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355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缆敷设的附属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该支架包括三角形主体,在主体的短直角边设置安装孔,主体的另一直角边为支撑侧,支撑侧上设置绝缘层,支撑侧上开设通气孔,在主体内开设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与通气孔导通,另一端出口开设在主体侧面上,该支架为树脂基复合材料支架。本实用新型耐腐蚀性能,不像普通钢那样会产生电化学腐蚀。相对于钢支架有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缆敷设的附属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缆卡具固定支架都是采用钢结构。运行中的电缆周围磁场势必会对支架形成涡流,从而导致支架发热,不仅会造成电缆外表温度升高、超标、制约线路的载流能力,甚至可能灼伤电缆外护套。从而严重影响运行电缆的安全。
[0003]1、易锈蚀。钢结构支架的防锈、耐化学腐蚀性较差,尤其在环境潮湿、长期积水的电缆隧道中很易锈蚀,即使经过镀锌处理,也难免被锈蚀。
[0004]2、用于高压单芯电缆、电缆外护套损伤时,可能会通过钢结构支架形成接地环流或产生间隙放电,导致电缆外护套进一步损坏。
[0005]3、用于高压单芯大截面电缆时,在运行中由于交变电磁场的作用,钢结构支架作为电磁性媒质产生明显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导致支架温度升高,从而使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升高,周围媒质热阻增大,影响电缆的输送容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降耗效果的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
[000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该支架包括三角形主体,在主体的短直角边设置安装孔,主体的另一直角边为支撑侧,支撑侧上设置绝缘层,支撑侧上开设通气孔,在主体内开设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与通气孔导通,另一端出口开设在主体侧面上,该支架为树脂基复合材料支架。
[0008]进一步地,在支架上设置条形便携孔。
[0009]进一步地,在支架的斜边设置多个凸块,凸块上设置有拉环,凸块之间形成卡槽。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耐腐蚀性能,不像普通钢那样会产生电化学腐蚀。不导电,在电解质溶液中不会溶解出离子,因而对大气、水和一般浓度的酸、碱、盐等介质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较好的耐热性能和瞬时耐高温烧蚀性能。不会产生涡流损耗,用作高压大截面单芯电缆支架,相对于钢支架有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
[0011]设置的通气孔可以将电缆散发的热量散发出去,设置的条形便携孔在安装时,便于用手扶,在侧面设置的凸块形成卡槽用于绑定电缆,设置的拉环,可以将绑定电缆的绳索固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0013]图2是图1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如图1和2所示,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该支架包括三角形主体1,在主体的短直角边设置安装孔3,主体I的另一直角边为支撑侧,支撑侧上设置绝缘层2,支撑侧上开设通气孔4,在主体I内开设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与通气孔导通,另一端出口开设在主体侧面上,该支架为树脂基复合材料支架。在支架上设置条形便携孔5,在支架的斜边设置多个凸块6,凸块上设置有拉环,凸块之间形成卡槽,如图2所示,主体的A-A截面为工字形。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三角形主体,在主体的短直角边设置安装孔,主体的另一直角边为支撑侧,支撑侧上设置绝缘层,支撑侧上开设通气孔,在主体内开设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与通气孔导通,另一端出口开设在主体侧面上,该支架为树脂基复合材料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架上设置条形便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耐高温绝缘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架的斜边设置多个凸块,凸块上设置有拉环,凸块之间形成卡槽。
【文档编号】F16L3/00GK203797149SQ20142010842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者】李朝顺, 戴承文, 潘玉成, 毕岩, 隋军, 宁善武, 刘明岳, 李文永, 陈曦, 王云鹏 申请人: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