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力合成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933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动力合成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动力合成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相互平行的设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及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及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第一输入轴轴承,第二输入轴轴承及动力输出轴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有第一输入轴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有第二输入轴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套装有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系统包括齿圈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与所述齿圈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与所述行星架齿轮相嗤合,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及动力输出轴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与外动力或外负载连接。其优点在于能将两个处于随机变化的输入动力合成到一个动力输出轴上。
【专利说明】一种双动力合成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动力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动力合成器。

【背景技术】
[0002]在许多动力驱动系统,需要有两个机械输入轴同时作用或者互补作用,而系统共用一个输出轴。如汽车的电力驱动与发动机驱动互补装置,电动助力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和脚踏驱动装置,利用风力机械能和驱动电机机械能的互补驱动系统等,这些也可以称为双动力系统。现有的双动力系统,通常包含有两个动力输入轴和变速装置以及动力输出轴,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是将两个动力输入轴分别通过离合器与所述变速装置连接,通过控制系统离合并切换两个输入轴与变速装置的连接。而当出现两个输入轴同时运转,而又转速不同步或各动力输入轴转速随机变化的情况时,则很难掌控使两个动力互补并有效利用,更难于将两个输入轴的机械能随机合成到动力输出轴上。因为从机械传动的角度看,两个动力轴同时作用于同一输出轴时,转速低的一方会成为转速高的一方的阻力,不仅不能将两个力叠加使用,而且还可能对系统造成危害,为了避免这种危害,常常在驱动轴上采用棘齿结构,但棘齿结构并不能使两个动力力矩合成。如何将两个随机可变的机械动力轴速度或力矩合成输出,它们之间又互相不产生影响,不影响传动效率,并且对输出轴不产生反作用影响,尚没有比较理想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动力合成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动力合成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相互平行的设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及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及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第一输入轴轴承、第二输入轴轴承及动力输出轴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有第一输入轴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有第二输入轴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套装有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系统包括齿圈、行星架、太阳轮及行星齿轮,所述太阳轮固定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齿圈通过齿圈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齿圈外部设有齿圈齿轮、所述行星架通过行星架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行星架外部设有行星架齿轮,所述行星架上设有与所述太阳轮相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还与所述齿圈相啮合;
[0005]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与所述齿圈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与所述行星架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及动力输出轴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与外动力或外负载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普通齿轮传动如差速器结构相比,不仅能实现不同速度的合成,同时还能实现转矩的合成。本实用新型采用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显著的特点是:在传递动力时它可以进行功率分流,同时,主要优点如下:
[0007]1.整机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由于行星齿轮传动中具有功率分流和各太阳轮构成共轴线式的传动以及合理的运用内齿轮啮合副,因此,可使其结构非常紧凑;再由于太阳轮周围均匀的分布着数个行星齿轮来分担载荷,从而,使得每个齿轮承受的载荷较少,并允许这些齿轮采用较小的模数;此外,结构上充分利用了内啮合承载能力大和内齿圈本身的可容体积,从而有利于缩小其外廓尺寸,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0008]2.传动效率高;由于行星齿轮结构的对称性,使得作用于太阳轮和行星齿轮中的反作用力能相互平衡,从而提高传动效率;在传动类型选择得当,结构布置合理的情况下,其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6% -98%。
[0009]3.传动比较大,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只要适当的选择行星齿轮传动的类型以及配齿方案,便可以用少数几个齿轮获得很大的传动比,在有很大的传动比的情况下,仍可以保持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小的优点;而且,它还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实现各种变速的复杂运动。
[0010]4.本实用新型运行平稳、抗冲击和振动的能力强;由于采用数个结构相同的行星齿轮,均匀的分布于太阳轮的周围,从而可以使太阳轮和行星齿轮的惯性力相互平衡;同时,也使参与啮合的齿数增多,因此行星齿轮的运行平稳,抗冲击和振动的能力强,工作较可靠。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入轴轴承及第二输入轴轴承成对设置,其中每对中至少有一个为单向轴承。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单向轴承可以避免当两个输入轴中其中一个失去动力时,不会将动力输出轴反向传输到该外动力装置。也避免了在外动力装置上另设抱闸或单向传输机构。
[0014]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支撑肋板,所述第一输入轴轴承及第二输入轴轴承中分别有一个轴承设于所述支撑肋板上,所述齿圈轴承也设于所述支撑肋板上。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支撑肋板并将第一和第二输入轴的一端支撑在该支撑肋板上,比将各个支撑轴承设于壳体上轴距要短,从而保证了传输性能,在大力矩合成时,各轴能具有较好的刚性。由于该支撑肋板作用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紧凑,不必因为轴太长而加粗轴径。
[0016]进一步,所述行星架轴承通过行星架轴承套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行星架轴承套可以使行星架支撑更稳固,便于承受较大的传动力矩。
[0018]进一步,所述齿圈的外端还设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通过推力轴承套固定在壳体上。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齿圈和行星架之间的动力耦合,会在动力输出轴上产生向外的轴向推力,因此采用推力轴承能保证在长期运动中不窜轴。
[0020]进一步,所述齿圈及行星架均为变径圆柱筒形,所述齿圈及行星架的外端直径小于内端直径。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变径齿圈既能保证行星齿轮与齿圈的耦合空间,又能保证对齿圈及行星架的固定支撑,减少了安装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动力输出轴的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在图1到图2中,1、壳体;2、第一输入轴;3、第一输入轴轴承;4、第一输入轴齿轮;
6、第二输入轴轴承;7、支撑肋板;8、第二输入轴;9、第二输入轴齿轮;11、动力输出轴;12、输出轴轴承;13、轴承套;14、推力轴承;15、齿圈齿轮;16、齿圈轴承;17、齿圈;18、行星齿轮;19、行星架;20、太阳轮;21、行星架齿轮;22、行星架轴承;23、行星架轴承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6]如图1到图2所示,一种双动力合成器,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I内相互平行的设有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8及动力输出轴11,所述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8及动力输出轴11分别通过第一输入轴轴承3,第二输入轴轴承6及动力输出轴轴承12固定在所述壳体I上,所述第一输入轴2上设有第一输入轴齿轮4,所述第二输入轴8上设有第二输入轴齿轮9,所述动力输出轴11上套装有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系统包括齿圈17、行星架19、太阳轮20及行星齿轮18,所述太阳轮20固定在所述动力输出轴11上,所述齿圈17通过齿圈轴承16固定在所述壳体I上,所述齿圈17外部设有齿圈齿轮15、所述行星架19通过行星架轴承22固定在所述壳体I上,所述行星架19外部设有行星架齿轮21,所述行星架19上设有与所述太阳轮20相啮合的行星齿轮18,所述行星齿轮18还与所述齿圈17相啮合;
[0027]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4与所述齿圈齿轮15相哨合,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9与所述行星架齿轮21相啮合,所述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8及动力输出轴11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壳体I外,用于与外动力或外负载连接。
[0028]所述第一输入轴轴承3及第二输入轴轴承6成对设置,其中每对中至少有一个为单向轴承。
[0029]所述壳体I包括支撑肋板7,所述第一输入轴轴承3及第二输入轴轴承6中分别有一个轴承设于所述支撑肋板7上,所述齿圈轴承16也设于所述支撑肋板7上。
[0030]所述行星架轴承22通过行星架轴承套23固定在所述壳体I上。
[0031]所述齿圈17的外端还设有推力轴承14,所述推力轴承14通过推力轴承套13固定在壳体I上。
[0032]所述齿圈17及行星架19均为变径圆柱筒形,所述齿圈17及行星架19的外端直径小于内端直径。
[0033]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动力输出轴的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表达了图1中沿动力输出轴的垂直方向的剖面结构。图中可见,支撑筋板7将齿圈17稳定固定,而行星架轴承22固定了行星架的一端,行星架的另一端则通过行星齿轮18支撑在所述齿圈17中。其中齿圈的里端外径远大于齿圈的后端外径,齿圈17具有较长的小直径后端,从而使其被稳固的支撑在所述壳体I中;同理行星架的后端直径较小便于固定行星架齿轮21,同时便于支撑固定行星架;如此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的双动力合成装置。
[0034]为了进一步达到结构紧凑,第一输入轴2和第二输入轴8在壳体I内呈上下错层布置。
[00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6]当第一输入轴3和第二输入轴8同时作用时,第一输入轴3通过第一输入轴齿轮4带动齿圈齿轮15转动,同时带动齿圈17转动,齿圈17则通过自身的内齿圈和行星齿轮的啮合将动力传递到太阳轮20,进而带动动力输出轴11转动;第二输入轴8通过第二输入轴齿轮9带动行星架齿轮21转动,行星架19则加速了行星齿轮的转动,进而将第二输入轴的动力与第一输入轴的动力在所述动力输出轴11上叠加,即合成了动力或力矩。
[0037]当两个输入轴中其中一个失去动力时,由于单向轴承的阻转作用,使齿圈17或行星架19停止运动,而把另一个输入轴的动力全部传递到动力输出轴11上;
[0038]当两个输入轴中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处于随机作用状态时,并不能影响另一个的动力传递;另外,如果配以适当的检测系统,当其中一个动力降低时,还可以通过提升另一个的输入动力以保持输出动力的恒定。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动力合成器,包括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相互平行的设有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8)及动力输出轴(11),所述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8)及动力输出轴(11)分别通过第一输入轴轴承(3)、第二输入轴轴承(6)及动力输出轴轴承(12)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输入轴(2)上设有第一输入轴齿轮(4),所述第二输入轴(8)上设有第二输入轴齿轮(9),所述动力输出轴(11)上套装有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系统包括齿圈(17)、行星架(19)、太阳轮(20)及行星齿轮(18),所述太阳轮(20)固定在所述动力输出轴(11)上,所述齿圈(17)通过齿圈轴承(16)固定在所述壳体(I)上,所述齿圈(17)外部设有齿圈齿轮(15)、所述行星架(19)通过行星架轴承(22)固定在所述壳体(I)上,所述行星架(19)外部设有行星架齿轮(21),所述行星架(19)上设有与所述太阳轮(20)相啮合的行星齿轮(18),所述行星齿轮(18)还与所述齿圈(17)相啮合; 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4)与所述齿圈齿轮(15)相哨合,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9)与所述行星架齿轮(21)相啮合,所述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8)及动力输出轴(11)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与外动力或外负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合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轴承(3)及第二输入轴轴承(6)成对设置,其中每对中至少有一个为单向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力合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支撑肋板(7),所述第一输入轴轴承(3)及第二输入轴轴承(6)中分别有一个轴承设于所述支撑肋板(7)上,所述齿圈轴承(16)也设于所述支撑肋板(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力合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轴承(22)通过行星架轴承套(23)固定在所述壳体(I)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力合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17)的外端还设有推力轴承(14),所述推力轴承(14)通过推力轴承套(13)固定在壳体(I)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力合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17)的外端还设有推力轴承(14),所述推力轴承(14)通过推力轴承套(13)固定在壳体(I)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合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17)及行星架(19)均为变径圆柱筒形,所述齿圈(17)及行星架(19)的外端直径小于内端直径。
【文档编号】F16H37/06GK204025587SQ201420472508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0日
【发明者】麻常选, 吴速, 于佩民 申请人:吴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