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9768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盘式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驻车制动机构的盘式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驻车制动机构的盘式制动装置中,作为利用电动机对驻车制动器进行控制的制动装置,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动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的盘式制动装置中进行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以便通过驾驶员的切换操作等解除驻车制动动作状态。关于释放动作,为了使推进活塞的推进部件(滑道体)后退,在电机向释放方向的旋转驱动时间从切换操作开始经过规定时间时,停止电动机的旋转并终止释放动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3373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制动装置中,尽管将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时使电动机旋转的时间设定为一定时间,但由于机械结构上的尺寸偏差和温度特性,难以适当地设定用于释放的电动机旋转驱动时间。即,在专利文献1的制动装置中,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时电动机旋转量有可能产生过量或者不足。例如,在电动机过度旋转的情况下,活塞与推进部件的间隙量过大。因此,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下次的驻车制动动作时要费时间。另一方面,在电动机的旋转量不足的情况下,活塞与推进部件的间隙量不足。因此,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圆盘转子的面跳动,即使要经由制动块使活塞后退,其后退也被推进部件阻碍,从结果来看,圆盘转子和制动块变为接触状态,即产生所谓的拖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装置,该盘式制动装置能够使随着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的终止而产生的 活塞与推进部件的间隙量适当。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盘式制动装置具有:制动钳,其利用设置在液压缸内的活塞推压配置在制动盘的两面上的制动块;活塞推进机构,其设置在该制动钳上,具有利用电动机推进活塞的推进部件;活塞保持机构,其保持被推进的活塞;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驱动;所述控制装置在为了解除所述活塞保持机构对活塞的保持而驱动所述电动机以后,检测到所述制动块已脱离所述制动盘,之后又以基于所述电动机的电流值的规定量驱动了该电动机时,停止该电动机的驱动。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制动装置,能够使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终止这一时刻的活塞与推进部件的间隙量适当。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制动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驻车制动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释放动作的控制流程图。图4是电动机的电动机转速-电动机电流值(转矩)特性线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时序图。图6是驻车制动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释放动作的控制流程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时序图。图8是驻车制动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释放动作的控制流程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时序图。附图标记说明1盘式制动装置,2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4驻车制动控制装置,5电动机,6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7驻车制动开关,20圆盘转子,21内制动块,22外制动块,23制动钳,26制动钳主体,27缸体部,29底壁,30缸体,32活塞,37电动驻车制动机构,37A活塞推进机构,37B活塞保持机构,44推进部件,44A螺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中示出了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的制动系统。如图1所示,盘式制动装置1由对后轮产生制动力的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2和作为驻车制动器的控制装置的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构成。并且,制动系统整体上除了盘式制动装置1以外,还包括对前轮产生制动力的盘式制动器10、10、通过踩踏供驾驶员进行制动操作的制动踏板11而产生液压的主缸13、储存用于补给至主缸13的制动液的容器14、用于向盘式制动器10、10及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2供给制动液的液压产生装置3和将前轮侧的盘式制动器10、10与后轮侧的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2连通的制动液通路15、16。在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中,设有通过电动机5进行动作的电动驻车制动机构37。电动机5由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控制。在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上设有电动机电流检测装置6、6,该电动机电流检测装置6、6检测向电动机5、5中供给的电流值。并且,在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上,电连接有检测来自驾驶员的驻车制动要求的驻车制动开关7。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利用来自驻车制动开关7的用于保持停车状态的施力信号或者用于解除停车状态的释放信号,进行后述的控制。如图2所示,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包括隔着圆盘转子20而配置在该圆盘转子20两侧的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和将该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向圆盘转子20的两面推压而产生制动力的制动钳23。该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构成为制动钳浮动型,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和制动钳23由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例如转向节等)的支架25以能够沿圆盘转子20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制动钳23具有制动钳主体26和内包于该制动钳主体26内的活塞32。制动钳主体26在与内制动块21相对的基端侧形成有缸体部27,在与外制动块22相对的前端侧形成有爪部28,内制动块21配置在相比圆盘转子20更靠近车辆内侧的位置,外制动块22相比圆盘转子20更靠近车辆外侧。缸体部27形成有有底的缸体30,在处于内制动块21侧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底壁29。活塞32经由活塞密封件3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缸体30内。活塞32构成为内部成为凹部33的杯形状,以外底部32a与内制动块21相对的方式收纳在缸体30内。另外,在外底部32a上形成有供突起部21a卡合的槽部32b,突起部21a从内制动块21沿圆盘转子的轴向突出。通过该槽部32b与内制动块21的突起部21a卡合来限制活塞32,使活塞32相对制动钳主体26不发生相对旋转。在活塞32的凹部33内,设有供后述的推进部件44抵接的内底部33a。另外,在凹部3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限制活塞32与后述的推进部件44的相对旋转的轴向槽部33b。缸体30内的活塞32与缸体30的底壁29之间划分为液压室35。自主缸13经由液压产生装置3的液压从设置在缸体部27上的流入口(省略图示)被供给到液压室35中。另外,在活塞32的外侧面与缸体30之间安装有防止异物侵入缸体30内的防尘罩36。在制动钳主体26的缸体30的底部侧,隔着缸体30的底壁29而设置有电动驻车制动机构37。该电动驻车制动机构37具有推进活塞32的活塞推进机构37A和在电动机5停止的状态下保持被推进后的活塞32的位置的活塞保持机构37B。活塞推进机构37A由心轴41和推进部件44构成,心轴41在前端侧具有阳螺纹部,对来自电动机5的旋转力进行增力的减速机构(省略图示)的旋转力传递到心轴41的基端侧,推进部件44配置在活塞32的凹部33内,具有与该心轴41螺合的阴螺纹部。心轴41从设置在缸体30的底壁29上的开口部40向缸体30内延伸,在缸体30内配置在缸体30的轴线上。在开口部40的内周面上,设有将该开口部40的内周面与心轴41之间密封的密封部件42。该密封部件42维持缸体30内的液压室35的液密性。心轴41由配置在缸体30的底壁29上的滚针轴承(推力轴承)4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推进部件44上,设有在其外周部上沿径向突出的多个突起部44a。该突起部44a与设置在活塞32的凹部33的内周面上的轴向槽部33b分别卡合。由此,推进部件44不能相对于活塞32旋转,以通过心轴41的旋转沿轴向自由移动、即能够直线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活塞32上,从而推 进活塞32。在推进部件44上,形成有能够与活塞32的内底部33a抵接的抵接部44b。抵接部44b形成为大致圆锥形状,能够与研钵状的内底部33a抵接来推进活塞32。在电动驻车制动机构37动作时以外的通常制动操作时和非制动操作时,抵接部44b与内底部33a之间以规定的间隙量形成有间隙。在此,规定的间隙量是通过在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时使推进部件44后退至规定位置来设定的。若此时的推进部件44的后退量过大,则在下次的驻车制动动作时就要费时间。另一方面,若推进部件44的后退量过小,则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圆盘转子20的面跳动,即使要经由内制动块21使活塞32后退,其后退也被推进部件阻碍,从结果来看,圆盘转子与制动块变为接触状态,即产生所谓的拖滞。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后述的控制使活塞32与推进部件44的间隙量适当。活塞保持机构37B由心轴41与推进部件44的螺合部44A构成。该螺合部44A能够通过心轴41的旋转力使推进部件44直线移动,但不会由于施加在推进部件44上的轴向力而使心轴41旋转,即构成为所谓的逆向动作性差的结构。因此,为了利用驻车制动器维持停车状态,由活塞推进机构37A推进后的活塞32利用活塞保持机构37B即螺合部44A保持其活塞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逆向动作性差的螺合部44A构成活塞保持机构37B,但并不限于此,如果是在驻车制动器的动作过程中限制减速机构等向释放方向旋转、并且在解除驻车制动时允许减速机构等随着电动机5向释放方向的旋转而向释放方向旋转的机构,则也可以由棘轮机构和蜗轮等构成。在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被用作通常制动器即行车制动器的情况下,按以下方式动作。在驾驶员操作制动踏板11时,来自主缸13的液压经由液压产生装置3及设置在缸体部27上的开口,供给至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的缸体30内的液压室35中。此时,由于电动机5处于停止状态,所以螺合在心轴41上的推进部件44不沿轴向移动,活塞32随着液压的上升而一边使活塞密封件31发生弹性变形一边前进(向接近圆盘转子20的方向移动),向圆盘转子20推压内制动块21。通过该 活塞32的推压力的反作用力,制动钳主体26向车辆内侧移动并经由爪部28将外制动块22向圆盘转子20推压,从而产生与液压对应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在解除对制动踏板11的操作时,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的液压室35的液压被释放。于是,活塞32由于活塞密封件31的弹性复原力而后退,与此对应,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离开圆盘转子20,解除制动力。下面,在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被用作驻车制动器的情况下,按以下方式动作。在利用驻车制动器保持停车状态的情况下,驻车制动开关7被向施力侧操作。于是,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驱动电动机5而使心轴41向施力方向旋转。通过该心轴41向施力方向的旋转,推进部件44进行直线移动(前进)而与活塞32的凹部33的底部抵接,活塞32与推进部件44一体前进。由此,与通常制动时同样地产生制动力(停车状态保持力)。并且,在产生规定的制动力时,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使电动机5停止。于是,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利用活塞保持机构37B将活塞32保持在产生规定的制动力的状态,将驻车制动器设为动作状态。此时,尽管与活塞32抵接的活塞密封件31随着活塞32的前进而发生弹性变形,但与上述的通常制动不同,液压未施加在活塞密封件31上,所以其弹性变形量比通常制动时的弹性变形量小。另一方面,在解除驻车制动的情况下,驻车制动开关7被向释放侧操作。于是,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使电动机5向释放方向旋转。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解除活塞保持机构37B对活塞32的保持,并且心轴41向释放方向旋转,使得推进部件44逐渐后退。该推进部件44后退之后,在推进部件44返回至初始位置的同时,电动机5向释放方向的旋转停止,由此解除驻车制动。此时,活塞32后退至活塞密封件31的弹性变形复原的位置。在解除该驻车制动时,进行以下所示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释放控制。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各控制流程的程序进行驻车制动解除完成即释放完成的判定,一直进行到状态情况变为非锁定状态为止。[第一实施方式]在此,基于图3详细说明用于在解除驻车制动时获得活塞32与推进部件44之间的适当的间隙量的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流程是在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状态情况变为锁定状态时进行的。首先,在步骤S1中,判定是否向释放侧推压驻车制动开关7来开始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使电动机5向释放方向旋转),在成立的情况下,供给使电动机5向释放方向旋转的电流值。之后,进入步骤S2,将状态情况设为释放过程中。另一方面,在步骤S1不成立的情况下,终止程序,将状态情况保持在锁定状态。在步骤S2中,开始通过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6计测向电动机5中供给的电流值,之后,以规定的间隔实时计测电流值。在步骤S3中,根据计测到的电动机电流值开始依次推定电动机旋转速度。这是基于图4所示的电动机旋转速度-电动机电流值(转矩)特性线图(N-T特性线图)推定电动机旋转速度。此外,如图4所示,上述N-T特性线图可以根据施加至电动机5的电压而改变,在推定上述电动机旋转速度时,利用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测定施加至电动机5的电压。并且,选择与测定到的电压对应的N-T特性线图,根据所选择的N-T特性线图推定电动机旋转速度。即,电动机旋转速度是基于电流值并通过利用施加至电动机的施加电压进行修正而算出的。在此,作为推定电动机旋转速度的方法,也可考虑通过监视带电刷电动机这样的电动机旋转时产生的电刷的电流波动来计测波动等手段。在步骤S4中,判定电动机电流值是否大于阈值A1,持续该步骤S4的判定直到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在步骤S5中,判定电动机电流值是否为阈值A1以下,持续该步骤S5的判定直到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在此,如图5的时序图的电动机电流值A和电动机位置P所示,即使供给电流值,电动机5也不立即旋转,为了使电动机5旋转,需要某一程度的大小、即阈值A1以上的电流值。并且,在电动机5开始旋转时,电流值逐渐下降至阈值A1以下。通过上述步骤S4、S5的处理,检测出电动机5开始旋转。另外,上述阈值A1通过实验方 法或者根据电动机的特性设定为比用于使电动机5开始旋转的电流值稍小的值。接着,在步骤S6中,判定电动机电流值是否为阈值A2以下,持续该步骤S6的判定直到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在此,阈值A2比上述阈值A1小,设定为比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脱离圆盘转子20时的电流值稍大的电流值。上述制动块21、22脱离圆盘转子20时的电流值预先根据通过实验方法获得,阈值A2设定为包含误差的稍大的电流值。在步骤S7中,判定实时计测的电动机电流值的微分值(变化量)的绝对值(以下称作电流微分绝对值)是否为规定值ΔA1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值ΔA1设定为0,即判定电流微分绝对值是否变成0,持续该步骤S7的判定直到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在该步骤S7的判定结果为成立的时刻,判断为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已脱离圆盘转子20(已解除制动力)。在此,在电动机5向释放方向持续旋转,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脱离圆盘转子20时,其旋转大致为无负荷旋转。因此,电动机电流值变成无负荷电流值,电流微分绝对值持续为0或者0附近的状态。为了检测电动机5已变为无负荷旋转,上述规定值ΔA1设定为0(也可根据误差设置死区(不感带))。接着,在步骤S8中,对从电流微分绝对值达到0(规定值ΔA1以下)这一时刻以后的电动机旋转速度进行积分并计算该积分值。并且,在步骤S9中,判定在步骤S8中计算的电动机旋转速度的积分值是否超过规定值X1,持续步骤S8中的计算和步骤S9的判定,直到电动机旋转速度的积分值超过规定值X1。在步骤S9中电动机旋转速度的积分值超过规定值X1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停止电动机5,之后,在步骤S11中清除电动机旋转速度的积分值。由此,判定为释放完成,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状态情况变为非锁定状态。在此,上述规定值X1设定为:与所述活塞移动活塞32的回退量(ロ一ルバツク量)以上的距离所需要的推进部件44的移动量对应的电动机旋转速度的积分值。具体而 言,考虑到通常制动时被施加液压的活塞密封件31所引起的活塞32的规定回退量(活塞30因活塞密封件31的弹性复原力而后退的量)、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变为高温时所产生的热膨胀量的最大值和车辆行驶时圆盘转子20的面跳动量的最大值,将上述规定值X1设定为制动块不产生拖滞那样的活塞32与推进部件44的间隙量。此外,积分值是积分相当的值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时间常数大的低通滤波器进行计测。基于图5将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时序图与上述图4的控制流程的各步骤对应地说明。在(A)时刻,电动机5停止,在(B)时刻,驻车制动开关7被推向释放侧。于是,根据步骤S1的判断,开始向电动机5供给释放方向的电流。此时,表示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控制状态的状态情况从锁定状态变成释放过程中。从(B)时刻至(D)时刻,由于用于使电动机5旋转的转矩增大,所以电动机电流值逐渐增加。此时,电动机5为不旋转的状态,若在(D)时刻电动机5开始向释放方向旋转时,则电动机电流值成为峰值。并且,表示电流值上升率的电动机电流微分值从(B)时刻增加并超过峰值后,迅速减小,在(D)时刻接近0。在此期间,进行步骤S4的电动机电流值是否大于阈值A1的判定,在步骤S4成立的(C)时刻以后,开始步骤S5的电动机电流值是否为阈值A1以下的判定。从(D)时刻至(G)时刻,电动机5经由活塞32承受制动力的负荷并向释放方向旋转。由于随着电动机5向释放方向旋转,制动力的负荷渐渐减少,所以电动机电流值从(D)时刻的峰值开始减少并逐渐接近于0。在此期间,并且,在该释放过程中,上述步骤S5的判断条件即电动机电流值变为阈值A1以下,判定在(E)时刻电动机5开始旋转。之后,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6的判断条件即电动机电流值变为阈值A2以下,并且,上述步骤S7的判断条件即电流微分绝对值变为规定值ΔA1以下,在这一(G)时刻,判定为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变为脱离(撤掉制动力)圆盘转子20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切实地判定制动块21、22脱离圆盘转子20的状态, 采用步骤S6和步骤S7这两个判断条件。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使用任意一方的判断条件进行判定。即,作为判断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已脱离圆盘转子20的条件,也可以设为在步骤S6的释放过程中电动机电流值变为阈值A2以下的(F)时刻。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6的判定,仅采用步骤S7的电流微分绝对值变成0(规定值ΔA1以下)的时刻。另外,也可以在带驻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2上设置推力传感器,使用该推力传感器监视制动力,根据从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夹持圆盘转子20而产生制动力的(D)时刻至已经脱离(撤掉制动力)的(G)时刻的推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判断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已脱离圆盘转子20。从(G)时刻起,电动机5持续向释放方向旋转,而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脱离圆盘转子20,因此该电动机5的旋转大致为无负荷旋转。因此,电动机电流值变为无负荷电流值,电流微分绝对值持续为0附近的状态。因此,从步骤S7中进行判定的(G)时刻,即释放过程中电流微分绝对值变为0(规定值ΔA1以下)时起,开始电动机旋转速度的积分(步骤S8)。在释放过程中,从(G)时刻至(H)时刻,对电动机旋转速度进行积分,在通过步骤S9判定出积分值(图5的斜线部分(X))达到与预先算出的活塞32的规定回退量以上相当的规定值X1时,在(H)时刻停止电动机5(步骤S10),完成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并且,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状态情况从释放过程中变为非锁定状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制动块21、22中的至少一方脱离圆盘转子20之后,电动机旋转速度的积分值达到与预先算出的活塞32的规定回退量以上相当的规定值X1时,即电动机5驱动了基于电流值的规定量(电动机旋转速度的积分值变为规定值X1)时,使电动机5停止。因此,能够使随着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的终止而产生的活塞与推进部件的间隙量适当。由此,不会影响驻车制动动作时的响应性,另外,能够抑制制动拖滞。[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基于图6详细说明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首先,与图3的步骤S1及步骤S2同样,在步骤S11中,判定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是否已经开始,在成立的情况下,开始向电动机5供给电流并进入步骤S12,在不成立的情况下,终止程序。在步骤S12中,开始通过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6计测向电动机5中供给的电流值,之后,以规定的间隔实时计测电流值。在步骤S13中,计算实时计测到的电动机电流值的微分值。接着,在步骤S14中,判定电流微分绝对值是否变为规定值ΔA2以下,持续该步骤S14的判定直至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5。在步骤S15中,从电流微分绝对值达到规定值ΔA2以下的时刻起开始定时器计数。在步骤S16中,判定定时计数器是否达到规定时间T1。在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为了检测制动块21、22中的至少一方已脱离圆盘转子20、电动机5已变为无负荷旋转,将规定值ΔA2设定为比0稍大的值。另外,上述规定时间T1设定为:推进部件44移动活塞32的回退量以上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具体而言,考虑到通常制动时被施加液压的活塞密封件31所引起的活塞32的规定回退量、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变为高温时所产生的热膨胀量的最大值和车辆行驶时圆盘转子20的面跳动量的最大值,将上述规定时间T1设定为产生如下间隙量的推进部件44的移动时间,即,制动块不产生拖滞那样的活塞32与推进部件44的间隙量。在步骤S16的判定中,规定时间T1为比控制周期充分大的时间,所以不可能立刻成立,因此,不成立时进入步骤S17。在步骤S17中,再次判定电流微分绝对值是否为规定值ΔA2以下。在该步骤S17成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6并进行时间判定,在不成立即电流微分绝对值比规定值ΔA2大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对定时计数器进行清零并返回步骤S14。在此,对于再次判定电流微分绝对值,从开始释放到制动块21、22实际脱离圆盘转子20这一期间,电流微分绝对值数次变为规定值ΔA2以下,在该情况下,在规定值ΔA2以下的时间为比规定时间T1少的时间。因此,在步骤S16的判定所涉及的规定时间T1这一期间,电流微分 绝对值比规定值ΔA2大的情况下,终止计数时间并重新判定。最终,在步骤S16的判定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9及步骤S20,停止电动机5,对定时计数器进行清零。在该步骤S16中的判定成立的时刻,判断为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已脱离圆盘转子20,推进部件44已移动至制动块不产生拖滞那样的活塞32与推进部件44的间隙量的位置。接着,基于图7说明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的时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的时序图中,(A)时刻~(B)时刻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时序图是相同的,因此在此省略说明。在(B)时刻,电流微分绝对值为规定值ΔA2以下,因此通过步骤S15的处理开始定时器计数,但由于电流微分绝对值立即变为大于规定值ΔA2,所以定时器计数终止,持续步骤S14中的电流微分绝对值的判定。接着,由于在(C)时刻,电流微分绝对值再次变为规定值ΔA2以下,所以通过步骤S15的处理开始定时器计数,但由于在(D)时刻,电流微分绝对值立即变为大于规定值ΔA2,所以定时器计数终止,持续步骤S14中的电流微分绝对值的判定。最终,在(E)时刻,电流微分绝对值变为规定值ΔA2以下,因此通过步骤S15的处理开始定时器计数。在(E)时刻以后,制动块21、22脱离圆盘转子20,电动机5变为无负荷旋转,所以通过步骤S16及步骤S17的处理,继续对定时计数器进行计数。在(F)时刻,在步骤S16中,超过了规定时间T1,步骤S16的判定成立,从而电动机5停止(步骤S19),完成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并且,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状态情况从释放过程中变为非锁定状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电流微分绝对值,制动块21、22中的至少一方脱离圆盘转子20,达到所述推进部件44移动活塞32的回退量以上的距离所需要的规定时间T1时,即电动机5驱动了基于电流值的规定量(电流微分绝对值变为阈值ΔA2之后达到规定时间T1)时,使电动机5停止。因此,能够使随着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的终止而产生的活 塞与推进部件的间隙量适当。由此,不会影响驻车制动动作时的响应性,另外,能够抑制制动拖滞。[第三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8详细说明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首先,在步骤S31中,判定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是否开始,在成立的情况下,向电动机5中供给电流,进入步骤S32,在不成立的情况下,终止程序。在步骤S32中,开始通过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6计测向电动机5中供给的电流值,以规定的间隔实时计测该电流值。在步骤S33中,通过电动机电流值的微分值是正还是负来判定实时计测到的电动机电流值是否有下降倾向,持续该步骤S33的判定,直到成立。在电动机电流值存在下降倾向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为电动机5开始旋转的状态,因此在该步骤S33中,能够判定电动机5是否开始旋转。在步骤S33的判定成立时,进入步骤S34,判定电动机电流值是否为阈值A3以下,持续该步骤S34的判定,直到成立。在此,阈值A3设定为一对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中的至少一方脱离圆盘转子20时的电流值。上述制动块21、22脱离圆盘转子20时的电流值是预先通过实验方法求出的,阈值A3设定为考虑误差的电流值。接着,在步骤S34的判定成立时,进入步骤S35,在步骤S35中,从电动机电流值变为阈值A3以下的时刻开始,对以后的电动机电流值进行积分并计算该积分值。并且,在步骤S36中,判定步骤S35中计算的电动机电流值的积分值是否超过了规定值Y1,持续步骤S35中的计算和步骤S36的判定,直到计算出的电动机电流值的积分值超过规定值Y1。在步骤S36中电动机电流值的积分值超过规定值Y1而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7,停止电动机5,之后,在步骤S38中对电动机电流值的积分值进行清零。由此,判定为释放完成,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状态情况变为非锁定状态。在此,上述规定值Y1设定为:与所述推进部件44移动活塞32的回退量以上的距离所需要的推进部件44的移动量对应的电动机电流值的积分值。具体而言,考虑到通常制动时被施加液压的活塞密封件31所引起的活塞32的规定回退量、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 变为高温时所产生的热膨胀量的最大值和车辆行驶时圆盘转子20的面跳动量的最大值,将上述规定值Y1设定为制动块不产生拖滞那样的活塞32与推进部件44的间隙量。下面,基于图9说明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的时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的时序图中,(A)时刻~(B)时刻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的时序图是相同的,因此在此省略说明。在(C)时刻,电动机电流值的微分值变成正值时,判定为步骤S34的判定成立且电动机5开始旋转。并且,在(D)时刻,电动机电流值变为阈值A3以下时,判定为步骤S34的判定成立且制动块21、22脱离圆盘转子20。接着,从(D)时刻至(E)时刻,通过步骤S35的处理对电动机电流值进行积分,在通过步骤S36判定为该积分后的值(图9的斜线部分Y1)达到与活塞32的规定回退量相当的规定值Y1以上时,在(E)时刻,通过步骤S37及步骤S38的处理,使电动机5停止,使电动机电流值的积分值被清零,完成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并且,驻车制动控制装置4的状态情况从释放过程中变为非锁定状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电动机电流值,制动块21、22脱离圆盘转子20,电动机电流值的积分值达到所述推进部件44移动活塞32的回退量以上的距离所需要的规定值Y1时,即电动机5驱动了基于电流值的规定量(电动机电流值的积分值变为规定值Y1)时,使电动机5停止。因此,能够使随着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的终止而产生的活塞与推进部件的间隙量适当。由此,不会影响驻车制动动作时的响应性,另外,能够抑制制动拖滞。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1中,当电动机5向释放方向驱动时,能够最佳地设定内制动块21及外制动块22与活塞32之间的间隙量,不会出现间隙量过大或者不足的情况。另外,通过电动机电流值,能够在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时设定电动机5的最佳驱动时间,因此不会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机械结构上的偏差和温度特性等)。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具有:制动钳,其利用设置在液压缸内的活塞推压配置在制动盘的两面上的制动块;活塞推进机构,其设置在该制动钳上,具有利用电动机推进活塞的推进部件;活塞保持机构,其保持被推进的活塞;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驱动;所述控制装置在为了解除所述活塞保持机构对活塞的保持而驱动所述电动机以后,检测到所述制动块已脱离所述制动盘,之后又以基于所述电动机的电流值的规定量驱动了该电动机时,停止该电动机的驱动。根据上述盘式制动装置,能够使驻车制动器的释放动作终止这一时刻的活塞与推进部件的间隙量适当。上述第一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驱动所述电动机的规定量为:检测到所述制动块脱离所述制动盘以后的、基于所述电动机的电流值的检测值的积分值。根据上述盘式制动装置,由于对基于电动机的电流值的检测值的积分值进行计算,因此无需设置用于检测电动机位置和推进部件位置的特殊传感器,盘式制动装置的结构不会复杂化,制造变得容易。上述第一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所述电动机的电流值为实际电流值或者电流指令值。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所述检测值为所述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所述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是基于所述电流值并通过利用施加至所述电动机的施加电压进行修正而算出的。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所述检测值为电流值。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所述规定值为:所述制动块脱离所述制动盘之后,所述活塞移动所述活塞的回退量以上的距离所需要的移动量对应的值。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驱动所述电动机的规定量为:所述制动块脱离所述制动盘之后,所述推进部件移动所述活塞的回退量以上的距离所需要的规定时间。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通过所述电动机的电流值变为规定值以下来检测所述制动块脱离所述制动盘。根据上述盘式制动装置,无需设置用于检测制动块脱离盘的特殊传感器,盘式制动装置的结构不会复杂化,制造变得容易。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中,通过所述电动机的电流值变为规定值以下之后,所述电动机的电流值的微分值的绝对值变为规定值以下来检测所述制动块脱离所述制动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