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255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结构。包括第一主流道与两个第一分流道;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一端交汇,且与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一端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轴线的夹角在40~120°范围内;所述第一主流道与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管路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夹角为40~120°的第一分流道,在进行合流时,能够使两个第一分流道内的液体沿斜向汇合并进入第一主流道内,这样两个第一分流道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不再是完全相对,因此对冲程度较低,阻力较小,所产生的噪音以及设备振动也较小,并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抽水效率,可以降低对排水车自身的车体结构强度以及动力输出的要求。
【专利说明】管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使用排水车进行排水作业时,需要使用大流量的液体输送设备对液体进行分流或合流。相关技术中一般会采用丁字形三通管或者U型三通管的方式来实现。
[0003]如图1至4所示,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在进行合流时两股分流均为相对流动,这样便会产生对冲,从而产生较大噪音,并可能引发设备振动,还会造成阻力增大,进而增加能耗,并降低抽水效率。而在进行分流时,由于两股分流的流向与原流向垂直,因此会对管壁产生较大冲击,同样会产生较大噪音,并可能引发设备振动,同时也会增大阻力,损失流速,进而增加能耗,并降低抽水效率。
[0004]这种情况会对排水车自身的车体结构强度以及动力输出具有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路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管路结构,包括第一主流道与两个第一分流道;
[0007]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一端交汇,且与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一端连通;
[0008]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轴线的夹角在40?120°范围内;
[0009]所述第一主流道与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0010]前述的管路结构中,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轴线的夹角在60?80°范围内。
[0011]前述的管路结构中,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两侧。
[0012]前述的管路结构中,还包括隔流板;
[0013]所述隔流板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交汇处,且向所述第一主流道延伸;
[0014]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分别位于所述隔流板的两侧。
[0015]前述的管路结构中,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交汇处存在正对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内侧壁;所述隔流板与所述内侧壁连接,且所述隔流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内侧壁在所述隔流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0016]前述的管路结构中,所述内侧壁为向远离所述第一主流道的方向凸出的弧面。
[0017]前述的管路结构中,还包括第二主流道、旋转三通连接管件以及两个第二分流道;
[0018]所述旋转三通连接管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连接端以及与两个所述旋转连接端垂直的固定连接端;
[0019]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固定连接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分流道均有一端与一个所述旋转连接端连接;
[0020]每个所述第二分流道远离所述旋转连接端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分流道上远离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一端连接。
[0021]前述的管路结构中,所述第二分流道为弯管。
[0022]前述的管路结构中,所述第一主流道为圆柱形或圆球形。
[0023]前述的管路结构中,所述管路结构中的管道或流道的径向截面均为方形或圆形。
[002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管路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夹角为40?120°的第一分流道,在进行合流时,能够使两个第一分流道内的液体沿斜向汇合并进入第一主流道内,这样两个第一分流道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不再是完全相对,因此对冲程度较低,阻力较小,所产生的噪音以及设备振动也较小,并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抽水效率,可以降低对排水车自身的车体结构强度以及动力输出的要求。
[00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相关技术中的管路结构的流体输送示意图;
[0028]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管路结构的剖视图;
[002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管路结构的剖视图;
[0030]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管路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31]【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20_第一主流道;21_第一分流道;22_隔流板;23_内侧壁;24_第二主流道;25_旋转三通连接管件;250_旋转连接端;252-固定连接端;26_第二分流道。
[003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主流道20与两个第一分流道21 ;
[0035]两个第一分流道21的一端交汇,且与第一主流道20的一端连通;
[0036]两个第一分流道21的轴线的夹角在40?120°范围内;
[0037]第一主流道20与第一分流道21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0038]通过设置两个夹角为40?120°的第一分流道21,在进行合流时,能够使两个第一分流道21内的液体沿斜向汇合并进入第一主流道20内,这样两个第一分流道21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不再是完全相对,因此对冲程度较低,阻力较小,所产生的噪音以及设备振动也较小,并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抽水效率。这样车体所产生的振动较小,所需提供的动力输出也会相应降低,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管路结构能够降低对排水车自身的车体结构强度以及动力输出的要求。
[0039]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大流量的液体输送管路直径较大,因此如果两个第一分流道21之间的夹角过小,则为了连接方便,会造成第一分流道21的长度过长,进而增加管路结构的体积,并且会降低结构强度;而随着两个第一分流道21的夹角增大,则会造成两个第一分流道21的相对程度越来越大,所产生的对冲效果也会越来越强。因此,合理选择夹角范围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两个第一分流道21的轴线的夹角在60?80°范围内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
[004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较为优选的方案为两个第一分流道21对称设置在第一主流道20的两侧。这样两个分流道21内的流体汇合后所产生的合力正好指向第一主流道20,汇合后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基本与第一主流道20的延伸方向一致,不会与第一主流道20的内壁产生过大的撞击。
[0041]为了进一步降低两个第一分流道21内液体汇合而产生的冲击,还可以在该管路结构内隔流板22 ;
[0042]隔流板22设置在两条第一分流道21的交汇处,且向第一主流道20延伸;
[0043]两个第一分流道21分别位于隔流板22的两侧。
[0044]通过隔流板22可以对两个第一分流道21内的流体进行导向作用,使两股流体在汇合时流向基本一致,不会有过大的冲击。而隔流板22在导向时其两侧都会受到冲击,因此其受力可以相互抵消,使隔流板22的振动程度降低。而在分流时,也可以通过隔流板22的疏导作用使第一主流道20内的水流疏导至与第一分流道21的延伸方向一致,在疏导过程中,由于其同样会同时受到来自两侧的力,因此也能够降低振动程度。
[0045]流体的流速越大对隔流板22的冲击就越大,因此所产生的噪音以及振动也就越大。为了降低流体的流速,如图6所示,可以使两个第一分流道21的交汇处存在正对第一主流道20的内侧壁23 ;隔流板22与内侧壁23连接,且隔流板22的厚度小于内侧壁23在隔流板2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0046]这样,在隔流板22的两侧会形成两个较大的缓冲空间,流体由第一主流道20或第一分流道21流入缓冲空间后由于空间增大,所以流速便会降低,进而降低对隔流板22的冲击。为了减小缓冲空间对流体的阻力影响,可以将缓冲空间的各个拐角处和连接处设置倒角过渡。
[0047]为了使缓冲空间的容积尽可能增大,可以将内侧壁23设计为向远离第一主流道20的方向凸出的弧面。
[0048]由于排水车的结构狭小,因此设置在排水车上的管路结构,其分流或合流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其它设备的设置。因此其往往在分流之后马上就需要再次合流。并且,由于排水车需要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因此要求管路结构不仅要起到分流或合流作用,还可能需要能够进行旋转。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管路结构还包括第二主流道24、旋转三通连接管件25以及两个第二分流道26 ;
[0049]旋转三通连接管件25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连接端250以及与两个旋转连接端垂直的固定连接端252 ;
[0050]第二主流道24与固定连接端252连接;每个第二分流道26均有一端与一个旋转连接端250连接;
[0051]每个第二分流道26远离旋转连接端250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分流道21上远离第一主流道20的一端连接。
[0052]这样,该管路结构便可通过旋转三通连接管件25实现旋转作业。
[0053]为了减小流体阻力,可以将第二分流道26设置为弯管。
[005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主流道2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或圆球形。管路结构中的诸如第一主流道20、第一分流道管道21、第二主流道24以及第二分流道26等的径向截面均可为方形或圆形。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流道与两个第一分流道; 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一端交汇,且与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一端连通; 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轴线的夹角在40?120°范围内; 所述第一主流道与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轴线的夹角在60?80。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流板; 所述隔流板设置在两条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交汇处,且向所述第一主流道延伸; 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分别位于所述隔流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交汇处存在正对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内侧壁;所述隔流板与所述内侧壁连接,且所述隔流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内侧壁在所述隔流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为向远离所述第一主流道的方向凸出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主流道、旋转三通连接管件以及两个第二分流道; 所述旋转三通连接管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连接端以及与两个所述旋转连接端垂直的固定连接端; 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固定连接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分流道均有一端与一个所述旋转连接端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分流道远离所述旋转连接端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分流道上远离所述第一主流道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道为弯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流道为圆柱形或圆球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结构中的管道或流道的径向截面均为方形或圆形。
【文档编号】F16L55/045GK204153375SQ201420548791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陈猛, 郭志远, 陈天生 申请人:陈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