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锥体提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243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快速锥体提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快速锥体提缆器,包括圆筒状的锥框主体以及其外表面两侧对称设有的横向提拉棒、内表面通过锥面配合安装的锁紧锥体;锥框主体由左、右两个半筒铰接对合而成,且对合后通过锁紧螺杆和螺帽固定;锁紧锥体为由左、右两个半锥体对合形成的圆锥体,且两个半锥体内表面中央均设有对合后能够相互吻合为电缆孔的竖向凹槽;左、右两个半锥体的上部均设有与锥框主体上端部抵靠配合的限位台阶,且限位台阶上分别铰接有拉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快捷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锁紧力达到8T以上,卡紧效果好且受力状态下电缆不会受到损伤,大大提高了工作时效。
【专利说明】快速锥体提缆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作业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速锥体提缆器。
【背景技术】
[0002]提缆器一般用于处理事故或者打捞作业时来提拉电缆,现有的提缆器主要为T型提缆器,其对电缆的卡紧效果尽管比较可靠,但是由于T型提缆器的结构是通过八颗螺钉紧固实现的,每装卸一次占用时间至少为20分钟以上,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缆卡紧效果好且操作简便快捷的快速锥体提缆器。
[000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包括圆筒状的锥框主体以及其外表面两侧对称设有的横向提拉棒、内表面通过锥面配合安装的锁紧锥体;所述的锥框主体由左、右两个半筒铰接对合而成,且对合后通过锁紧螺杆和螺帽固定;所述的锁紧锥体为由左、右两个半锥体对合形成的圆锥体,且两个半锥体内表面中央均设有对合后能够相互吻合为电缆孔的竖向凹槽;所述的左、右两个半锥体的上部均设有与锥框主体上端部抵靠配合的限位台阶,且限位台阶上分别铰接有拉环。
[0005]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
[0006]所述的竖向凹槽内壁上内附有铜质电缆压条。
[0007]所述的横向提拉棒为直径30mm的钢棒。
[0008]所述的左、右两个半筒通过双轴铰链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快捷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锁紧力达到8T以上,卡紧效果好且受力状态下电缆不会受到损伤,大大提高了工作时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后视图;
[0012]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3]图4是半锥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4的右视图(拉环向上翻转90° );
[0015]图中,I是锥框主体,2是横向提拉棒,3是锁紧螺杆,4是支架,5是垫片,6是螺帽,7是锁紧锥体,8是半锥体,9是拉环,10是双轴铰链,11是螺钉,12是竖向凹槽,13是限位台阶,14是铜质电缆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图1-5,一种快速锥体提缆器,包括圆筒状的锥框主体I以及其外表面两侧对称设有的横向提拉棒2、内表面通过锥面配合安装的锁紧锥体7 ;横向提拉棒2为直径30_的钢棒;锥框主体I由左、右两个半筒通过双轴铰链10铰接对合而成,其中一个半筒的外表上铰接锁紧螺杆3、另一个半筒上固定支架4,当左、右两个半筒对合后,将锁紧螺杆3绕铰接点旋转至端部卡在支架4内,然后安装垫片5并用螺帽6将锁紧螺杆3与支架4固定;锁紧锥体7为由左、右两个半锥体8对合形成的圆锥体,且两个半锥体8内表面中央均设有对合后能够相互吻合为电缆孔的竖向凹槽12,竖向凹槽12内壁上内附有铜质电缆压条14 ;左、右两个半锥体8的上部均设有与锥框主体I上端部抵靠配合的限位台阶13,且限位台阶13上分别铰接有拉环9。
[0017]使用时,将电缆卡在半锥体8的竖向凹槽12内,然后将两个半锥体8对合放入锥框主体I中,并通过限位台阶13卡在锥框主体I的上端部,然后通过锁紧螺杆3以及螺帽6将锥框主体I锁紧。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锥体提缆器,其特征是:包括圆筒状的锥框主体以及其外表面两侧对称设有的横向提拉棒、内表面通过锥面配合安装的锁紧锥体;所述的锥框主体由左、右两个半筒铰接对合而成,且对合后通过锁紧螺杆和螺帽固定;所述的锁紧锥体为由左、右两个半锥体对合形成的圆锥体,且两个半锥体内表面中央均设有对合后能够相互吻合为电缆孔的竖向凹槽;所述的左、右两个半锥体的上部均设有与锥框主体上端部抵靠配合的限位台阶,且限位台阶上分别铰接有拉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锥体提缆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竖向凹槽内壁上内附有铜质电缆压条。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快速锥体提缆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横向提拉棒为直径30mm的钢棒。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快速锥体提缆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两个半筒通过双轴铰链连接。
【文档编号】F16L3/10GK203585570SQ201320795387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高向军, 赵坤, 赵相庭 申请人:赵相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