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5286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包括:一水平设置工作平面上的压模底座,压模底座顶部的中部设置有一供轴承套设在其上的定位凸台;一导向定位模,导向定位模的其中一端面上设置有一限位凸台,导向定位模设有限位凸台的一端扣在轴承上,限位凸台刚好插入轴承中;以及一与压模底座和导向定位模同轴设置且可将轴承的油封防尘盖压入轴承的压模,压模套在导向定位模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压模底座、导向定位模以及压模所组合的模具将油封防尘盖压入轴承的凹槽中,保证了轴承的密封效果,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由组合模具装配的轴承,产品质量稳定,装配快捷。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装配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
【背景技术】
[0002]轴承是广泛用于电动工具、家用电器、汽车上的机械配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轴承的结构也随着客户的特殊需求也在不断的升级。特殊设计的轴承越来越多,与之配合的特殊结构的装配工装却很少。
[0003]例如,在轴承制造中,通常需要在内、外圈两端部之间安装油封防尘盖用于密封阻止外界的尘埃进入内部的沟道和内部的油脂向外泄漏。然而现有装配油封防尘盖的方式多是通过人工完成,由于在大批量安装油封防尘盖时,手用力不均匀,易产生油封防尘盖的密封唇缘向轴承内部翻,使轴承的密封效果明显降低,且增大轴承旋转的阻力,加速了油封防尘盖的失效,缩短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通过人工装配油封防尘盖容易出现轴承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装配油封防尘盖出现轴承不符合规范要求、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
[000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包括:
[0007]—水平设置工作平面上的压模底座,所述压模底座顶部的中部设置有一供轴承套设在其上的定位凸台;
[0008]—导向定位模,所述导向定位模的其中一端面上设置有一限位凸台,所述导向定位模设有所述限位凸台的一端扣在所述轴承上,所述限位凸台刚好插入所述轴承中;以及
[0009]一与所述压模底座和导向定位模同轴设置且可将所述轴承的油封防尘盖压入所述轴承的压模,所述压模套在所述导向定位模中。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和限位凸台均为圆柱形凸台,它们的外径均略微小于所述轴承的内径,它们的高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轴承的高度。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定位模为圆柱形结构且其外径等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径,所述导向定位模与所述限位凸台接触的端面形成一台阶面,当所述导向定位模的限位凸台插入所述轴承中,所述导向定位模通过所述台阶面搭承在所述轴承的端面上。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模为一带底的圆筒,所述压模的内径略微大于所述导向定位模的外径,所述压模套在所述导向定位模上,所述导向定位模相对所述限位凸台的端面刚好抵触到所述压模的筒底的内壁上,且所述压模的筒顶面刚好与所述导向定位模的台阶面齐平。[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模底座、导向定位模以及压模的中心分别设置同轴的通孔。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的端面、所述限位凸台的端面以及所述导向定位模远离所述限位凸台那一端的端面的边缘均被磨成斜面。
[0015]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压模底座、导向定位模以及压模所组合的模具将油封防尘盖压入轴承的凹槽中,保证了轴承的密封效果,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由组合模具装配的轴承,产品质量稳定,装配快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9]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包括压模底座100、导向定位模200以及压模300。
[0020]压模底座100水平设置在工作平台上,压模底座100的上顶面110的中部设置有一定位凸台120,该定位凸台120为圆柱形凸台,定位凸台120的外径略微小于轴承400的内径,且其高度小于轴承400的高度。轴承400套在定位凸台120中且其下端面410与压模底座100的上顶面110接触,与轴承400的下端面410相比,压模底座100的底面增加了与工作台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台的受力,提高工作台的使用寿命。
[0021]导向定位模200为圆柱形结构且其外径等于轴承400的内圈430的外径,导向定位模200其中一端面的中部设置有一限位凸台210,该限位凸台210的外径略微小于轴承400的内径且且其高度小于轴承400的高度,同时,限位凸台210与定位凸台120的高度之和小于或等于轴承400的高度。导向定位模200设有限位凸台210的一端扣在轴承400的上端面420上,限位凸台210刚好插入轴承400中,由限位凸台210与导向定位模200所形成的台阶面220抵触在轴承400的上端面。
[0022]压模300为一带底的圆筒,压模300的内径略微大于导向定位模200的外径,将压模300套在导向定位模200上,导向定位模200的端面230刚好抵触到压模300的筒底的内壁310上,且导向定位模200的台阶面220刚好与压模300的筒顶面320齐平。压模300的筒体的厚度等于轴承400的内圈430与外圈440所形成的凹槽450的宽度。
[0023]轴承400的油封防尘盖460安装时,先将轴承400套在压模底座100上的定位凸台120中,对轴承400进行定位;再将导向定位模200设有限位凸台210的一端扣在轴承400上;接着,将油封防尘盖460通过导向定位模200很好地放置在轴承400的端面410 (420)上;最后,将压模300套入导向定位模200中,采用压力机作用在压模300上将油封防尘盖460压入轴承400的内圈430与外圈440所形成的凹槽450中,由于导向定位模200的端面230对压模300压入后进行限位,保证了油封防尘盖460压入后在一定的公差范围之内。轴承400另一端面的油封防尘盖460也是按照上述方法压入轴承400中。
[0024]为了保证压模底座100、导向定位模200以及压模300在组合装配更加准确,分别在压模底座100、导向定位模200以及压模300的中心设置同轴的通孔130、240、330,在组合装配时,可用一略微小于通孔130、240、330内径的销依次穿过通孔130、240、330,有效提高了安装油封防尘盖460的精度。为了使得压模底座100、导向定位模200以及压模300在组合装配更加容易、更快捷,定位凸台120、限位凸台210、导向定位模200的端面的边缘被磨成斜面。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水平设置工作平面上的压模底座,所述压模底座顶部的中部设置有一供轴承套设在其上的定位凸台; 一导向定位模,所述导向定位模的其中一端面上设置有一限位凸台,所述导向定位模设有所述限位凸台的一端扣在所述轴承上,所述限位凸台刚好插入所述轴承中;以及 一与所述压模底座和导向定位模同轴设置且可将所述轴承的油封防尘盖压入所述轴承的压模,所述压模套在所述导向定位模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和限位凸台均为圆柱形凸台,它们的外径均略微小于所述轴承的内径,它们的高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轴承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模为圆柱形结构且其外径等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径,所述导向定位模与所述限位凸台接触的端面形成一台阶面,当所述导向定位模的限位凸台插入所述轴承中,所述导向定位模通过所述台阶面搭承在所述轴承的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为一带底的圆筒,所述压模的内径略微大于所述导向定位模的外径,所述压模套在所述导向定位模上,所述导向定位模相对所述限位凸台的端面刚好抵触到所述压模的筒底的内壁上,且所述压模的筒顶面刚好与所述导向定位模的台阶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底座、导向定位模以及压模的中心分别设置同轴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轴承油封防尘盖组合压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的端面、所述限位凸台的端面以及所述导向定位模远离所述限位凸台那一端的端面的边缘均被磨成斜面。
【文档编号】F16C43/04GK203670512SQ201320881278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进堂, 冯聪儿 申请人:上海中隆轴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