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33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规定部件之间进行缓冲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设置有由箱和盖构成的杂物箱。在杂物箱的箱的边缘设置有缓冲装置,具有在将杂物箱的盖关闭时与盖抵接而利用弹力使盖和箱的碰撞缓和的功能。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缓冲装置具备:壳体部件,其安装于杂物箱的箱的边缘;销部件,其收容于壳体部件;以及弹簧部件,其对销部件进行预紧。在将杂物箱的盖关闭时,该缓冲装置利用弹簧部件对与销部件抵接的盖进行预紧而使盖和箱的碰撞缓和。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24353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弹簧部件与销部件的移动量相应地挠曲,并与该挠曲量相应地产生预紧力。在该缓冲装置中,如果为了使与销部件的移动量相应的预紧力进一步增加而增大弹簧部件,则缓冲装置整体变得大型化。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了与销部件的移动量相应的预紧力而不会使缓冲装置变得大型化的缓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缓冲装置具备:筒状的壳体部件;以及销部件,其可滑动地插入于壳体部件。壳体部件的端部具有:孔形成部,其形成供销部件插入的插入孔;以及狭缝,其能够使孔形成部进行扩大变形。在销部件的外周面以及孔形成部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锥形部,销部件在从壳体部件的内侧被压入于插入孔的方向上移动,销部件的外周面以及孔形成部的内周面经由锥形部而滑动,由此对插入孔进行按压而使其扩展。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了与销部件的移动量相应的预紧力而不会使缓冲装置变得大型化的缓冲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缓冲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缓冲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用于对缓冲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缓冲装置中的销部件的移动量与载荷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第1变形例的缓冲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第2变形例的缓冲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第3变形例的缓冲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其他变形例的壳体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缓冲装置10的分解图。图2是缓冲装置10的主视图。这里,对各附图中示出的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缓冲装置10安装于安装部件,用于使规定部件与安装部件的碰撞缓和,或者用于使在从安装部件离开的方向上移动的规定部件的移动衰减。例如,缓冲装置10安装于杂物箱的箱,在将杂物箱的盖关闭的中途,与盖的接触面抵接而抑制箱与盖的碰撞。另外,缓冲装置10在打开方向上进行预紧,如果将盖的锁止解除,则对盖的打开动作进行辅助。

在杂物箱的箱的开口边缘形成有安装孔,在该安装孔安装缓冲装置10。另外,在将杂物箱的盖关闭的情况下,作为与盖的边缘的接触面抵接而将盖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的预紧单元起作用。杂物箱的箱是固定于车身的安装部件,盖是能够对箱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开闭体且是被缓冲部件。杂物箱的箱可以与仪表板一体。

缓冲装置10构成为包含:螺旋状的螺旋弹簧40;销部件20,其插入于螺旋弹簧40;以及壳体部件50,其对螺旋弹簧40进行收容,由这些部件进行组装而形成为1个单元。

销部件20可滑动地插入于主体部52。销部件20具有:头部22,其能够与被缓冲部件抵接;棒状的轴部24,其与头部22连结,在前端形成有止脱部28;以及弹簧支撑部26,其在轴部24的头部22侧形成为凸缘状。

头部22由橡胶材料形成,与由塑料材料形成的销部件20的主体独立。头部22通过结合部30而与销部件20的主体结合。轴部24具有:小径部24a,其具有止脱部28;锥形部24b,其外周面从大径部24c朝向小径部24a而缩径;以及大径部24c,其具有弹簧支撑部26。大径部24c的直径比小径部24a的直径大。止脱部28形成为使得小径部24a的前端在径向上鼓出。小径部24a以及大径部24c的外径恒定,锥形部24b沿轴向倾斜。

壳体部件50形成为有底筒状,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52;开口部56和凸缘部54,它们形成于主体部52的一端;底部64,其形成于主体部52的另一端;以及多个卡止部60,它们形成于主体部52的外周面。壳体部件50通过朝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卡止部60而固定于安装孔的边缘。

主体部52以及底部64因狭缝58而形成为两岔状,该狭缝58以从主体部52的中途至底部64沿着轴向切口的方式形成。狭缝58与底部64的插入孔66相连,使底部64以及主体部52的局部分离为2部分而形成一对脚片52a。

底部64具有:孔形成部65,其形成供销部件20插入的插入孔66;以及凸部62,其向壳体部件50的内侧凸出。在自由状态下,孔形成部65的内径可以与小径部24a的外径大致相同。孔形成部65处于自由状态是指未使一对脚片52a张开的状态。如果孔形成部65在自由状态下未扩径,则几乎无间隙地对轴部24的小径部24a进行保持。

凸部62形成为从底部64的内表面朝向轴向内侧凸出。凸部62的内周面与孔形成部65的内周面平坦而无阶梯差地连接。凸部62的剖面形成为半圆弧状。一对凸部62在一对脚片52a分别形成为半圆筒形状,作为整体而划分出圆筒形状。

螺旋弹簧40将轴部24包围并收容于壳体部件50,第1端部42与销部件20的弹簧支撑部26抵接,第2端部44与壳体部件50的底部64抵接。螺旋弹簧40将销部件20向开口部56露出的方向进行预紧,以使销部件20的头部22从开口部56伸出。如图2所示,被螺旋弹簧40预紧的销部件20因止脱部28卡挂于底部64的表侧的边缘而被止脱。

图3是用于对缓冲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3(a)~图3(c)是缓冲装置10的从中心轴通过的剖面图,按顺序示出销部件20被压入而后退的状态。图3(a)中示出固定于安装部件12的安装孔12a的状态。

如图3(a)所示,由凸缘部54的背面与多个卡止部60对安装孔12a的边缘进行夹持,由此将缓冲装置10安装于安装部件12。对于卡止部60而言,将卡止部60的两侧形成为比其他主体部52的部分薄,由此形成为能够向径向内侧挠曲,在将安装时的缓冲装置10插入于安装孔12a时挠曲。

如果将缓冲装置10压入安装部件12的安装孔12a,则卡止部60以挠曲的方式被安装,因此安装作业容易。卡止部60通过薄壁部分而无自由端且一体地形成于主体部52,因此能够避免卡止部60过度地向内侧挠曲而卡挂于螺旋弹簧40等。

止脱部28卡挂、保持于孔形成部65的边缘。孔形成部65在自由状态下形成为直径比止脱部28的直径小。通过将销部件20的止脱配置于壳体部件50的底部64,从而与将销部件20的止脱配置于壳体部件50的侧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壳体部件50的外径。由此形成为棒状的轴部24、将轴部24包围的螺旋弹簧40、将螺旋弹簧40包围的壳体部件50这样的简单的形状,因此能够减小缓冲装置10的主体部52的外径,能够使缓冲装置10实现小型化。

底部64的插入孔66能够通过狭缝58而进行扩大变形。在将销部件20组装于壳体部件50时,将销部件20的轴部24压入插入孔66。此时,止脱部28的直径比插入孔66的直径大,因此多个脚片52a被按压而扩展张开。如果多个脚片52a张开,则处于脚片52a的前端处的插入孔66进行扩大变形。如果止脱部28从插入孔66通过,则脚片52a闭合,插入孔66缩径而恢复为原状。由此,能够仅通过将销部件20压入插入孔66而容易地进行组装。

如图3(a)所示,螺旋弹簧40收容于壳体部件50,销部件20的轴部24收容于壳体部件50,头部22向外部伸出。螺旋弹簧40的第2端部44与底部64的内表面抵接。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弹簧长度。

螺旋弹簧40的第2端部44配置为在一对凸部62的外侧将其包围,并配置于凸部62的外周面62a与主体部52的内周面之间。凸部62插入于螺旋弹簧40的第2端部44。由此,能够抑制螺旋弹簧40的径向上的偏移。

如图3(b)所示,在将杂物箱的盖关闭时,盖与头部22抵接,销部件20抵抗螺旋弹簧40的预紧而向壳体部件50内后退。壳体部件50被固定,销部件20相对于壳体部件50进行相对移动,以从插入孔66向外侧凸出的方式移动。通过该移动而使得位于插入孔66内的轴部24从小径部24a变化为锥形部24b。

如果销部件20移动而从插入孔66向外侧露出,则销部件20的锥形部24b与孔形成部65的内周面抵接,使得一对脚片52a张开,对插入孔66进行按压而使其扩展。销部件20的外周面以及孔形成部65的内周面经由锥形部而滑动,从而使得插入孔66被按压而扩展。如图3(c)所示,如果进一步压入销部件20,则进一步使一对脚片52a张开,使插入孔66扩径。销部件20的外周面以及孔形成部65的内周面经由锥形部而滑动,包含销部件20的外周面在锥状的孔形成部65的内周面滑动、和/或孔形成部65的内周面在销部件20的锥形部24b滑动。

通过配置为螺旋弹簧40的第2端部44将凸部62包围,从而在一对脚片52a张开时,能够抑制从底部64脱离而落入插入孔66内。

另外,随着一对脚片52a张开而将锥形部24b朝向径向内侧进行预紧。该脚片52a的预紧力能够分解为在使得销部件20从开口部56露出的方向上进行预紧的分量、以及锥形部24b和脚片52a的摩擦力增加的分量。因此,随着利用锥形部24b使一对脚片52a张开,相对于销部件20的移动量的阻力增加。如果一对脚片52a张开,则在螺旋弹簧40的预紧力的基础上再加上摩擦力以及对销部件20进行回压的力,从而相对于销部件20的移动量的载荷特性大幅地变化。通过脚片52a的张开而能够改变与销部件20的移动量相应的缓冲装置10的阻力的变化率。

图4是用于对销部件20的移动量和与其相应的载荷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4的横轴表示销部件20的移动量,纵轴表示缓冲装置10所产生的载荷(阻力)。即,缓冲装置10对将销部件20压入的杂物箱的盖施加与图4所示的销部件20的移动量相应的载荷,减弱将盖关闭的速度。销部件20的移动量为零的状态是缓冲装置10自由的状态。

在销部件20的移动量从零至S1的期间,小径部24a位于孔形成部65内而仅利用螺旋弹簧40的预紧力对销部件20进行预紧,相对于销部件20的移动量的载荷线性地增加。如果销部件20的移动量达到S1,则锥形部24b开始被压入孔形成部65内,在螺旋弹簧40的预紧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因脚片52a的张开而产生的载荷。

如图4的载荷特性102所示,对于缓冲装置10而言,在销部件20被压入的初始状态下仅因螺旋弹簧40而在销部件20线性地产生载荷,如果因销部件20的压入继续而锥形部24b相对于孔形成部65滑动并使得脚片52a开始张开,则能够急剧地提高缓冲装置10起作用的载荷。与图4所示的仅利用螺旋弹簧40的预紧力对销部件20进行预紧的线性的载荷特性104相比,载荷的变化率从脚片52a开始张开的移动量S1起增大。由此,对于缓冲装置10而言,在将杂物箱的盖关闭时,如果盖接近箱而使得销部件20的压入量大于或等于移动量S1,则载荷急剧上升,通过使盖的移动衰减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盖和箱的接触所引起的撞击音。另外,在将杂物箱的盖关闭的状态下,缓冲装置10的销部件20在使得一对脚片52a张开的状态下与盖抵接,因此能够抑制盖的晃动。

另外,在一对脚片52a张开的情况下,螺旋弹簧40的第2端部44与一对凸部62的外周面抵接,螺旋弹簧40起到抑制张开的作用。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相对于销部件20的移动量的阻力的变化率。另外,在一对脚片52a随时间而反复张开的情况下,第2端部44在抑制一对脚片52a的张开的方向上进行预紧,因此能够抑制脚片52a的疲劳,能够抑制性能随时间而下降。

返回至图3。凸部62的外周面62a形成为朝向轴向内侧缩径。另外,凸部62的内周面62b形成为朝向轴向内侧扩径。即,凸部62形成为从根部朝向前端而变细。

在凸部62以及孔形成部65的内周面形成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锥形部。通过使凸部62以及孔形成部65的内周面以朝向轴向内侧扩径的方式形成为锥状,在销部件20向从孔形成部65露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通过与销部件20的抵接而使得插入孔66扩径。

凸部62在周向上设置,外周面62a以在凸出的方向上接近中心轴的方式倾斜。通过将凸部62的外周面62a设为锥状,从而随着一对脚片52a张开,与凸部62的外周面接触的螺旋弹簧40增多,能够使抑制该张开的螺旋弹簧40的阻力增大。

在主体部52的内周面具有从开口部56侧朝向底部64侧缩径的倾斜面52b。倾斜面52b作为螺旋弹簧40的插入引导件而起作用。

图5是用于对第1变形例的缓冲装置100进行说明的图。在第1变形例的缓冲装置100中,螺旋弹簧140的形状与图3所示的缓冲装置10的螺旋弹簧40不同。另外,锥形部124b的轴向长度形成为比图3所示的轴部24的锥形部24b的轴向长度更长。

第1变形例的缓冲装置100由销部件20、螺旋弹簧140以及壳体部件50构成。螺旋弹簧140为2圈。此外,也可以是1圈的螺旋弹簧140。该螺旋弹簧140并非为了对销部件20进行预紧而设置,而是为了抑制一对脚片52a的张开而设置。

在壳体部件50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螺旋弹簧140的轴向移动的多个凸起部153。多个凸起部在周向上配置,从壳体部件50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凸出。螺旋弹簧140的轴向移动被底部64和凸起部153限制。螺旋弹簧140配置于凸部62的外周面与壳体部件50的内周面之间,对径向移动进行限制。

销部件20的轴部124具有从大径部124a至止脱部28而缩径的锥形部124b。如果销部件20向从插入孔66向外侧露出的方向上移动,则锥形部124b从开始移动时起相对于孔形成部65滑动,对孔形成部65进行按压而使其扩展,一对脚片52a张开。由此,能够对销部件20施加与销部件20的移动相应的载荷。另外,螺旋弹簧140起到抑制脚片52a的张开的作用,从而能够增加与销部件20的移动相应的载荷,能够抑制一对脚片52a的疲劳。

图6是用于对第2变形例的缓冲装置200进行说明的图。第2变形例的缓冲装置200从第1变形例的缓冲装置100中将螺旋弹簧140去除,由销部件20以及壳体部件50构成。

在第2变形例中,销部件20的轴部224具有从大径部224a至止脱部28而缩径的锥形部224b。如果销部件20向从插入孔66向外侧露出的方向上移动,则锥形部224b从开始移动时起相对于孔形成部65滑动,对孔形成部65进行按压而使其扩展,一对脚片52a张开。由此,能够抑制成本,即使不使用螺旋弹簧40也能够对销部件20施加与销部件20的移动相应的载荷。

图7是用于对第3变形例的缓冲装置300进行说明的图。第3变形例的缓冲装置300与图1所示的缓冲装置10相比,不同点在于,在销部件320未设置头部,销部件320未从壳体部件50的开口部56露出。销部件20具有从插入孔66凸出的连结部329,连结部329接受来自外部的输入。即,第3变形例的缓冲装置300与图1所示的缓冲装置10相比,输入的方法不同。

销部件320具有:轴部24;凸缘状的弹簧支撑部26,其形成于轴部24的一端;以及止脱部28和连结部329,它们形成于轴部24的另一端侧。止脱部28以及连结部329处于从插入孔66向外侧露出的状态。例如,通过将连结部329与杂物箱的盖连结,能够使因自重而打开的盖的打开速度变得缓慢。

图8是用于对变形例的壳体部件进行说明的图。图8(a)~图8(c)表示壳体部件的一部分,主要表示底部。各变形例的壳体部件可以与缓冲装置10、各变形例的缓冲装置组合。

图8(a)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壳体部件450的孔形成部65在圆弧状的空隙部72形成于孔形成部65的周围这一点上与图3所示的缓冲装置10的方式不同。空隙部72以将孔形成部65包围的方式形成于底部64。空隙部72容易使孔形成部65进行扩大变形,因此将狭缝58的轴向长度设定为较短而抑制脚片52a的张开。

图8(b)所示的第5变形例的壳体部件550,通过4个狭缝558而形成4个脚片452a。由此,能够增加狭缝558的数量而容易使脚片552a张开。凸部562也与脚片552a的数量相应地形成有4个。

在图8(c)的第6变形例的壳体部件650中,未形成狭缝、脚片,通过使圆弧状的空隙部672形成于孔形成部665的周围而能够使插入孔66进行扩大变形。空隙部672以将孔形成部665包围的方式在底部64形成有多个。孔形成部665具有从圆形部分沿径向延伸的切缝部665a。切缝部665a在对角线上形成有2个,并形成于2个空隙部672之间。通过切缝部665a能够容易使插入孔66进行扩大变形。底部64未张开,因此能够避免支撑于底部64的内表面处的螺旋弹簧40的第2端部44脱离。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还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对实施例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这种施加了变形的实施例也能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还能够对各变形例进行组合。

在实施方式中,对将缓冲装置10安装于杂物箱的箱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以下述方式构成,即,将缓冲装置10安装于盖,在将盖关闭的情况下与箱的边缘抵接而进行缓冲。

另外,图1中对头部22与销部件20独立且由橡胶材料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该方式。例如,头部22可以与轴部24一体且由塑料材料形成。另外,头部22可以与轴部24独立且由塑料材料形成。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凸部62的剖面形成为圆弧状的方式,但并不局限于该方式。例如,在孔形成部65的边缘,多个凸部可以在周向上分离地形成。另外,凸部62可以是作为螺旋弹簧40的第2端部44的止脱件的凸起。

标号的说明

10缓冲装置、12安装部件、12a安装孔、20销部件、22头部、24轴部、24a小径部、24b锥形部、24c大径部、26弹簧支撑部、28止脱部、30结合部、40螺旋弹簧、42第1端部、44第2端部、50壳体部件、52主体部、52a脚片、52b倾斜面、54凸缘部、56开口部、58狭缝、60卡止部、62凸部、62a外周面、62b内周面、64底部、65孔形成部、66插入孔。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在规定部件之间进行缓冲的缓冲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