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配合结构及分离式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3713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扣配合结构及分离式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扣配合结构及分离式壳体。
背景技术
产品壳体为分离式结构时,需要设计相应的配合结构,比较常见的配合结构为螺纹连接、螺钉连接、卡扣连接。对于螺纹连接的结构,旋进和旋出比较麻烦,特别对于较大的壳体;而螺钉连接,安装和拆卸都比较复杂,螺钉如果拆卸次数过多,还容易造成滑丝,并且螺钉连接不美观;卡扣连接为直接扣接的结构,壳体安装会比较简单,但是拆卸时会比较麻烦,卡扣依赖于自身材料的弹性,如果拆卸次数过多可能造成卡扣断裂等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的分离式壳体的配合结构往往在安装和/或拆卸中比较复杂,或者受结构限制拆装次数不宜过多等,导致对于可能需要经常拆装的壳体而言使用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卡扣配合结构及通过该卡扣配合结构连接的分离式壳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卡扣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上设置有卡钩部和凸块部,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卡扣部和骨位部;所述卡扣部与骨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卡钩部与凸块部的距离;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扣部适配;所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相对运动使卡钩部与卡扣部分离后,所述骨位部从凸块部的一侧移至另一侧并与凸块部抵接。其中,所述凸块部面向所述卡钩部的一侧为斜面,凸块部背向卡钩部的一侧为竖直面;所述骨位部为平片状;当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扣部分离时,所述骨位部与所述凸块部的竖直面侧抵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离式壳体,包括座体和盖体,所述座体和盖体通过如上所述的卡扣配合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构件安装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二构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座体之间还设有回位弹簧,当所述第一构件运动使所述卡钩部和所述卡扣部分离时,第一构件对回位弹簧产生挤压力而压缩回位弹簧。其中,所述座体和盖体外表面为圆形,所述座体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第一构件安装于所述凹槽中,且多个第一构件联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构件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突出于所述座体;所述盖体上相应设置有多个第二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配合结构中,通过卡钩部与卡扣部的配合进行扣合,安装方便,而在卡钩部与卡扣部脱离后,骨位部与凸块部相抵接形成一暂停回位结构即卡钩部与卡扣部不再能回复卡接状态,方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最终分离。对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卡扣配合结构的分离式壳体而言,由于该卡扣配合结构提供了暂停功能,使得盖体和座体的分离方便快捷;而通过回位弹簧使得在盖体分离后,第一构件可以自动回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扣配合结构扣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扣配合结构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第一构件;11、卡钩部;12、凸块部;13、基座;14、手柄;20、第二构件;21、卡扣
部;22、骨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的卡扣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使用时,两构件分别设置于两需要对应连接的部件上。第一构件10包括基座13,从基座13上表面向上凸伸形成卡钩部11和凸块部12,且卡钩部11和凸块部1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其中凸块部12所在的基座13位置为一弹臂结构,使凸块部12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位移,凸块部12在面向卡钩部11的一侧设置为斜面,而背向卡钩部11的一侧则设置为竖直面。基座13侧面还设置有手柄14,方便人握住手柄使第一构件10移动。第二构件20外形大致为块状,其一端设置为卡扣部21,另一端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平片状的骨位部22 ;卡扣部21与骨位部22之间的距离小于卡钩部11与凸块部12之间的距离;卡扣部21与第一构件10的卡钩部11适配。如图1所示,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扣合时,卡扣部21限位于卡钩部11内,骨位部22位于卡钩部11与凸块部12之间,即凸块部12的斜面侧与所述骨位部22相对。当握住手柄14按箭头指示方向移动第一构件10使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分离后,两者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此时卡扣部21脱离卡钩部11,而骨位部22则越过凸块部12到达凸块部12的另一侧并与凸块部12抵接,即凸块部12的竖直面侧与骨位部22相对且两者接触。由于凸块部12所在的基座13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在第一构件10移动的过程中,骨位部22可以下压凸块部12而越过凸块部12,凸块部12面向卡钩部11的一侧设置为斜面,骨位部22可以对凸块部12逐步使力,方便两者进行相对位置关系的正常改变。两构件分离后,两构件所在的部件即可上下分离,卡钩部11上表面设置为斜面,则是方便在安装时卡扣部21在下行时对第一构件10施力,使卡钩部11让位而最终使卡扣部21进入卡钩部11的钩状结构内限位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卡扣配合结构中,通过卡钩部与卡扣部的配合进行扣合,安装方便,而在卡钩部与卡扣部脱离后,骨位部与凸块部相抵接形成一暂停回位结构即卡钩部与卡扣部不再能回复卡接状态,方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最终分离。本实用新型的卡扣配合结构可应用于上下分离的壳体中,其中壳体包括座体和盖体,其中第二构件一体成型于盖体上,可以是在盖体内壁的筋条上设置该结构,除了卡扣配合作用外还起到增加盖体强度的作用。第一构件安装于座体上,且座体上设置有供第一构件运动的空间,第一构件与座体之间还设有回位弹簧。当第一构件运动使卡钩部与卡扣部分离时,第一构件对回位弹簧产生挤压力而压缩回位弹簧,而当卡钩部与卡扣部脱离,骨位部抵接凸块部后,骨位部顶住凸块部,抵消回位弹簧的回复力,使第一构件无法运动,产生暂停功能;由于此时卡扣部与卡钩部脱离,盖体可从座体上分离,当盖体分离后,凸块部失去抵接,此时回位弹簧的回复力使第一构件返回原位。该分离式壳体中,由于该卡扣配合结构提供了暂停功能,使得盖体和座体的分离方便快捷;而通过回位弹簧使得在盖体分离后,第一构件可以自动回位。当座体和盖体均为圆形结构时,可以在座体和盖体上设计多个绕圆周分布的卡扣配合结构,且多个第一构件联动,可以只在其中一个第一构件上设置手柄,手柄突出于座体,这样座体上只需要设置一个用于手柄伸出的孔,外表上比较美观,当通过该手柄移动第一构件时,所有的第一构件均相应移动。设计多个卡扣配合结构,可以使座体跟盖体之间在安装和分离时更加稳定。当座体和盖体为多边形结构时,可以只在其中一边设置该卡扣配合结构。座体和盖体可以按照常规结构,只需要在座体上设计与第一构件相适配的结构即可,由于图1和图2已经清楚地示出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结构,对于壳体结构,只需相应地将第一构件安置于座体上,而将第二构件成型于盖体上,发明人认为根据图1和图2的结构结合文字表述已经可以清楚地表达壳体的结构,因此不再给出附图示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卡扣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上设置有卡钩部和凸块部,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卡扣部和骨位部;所述卡扣部与骨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卡钩部与凸块部的距离;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扣部适配;所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相对运动使卡钩部与卡扣部分离后,所述骨位部从凸块部的一侧移至另一侧并与凸块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部面向所述卡钩部的一侧为斜面,凸块部背向卡钩部的一侧为竖直面;所述骨位部为平片状;当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扣部分离时,所述骨位部与所述凸块部的竖直面侧抵接。
3.一种分离式壳体,包括座体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和盖体通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扣配合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构件安装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二构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座体之间还设有回位弹簧,当所述第一构件运动使所述卡钩部和所述卡扣部分离时,第一构件对回位弹簧产生挤压力而压缩回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和盖体外表面为圆形,所述座体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第一构件安装于所述凹槽中,且多个第一构件联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构件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突出于所述座体;所述盖体上相应设置有多个第二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扣配合结构及通过该卡扣配合结构连接的分离式壳体,所述卡扣配合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上设置有卡钩部和凸块部,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卡扣部和骨位部;所述卡扣部与骨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卡钩部与凸块部的距离;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扣部适配;所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相对运动使卡钩部与卡扣部分离后,所述骨位部从凸块部的一侧移至另一侧并与凸块部抵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卡钩部与卡扣部的配合进行扣合,安装方便,而在卡钩部与卡扣部脱离后,骨位部与凸块部相抵接形成一暂停回位结构即卡钩部与卡扣部不再能回复卡接状态,方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最终分离。
文档编号F16M1/00GK202991721SQ2012206024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田口洋一, 陈永海, 谢端卿 申请人:创天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