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0165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传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传动装置(1),包括:第一旋转件(4,6),连接到第一旋转轴(2,3);第二旋转件(6,4),连接到第二旋转轴(3,2);第三旋转件(5),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和所述第二旋转件之间;缓冲器部(7),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和所述第三旋转件之间,以吸收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的转矩波动;转矩限制器部(8),布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件和所述第三旋转件之间,以传递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转矩,在转矩大于输入到所述转矩限制器部的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转矩限制器部(8)限制在所述第二旋转件(6,4)和所述第三旋转件(5)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所述预定值;以及动态吸振器(9),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件(6,4)处。
【专利说明】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JP2003-4101A中公开的一种已知的传动装置包括通过缓冲器部彼此连接的两个旋转件,以及设置在两个旋转件中的一个旋转件处的由离心力摆动装置形成的动态吸振器。在上述传动装置中,例如,一个旋转件连接到车辆的内燃机,而另一个旋转件连接到车辆的传动装置,使得在内燃机和变速器之间进行传动。
[0003]根据上述传动,在内燃机的起点或低转速状态中缓冲器部发生共振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将较大的振动输入到动态吸振器,这可能导致动态吸振器的构件以较大的力彼此碰撞。
[0004]因此,需要可以保护动态吸振器的传动装置。

【发明内容】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一种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件,连接到第一旋转轴,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一体旋转;第二旋转件,连接到第二旋转轴,以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轴一体旋转;第三旋转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和所述第二旋转件之间,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件和所述第二旋转件一体旋转;缓冲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和所述第三旋转件之间,以吸收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的转矩波动;转矩限制器部,布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件和所述第三旋转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二旋转件和所述第三旋转件之间传递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转矩,在转矩大于输入到所述转矩限制器部的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转矩限制器部限制在所述第二旋转件和所述第三旋转件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所述预定值;以及动态吸振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件处。
[0006]因此,在缓冲器部发生共振的状态中,如果转矩大于输入到转矩限制器部的预定值,则例如转矩限制器部限制在第二旋转件和第三旋转件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预定值。因此,例如,限制相对较大的振动(即相对较大的转矩)输入到动态吸振器。结果,例如可以保护动态吸振器。
[0007]所述转矩限制器部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通过摩擦传递转矩,所述动态吸振器和所述传动部中的一个沿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径向被布置在所述动态吸振器和所述传动部中的另一个的外侧。
[0008]因此,例如,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动态吸振器和传动部的布置。
[0009]所述动态吸振器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传动部的外侧。
[0010]因此,与动态吸振器在径向上位于传动部的内侧的情况相比,例如,可以提高动态吸振器的吸振性能。
[0011]所述传动部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动态吸振器的外侧。
[0012]因此,例如可以保护动态吸振器。[0013]所述缓冲器部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吸收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的转矩波动,并且所述转矩限制器部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通过摩擦传递转矩。所述传动部和所述弹簧中的一个沿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径向被设置在所述传动部和所述弹簧中的另一个的外侧,并且所述动态吸振器和所述弹簧中的一个沿所述径向被设置在所述动态吸振器和所述弹簧中的另一个的外侧。
[0014]因此,例如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缓冲器部和转矩限制器部的布置。
[0015]所述传动部和所述动态吸振器在所述径向上设置在所述弹簧的内侧。
[0016]因此,与传动部和动态吸振器在径向上布置在弹簧的内侧的情况相比,例如可以提高动态吸振器的吸振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另外的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文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文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文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文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文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根据本文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将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包括标有相同附图标记的类似构件,并且省略对类似构件的重复说明。
[0025]将参照图1和图2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用作转矩波动吸收器的传动装置1,例如设置在动力源的输出轴2和被动部(即从动部)的输入轴3之间。传动在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进行。例如,传动装置I包括用于吸收(即缓冲或限制)由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产生的转矩波动或扭转振动的功能。传动装置I与输出轴2、输入轴3 —同构成传动通道。动力源对应于例如内燃机或电动机,而被动部对应于例如变速器或变速桥。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2用作第一旋转轴,输入轴3用作第二旋转轴。传动装置I的旋转中心轴线、输出轴2的旋转中心轴线、输入轴3的旋转中心轴线以及下文将说明的传动装置I的每个旋转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彼此同轴。因此,上述旋转中心轴线在下文中将被称为旋转轴线A,如图2所示。此外,在下文的说明中,除非另外指明,径向、周向和轴向分别对应于旋转件4的径向(即沿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和垂直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旋转件4的周向(即围绕旋转轴线A的方向)和旋转件4的轴向。
[0026]如图2所示,传动装置I包括例如由旋转件4、5和6构成的三个(即多个)旋转件(质量体、飞轮质量体以及惯性体)、缓冲器部7、转矩限制器部8、动态吸振器9和迟滞部10。
[0027]旋转件4至6在传动通道处彼此串联连接。旋转件4连接到输出轴2以随之一体可旋转。旋转件6连接到输入轴3以随之一体可旋转。旋转件5布置在旋转件4和6之间以随之一体可旋转。在第一实施例中,旋转件4用作第一旋转件,旋转件6用作第二旋转件,而旋转件5用作第三旋转件。
[0028]缓冲器部7和迟滞部10布置在旋转件4和5之间。缓冲器部7和迟滞部10在传动通道处彼此并列设置。缓冲器部7传递旋转件4和5之间的转矩,同时通过弹性变形吸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迟滞部10通过例如基于摩擦的迟滞转矩来缓冲或限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
[0029]转矩限制器部8布置在旋转件5和6之间。转矩限制器部8在旋转件5和6之间传递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转矩。在转矩大于输入到转矩限制器部8的预定值的情况下,在转矩限制器部8处产生滑动,使得禁止在旋转件5和6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预定值。
[0030]动态吸振器9设置在旋转件6处。具体而言,动态吸振器9设置在旋转件6处而非设置在连接到缓冲器部7的旋转件5处。动态吸振器9与旋转件6—体旋转。动态吸振器9吸收或限制在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产生的扭转振动。
[0031]将参照图2详细说明传动装置I。
[0032]旋转件4包括单个或多个构件。例如,旋转件4包括板11和连接件13。板11经由飞轮12连接并固定到输出轴2。飞轮12的内周部通过连接件14 (例如对应于螺栓)连接到输出轴2。旋转件4与飞轮12和输出轴2—体旋转。具体而言,板11由位于飞轮12的设置被动部(例如变速器)的一侧处的环形件形成。也就是说,板11设置在飞轮12的被动部侧。板11的外周部通过连接件13 (例如对应于螺栓)固定或连接到飞轮12。在周向上设置多个连接件13和多个连接件14。
[0033]板11包括窗部11a。例如,在周向上以一定间隔布置多个窗部11a。用作偏压件和弹簧的每个螺旋弹簧21以及一对底座件22都容纳在每个窗部Ila内。每个底座件22布置在窗部Ila的在周向上的端面和螺旋弹簧21的端部之间。窗部11的在周向上的端面被设置成与底座件22接触和分尚。
[0034]板11在螺旋弹簧21的径向内周侧处被设置在构成迟滞部10的一部分的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之间,使得板11在周向上可滑动并且可旋转。
[0035]旋转件5包括单个或多个构件。例如,旋转件5包括两个侧板(即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中间板17以及衬板18。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中的每个侧板、中间板17以及衬板18用作板。
[0036]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中的每个侧板由环形件形成。第一侧板15位于相对于飞轮12的被动部侧,即在图2中的飞轮12的右侧。第二侧板16位于相对于第一侧板15的被动部侧。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在轴向上布置成彼此重叠。在中间板17配置在第一侧板15的相应外周部和第二侧板16的相应外周部之间的状态中,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通过连接件19 (例如对应于铆钉)彼此连接。因此,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与中间板17 —体旋转。中间板17和连接件19在径向上位于螺旋弹簧21的外侧。第一侧板15的外周部和第二侧板16的外周部借助于中间板17彼此远离。此时,可以省略中间板17,使得第一侧板15的外周部和第二侧板16直接相互连接。第一止推件23配置在第一侧板15和板11之间,而第二止推件24配置在第二侧板16和板11之间。
[0037]中间板17设置在板11的每个窗部Ila处。在缓冲器部7处产生转矩的情况下,中间板17和每个窗部Ila的端面在周向上彼此接触,以便用作限制缓冲器部7的扭转的止动器。[0038]第一侧板15包括窗部15a,第二侧板16包括窗部16a。窗部15a和16a比连接件19更靠近旋转轴线A设置,即设置在相对于连接件19的径向内侧。螺旋弹簧21和底座件22容纳在一对窗部15a和16a内,在轴向上重叠。每个底座件22配置在窗部15a和16a在周向上的端面与螺旋弹簧21之间。窗部15a和16a的端面设置成与底座件22接触和分离。在缓冲器部7处产生转矩的情况下,窗部15a、16a的在周向上的端面与中间板17接触,从而用作限制缓冲器部7的扭转的止动器。
[0039]衬板18由环形件形成。衬板18通过连接件20 (例如对应于铆钉)连接第二侧板16的内周部。第一摩擦件26位于衬板18的设置动力源(例如发动机)的一侧,即位于衬板18的动力源侧。也就是说,第一摩擦件26设置在衬板18的动力源侧,而第二摩擦件27位于衬板18的被动部侧。因此,衬板18布置在这对摩擦件之间,即在轴向上位于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之间。
[0040]缓冲器部7包括螺旋弹簧21和底座件22。螺旋弹簧21和底座件22容纳于分别形成在板11、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处的窗部11a、15a和16a内。
[0041]每个螺旋弹簧21与沿周向布置在螺旋弹簧21的相对两端部处的底座件22接触。螺旋弹簧21以上述方式配置在板11与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之间。缓冲器部7通过每个螺旋弹簧21的弹性变形来传递旋转件4和5之间的转矩并且吸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具体而言,螺旋弹簧21允许板11与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之间的预定范围内的相对旋转,并且被板11与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之间的相对旋转压缩以吸收由板11与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之间的旋转差导致的冲击。每个螺旋弹簧21可以形成为笔直形,例如,由沿旋转件4的周向弯曲以便于组装的笔直形的螺旋弹簧形成,或者由沿旋转件4的周向弯曲的弧形弹簧形成。
[0042]每个底座件22可以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因此,可以降低螺旋弹簧21的磨损。然而,此时,底座件22可以由非合成树脂材料的其他材料制成,例如,底座件22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
[0043]迟滞部10包括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以及盘簧25。
[0044]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中的每一者均由环形件形成。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在径向上布置在缓冲器部7的螺旋弹簧21的内侧。此外,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沿轴向在内周侧处面对板11的端部。第一止推件23布置在板11的动力源侧以在轴向上配置在板11和第一侧板15之间。第一止推件23相对于第一侧板15接合或连接成相对不可旋转而在轴向上可移动。第二止推件24布置在板11的被动部侧,以在轴向上配置在板11和第二侧板16之间。第二止推件24相对于第二侧板16接合或连接成相对不可旋转而在轴向上可移动。盘簧25配置在例如第二止推件24和第二侧板16之间,以便朝向板11偏压第二止推件24。由于盘簧25的偏压力,该对止推件(即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与板11压力接触。此时,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相对于板11在周向上可滑动。迟滞部10通过例如基于在第一止推件23、第二止推件24与板11之间产生的摩擦带来的迟滞转矩来缓冲或限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第一止推件23还沿径向布置在第一侧板15和板11之间,以便用作滑动轴承,即用于允许第一侧板15和板11之间的相对旋转的衬套。
[0045]旋转件6包括单个或多个构件。例如,旋转件6包括轮毂件29、用作支撑板的板30、以及压板31。
[0046]轮毂件29由环形件形成。轮毂件29包括柱状部29a和凸缘部29b。输入轴3插入柱状部29a,使得输入轴3花键式地配合到柱状部29a的内周面,即输入轴3配合到柱状部29a以相对不可旋转而在轴向上可移动。
[0047]凸缘部29b从柱状部29a的轴向上的被动部侧(即动力源轴向上的相对侧)的一端径向向外延伸。凸缘部29b轴向位于缓冲器部7和迟滞部10的被动部侧。凸缘部29b包括环形形状的保持部29c。保持部29c位于例如连接件32的径向外侧。凹槽形式的保持部29c容纳环形形式的动态吸振器9。
[0048]由环形件形成的板30连接到轮毂件29。具体而言,在板30沿径向向外配合到凸缘部29b的状态中,板30的内周部借助于连接件32 (例如对应于铆钉)连接到凸缘部29b。
[0049]由环形件形成的压板31连接到板30,以相对不可旋转而在轴向上可移动。
[0050]转矩限制器部8包括衬板18、一对摩擦件(即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盘簧28以及压板31。
[0051]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中的每一者均由环形件形成。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在径向上位于螺旋弹簧21 (即缓冲器部7)的内侧以在轴向上面对衬板18。第一摩擦件26位于衬板18的动力源侧以在轴向上配置在衬板18和压板31之间。第一摩擦件26相对于压板31保持或连接成相对不可旋转。例如,由压板31借助于包括突起和孔的配合结构来保持第一摩擦件26。另一方面,第二摩擦件27位于衬板18的被动部侧以在轴向上配置在衬板18和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之间。第二摩擦件27相对于轮毂件29保持或连接成相对不可旋转。例如,由轮毂件29借助于包括突起和孔的配合结构来保持第二摩擦件27。此时,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可以不分别由压板31和轮毂件29保持,而可以由衬板18保持成相对不可旋转。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中的每一者均可以由包括例如橡胶、合成树脂、纤维(短纤维或长纤维)以及用于调整摩擦系数的颗粒制成。
[0052]盘簧28例如布置在板30和压板31之间,以朝向衬板18偏压第一摩擦件26。由于盘簧28的偏压力,第一摩擦件26、第二摩擦件27与衬板18压力接触。转矩限制器部8传递旋转件5和6之间的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转矩。此时,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以及衬板18 —体旋转而无滑动。另一方面,在转矩大于输入到转矩限制器部8的预定值的情况下,在第一摩擦件26、第二摩擦件27与衬板18之间产生滑动,使得转矩限制器部8限制在旋转件5和6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预定值。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在轴向上相对于衬板18的面对区域(即接触区域)形成借助于摩擦传递转矩的传动部8a。转矩传递还在盘簧28与板30及压板31两者之间进行。
[0053]动态吸振器9采取例如环形形式。动态吸振器9配置为容纳用作例如腔室中的离心力摆体的滚动元件。在上述构造中,例如在输出轴2 (即飞轮12)旋转时,滚动元件在腔室内通过与包括预定级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发生共振而滚动。于是,扭转振动可以通过与滚动元件的滚动相关联的动态吸振性能而被吸收。动态吸振器9不限于包括上述构造,而是可以包括例如弹簧或缓冲器部。
[0054]根据本实施例,动态吸振器9和转矩限制器部8的传动部8a中的一个位于动态吸振器9和转矩限制器部8的传动部8a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动态吸振器9位于传动部8a的径向外侧。[0055]在包括上述构造的传动装置I中,转矩传递(即传动)在输出轴2 (飞轮12)和输入轴3之间进行。例如,传动装置I将输出轴2的(即飞轮12的)转矩传递到输入轴3。此时,缓冲器部7通过缓冲器部7的弹性变形来吸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此夕卜,迟滞部10通过例如基于摩擦的迟滞转矩来缓冲或限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此外,动态吸振器9吸收在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产生的扭转振动。在转矩超过输入到转矩限制器部8的预定值的情况下,转矩限制器部8产生滑动以限制在旋转件5和6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预定值。具体而言,转矩限制器部8限制从旋转件5传递到旋转件6的转矩。因此,禁止相对较大的振动(即相对较大的转矩)输入到动态吸振器9。
[0056]根据第一实施例,缓冲器部7设置在旋转件4和5之间,动态吸振器9设置在旋转件6处,而转矩限制器部8设置在旋转件5和6之间。因此,在缓冲器部7发生共振且转矩限制器部8接收大于预定值的转矩的情况下,转矩限制器部8限制在旋转件5和6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预定值。因此,可以限制相对较大的振动(即相对较大的转矩)输入到动态吸振器9。其结果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保护动态吸振器9并且可以实现动态吸振器9的较长寿命。
[0057]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动态吸振器9由离心力摆动设备形成的情况下,转矩限制器部8限制在旋转件5和6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预定值,使得限制相对大的振动输入到用作离心力摆体的滚动元件。可以限制滚动元件的振动增加,这种增加可以导致滚动元件和动态吸振器9中的其他构件之间以较大的力碰撞。另外,因为限制了由滚动元件的振动增加导致的滚动元件和动态吸振器9中的其他构件之间以较大的力碰撞,所以可以保护滚动元件。可以限制由动态吸振器9中的滚动元件和其他构件之间的接触导致的异常噪声。因为采取上述方式保护了动态吸振器9,所以在动态吸振器9由离心力摆动设备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减小滚动元件的附接件的厚度,这可以导致动态吸振器9的小型化。
[0058]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转矩限制器部8包括通过摩擦传递转矩的传动部8a,并且动态吸振器9和传动部8a中的一个在径向上位于动态吸振器9和传动部8a中的另一个的外侧。因此,例如,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动态吸振器9和传动部8a的布置。
[0059]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动态吸振器9位于传动部8a的径向外侧。因此,与动态吸振器9位于传动部8a的径向内侧的情况相比,例如可以提高动态吸振器9的吸振性能。
[0060]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转矩限制器部8包括相对简单的构造,该构造包括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以及盘簧28。因此,可以保护动态吸振器9,同时限制了传动装置I的复杂构造。
[0061]将参照图3说明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部8的位置和旋转件4至6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
[0062]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在第二实施例中,例如,转矩限制器部8位于螺旋弹簧21的径向外侧。
[0063]旋转件4包括例如中间板17、以及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中间板17经由飞轮12连接并固定到输出轴2。中间板17位于飞轮12的被动部侧。具体而言,中间板17的外周部借助于连接件13 (例如对应于螺栓)连接并固定到飞轮12。中间板17和第一侧板
15、第二侧板16通过连接件19彼此连接。[0064]旋转件5包括板11、用作盖板的板30以及压板31。在第二实施例中,禁止板11固定到飞轮12。板11经由轴承41可旋转地连接到轮毂件29的柱状部29a。轴承41定位并配合到柱状部29a的径向外侧以可旋转地支撑板11的内周部。板11和板30由连接件42 (例如对应于铆钉)彼此连接并固定。
[0065]板11包括用作开口部的切口部11b,而板30包括用作开口部的切口部30a。切口部I Ib和30a形成在板11和板30的相应外周部处并且定位为在径向上偏离连接件42。切口部Ilb和30a彼此重叠以便在轴向上连接。切口部Ilb和30a形成在沿轴向与连接件13重叠的位置处。具体而言,在缓冲器部7处不产生转矩的状态中,切口部IIb和30a设置在沿轴向与连接件13重叠的位置处。切口部Ilb和30a被设置成允许连接件13穿过切口部Ilb和30a并且允许使用用于连接件13的工具。
[0066]旋转件6包括轮毂部29以及板43和44。在第二实施例中,禁止保持部29c设置在轮毂件29处。取而代之,保持部43a设置在板43处。
[0067]板43由环形件形成。板43被设置成沿轴向与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重叠。例如,板43的内周部位于凸缘部的动力源侧。板43的内周部与板44 一同借助于连接件32连接和固定到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
[0068]例如,板43的保持部43a在径向上位于连接件32的外侧。保持部43a例如形成在动力源侧处的凹槽形式的开口中。保持部43a将环形形式的动态吸振器9容纳在保持部43a的凹部内。板43的外周部从保持部43a朝向动力源侧延伸。衬垫部43b设置在板43的外周部处。第二实施例中的衬垫部43b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衬板18。
[0069]板44由环形件形成。板44布置为在轴向上与板43及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重叠。例如,板44的内周部位于板43的内周部的动力源侧。板44的内周部与板43—同借助于连接件32连接并固定到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板44覆盖保持部43a的开口。接合部44a形成在板44的外周部处。例如,在周向上以一定间隔布置多个接合部44a。接合部44a与形成在板43处的用作接合部的接合孔接合。
[0070]在第二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部8包括衬垫部43b,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衬板18。
[0071]转矩限制器部8的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位于螺旋弹簧21 (缓冲器部7)的径向外侧以在轴向上面对衬垫部43b。第一摩擦件26位于衬垫部43b的动力源侧以在轴向上配置在衬垫部43b和压板31之间。第一摩擦件26保持并连接到压板31以相对不可旋转。例如,压板31借助于包括突起和孔的配合结构保持第一摩擦件26。另一方面,第二摩擦件27位于衬垫部43b的被动部侧以配置在衬垫部43b和板30之间。第二摩擦件27保持和连接到板30以相对不可旋转。例如,板30借助于包括突起和孔的配合结构保持第二摩擦件27。此时,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可以不由压板31和板30分别保持,而是可以由板43 (衬垫部43b)保持以相对不可旋转。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相对于衬垫部43b的面对区域(即接触区域)形成通过摩擦传递转矩的传动部8a。
[0072]转矩限制器部8的盘簧28例如配置在板11和压板31之间,以将第一摩擦件26朝向衬垫部43b偏压。由于盘簧28的偏压力,第一摩擦件26、第二摩擦件27与衬垫部43b压力接触。
[0073]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部9中的一个位于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部9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例中,传动部8a位于动态吸振部9d的径向外侧。[0074]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述构造,可以采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保护动态吸振部9。
[0075]此外,因为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器9中的一个位于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器9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所以例如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器9的布置。
[0076]将参照图4说明第三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部8和动态吸振器9的位置以及旋转件4至6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
[0077]在第三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侦U。此外,动态吸振器9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动态吸振器9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具体而言,在第三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部8和动态吸振器9位于螺旋弹簧21的径向外侧。转矩限制器部8和缓冲器部7在径向上并列布置。然而,此时,转矩限制器部8和动态吸振器9可以位于螺旋弹簧21的径向内侧。
[0078]旋转件4包括例如板11和连接件14。在第三实施例中,板11的内周部与飞轮12一同借助于连接件14连接和固定到输出轴2。板11通过轴承41可旋转地联接到轮毂件29的柱状部29a。在轴承41的径向外侧定位和配合到柱状部29a的状态中,轴承41可旋转地支撑11的内周部。
[0079]旋转件5包括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以及中间板17。在第三实施例中,衬板17a形成在中间板17的外周部。第三实施例的衬板17a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衬板18。
[0080]旋转件6除了轮毂件29之外还包括板51、板30以及压板31。由环形件形成的板51布置为在轴向上重叠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例如,板51的外周部位于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的外周部的动力源侧。此外,板30的外周部位于板51的外周部的动力源侧。板51的外周部与板30 —同借助于连接件32连接和固定到凸缘部2%。板51覆盖动态吸振器9的动力源侧的部分。
[0081]用作开口部的孔29d形成在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处。孔29d在轴向上布置在与连接件14重叠的位置处。具体而言,在缓冲器部7处不产生转矩的状态中,孔29d在轴向上布置在与连接件14重叠的位置处。孔29d被设置成允许连接件14穿过孔29d以及允许使用用于连接件14的工具。
[0082]压板31连接到板51以相对不可旋转而在轴向上可移动。压板31的一部分位于板51的动力源侧。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板30远离压板31定位的状态中,板30覆盖压板31的至少动力源侧。
[0083]在第三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部8包括衬垫部17a,其代替第一实施例的衬板18。
[0084]转矩限制器部8的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位于螺旋弹簧21(缓冲器部7)的径向外侧。第一摩擦件26位于衬垫部17a的动力源侧以配置在衬垫部17a和压板31之间。第一摩擦件26保持和连接到压板31以相对不可旋转。例如,压板31借助于包括突起和孔的配合结构保持第一摩擦件26。另一方面,第二摩擦件27位于衬垫部17a的被动部侧以配置在衬垫部17a和板51之间。第二摩擦件27保持和连接到板51以相对不可旋转。例如,板51借助于包括突起和孔的配合结构保持第二摩擦件27。此时,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可以不分别由压板31和板51保持,并且可以由中间板17 (衬垫部17a)保持以相对不可旋转。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在轴向上相对于衬垫部17a的面对区域(即接触区域)形成通过摩擦传递转矩的传动部8a。
[0085]转矩限制器部8的盘簧28例如配置在板30和压板31之间以将第一摩擦件26朝向衬垫部17a偏压。由于盘簧28的偏压力,第一摩擦件26、第二摩擦件27与衬垫部17a压力接触。
[0086]动态吸振器9容纳在由轮毂件29的凸缘部29b与板51构成的保持部52内。保持部52例如为环形形式。
[0087]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上述构造,可以采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保护动态吸振器9。
[0088]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然后,动态吸振器9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动态吸振器9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因此,例如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缓冲器部7和转矩限制器部8的布置。
[0089]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器9位于螺旋弹簧21的径向外侧。因此,相比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器9位于螺旋弹簧21的径向内侧的情况,例如,可以提高动态吸振器9的吸振性能。
[0090]将参照图5和图6说明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缓冲器部7、迟滞部10 (见图6)、转矩限制器部8以及动态吸振器9的布置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第四实施例中,缓冲器部7和迟滞部10布置在旋转件5和6之间,转矩限制器部8布置在旋转件4和5之间,并且动态吸振器9设置在旋转件4处。在第四实施例中,旋转件6用作第一旋转件,旋转件4用作第二旋转件,而旋转件5用作第三旋转件。另外,输入轴3用作第一旋转轴,并且输出轴2用作第二旋转轴。通过第四实施例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可以理解,例如,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中的一个为动力源的输出轴2,而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中的另一个为被动部的输入轴3。
[0091]在第四实施例中,旋转件4至6的构造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如图6所示,旋转件4包括板11、板61、连接构件13 (例如,螺栓)和螺母62。
[0092]螺母62通过例如焊接固定到板11的面对飞轮12的面对表面。螺母62借助于连接件13连接到飞轮12,使得板11连接到飞轮12。在周向上设置多个螺母62和多个连接件13。
[0093]板61由环形件形成,并且位于板11的被动部侧。板11和61构成容纳动态吸振器9的保持部63。保持部63例如形成为环形形状。
[0094]旋转件5包括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以及中间板17。在第四实施例中,衬垫部17a形成在中间板17的外周部处。第四实施例的衬垫部17a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衬板18。
[0095]旋转件6包括轮毂件29。在第四实施例中,窗部29e形成在轮毂件29处。例如,在周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多个窗部29e。窗部29e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的板11的窗部Ila相同的功能。
[0096]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转矩限制器部8传递在旋转件4和5之间的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转矩。在转矩大于输入到转矩限制器部8的预定值的情况下,在转矩限制器部8处产生滑动以限制在旋转件4和5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预定值。
[0097]在第四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部8包括衬垫部17a,其代替第一实施例的衬板18。转矩限制器部8的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位于螺旋弹簧21 (缓冲器部7)的径向外侧以在轴向上面对衬垫部17a。第一摩擦件26位于衬垫部17a的动力源侧以在轴向上配置于衬垫部17a和压板31之间。第一摩擦件26保持或连接到压板31以相对不可旋转。例如,第一摩擦件26可以借助于包括突起和孔的配合结构保持在压板31处。另一方面,第二摩擦件27位于衬垫部17a的被动部侧以在轴向上配置在衬垫部17a和板61之间。第二摩擦件27保持或连接到板61以相对不可旋转。例如,板61可以借助于包括突起和孔的配合结构保持第二摩擦件27。此时,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可以分别不由压板31和板61保持,并且可以由中间板17 (衬垫部17a)保持以相对不可旋转。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在轴向上相对于衬垫部17a的面对区域(即接触区域)形成通过摩擦传递转矩的传动部8a。
[0098]转矩限制器部8的盘簧28布置在例如板11和压板31之间以将第一摩擦件26朝向衬垫部17a偏压。由于盘簧28的偏压力,第一摩擦件26和第二摩擦件27与衬垫部17a压力接触。
[0099]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缓冲器部7通过弹性变形吸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以便传递旋转件5和6之间的转矩。在缓冲器部7中,每个螺旋弹簧21和沿周向布置在螺旋弹簧21的相对两端的底座件22都容纳在分别形成在第一侧板15和第二侧板16以及轮毂件29处的窗部15a、16a以及29e内。螺旋弹簧21配置在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和轮毂件29之间。缓冲器部7传递旋转件5和6之间的转矩并且通过螺旋弹簧21的弹性变形吸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具体而言,螺旋弹簧21允许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和轮毂件29之间在预定范围内的相对旋转,并且被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和轮毂件29之间的相对旋转压缩,由此吸收由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和轮毂件29之间的旋转差导致的冲击。
[0100]在第四实施例的迟滞部10中,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位于螺旋弹簧21(缓冲器部7)的径向内侧以在轴向上面对轮毂件29的凸缘部2%。第一止推件23位于凸缘部29b的动力源侧以在轴向上配置在凸缘部29b和第一侧板15之间。第一止推件23接合和连接到第一侧板15以相对不可旋转而在轴向上可移动。另一方面,第二止推件24位于凸缘部29b的被动部侧以在轴向上配置在凸缘部29b和第二侧板16之间。第二止推件24接合并连接到第二侧板16以相对不可旋转而在轴向上可移动。盘簧25配置在例如第二止推件24和第二侧板16之间以将第二止推件24朝向凸缘部29b偏压。由于盘簧25的偏压力,该对止推件(即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与凸缘部29b压力配合。此时。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在周向上相对于凸缘部29b可滑动。迟滞部10通过例如基于在第一止推件23和第二止推件24之间产生的摩擦带来的迟滞转矩来缓冲或限制输出轴2和输入轴3之间的转矩波动。第一止推件23还沿径向配置在第一侧板15和凸缘部29b之间以用作滑动轴承,即用作允许第一侧板15和凸缘部29b之间的相对旋转的衬套。
[0101]根据第四个实施例,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此外,动态吸振器9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动态吸振器9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具体而言,转矩限制器部8和动态吸振器9位于螺旋弹簧21的径向外侧。
[0102]在第四实施例中,动态吸振器9位于转矩限制器部8的径向外侧。
[0103]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缓冲器部7设置在旋转件5和6之间,动态吸振器9设置在旋转件4处,而转矩限制器部8设置在旋转件4和5之间。因此,在缓冲器部7发生共振并且转矩限制器部8接收大于预定值的转矩的情况下,转矩限制器部8限制在旋转件4和5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预定值。因此,可以限制相对较大的振动(即相对较大的转矩)输入到动态吸振器9。其结果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保护动态吸振器9并且可以实现动态吸振器9的较长寿命。
[0104]此外,根据第四实施例,动态吸振器9位于传动部8a的径向外侧。因此,与动态吸振器9位于传动部8a的径向内侧的情况相比,例如,可以提高动态吸振器9的吸振性能。
[0105]另外,根据第四实施例,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转矩限制器部8 (传动部8a)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然后,动态吸振器9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一个位于动态吸振器9和缓冲器部7 (螺旋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径向外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缓冲器部7和转矩限制器部8的布置。
[0106]另外,根据第四实施例,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器9位于螺旋弹簧21的径向外侧。因此,与传动部8a和动态吸振器9位于螺旋弹簧21的径向内侧的情况相比,例如,可以提高动态吸振器9的吸振性能。
[0107]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不限于上述构造并且可以适当地修改或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传动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旋转件(4,6 ),连接到第一旋转轴(2,3 ),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轴(2,3 ) —体旋转; 第二旋转件(6,4),连接到第二旋转轴(3,2),以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轴(3,2) —体旋转; 第三旋转件(5),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4,6)和所述第二旋转件(6,4)之间,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件(4,6)和所述第二旋转件(6,4) —体旋转; 缓冲器部(7),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件(4,6)和所述第三旋转件(5)之间,以吸收所述第一旋转轴(2,3)和所述第二旋转轴(3,2)之间的转矩波动; 转矩限制器部(8),布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件(6,4)和所述第三旋转件(5)之间,以在所述第二旋转件(6,4)和所述第三旋转件(5)之间传递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转矩,在转矩大于输入到所述转矩限制器部(8)的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转矩限制器部(8)限制在所述第二旋转件(6,4)和所述第三旋转件(5)之间传递的转矩超过所述预定值;以及动态吸振器(9 ),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件(6,4 )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限制器部(8)包括传动部(8a),所述传动部(8a)通过摩擦传递转矩,所述动态吸振器(9)和所述传动部(8a)中的一个沿所述第一旋转件(4,6)的径向被布置在所述动态吸振器(9)和所述传动部(8a)中的另一个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吸振器(9)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传动部(8a)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8a)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动态吸振器(9)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部(7)包括弹簧(21),所述弹簧(21)吸收所述第一旋转轴(2,3)和所述第二旋转轴(3,2)之间的转矩波动,并且所述转矩限制器部(8)包括传动部(8a),所述传动部(8a)通过摩擦传递转矩,其中,所述传动部(8a)和所述弹簧(21)中的一个沿所述第一旋转件(4,6)的径向被设置在所述传动部(8a)和所述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外侧,并且所述动态吸振器(9)和所述弹簧(21)中的一个沿所述径向被设置在所述动态吸振器(9)和所述弹簧(21)中的另一个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8a)和所述动态吸振器(9)沿所述径向被设置在所述弹簧(21)的内侧。
【文档编号】F16H35/10GK203730681SQ20142005463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神保优, 井下芳尊, 登根诚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