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5921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
背景技术
轴承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球兜轴承保持器应运最多,其在加工铆合时,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技术上的缺陷,轴承加工行业,为将球兜轴承保持器的钢球铆合在保持架内,常用方法是采用冲床对模具的上模进行一次性快速冲击,来实现冲压定型的。 其中,所用模具主要有上模和下模及导柱构成。铆合作业时,冲床直接撞击在上模上,进而由上模带动冲头快速撞击在铆钉上。采用这种模具,虽然也能实现轴承的铆合,但由于上模带动冲头一次性快速撞击在铆钉上,易使两片轴承保持架间错位,钢球与保持架的兜孔间和钢球与套圈沟道瞬间产生的冲击、震荡,也回导致这些零件的擦伤。从而,使轴承在使用状态下会产生噪音。因此,使用这种模具生产出的轴承质量差、使用寿命短。也有的轴承保持架在铆合时是由内套、外套及中间的保持器组成,保持器用于放置钢球。保持器是由上、 下二片对应经铆合而成。现在所用的保持器铆合模主要由带有球窝的上模和下模组成,上下模之间设有二根滑柱,用于定位和滑配合。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上下模对位不精确的现象,造成上下模对位不方便,在上下模不平衡时还经常出现断裂现象。同时铆合模重量大、用料多,组装费劲,使用笨重。现有的轴承保持器铆合模的改进技术是在上模的上表面中间有一盲孔,盲孔底部有通孔,该盲孔及通孔内有冲头。冲头上套有弹簧,借助于该弹簧冲头可沿盲孔及通孔上伸或下缩。当没有压力时,冲头上伸且其上端与压板下面相抵。当给压板向下施加一个力时,冲头会在压板的作用下下缩并使其下端与铆钉相抵。由于有了压板,在铆合工序中,可首先给压板一个较弱的压力,使冲头轻轻抵压在铆钉上,把铆钉扶正。然后,再慢慢给压板一个强力,进行铆合成型。因此,加工出的轴承,其两片保持架不会错位,钢球与保持架的兜孔间、钢球与套圈沟道间不会产生瞬间冲击、震动,不会出现零件擦伤情况。生产出的轴承在使用状态下没有噪音,质量好、使用寿命长,但这样的工作流水线,操作人员较多,且在铆钉装配时,不是全自动系统,需人用镊子夹铆钉装入小孔,容易发生危险,且钉孔口小,数量多,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存在危险隐患,且生产效率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针对现有轴承保持器铆合模有二根滑柱,用于定位和滑配合,其重量大,而且浪费原材料,容易造成保持器初始状态与钢球运动轨迹不一致,而使保持器与钢球发生偏心碰撞,从而造成保持器因铆合不良所产生异音的现象,提供一种新型的轴承保持器铆合模,采用芯棒与内圈内孔定位后再铆合的方式,其外圆跟压模内圆配合的同时,跟套圈内圈的内径同时配合,这样能有减少配合间隙, 使定位更精确,且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6]一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包括上芯棒和下芯棒,所述上芯棒的上部设有第一螺丝孔,上芯棒上固定有上模,上模的侧面设有第二螺丝孔,上模的下端均勻设有若干第一球兜,每两个第一球兜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铆钉定位孔,每个第一铆钉定位孔的上方设有一个与第一铆钉定位孔相通的顶料钉孔,所述下芯棒的下部设有第三螺丝孔,下芯棒上固定有下模,下模的侧面设有第四螺丝孔,下模的上端均勻设有若干第二球兜,每两个第二球兜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铆钉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芯棒与内圈内孔定位后再铆合的方式,使保持器在铆合时,其外圆跟压模内圆配合的同时,跟套圈内圈的内径同时配合,这样能有减少配合间隙,保证保持器初始状态与钢球运动轨迹一致,有利于减少保持器与钢球的偏心碰撞,从而达到降低保持器因铆合不良所产生的异音,该轴承保持器铆合模定位精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配合精度高,组装方便快捷的效果,可有效的提高轴承保持器的生产效率。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轴承保持器铆合模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轴承保持器铆合模的上模下端平面视图。图中1、上芯棒;2、下芯棒;3、第一螺丝孔;4、第三螺丝孔;5、第二螺丝孔;6、第四螺丝孔;7、第一铆钉定位孔;8、第一球兜;9、第二铆钉定位孔;10、第二球兜;11、上模;12、下模;13、顶料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包括上芯棒1和下芯棒2,所述上芯棒1的上部设有第一螺丝孔3,上芯棒1上固定有上模11,上模11的侧面设有第二螺丝孔5,上模11的下端均勻设有若干第一球兜8,每两个第一球兜8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铆钉定位孔7,每个第一铆钉定位孔7的上方设有一个与第一铆钉定位孔7相通的顶料钉孔13,所述下芯棒2的下部设有第三螺丝孔4,下芯棒2上固定有下模12,下模12 的侧面设有第四螺丝孔6,下模12的上端均勻设有若干第二球兜10,每两个第二球兜1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铆钉定位孔9。使用时,轴承保持器铆合时,通过对该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的操作系统,使上芯棒 1与下芯棒2对正,其外圆跟压模内圆配合的同时,跟套圈内圈的内径同时配合,这样能有减少配合间隙,然后调节上模11和下模12,使第一铆钉定位孔7与第二铆钉定位孔9对接,第一球兜8与第二球兜10对接,将轴承保持器的保持架夹住,使其上下方向能够保持平稳,克服以往的由于对轴承保持器的保持架在铆合时,出现的上下或水平方向出现的固定不稳,使得加工出的轴承保持器在使用时出现保持器的保持架与钢球发生偏心碰撞,保持架上的钉孔与上、第二铆钉定位孔9对正,在顶料钉孔13内放入铆钉,铆钉穿透轴承保持架的钉孔,从而将轴承保持器铆合,保证保持器初始状态与钢球运动轨迹一致,有利于减少保持器与钢球的偏心碰撞,加工出的轴承,其两片保持架不会错位,钢球与保持架的兜孔间、 钢球与套圈沟道间不会产生瞬间冲击、震动,不会出现零件擦伤情况。生产出的轴承在使用状态下没有噪音,质量好、使用寿命长。
权利要求1. 一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包括上芯棒(1)和下芯棒(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棒(1) 的上部设有第一螺丝孔(3),上芯棒(1)上固定有上模(11),上模(11)的侧面设有第二螺丝孔(5),上模(11)的下端均勻设有若干第一球兜(8),每两个第一球兜(8)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铆钉定位孔(7 ),每个第一铆钉定位孔(7 )的上方设有一个与第一铆钉定位孔(7 )相通的顶料钉孔(13),所述下芯棒(2)的下部设有第三螺丝孔(4),下芯棒(2)上固定有下模(12), 下模(12)的侧面设有第四螺丝孔(6),下模(12)的上端均勻设有若干第二球兜(10),每两个第二球兜(1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铆钉定位孔(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保持器铆合模,包括上芯棒和下芯棒,所述上芯棒的上部设有第一螺丝孔,上芯棒上固定有上模,上模的侧面设有第二螺丝孔,上模的下端均匀设有若干第一球兜,每两个第一球兜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铆钉定位孔,每个第一铆钉定位孔的上方设有一个与第一铆钉定位孔相通的顶料钉孔,所述下芯棒的下部设有第三螺丝孔,下芯棒上固定有下模,下模的侧面设有第四螺丝孔,下模的上端均匀设有若干第二球兜,每两个第二球兜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铆钉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轴承保持器铆合模定位精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配合精度高,组装方便快捷的效果,可有效的提高轴承保持器的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F16C43/06GK201973119SQ20102058692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柳郁滨, 黄兴伟 申请人:吴跃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