部35则与周壁31分离,也就是,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自第一 管30的内周逐渐径向向里凸起。结果,当管P插进第一管30时第一锁定部33容易偏转, 从而,减少插入阻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由于近端部34的厚度tl形成为比远端部35 的厚度t2薄些,使第一锁定部33易于径向向外偏转,藉此,使管P能够顺利插入。
当没有作用力施加于第一锁定部33时,远端部35的下游端面35b与第一管30的 轴向C大致成直角。另一方面,当第一锁定部33径向向外偏转时,远端部35的下游端面 35b相对于轴向C歪斜,如图2B所示。此时,当使第一锁定部33的远端部35与管P(稍后 说明)的接合孔P2相接合时,在垂直于轴向C方向的远端部35的有效厚度更薄,从而抑制 第一锁定部33的下游端面35b自第一管30的内周面31a的凸出量,而且,第一锁定部33 不会影响管P的插入,藉此,能够确保插入管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第一锁定部33的近端部34的外周面34a在 径向上形成为比第一管30的周壁31的外周面31b更向里。结果,提供了用于容纳径向向 外偏转的第一锁定部33的空间,藉此,第一锁定部33易于径向向外偏转。此外,由于第一 锁定部33的径向向外可偏转角可以设定为较大,可靠地防止第一锁定部33影响管P的插 入。 然后,当将管P更深地推进主管体10时,同时第一锁定部33径向向外偏转,使得 管P中接合孔P2的下游周面达到第一锁定部33的远端部35的下游周面35b时,如图3A、 图3B所示,第一锁定部33弹性恢复,以使其从外侧适配在管P的接合孔P2中,藉此,第一 锁定部33的远端部35的下游端面35b与管P中接合孔P2的下游周面相接合。也就是,第 一管30的第一锁定部33从外侧与管P中接合孔P2相接合。所以,自第一管30中切除槽 37的后侧凸出的一对延伸凸部37a、37a(参见图1)适配在管P的转动限制槽Pl中,藉此,限制第一管30与管P之间的相对转动。 结果,通过转动限制肋18和切除槽37限制相对转动的共同作用,主管体10可以 联接至管P,同时可靠地限制主管体10、第一管30与管P之间的相对转动,藉此,如图4所 示,可以将止回阀l安装在管P的下游端。 当燃油通过管P从管P定位于上游的加油口注入主管体IO时,注入的燃油冲击阀 件20的前表面,使阀件20克服螺旋弹簧27的驱策力移向下游,并使弹性密封件22与阀座 14分离。然后,打开主管体10中的油路,藉此,燃油能够通过出口部13中的多个开口 13a 流进油箱(未示出)。 这样,在止回阀1中,由于第一管30的第一锁定部33从外侧与管P的接合孔P2 相接合,第一锁定部33不会或者几乎不会凸出超过管P的内周。结果,由于几乎没有任何 部分堵塞管P中的油路,减小了燃油的流阻,藉此,燃油能够在管P内顺畅流动。
另外,在油箱加满燃油后,螺旋弹簧27朝上游压迫阀件20,并使弹性密封件22再 次与阀座14相邻接,藉此,关闭主管体10中的油路,并阻止燃油自油箱回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隆起(参见图2A),如图3A和图3B 所示。当第一锁定部33与管P中的接合孔P2相接合时,第一锁定部33的远端部35的下 游端面35b面向接合孔P2的下游周面。为此,例如,当朝上游拉动管P、或者朝下游拉动止 回阀1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拉出阻力,藉此,止回阀1可以牢固且紧紧地联接至管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第一锁定部33的远端部35的外端部35a在 径向上位于比第一管30的内周面31a更向外。结果,当拉出力施加于管P时,可以防止管 P挂住第一锁定部33的径向外侧从而损坏第一锁定部33。如果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使远 端部35的外端部35a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管30的内周面31a更向里(参见图3B中的假 想线),当拉出力施加于管P时,接合孔P2可能挂在第一锁定部33的径向外侧上,从而使第 一锁定部33巻起并损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第一锁定部33形成为远端部35的厚度t2 比近端部34的厚度tl厚些。结果,第一锁定部33的远端部35可以在较宽的接合区域与 管P的接合孔P2相接合,从而增强接合力。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管、环形密封件和第二管布置在主管体的内周上, 并通过将加油管从主管体的上游端插进第二管,加油管的末端依次穿过第二管、环形密封 件、以及第一管,并使自第一管的内周面径向向里凸出的第一锁定部从外侧与加油管中的 接合孔相接合,使得加油管经由第一管、环形密封件、以及第二管与主管体联接,藉此,可以 将止回阀安装在加油管的下游端。 由于自第一管的内周面径向向里凸出的第一锁定部从外侧与加油管中的接合孔 相接合,第一锁定部不会或者几乎不会从其内周面凸出进入加油管内侧,从而,减小了燃油 的流阻。 本申请要求以2008年1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301510为优先权, 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一种油箱止回阀,包括主管体,安装于油箱的加油管的下游端;阀件,设置于所述主管体的下游部,以及,所述阀件构造成允许燃油流进所述油箱,并阻止所述燃油流出所述油箱;第一管,布置在所述主管体与所述加油管之间,所述第一管具有与所述加油管相接合的第一锁定部;环形密封件,布置成与所述主管体的内周面及所述加油管的外周面相接合;以及第二管,布置在所述第一管的上游,以在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管之间夹住所述环形密封件,以及,所述第二管具有与所述主管体相接合的第二锁定部,其中所述加油管布置于所述第一管的内周面,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沿内径方向自所述第一管的内周面凸出,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构造成从外侧与所述加油管中的接合孔相接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止回阀,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具有 近端部,定位于上游方向,以及,所述近端部与所述第一管的周壁相连接;以及 远端部,定位于下游方向,以及,所述远端部与所述第一管的周壁相分离;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形成为自所述第一管的内周面隆起,并沿所述内径方向逐渐凸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止回阀,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形成为其远端部的外端位于比所述第一管的内周面在径向上更 向外。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止回阀,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形成为所述近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远端部的厚度,以及 其中所述远端部的下游端面与所述第一管的轴向大致成直角。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止回阀,其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形成为所述近端部的外周面位于比所述第一管的外周面在径向 上更向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箱止回阀,其包括主管体,安装于加油管;阀件;第一管,布置在主管体与加油管之间,并具有与加油管相接合的第一锁定部;环形密封件;以及,第二管,布置成与第一管夹住环形密封件,并具有与主管体相接合的第二锁定部,其中加油管布置于第一管的内周面,其中第一锁定部沿内径方向凸出,以及其中第一锁定部从外侧与加油管中的接合孔相接合。
文档编号F16K17/04GK101734144SQ20091018012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6日
发明者山口弘晴 申请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