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器装置的线卡和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1254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器装置的线卡和外壳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器装置的一种线卡和外壳。



背景技术:

在电器领域中,传统方式的线卡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如图1A和图1B所示,分别为连线式和插头式电器产品,把线卡直接注塑在电源线上。此种线卡的缺点就是加工工艺复杂,需要制作一副线卡模具,并把电源线塞入到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其工作效率之低,成本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另一种是如图2A和图2B所示,分别为连线式和插头式电器产品,用两颗自攻螺钉穿过线卡上的两圆孔,再卡住电源线,螺钉再锁紧在壳体上以卡住电源线。此种方式主要是安装困难,需要大量的人工去安装,并且有时安装时锁紧力过大,就会存在损伤电源线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卡,在预安装时,能够卡住电源线使其不会相互脱开,当电器产品外壳用螺钉锁紧时,上半线卡和下半线卡会牢固地卡住电源线,使电源线不会滑脱出来,且不会损伤电源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器装置的线卡,包括上半线卡和下半线卡,所述上半线卡和所述下半线卡结合所形成的中空区域能够用于卡住外部电线,所述线卡用于外壳中,所述上半线卡的与外部电线轴线相平行的至少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上半线卡卡钩结构,所述下半线卡与之同侧顶部设置有下半线卡卡钩结构,其中,所述上半线卡底部和/或所述下半线卡顶部具有弹性,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能够与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相互卡住,防止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与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脱开。

较优选地,在所述线卡的另一侧上:所述上半线卡和所述下半线卡采用竖直方向分别设置凸出销和容纳孔予以配合;或者所述上半线卡和所述下半线卡采用铰接方式,铰链轴线方向平行于电源线的轴线。

较优选地,所述上半线卡两侧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半线卡卡钩结构,所述下半线卡两侧顶部分别设置有下半线卡卡钩结构,其中,所述上半线卡两侧底部和/或所述下半线卡两侧顶部具有弹性。

较优选地,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设置在该例底部外侧,与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相对应的下半线卡卡钩结构设置在该侧顶部;和/或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设置在该侧顶部外侧,与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相对应的上半线卡卡钩结构设置在该侧底部。

较优选地,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设置在该侧底部外侧,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为两个分开布置且高度相同的卡点,与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相对应的下半线卡卡钩结构设置在该侧顶部,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为T字形卡条,其中,两个所述卡点能够抵住所述T字形卡条的T字下方的两个肩部,防止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与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脱开;和/或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设置在该侧顶部外侧,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为两个分开布置且高度相同的卡点,与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相对应的上半线卡卡钩结构设置在该侧底部,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为倒T字形卡条,其中,两个所述卡点能够抵住所述倒T字形卡条的倒T字上方的两个肩部,防止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与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脱开。

较优选地,所述上半线卡的两侧顶部均设置有限位挡点,所述限位挡点用于防止所述下半线卡卡钩结构从所述上半线卡卡钩结构的上方滑出。

较优选地,所述上半线卡与所述下半线卡结合后的外框为矩形,所述中空区域的形状为外部电线的外形。

较优选地,所述外部电线为外部电源线,其中至少集成了零线和火线。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电器装置的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配合,所述上壳体的内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下壳体的内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对,能够容纳如上所述任意一种线卡。

较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容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器装置的线卡,在预安装时,能够卡住电源线使其不会相互脱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器装置的外壳,当电器产品外壳用螺钉锁紧时,在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作用下,上半线卡和下半线卡会牢固地卡住电源线,使电源线不会滑脱出来,且不会损伤电源线。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种传统线卡的卡线方式示意图。

图1B是一种传统线卡的卡线方式示意图。

图2A是另一种传统线卡的卡线方式示意图。

图2B是另一种传统线卡的卡线方式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卡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卡的组装立体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壳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外壳的立体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参照构成该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展示出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被实现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不是为了穷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可以理解,其他的实施方式可以被利用,结构性或逻辑性的改变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被做出。对于附图,方向性的术语,例如“下”、“上”、“左”、“右”等,是参照所描述的附图的方位而使用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组件能够被以多种方位实施,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的目的。因此,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作为限制的意义,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如图3A和图3B所示,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线卡的分解立体视图和组装立体视图。线卡1可以分为上半线卡11和下半线卡12。上半线卡11的顶部优选为平面,下半线卡12的底部也优选为平面,上半线卡11与下半线卡12结合后的外框为矩形。上半线卡11具有上半线卡半圆口114,下半线卡12具有下半线卡半圆口124,上半线卡半圆口114与下半线卡半圆口124共同形成一个中空区域,用于卡住外部电源线2。电源线2包含零线、火线、地线。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此优选的实施例中,上半线卡11两侧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半线卡第一卡钩111和上半线卡第二卡钩112,下半线卡12两侧顶部分别设置有下半线卡第一卡钩121和下半线卡第二卡钩122(由于遮挡,图3A和图3B中无法显示,其形状与上半线卡第一卡钩111是相同的,只是设置在下半线卡12侧面顶部上)与之分别对应。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下文出现的线卡侧面是指上半线卡11或下半线卡12的与电源线2轴线相平行的侧面。

如图3A所示,先来观察线卡1的左侧,上半线卡第一卡钩111 的具体形式是设置在该侧的底部外侧的两个分开布置且高度相同的卡点;与之对应,下半线卡第一卡钩121的具体形式是设置在该侧顶部的字形卡条。如图3B所示,两个卡点能够抵住T字形卡条的T字下方的两个肩部,防止上半线卡第一卡钩111与下半线卡第一卡钩121脱开。如图3A所示,再来观察线卡1的右侧,上半线卡第二卡钩112的具体形式是设置在该侧底部的倒T字形卡条;与之对应,下半线卡第二卡钩122的具体形式是在该侧的顶部外侧的两个分开布置且高度相同的卡点。如图3B所示,两个卡点能够抵住倒T字形卡条的倒T字上方的两个肩部,防止上半线卡第二卡钩112与下半线卡第二卡钩122脱开。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只需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上半线卡第一卡钩111与下半线卡第一卡钩121之一具有弹性,上半线卡第二卡钩112与下半线卡第二卡钩122之一具有弹性。可以选用金属弹性材料,也可以选取非金属弹性材料,比如复合材料。

如图3A和图3B所示,上半线卡11的两侧顶部均设置有限位挡点102,限位挡点102用于防止下半线卡第一卡钩121和下半线卡第二卡钩122从上半线卡第一卡钩111和上半线卡第二卡钩112的上方滑出,限位挡点102起到止挡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线卡1的两侧均设置了上半线卡卡钩结构和与之对应的下半线卡卡钩结构,这是优选的技术方案。事实上,即使只有一侧设置了上半线卡卡钩结构和与之对应的下半线卡卡钩结构,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意图。此时,在线卡的另一侧上,可以有多种布置方式。比如,在线卡1的另一侧上,上半线卡11在此侧采用凸出销,下半线卡12在此侧采用容纳孔,凸出销可以插头容纳孔即可。再比如,上半线卡11与下半线卡12采用铰链连接,铰链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电源线2的轴线。以上几种形式的线卡1都是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

与此同时,如图4所示,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壳的立体分解视图,可以用于插头式电器产品中。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器产品是一种具体形式的电器装置。在图4中,外壳包括上壳体4和下壳体3,上壳体4与下壳体3相互适配并能盖紧。在上壳体4的内设置有第一卡槽401,下壳体3的内设置有第二卡槽301,第一卡槽401与第二卡槽301的开口方向相对,能够容纳前述的各种线卡1。为了更好地展示,在图4上方,同时展示了上壳体4的两个视角的情形,左侧图能够观察到其内部构造,右侧图能够观察到其外部构造。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线卡1的上半线卡1顶部与下半线卡12底部并不必须为水平状,比如上半线卡1顶部和/或下半线卡12底部呈弧线形或半圆形都是可以的,只要此种形状与第一卡槽401和第二卡槽301的形状相互适配即可。这些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中。

以此图4并结合图3A和图3B为例,描述如何把本实用新型的线卡1装入到外壳中,在此优选的线卡1中,上半线卡11的两侧底部处具有弹性。首先,如图3A所示,把上半线卡11放置到电源线2的上方,上半线卡半圆口114开口向下,朝向电源线2,把下半线卡12放置到电源线2的下方,下半线卡半圆口114开口向上,朝向电源线2。其次,把上半线卡11的两侧底部向内挤压并朝着下半线卡12向下运动,直至上半线卡第一卡钩111和上半线卡第二卡钩112运动到低于下半线卡第一卡钩121和下半线卡第二卡钩122的位置。然后,放开上半线卡11的两侧底部的挤压,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上半线卡11的两侧底部向外复位,此时完成预安装,如图3B所示,上半线卡第一卡钩111和上半线卡第二卡钩112能够分别倒钧住下半线卡第一卡钩121和下半线卡第二卡钩122,使得上半线卡11和下半线卡12能够卡住电源线2且不会相互脱开。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谓的弹性是要求较低的,比如普通的硬质塑料也具有这种弹性,所述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只要能够允许产生短时稍许的变形即可,比如,使得挤压上半线卡的两侧底部时,两侧卡钩部分能够相互靠拢,当松开后,两侧卡钩又能依靠弹性复位,从而与下半线卡的两侧卡钩互相卡住,即满足本实用新型所称的具有弹性的要求。此时,如图4所示,把前述初步装好电源线2的线卡1卡入到下壳体3的第一卡槽301中,然后盖上上壳体4,上壳体4的第二卡槽401和下壳体3的第一卡槽301的位置被分别设置成正好可以容纳线卡1的上半线卡11和下半线卡12,而且卡槽尺寸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当用螺钉锁紧电器产品外壳的上壳体4和下壳体3时,上半线卡11和下半线卡12就会牢固地卡住电源线2,使电源线2不会滑脱出来。同时,又由于卡槽尺寸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对于卡入电源线外皮的深度是固定的,由此不会像图2中的传统线卡方式那样会损伤电源线。此种方式装配简单,与电器产品一起装配,既省人工成本,而且卡固方式牢固又可靠。

更进一步,如图5所示,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外壳的立体分解视图,可以用于连线式电器产品中。与图4所示的外壳的不同之处在于,图5所示的外壳内设置有两组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各用于容纳一个线卡,每个线卡中分别卡有一根电源线。图5中的外壳的原理与图4中的外壳的原理是相似的,只是其两端各卡住了一根外部电源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如果确有需要,可以在外壳内设置三组及以上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卡住三根及以上的外部电源线,比如可以是“品”形布置的三组等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