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擦装置的弹簧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055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用于摩擦装置的弹簧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摩擦装置、尤其是摩擦离合器离合器盘的弹簧元件,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弹簧元件体,该弹簧元件体具有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和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这些弹簧元件体部件沿轴向方向相继设置并且在部分区域上相互贴靠,每个弹簧元件体部件具有用于摩擦衬片的沿圆周方向并排设置的接纳区域,使得摩擦衬片可设置在弹簧元件体两侧并且固定在该弹簧元件体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摩擦装置、尤其是用于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盘,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具有承载元件的盘状基体,所述承载元件具有外圆周,在外圆周上分布地设有多个摩擦组,所述摩擦组分别包括一个第一摩擦衬片和一个沿轴向方向设置在该第一摩擦衬片后方的第二摩擦衬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关于具有摩擦衬片的离合器盘描述了大量的实施方式。

例如DE 2920095 A1描述了一种汽车离合器盘的、尤其是用于金属或金属陶瓷摩擦衬片的摩擦衬片固定装置,其此外包括保持在边框中的摩擦衬片,所述摩擦衬片成对且相对置地设置在弹性的衬片支架上,每两个相同的衬片支架反向地以其拱曲部凸拱地相向设置,并且每个摩擦衬片及其边框通过至少两个固定铆钉与配置给其的衬片支架连接,并且两个相对置的衬片支架的所有固定铆钉这样分布于既有表面上,使得相对于尤其是衬片支架的一个对称线对称分布且互不重叠。每个衬片支架在相对置的衬片支架的固定铆钉的投影区域中具有相应的通孔。此外,摩擦衬片的边框也与衬片支架一致地具有通孔。在两个衬片支架之间在对称线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预压紧衬片支架的间隔铆钉。

将摩擦衬片设置在弹性衬片支架上因此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接合时金属或金属陶瓷摩擦衬片发生碰撞或冲击,由此摩擦衬片有可能提前损坏。这种类型的金属或金属陶瓷摩擦衬片的弹性与其它例如由树脂粘合纤维制成的摩擦衬片相比要小得多。另一方面,与其它摩擦衬片相比这种金属或金属陶瓷摩擦衬片的优点在于可由此传递更高的扭矩。但通过摩擦衬片的弹性设置也可改善在耦合时离合器的可计量性。

US 5,857,551 A公开了离合器盘的不同实施方式。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摩擦衬片分布地设置于三个摩擦组上,在衬片支架上沿周向方向并排设置两个摩擦衬片,这由US 5,857,551 A的图2可见。因此在根据US 5,857,551 A的离合器盘的该实施方案中,并非如上面描述的DE 2920095 A1中那样每两个摩擦衬片分别设置在单独的翼状的衬片支架上。

在根据US 5,857,551 A的离合器盘的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摩擦衬片一方面通过压紧并且另一方面通过铆接与衬片支架固定,实际的摩擦衬片本身烧结于摩擦衬片载体上。为了压紧摩擦衬片载体与衬片支架,衬片支架在三个侧面上弯曲并且还具有弯曲的接片,从而摩擦衬片载体在所有侧与衬片支架形锁合地连接。

在该实施方案中,摩擦衬片一方面如DE 2920095 A1中所描述的那样弹性固定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压紧刚性固定。

US 5,857,551 A还描述了离合器盘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在其中类似于DE 2920095 A1每两个摩擦衬片分别设置在单独的翼状衬片支架上。在US 5,857,551 A的图5所示的该实施方案中,衬片支架只比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的约一半大些。与此相关US 5,857,551 A说明所有摩擦衬片弹性固定,如这已在DE 2920095 A1中公开。即摩擦衬片不再部分刚性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尤其是在摩擦性能方面改善开头所提类型的离合器盘或一般性而言摩擦装置。

该任务一方面通过开头所提的弹簧元件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开头所提的摩擦装置来解决。为此在弹簧元件中规定,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和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至少大致构造成环状的并且用于摩擦衬片的每个接纳区域构成有第一接纳接片和第二接纳接片,所述第一接纳接片沿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二接纳接片下方,并且尤其是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的用于摩擦衬片的每个接纳区域的第一接纳接片和第二接纳接片由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构成并且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的用于摩擦衬片的每个接纳区域的第一接纳接片和第二接纳接片由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构成。

在摩擦装置中为了解决所述任务规定,所述第一和第二摩擦衬片与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元件连接——必要时在中间分别设有摩擦衬片载体,并且弹簧元件与承载元件连接,并且弹簧元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摩擦衬片之间。

借助弹簧元件可实现离合器盘或者说摩擦装置的转速稳健(drehzahlrobust)的设计。由单个区段、即单个摩擦衬片的离心力产生的倾斜力矩在当前设计中通过两个分开的接片支撑,下部接片受到拉力负荷并且因此构成抵抗倾斜力矩的高刚度。由此,弹簧接片、即接纳接片的偏转在转速影响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小。在不同转速的情况下的离合器调制(Kupplungsmodulation)可几乎相同地设计。通过单独弹性加载每个摩擦衬片可实现用于摩擦衬片的特别均匀的表面承压曲线图。通过为每个摩擦衬片设置两个接纳接片可改善摩擦装置刚度的可调节性。

为了减小轴向方向上的结构空间尺寸并且为了减小弹簧元件或者说摩擦装置的重量可规定,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的第一接纳接片分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的凹口中和/或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的第一接纳接片分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的凹口中。

此外为了协调单个或多个摩擦衬片的轴向刚度可规定至少一个下述措施:

-所述第一接纳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接纳接片沿径向方向构造得短于沿径向方向的第二接纳接片;和/或所述第二接纳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接纳接片沿径向方向构造得短于沿径向方向的第一接纳接片,和/或

-至少一对第一接纳接片的沿轴向方向相继设置的第一接纳接片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大于在两个沿轴向方向相继设置的第二接纳接片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或

-沿弹簧元件体的圆周方向并排设置的接纳接片的至少一个接纳接片沿径向方向构造得短于沿圆周方向的其它接纳接片,和/或

-在至少一对第一接纳接片的沿轴向方向相继设置的第一接纳接片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在沿弹簧元件体的圆周方向并排设置的其它第一接纳接片对的两个第一接纳接片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或在至少一对第二接纳接片的沿轴向方向相继设置的第二接纳接片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在沿弹簧元件体的圆周方向并排设置的其它第二接纳接片对的两个第二接纳接片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或

-接纳接片中的至少一个接纳接片沿弹簧元件体的圆周方向具有比其余接纳接片短的最大接片宽度。

除了改善摩擦衬片轴向刚度的可调节性外,在此还有利的是,所述措施不影响或至少几乎不影响摩擦装置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由此也可能为至少一些摩擦衬片设置不同的弹簧行程,从而至少一些摩擦衬片在不同的分离行程中与配合摩擦元件或者说配合摩擦装置接合。也可通过单独接纳摩擦衬片来设计相对于配合摩擦件的预定义的倾斜位置。由此还可在弹簧元件或者说弹簧元件部件的壁厚不变并且和接片宽度不变时几乎与转速稳健性无关地调节轴向刚度。

此外可规定,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分别构造成一件式的,由此整个弹簧元件可具有至少几乎在整个表面上相同的基本刚度,从而可更简单且更精确地调节在接合时摩擦衬片、即用于摩擦衬片的接纳接片的刚度特性。

此外可规定,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至少在接纳接片区域中具有壁厚,并且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至少在接纳接片区域中具有壁厚,在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的至少一个接纳接片区域中的壁厚小于在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的接纳接片区域中的壁厚。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在简化的示意性附图中:

图1为离合器盘的一种实施方案的轴向视图;

图2为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的斜视图;

图3为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的斜视图;

图4为弹簧元件的局部的斜视图;

图5为根据图4的弹簧元件连同设置的摩擦衬片的局部图;

图6为弹簧元件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局部的轴向视图;

图7为弹簧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剖视的侧视图;

图8为弹簧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局部的剖视的侧视剖;

图9为弹簧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局部的剖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使用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可以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的部件上。同样,在说明中选择的方位说明如上、下、侧等涉及直接描述以及所示的附图并且在方位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方位上。

图1示出一种以用于本身由现有技术公开的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盘1形式的摩擦装置。

离合器盘1是摩擦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在本发明范畴中也可能是其它摩擦装置、如制动器或一般性而言预压紧元件(以碟形弹簧的形式)。

离合器盘1可基本上相应于由现有技术公开的离合器盘。“基本上”在此是指——如将在下面更详细解释的——在关于摩擦衬片2、3的设置和弹簧元件4的结构方面存在区别。

据此,离合器盘1具有尤其是盘状的基体5。在该基体5上或在该基体中设有多个扭转弹簧6。但扭转弹簧6的设置不是强制性的,因而其在离合器盘1中的设置仅是可选的。此外,居中地设有用于容纳未示出的轴的凹口7。由于这原则上由现有技术公开,因此细节参考相关文献。

基体5包括盘状的承载元件8。该承载元件8至少设置在基体5的外圆周9的区域中。承载元件8可在——沿轴向方向观察——整个基体5的表面上延伸、即从凹口7延伸至外圆周9。凹口7因此(也)可构造在承载元件8中。在此情况下,扭转弹簧6(也)可设置在承载元件8中的相应容纳部内。

但也可规定,承载元件8构造成环状的并且仅设置在圆周9的区域中、即径向不延伸至凹口7区域中。

还可能的是,在承载元件8上在两侧至少在部分区域上地设置尤其是盘状的覆盖元件(未示出)。

优选承载元件8由金属板、尤其是由钢板制成。

优选地,承载元件8构造成一件式的、即并非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

弹簧元件4设置在承载元件8上并且与之连接。

弹簧元件4具有弹簧元件体10。该弹簧元件体10由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11和在图3中示出的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构成或者说包括第一和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

尤其是由图2和3两者可见,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至少大致构造成环状的。在此优选地,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分别构造成一件式的、尤其是构造为冲压件。但根据弹簧元件4的一种非优选实施方案,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中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体部件、例如也可以是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可构造成多件式的,用于形成相应的弹簧元件体部件11或12或两个环状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的各个部分彼此连接。

在弹簧元件圆周13上沿圆周方向14分布地设置有或者说构成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并且尤其是彼此间隔开距离的用于摩擦衬片2、3的接纳区域15。摩擦衬片2、3在此并非如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那样构造成环状、即闭合的环形件,而是以离散的区段形式沿圆周方向14并排并且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如尤其是由图5可见,各摩擦衬片2、3分别在弹簧元件4两侧设置。在此沿轴向方向分别有一个摩擦衬片2设置在一个摩擦衬片3后面。沿离合器盘1的圆周方向,摩擦衬片分别交替地并排设置在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上。因此分别有一个摩擦衬片2与一个摩擦衬片3构成一个摩擦组16或17,如这由图5可见。

但也可能的是(即使这并非是优选实施方式),分别有一个摩擦衬片2沿轴向方向与相应的另一个摩擦衬片2重合地设置并且分别有一个摩擦衬片3沿轴向方向与相应的另一个摩擦衬片3重合地设置,从而每两个摩擦衬片2并且每两个摩擦衬片3构成一个摩擦组16或17。

在所示的离合器盘1实施方案中,每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分别设有四个用于摩擦衬片2的接纳区域15和四个用于摩擦衬片3的接纳区域15。但也可设置与此不同数量的摩擦衬片2和/或摩擦衬片3、例如仅两个或三个或多于四个、如五个或六个摩擦衬片2和/或摩擦衬片3。

此外,在附图中仅示出两种几何形状不同的摩擦衬片2、3。在此也可设置多于两种几何形状不同的摩擦衬片2、3、如三种、四种等。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仅一个摩擦组16或17的两个摩擦衬片2或3的几何形状相同,甚至在此情况下一个摩擦组16、17的摩擦衬片2、3也可具有不同几何形状。

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与承载元件8连接。为此优选不仅在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中而且也在承载元件8中设有孔,使得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通过多个延伸穿过孔的铆钉18与承载元件8连接。

代替铆钉18或者除此之外,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与承载元件8的固定、即连接也可力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和/或形锁合地实现,例如其方式为: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的朝向承载元件8的端部区域至少大致弯曲90°并且插入承载元件8的相应缝槽状的容纳部中。

优选地,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设置在承载元件8的一侧上(沿轴向方向观察),如这在附图中所示。但承载元件8也可部分地设置在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之间。

应指出的是,承载元件8在离合器盘1中不延伸至其外圆周或者说其外径。

每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仅分别在一侧上——沿轴向方向观察——具有摩擦衬片2、3,从而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摩擦衬片2、3之间,这例如由图5可见。由此,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沿轴向方向优选直接相连,在此,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仅在部分区域上相互贴靠,这例如由图4可见并且在下面还将详细说明。

弹簧元件4的每个接纳区域15具有至少两个、尤其是仅两个接纳接片、即第一接纳接片19和第二接纳接片20。所述接纳接片19、20在此分布在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上。优选地,在每个摩擦组16、17中各两个第一接纳接片19和各两个第二接纳接片19沿轴向方向相继设置。尤其是这些接纳接片19、20与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一件式构造或者说由其构成。但接纳接片19、20也可分别构成单独的构件,其例如通过铆钉或螺钉和/或材料锁合地、如熔焊或钎焊或粘结和/或形锁合地与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连接。

沿轴向方向观察,各两个接纳接片19和两个接纳接片20相继设置。相继设置的接纳接片可以一样大,但其也可具有不同尺寸,这在下面还将详细说明。

第一接纳接片19沿径向方向观察设置在第二接纳接片20下方。弹簧元件4因此具有用于摩擦衬片2、3的径向内侧的接纳接片19和径向外侧的接纳接片20。

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优选彼此连接、即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不仅在承载元件8区域中通过铆钉18与承载元件8连接并且也彼此连接,而且设有附加铆钉21,通过所述铆钉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彼此连接。这些铆钉21在此优选不设置在接纳接片19、20区域中,而是沿圆周方向14观察设置在接纳接片19、20附近,这尤其是由图4和5可见。

代替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通过铆钉21的连接或者除此之外,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也可材料锁合、尤其是通过焊接或粘接、和/或形锁合、如折边咬合连接。

尤其是由图4可见,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仅在部分区域上相互贴靠。在接纳接片19、20区域中,这些弹簧元件体部件至少部分彼此间隔开地构造,由此接纳接片19、20在压力负荷下产生弹簧作用。为了形成所述间隔,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11的接纳接片19和20沿轴向方向向前突出于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11的平面弯曲并且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的接纳接片19和20沿轴向方向向后突出于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的平面弯曲。由此,接纳接片19从基底22起(在图4中以虚线示出)具有倾斜的第一接片部分23(相对于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11或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的垂直于离合器盘1轴向方向的平面倾斜)和与之连接的第二接片部分24,该第二接片部分至少大致平行于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11或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的垂直于离合器盘1轴向方向的平面延伸。与此类似,第二接纳接片20从基底25起(在图4中以虚线示出)具有倾斜的第一接片部分26(相对于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11或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的垂直于离合器盘1轴向方向的平面倾斜)和与之连接的第二接片部分27,该第二接片部分至少大致平行于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11或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的垂直于离合器盘1轴向方向的平面延伸。

在本发明的范畴中每个接纳接片19、20可具有多于一个倾斜的接片部分23、26、如两个或三个等,在此情况下这些倾斜的接片部分可具有不同于倾斜的第一接片部分23、26的斜度。

此外,可在接纳接片19、20上不构成平行的接片部分24、27,而是仅构成一个或多个倾斜的接片部分23、26,所述倾斜的接片部分又可相对于上述平面具有不同的斜度。但平行的第二接片部分24、27的设置或构造有利于改善摩擦衬片2、3在接纳接片19、20上的可连接性。

在附图中所示的弹簧元件4实施方案中,基底22和基底25沿径向方向分别构造在所述的接片部分23或27下方。但例如基底22也可设置在倾斜的第一接片部分23上方,即接纳接片19与图4所示反向设置,即并非朝向径向向外的方向、而是从基底22朝向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在此也可规定,并非所有的接纳接片19都反向构造,而是仅一些、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个接纳接片反向构造。在这种设计中,至少一些第一接纳接片19和第二接纳接片20的基底22和基底25沿径向方向观察并排设置,从而至少一些接纳接片19、20构造成蝴蝶状的。

但也可规定,至少一些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的方向反转,使得至少一些、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个第二接纳接片并非如图所示从基底25径向向外延伸,而是径向向内延伸。

为了将摩擦衬片2、3固定在接纳接片19、20上,接纳接片具有孔28、29或者说凹口,使得摩擦衬片2、3可借助铆钉30、31铆接。在此优选规定,在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之一中每两个孔28、29设有一个下降部32、33或沉降部。由此确保在沿离合器盘1的轴向方向分别将两个摩擦衬片2、3相继设置以形成摩擦组16、17之后,一个摩擦衬片2、3的铆钉30、31、即铆钉头不妨碍第二摩擦衬片2、3的固定。铆钉头容纳于下降部32、33中并且不突出于相应的接纳接片19、20的表面。

但原则上摩擦衬片2、3也能以其它方式与接纳接片19、20连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粘接或焊接,在后两种情况下无需在接纳接片19、20中设置孔28、29。

优选地,摩擦衬片2、3分别具有摩擦衬片载体34、35,摩擦衬片2、3固定、尤其是烧结于摩擦衬片载体上或与之粘接或钎焊,并且摩擦衬片借助摩擦衬片载体固定在接纳接片19、20上,这例如由图5可见。但摩擦衬片2、3也可直接与接纳接片19、20连接、如粘接,尽管这并非优选的实施方案。

此外,当摩擦衬片2、3铆接时,摩擦衬片2、3的高度(沿离合器盘1的轴向方向观察)大于铆钉30、31的铆钉头高度。

当摩擦衬片2、3与接纳接片19、20铆接时可能的是,摩擦衬片载体34、35在铆钉头区域中具有下降部,该下降部的内部尺寸大于铆钉头的外部尺寸,使得铆钉头至少部分容纳在该下降部中。

如上所述,两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沿离合器盘1的轴向方向观察设置在摩擦衬片2、3之间、即优选设置在摩擦衬片载体34、35之间。由此还可通过接纳接片19、20间隔的大小调节弹性或者说弹簧行程。优选地,离合器盘1的所有摩擦衬片2、3被弹性保持。

第一摩擦衬片2和第二摩擦衬片3优选由常用于此的金属或金属陶瓷烧结材料制成。但摩擦衬片也可由其它材料、如树脂粘合纤维材料来制造。这种类型的摩擦衬片2、3在相关文献中被详细描述,因而在此可参考这些文献。

在可用于形成粘合点的粘合剂方面也可参考相关文献,因为摩擦衬片的粘接本身是公知的。

摩擦衬片载体34、35可由铁基材料制成、如钢、尤其是结构钢或调质钢。也可使用其它适合的材料、如焊片,其尤其是由铁基材料、如钢、尤其是结构钢或调质钢制成。

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可由尤其是耐热的弹簧钢制成。

下面说明弹簧元件4或者说摩擦装置、尤其是离合器盘1的其它并且必要时本身独立的实施方式,在此又为相同部件使用与前面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为此参考或引用上述详细说明。

根据弹簧元件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可规定,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设置在相应的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的凹口36中,这例如由图4可见。所述凹口36在此如此之大,以致不妨碍第一接纳接片19的自由运动性。凹口36的形状和几何结构在此尤其是取决于第一接纳接片19的形状和几何结构。

如上面已经说明的,弹簧元件4实现了这样的可能性,即在每个摩擦衬片2、3固定到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和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上之后可在摩擦装置、尤其是离合器盘1接合时单独调节每个摩擦衬片2、3关于其沿轴向方向的刚度。尤其是通过接纳接片19、20的大小和/或接纳接片19、20的竖立角度和/或接纳接片19、20的壁厚来调节摩擦衬片2、3的刚度特性。

因此,根据弹簧元件4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可规定,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或沿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一接纳接片19上方的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在径向方向上构造得短于用于摩擦衬片2、3的相应的另一接纳接片20、19。为此在图6中例如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设有最大接片高度37,该接片高度大于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的最大接片高度38。最大接片高度37、38在此被定义为相应接纳接片19、20的径向最外点与各自基底22或25的相应距离,并且接纳接片19或20的各自基底22或25通常在接纳接片19、20或者说弹簧元件体部件11、12的相互贴靠部分和间隔开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延伸,这例如由图4可见。

但也可设置相反的结构,即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在径向方向上具有比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大的最大接片高度38。也可规定,在一种混合方案中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中的一些、例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个第一接纳接片具有比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大的接片高度38和/或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中一些、例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个第二接纳接片具有比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大的接片高度37。此外可规定,至少一些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的最大接片高度37和/或至少一些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的最大接片高度38彼此互不相同,即并非所有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具有相同的最大接片高度37和/或并非所有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具有相同的最大接片高度38。

因此原则上弹簧元件4的至少一个接纳接片19、20沿径向方向可具有比弹簧元件4的其余接纳接片19、20大或小的最大接片高度37、38。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代替上述实施方案或附加于此可规定,在一个摩擦组16、17的两个接纳接片19或20之间沿轴向方向的最大接片距离38大于在同一摩擦组16、17的两个接纳接片20或19——即沿径向方向设置在具有最大接片距离38的接纳接片19、20上方或下方的具有接片距离37的两个接纳接片19、20——之间的最大接片距离39。在图7中为此局部示出弹簧元件4的该实施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在摩擦组16的两个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之间的最大接片距离39大于两个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之间的最大接片距离38(在图5中示出)。

最大接片距离38、39在此是指两个接纳接片19或20之间的最大距离——在相互面对的表面之间测得。

在弹簧元件4的该实施方案中也可实现不同的设计。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中的全部或一些、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对第一接纳接片具有小于相应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的接片距离38。也可能的是,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中的全部或一些、例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对第二接纳接片具有小于相应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的接片距离39。也可能是这样的实施方案,在其中不仅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中一些、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对第一接纳接片而且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中的一些、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对第二接纳接片具有比一个摩擦组16或17的相配的接纳接片19、20小的接片间距38或39。在此也可沿圆周方向14错开,即,一对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具有较小的接片距离38,沿圆周方向14紧接着是一对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沿圆周方向14紧接着是一对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等。

在这些实施方案中也有利的是,接纳接片不具有在图7中所示的平行的第二接片部分24或27,而是仅具有倾斜的第一接片部分23或26并且在此这样构造倾斜角,使得摩擦衬片载体34、35或摩擦衬片2、3面状地贴靠在接纳接片19、20上。但为此目的例如也可将第二接片部分24或27构造成倾斜延伸的,且其倾斜角不同于第一接片部分23或26的倾斜角。

关于第一和第二接片部分23、26和24、27参见上述说明。

替代或附加于弹簧元件4的上述实施方案,根据另一种实施方案可规定,沿弹簧元件体11或12的圆周方向14并排设置的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中的至少一个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在径向方向上构造得短于同一摩擦组16或17中的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

该实施方案的一种示例在图8中示出。在此一个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在图8左侧示出)沿径向方向构造得短于沿轴向方向与该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相对置的第二个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在图8右侧示出)。

但也可将一个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在图8中未示出)沿径向方向构造得短于沿轴向方向与该径向内侧的第二接纳接片19相对置的第二个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在图8中未示出)。此外,在一个摩擦组16、17内不仅一个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而且一个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可沿径向方向均构造得短于沿轴向方向与所述接纳接片19、20相对置的相应的接纳接片19、20。此外,还可将两个沿圆周方向14并排设置的接纳接片19和/或接纳接片20中的一个接纳接沿径向方向构造得短于相应另一各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和/或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此外还可将弹簧元件体部件11和/或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沿圆周方向14的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在径向方向上构造得较短,然后是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然后又是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等。

根据弹簧元件4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又代替或附加于上述实施方案)可规定,至少一个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沿弹簧元件体10的圆周方向14比其它接纳接片19、20具有更短的最大接片宽度40,如这在图6中以虚线示出。但也可规定,至少一个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沿弹簧元件体10的圆周方向14具有比其它接纳接片19、20更短的最大接片宽度41。

在此也可能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沿圆周方向14每两个径向内侧的第一接纳接片19可具有更短的接片宽度40和/或沿圆周方向14每两个径向外侧的第二接纳接片20可具有更短的接片宽度41。也可如上所述交替设置更短的第一和第二接纳接片19、20。

根据弹簧元件4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又代替或附加于上述实施方案)可规定,第一弹簧元件体部件11至少在至少一个接纳接片19和/或接纳接片20的区域中(优选整个弹簧元件体部件11)具有壁厚42,该壁厚小于第二弹簧元件体部件12的壁厚43,这在图9中示出。

实施例示出弹簧元件4或者说摩擦装置、尤其是离合器盘1的可能的实施方案,在此应注意,各个实施方案彼此间的不同组合也是可能的。

最后按规定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弹簧元件4或者说摩擦装置、尤其是离合器盘1的结构,离合器盘或者说其组成部分局部未按比例和/或放大和/或缩小地示出。

并且接纳区域(15)的第一接纳接片(19)和第二接纳接片(20)在轴向方向上相继设置并且部分地彼此间隔开距离。

附图标记列表

1 离合器盘

2 摩擦衬片

3 摩擦衬片

4 弹簧元件

5 基体

6 扭转弹簧

7 凹口

8 承载元件

9 圆周

10 弹簧元件体

11 弹簧元件体部件

12 弹簧元件体部件

13 弹簧元件圆周

14 圆周方向

15 接纳区域

16 摩擦组

17 摩擦组

18 铆钉

19 接纳接片

20 接纳接片

21 铆钉

22 基底

23 接片部分

24 接片部分

25 基底

26 接片部分

27 接片部分

28 孔

29 孔

30 铆钉

31 铆钉

32 下降部

33 下降部

34 摩擦衬片载体

35 摩擦衬片载体

36 凹口

37 接片高度

38 接片距离

39 接片距离

40 接片宽度

41 接片宽度

42 壁厚

43 壁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