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842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有许多电子装置,为了于显示影像时,让使用者观看方便,于电子装置的背板设置有脚架,以支撑电子装置而将之立起。此种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或电子相框。然而,脚架的结构往往比电子装置的背板本身要脆弱,而容易故障或毁坏。此时,使用者必须将电子装置整个送至厂商的维修中心,将电子装置的背板整个拆起而进行更换。使用者不但无法自行维修更换脚架,更换的成本也很高。维修中心则因为必须将电子装置的整个背板拆起,而有维修过程中损坏电子装置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具有可拆卸的支撑结构,而能于不使用支撑结构或支撑结构有损坏时将之拆卸或更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体,具有一外表面、一卡合孔及一内部空间,该外表面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经由该卡合孔连通于该内部空间;一挡止件,移动地配置于该机体的该内部空间内,该挡止件包括一本体及配置于该本体的至少一第一卡钩;以及—支撑结构,包括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及至少一第二卡钩,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二侧相对于该第一侧;该支撑部枢接于该连接部的该第一侧;所述至少一第二卡钩配置于该连接部的该第二侧,且突出于该连接部;其中,该支撑结构的该连接部位于该凹槽内并沿一组装路径移动时,该第二卡钩经由该卡合孔伸入该内部空间,且卡合于该第一卡钩,该挡止件沿着一活动方向移动时,该第一卡钩解除与该第二卡钩的干涉。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机体具有一贯通孔,该挡止件还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配置于该本体上且经由该贯通孔露出。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贯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活动方向。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弹性件,配置于该内部空间中,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挡止件及该机体。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弹性件的伸缩方向平行于该活动方向。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凹槽的形状配合于该支撑部的形状。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卡钩包括一主体及一挡块,该主体设置于该本体, 该挡块设置于该主体及该本体并接近该卡合孔,且该挡块朝向该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突出于该主体。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本体与该机体之间形成一卡合空间,以容置该第一卡钩及该第二卡钩。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卡钩包括一主体及一挡块,该主体的一端连接于该连接部的该第二侧,该挡块连接于该主体的另一端,且该挡块朝向该移动方向突出于该主体。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卡钩远离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卡钩朝向该卡合孔具有一第二倾斜面。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能任意从机体上拆卸下来,因此能够于不使用支撑结构时将其拆卸而另外收藏保存,以避免不经意损坏支撑结构的情形。倘若支撑结构有所损坏,也只要拆卸支撑结构并对其进行更换,而不必拆卸整个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机体的凹槽因配合支撑结构的支撑部的形状,而能将支撑部镶嵌于凹槽中。第一卡钩能平躺于本体,而能够薄化挡止件的整体结构。此外,由于第一卡钩平躺于本体而与本体的接触面积较大,故能增强第一卡钩的机械强度,进而增加第一卡钩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本体与机体之间形成一卡合空间,以容置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而使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之间的卡合较为稳定,而不致使第二卡钩随意偏移。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图3绘示沿着图2中的剖视线3-3'的电子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4A至图4C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的卡合过程的俯视剖视图,其中图4A绘示沿着图2中的剖视线4A-4A'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0 电子装置110:机体111 外表面112:卡合孔113:内部空间114:凹槽115:贯通孔120 挡止件121 本体122 第一"^钩122c 第一倾斜面123 延伸部130 支撑结构131 连接部[0039]131a 第一侧131b 第二侧132:支撑部133 第二卡钩133c 第二倾斜面140 弹性件150 卡合空间Dl 活动方向D2 组装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0包括机体110、挡止件120及支撑结构130。图1绘示支撑结构130装设于机体110的立体示意图。通过支撑结构130的支撑,机体110可立起。其中,支撑结构130 也可从机体110拆卸。请参照图2所示,绘示图1中的电子装置100的另一立体图。图2绘示支撑结构 130自机体110拆卸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机体110背部朝上。如图2所示,机体110具有外表面111、卡合孔112及内部空间113。外表面111具有凹槽114。凹槽114经由卡合孔 112连通于内部空间113。挡止件120可移动地配置于内部空间113内。挡止件120包括本体121及配置于本体121的至少一第一卡钩122。本实施例中以二个第一卡钩122为范例,但不限于此。支撑结构130包括连接部131、支撑部132及至少一第二卡钩133。本实施例中以二个第二卡钩133为范例,但不限于此。连接部131具有第一侧131a及相对于第一侧131a的第二侧131b。支撑部132枢接于连接部131的第一侧131a。第二卡钩133配置于连接部131的第二侧131b,且突出于连接部131。其中,当支撑结构130的连接部131 位于凹槽114内时,第二卡钩133是经由卡合孔112伸入内部空间113,且适于沿一组装路径D2卡合第一卡钩122。当挡止件120沿着一活动方向Dl移动时,第一卡钩122是释放第二卡钩133。如图2所示,机体110具有一贯通孔115,挡止件120还包括一延伸部123。延伸部 123配置于本体121上且经由贯通孔115露出。贯通孔115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活动方向D1。凹槽114的形状配合于支撑部132的形状。第二卡钩133远离第二侧131b具有一第一倾斜面133c,第一卡钩122朝向卡合孔112具有一第二倾斜面122c。电子装置100 还包括一弹性件140,配置于内部空间113中,弹性件1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挡止件120及机体110。弹性件140的伸缩方向实质上平行于活动方向D1。于本实施例中,机体110朝向活动方向Dl以弹性件140连接挡止件120。于其它实施例中,机体110也可朝向活动方向Dl的相反方向以弹性件140连接挡止件120。此外,请参照图3,其绘示沿着图2中的剖视线3-3'的电子装置100的主视剖视图。本体121与机体110之间形成一卡合空间150,以容置第一卡钩122及第二卡钩133。 如此能够使第二卡钩133伸入卡合孔112时,进入卡合空间150,而使第一卡钩122及第二卡钩133之间的卡合较为稳定,而不致使第二卡钩133随意偏移。再者,请参照图4A,其绘示沿着图2中的剖视线4A-4A'的电子装置100的俯视剖视图。第一卡钩122包括一第一主体12 及一第一挡块122b。第一主体12 设置于本体 121。第一挡块122b设置于第一主体12 及本体121并接近卡合孔112,且第一挡块122b 朝向移动方向Dl的反方向突出于第一主体122a。第二卡钩133包括一第二主体133a及一第二挡块13北。第二主体133a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31的第二侧131b。第二挡块13 连接于第二主体133a的另一端,且第二挡块13 朝向移动方向Dl突出于第二主体133a。 如此一来,第一卡钩122能平躺于本体121,而能够薄化挡止件120整体结构。此外,由于第一卡钩122与本体121的接触面积较大,而能增强第一卡钩122的机械强度,进而增加第一卡钩122的使用寿命。以下,请参照图4A至图4C,其绘示图2中的第一卡钩122与第二卡钩133的卡合过程的俯视剖视图。如图4A所示,配置于连接部131的第二侧131b且突出于连接部131的第二卡钩 133,沿组装路径D2经由卡合孔112伸入内部空间113,而使第二卡钩133沿组装路径D2 被第一卡钩122挡住。第一卡钩122具有第一倾斜面122c,第二卡钩133具有第二倾斜面 133c。因此,第一卡钩122沿着组装路径D2移动时,第二倾斜面133c抵靠第一倾斜面122c。 此时,弹性件140尚未拉伸或压缩。延伸部123位于贯通孔115中的右侧位置,而延伸部 123具有能够往活动方向Dl移动的空间。如图4B所示,第二卡钩133继续沿组装路径D2移动,第二倾斜面133c继续抵靠第一倾斜面122c,而使第一卡钩122往活动方向Dl移动。随着第一卡钩122往活动方向 Dl移动,挡止件120的本体121也往活动方向Dl移动,也带动延伸部123往活动方向Dl移动。弹性件140此时产生拉伸形变状态,以下皆以此状态说明之。第一卡钩122往活动方向Dl移动,直到第二倾斜面133c无法继续抵靠第一倾斜面122c,且第一挡块122b与第二挡块13 相互抵靠。第二卡钩133则能够继续往组装路径D2移动,而沿组装路径D2不被第一卡钩122挡住。此时,延伸部123位于贯通孔115中最左侧的位置。弹性件140则处于最大拉伸形变状态,而对挡止件120的本体121施予与移动方向Dl相反方向的弹性恢复力。此外,于其它实施例中,若机体110朝向活动方向Dl的相反方向以弹性件140连接挡止件120,则弹性件140也可能为压缩形变。如图4C所示,第二卡钩133继续沿组装路径D2移动,至第一挡块122b与第二挡块13 不再相互抵靠。此时由于先前弹性件140对挡止件120的本体121所施予的弹性恢复力,而使本体121往移动方向Dl的相反方向移动。于此情况下,当第一挡块122b沿活动方向Dl的尺寸大于第二挡块13 时,第一挡块122b会抵靠第二主体133a。当第二挡块13 沿活动方向Dl的尺寸大于第一挡块122b时,第二挡块13 会抵靠第一主体122a。 而当第一挡块122b沿活动方向Dl的尺寸等于第二挡块13 时,第一挡块122b抵靠第二主体133a的同时第二挡块13 也抵靠第一主体12加。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块122b沿活动方向Dl的尺寸等于第二挡块13 沿活动方向Dl的尺寸,而使得第一挡块122b抵靠第二主体133a的同时第二挡块13 也抵靠第一主体12加。因第一挡块122b朝向移动方向 Dl的反方向突出于第一主体122a,第二挡块13 朝向移动方向Dl突出于第二主体133a, 故第一卡钩122及第二卡钩133此时能通过第一挡块122b及第二挡块13 的干涉而相互卡合。当要解除第一卡钩122及第二卡钩133的卡合时,则使用者可沿活动方向Dl移动延伸部123,而如图4B所示,解除第一挡块122b及第二挡块13 的干涉。此时,第一卡钩 122释放了第二卡钩133,而使第二卡钩133得以沿组装路径D2的相反方向移动。因此,能如图2所示,支撑结构130从机体110拆卸下来。由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能任意从机体上拆卸下来,因此能够于不使用支撑结构时将其拆卸而另外收藏保存,以避免不经意损坏支撑结构的情形。倘若支撑结构有所损坏,也只要拆卸支撑结构并对其进行更换,而不必拆卸整个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机体的凹槽因配合支撑结构的支撑部的形状,而能将支撑部镶嵌于凹槽中。第一卡钩能平躺于本体,而能够薄化挡止件的整体结构。此外, 由于第一卡钩平躺于本体而与本体的接触面积较大,故能增强第一卡钩的机械强度,进而增加第一卡钩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本体与机体之间形成一卡合空间,以容置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而使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之间的卡合较为稳定,而不致使第二卡钩随意偏移。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体,具有一外表面、一卡合孔及一内部空间,该外表面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经由该卡合孔连通于该内部空间;一挡止件,移动地配置于该机体的该内部空间内,该挡止件包括一本体及配置于该本体的至少一第一卡钩;以及一支撑结构,包括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及至少一第二卡钩,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二侧相对于该第一侧;该支撑部枢接于该连接部的该第一侧;所述至少一第二卡钩配置于该连接部的该第二侧,且突出于该连接部;其中,该支撑结构的该连接部位于该凹槽内并沿一组装路径移动时,该第二卡钩经由该卡合孔伸入该内部空间,且卡合于该第一卡钩,该挡止件沿着一活动方向移动时,该第一卡钩解除与该第二卡钩的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体具有一贯通孔,该挡止件还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配置于该本体上且经由该贯通孔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贯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活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件,配置于该内部空间中,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挡止件及该机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的伸缩方向平行于该活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形状配合于该支撑部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钩包括一主体及一挡块,该主体设置于该本体,该挡块设置于该主体及该本体并接近该卡合孔,且该挡块朝向该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突出于该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该机体之间形成一卡合空间,以容置该第一卡钩及该第二卡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钩包括一主体及一挡块, 该主体的一端连接于该连接部的该第二侧,该挡块连接于该主体的另一端,且该挡块朝向该移动方向突出于该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钩远离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卡钩朝向该卡合孔具有一第二倾斜面。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体、挡止件及支撑结构。机体具有外表面、卡合孔及内部空间。外表面具有凹槽。凹槽经由卡合孔连通于内部空间。挡止件可移动地配置于内部空间内。挡止件包括本体及配置于本体的至少一第一卡钩。支撑结构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及至少一第二卡钩。连接部具有第一侧及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支撑部枢接于连接部的第一侧。第二卡钩配置于连接部的第二侧,且突出于连接部。当支撑结构的连接部位于凹槽内时,第二卡钩经由卡合孔伸入内部空间,且卡合于第一卡钩。当挡止件沿着活动方向移动时,第一卡钩释放第二卡钩。
文档编号F16M11/04GK201934862SQ20102063743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5日
发明者何湘吟, 吴纮纮, 周威寰, 张嘉伟, 彭建铭, 苏昱豪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