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945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纵长的截面为方形的杆体,所述杆体两自由端设有与之垂直的连接臂,分别为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结构简单,能承载较大的作用力而不会变形。
【专利说明】一种连接杆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杆。
【背景技术】
[0002]连接杆,顾名思义,起连接作用。现有的连接杆的连接头结构较复杂,连接头只能承载的力度较小,如要承载较重的力,则会使连接杆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头可以承载较大的作用力,避免变形的连接杆。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纵长的截面为方形的杆体,所述杆体两自由端设有与之垂直的连接臂,分别为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
[000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有两个水平的第一支撑面和两个纵向的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一抵靠面相互间隔开。
[000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有一个水平的第二支撑面和一个纵向的第二抵靠面。
[000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两个第一支撑面上和其中一个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臂端部的第一抵靠面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
[000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支撑面上和第二抵靠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和一个第二固定孔。
[000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一抵靠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二抵靠面的顶角均为圆角。
[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结构简单,能承载较大的作用力而不会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0、杆体,20、第一连接臂,21、第一支撑面,22、第一抵靠面,23、第一固定孔,30、第二连接臂,31、第二支撑面,32、第二抵靠面,33、第二固定孔,40、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0015]如图1所示,一种连接杆,包括纵长的截面为方形的杆体10,杆体10两自由端均设有与之垂直的连接臂,分别为第一连接臂20和第二连接臂30 ;第一连接臂20上设有两个水平的第一支撑面21和两个纵向的第一抵靠面22,第一支撑面21和第一抵靠面22相互间隔开,两个第一支撑面21上和其中一个靠近第一连接臂20端部的第一抵靠面22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23 ;第二连接臂30上设有一个水平的第二支撑面31和一个纵向的第二抵靠面32,第二支撑面31上和第二抵靠面32上分别设有两个和一个第二固定孔33。为了使连接杆整体美观且避免刮伤使用人员,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支撑面21、第一抵靠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二抵靠面32的顶角均设置为圆角40。
[0016]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在使用时,将需要连接的工件利用螺丝穿入第一固定孔23及第二固定孔33,锁固在第一连接臂20和第二连接臂30上的第一支撑面21和第二支撑面32上,利用螺钉将第一抵靠面22和第二抵靠面32固定在工作台上或机器设备上,固定好的第一抵靠面22和第二抵靠面32可给第一支撑面21和第二支撑面33提供支撑力,使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能承载较大的作用力而不会变形。
[0017]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结构简单,能承载较大的作用力而不会变形。
[0018]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纵长的截面为方形的杆体,所述杆体两自由端设有与之垂直的连接臂,分别为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有两个水平的第一支撑面和两个纵向的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一抵靠面相互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有一个水平的第二支撑面和一个纵向的第二抵靠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撑面上和其中一个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臂端部的第一抵靠面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面上和第二抵靠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和一个第二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一抵靠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二抵靠面的顶角均为圆角。
【文档编号】F16B1/00GK203488489SQ201320439557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3日
【发明者】朱安邦 申请人:昆山维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