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变速箱薄壁特种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437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变速箱薄壁特种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变速箱簿壁特种轴承。
技术背景目前,国际机械制造工业正朝着低能耗、多功能、使用方便性和高可靠性方向发 展。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在提高轴承性能、质量和形式多样化方面,也有相当的进步。 为了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的利用率,逐步向多功能、轻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对 轴承的要求多采用能承受径向、轴向联合负荷力的圆锥滚子轴承。与球轴承相比,在结构上 虽然圆锥滚子轴承具有承载能力大、可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寿命长等优点,但是 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子端面和内圈大挡边在承受接触载荷时常伴有滑动,比球轴承摩擦力矩 大,易导致轴承早期失效。失效形式主要是接触疲劳、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变速箱簿壁特种轴承,它结构合理,能在不减小轴 承额定负荷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滚子球基面半径散差和挡边角度,降低球基面和挡边粗糙 度,大幅降低轴承摩擦力矩,减少轴承疲劳损坏,大大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 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内圈和外圈,夹在 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若干个滚子以及隔开并引导滚子运动的保持器,所述内圈滚道、外圈滚 道和滚子呈外凸曲线形状接触,内圈滚道凸度为2 6 μ m,外圈滚道凸度为3 7 μ m,滚子 凸度为3 7μπι。所述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滚子外凸曲线形状为对数双曲线形状。所述内圈挡边的粗糙度为0. 3 μ m,滚子球基面粗糙度为0. 3 μ m。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合理,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滚子采用对数 双曲线的外凸形状接触,通过加大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滚子的凸度,有效控制了滚子球基 面半径散差和挡边角度,降低了挡边和球基面粗糙度,大幅降低了轴承摩擦力矩,减少了轴 承疲劳损坏,大大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圈;2、外圈;3、滚子;4、保持器;5、内圈滚道;6、外圈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圈1和外圈2,夹在内圈1和外圈2之间的若干个滚子3以及隔开并引导滚子3运动的保持器4,所述内圈滚道5、外圈滚道6和滚子3呈对 数双曲线外凸形状接触,内圈滚道5凸度为2 6μ m,外圈滚道6凸度为3 7μ m,滚子3 凸度为3 7μπι。所述内圈1挡边的粗糙度为0. 3 μ m,滚子3球基面粗糙度为0. 3 μ m。设计滚子3 球基面半径时,参数取0. 86,P = 107. 702mm。本实用新型轴承结构合理,内圈滚道5、外圈滚道6和滚子3采用对数双曲线的外 凸形状接触,通过加大内圈滚道5、外圈滚道6和滚子3的凸度,有效控制了滚子3球基面半 径散差和挡边角度,降低了挡边和球基面粗糙度,大幅降低了轴承摩擦力矩,减少了轴承疲 劳损坏,大大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变速箱簿壁特种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夹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若干个滚子以及隔开并引导滚子运动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滚子呈外凸曲线形状接触,内圈滚道凸度为2~6μm,外圈滚道凸度为3~7μm,滚子凸度为3~7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变速箱簿壁特种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滚 道、外圈滚道和滚子外凸曲线形状为对数双曲线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变速箱簿壁特种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挡 边的粗糙度为0. 3 μ m,滚子球基面粗糙度为0. 3 μ 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变速箱薄壁特种轴承。它包括内圈和外圈,夹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若干个滚子以及隔开并引导滚子运动的保持器,所述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滚子呈外凸曲线形状接触,内圈滚道凸度为2~6μm,外圈滚道凸度为3~7μm,滚子凸度为3~7μm。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在不减小轴承额定负荷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滚子球基面半径散差和挡边角度,降低球基面和挡边粗糙度,大幅降低轴承摩擦力矩,减少轴承疲劳损坏,大大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C33/36GK201651043SQ2010201883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3日
发明者张书玉, 杨博, 杨庆生, 赵鸿宝 申请人: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