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电子书、移动电话等电子装置中常设置铰链结构,以实现其相枢接的两部分可相对转动。为实现电子装置相枢接的两部分在特定角度的停滞,常设 置相互抵持的凸轮,通过二者在相对转动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抵持以提供变化的轴向抵持力,进而使铰链结构转动并停滞于特定角度。然而,由于相互抵持的凸轮在相对转动过程中彼此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由于频繁的磨擦,二凸轮之间的抵持力会逐渐减小,这样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导致整个铰链结构松脱,无法继续实现于特定角度之定位及停滞。且由于二凸轮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 故使用者需施加较大的力以驱使铰链结构转动,操作手感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磨损且操作手感较好的铰链结构。一种铰链结构,其包括枢轴及套设于枢轴上的弹性件、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以及滚动组件,枢轴上开设穿孔,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一凸轮,第一凸轮的一端开设与滚动组件配合的凹陷部,第二凸轮上开设有容置凹槽,滚动组件包括销轴及套设于销轴上的滚动轴承,销轴穿过枢轴上的穿孔并设置于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之间,销轴相对枢轴固定,滚动轴承部分地收容于第二凸轮上的容置凹槽内,第一凸轮相对枢轴可转动,第二凸轮与枢轴同步转动。该铰链结构中,第一凸轮相对枢轴转动时,与滚动组件的滚动轴承之间产生滚动摩擦,代替了以往铰链中采用的凸轮面之间的滑动摩擦,故第一凸轮与滚动组件之间磨损较小,可保证长时间使用而不会因磨损严重导致松脱。且滚动摩擦可保证转动较为顺畅,操作手感较好。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组装图。图2为图1中铰链结构的零件分解图。图3为图2中铰链结构中第一凸轮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铰链结构另一视角的零件分解图。图5为图2中铰链结构中滚动轴承的零件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铰链结构,其包括枢轴及套设于枢轴上的弹性件、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一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滚动组件,所述枢轴上开设穿孔,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开设与滚动组件配合的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轮上开设有容置凹槽, 所述滚动组件包括销轴及套设于销轴上的滚动轴承,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枢轴上的穿孔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之间,所述销轴相对所述枢轴固定,所述滚动轴承部分地收容于第二凸轮上的容置凹槽内,所述第一凸轮相对所述枢轴可转动,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枢轴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为两个,所述销轴的两端暴露于所述枢轴两侧以便所述两个滚动轴承套设于所述销轴的两端,所述第一凸轮上的凹陷部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形成于第一凸轮朝向第二凸轮的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上的凹陷部数目为多个且从端面上沿轴向凹陷的深度相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上形成卡持部,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枢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具有侧壁且所述侧壁上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凸轮上的卡持部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壁还形成止转面,所述止转面形成于所述套筒的侧壁上未形成定位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还具有底壁,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轴孔,所述枢轴包括卡持凸缘及轴杆,所述轴杆穿过所述套筒的底壁上的轴孔,所述卡持凸缘卡抵于所述底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末端形成卡槽,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卡持件,所述卡持件卡于所述枢轴上的卡槽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枢轴过盈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的侧缘形成止转面,所述止转面形成于所述第二凸轮的侧缘的相对两侧。
全文摘要
一种铰链结构,其包括枢轴及套设于枢轴上的弹性件、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以及滚动组件,枢轴上开设穿孔,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一凸轮,第一凸轮的一端开设与滚动组件配合的凹陷部,第二凸轮上开设有容置凹槽,滚动组件包括销轴及套设于销轴上的滚动轴承,销轴穿过枢轴上的穿孔并设置于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之间,销轴相对枢轴固定,滚动轴承部分地收容于第二凸轮上的容置凹槽内,第一凸轮相对枢轴可转动,第二凸轮与枢轴同步转动。该铰链结构磨损量较小且操作手感较好。
文档编号F16C11/10GK102221040SQ20101014746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杨贵莉, 黄连成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