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及其缝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7450阅读:9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及其缝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服役20年以上的地下排水管道总长度约5.8万公里,这些老旧管道多存在渗漏、腐蚀等病害现象,一旦受到外界扰动将很容易造成道路塌方、管道爆裂等事故。若采用传统开挖修复方法,不仅施工程序复杂、工期长、成本高,同时会破坏公共设施、堵塞交通、浪费人力和物力资源,因此,病害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非开挖技术主要有衬管法、局部树脂固化、接口嵌补法、注浆法和碎管法等。其中衬管法应用最广泛最成熟,而复合软管材料就是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专用工程材料。复合材料包括三层:防渗层、软管织物基布和浸渍在软管织物基布的树脂层。复合材料衬于受损管道后,其防渗膜对内层树脂起到密封的作用,并能改善管状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可使管道内壁更加光滑,利于流体的流动;固化树脂可以增加内衬管的刚度和强度,修复后可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增加30~50年。

在我国,大部分管道修复材料仍依赖进口。国外材料价格昂贵,基于国内管道修复的巨大市场,国内企业已开始着手进行国产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然而,与进口材料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软管的强度方面,其无纺布抗拉强度远高于国内产品。近年来,国内兴起了采用玻璃纤维布替代无纺布的趋势,玻璃纤维布能够很好的弥补强度方面的缺陷,但在施工过程中,玻璃纤维布对施工人员伤害巨大,特别是对于暴露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限制了玻璃纤维布在管道非开挖修复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及其缝制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衬软管包括防渗层(1)、织物基层(2)和加强层(3)。所述防渗层(1)采用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厚度为0.5-0.8mm。所述织物基层(2)为无纺布,采用双层结构,幅宽为1-8m;所述加强层(3)位于织物基层(2)中间,通过针刺的方式与织物基层(2)复合,幅宽与织物基层(2)相同,厚度与单层织物基层(2)厚度相同,为1.5-10.5mm。

一种用于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缝制的方法,所述复合内衬软管缝制的方法包括如下阶段:首先,织物基层(2)和加强层(3)通过针刺方式复合;然后,经定型处理后,采用流延法将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流延到一侧织物基层(2)上,形成防渗层(1);之后,在平面材料两端预留缝合区域(4),宽度为7-10cm,通过上下搭接方式进行缝合,制成管状织物;最后,采用膜条(5)粘接的方式将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最终形成复合内衬软管。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复合内衬软管结合了无纺布的环保特性和玻璃纤维布的抗拉特性,幅宽满足300mm-2500mm的管道修复。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不用直接接触玻璃纤维层,避免对操作人员身体的伤害。经施工后,防渗层可耐受管道内流动水体的浸蚀,内侧软管与树脂形成牢固的更新管道;修复更新管道内衬管表面光洁、平整,有效保证修复更新管道功能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织物基层、加强层和防渗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复合软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渗层;2-织物基层;3-加强层;4-预留缝合区域;5-膜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衬软管包括防渗层(1)、织物基层(2)和加强层(3)。所述防渗层(1)采用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厚度为0.5-0.8mm。所述织物基层(2)为无纺布,采用双层结构,幅宽为1-8m;所述加强层(3)位于织物基层(2)中间,通过针刺的方式与织物基层(2)复合,幅宽与织物基层(2)相同,厚度与单层织物基层(2)厚度相同,为1.5-10.5mm。

一种用于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缝制的方法,所述复合内衬软管缝制的方法包括如下阶段:首先,织物基层(2)和加强层(3)通过针刺方式复合;然后,经定型处理后,采用流延法将聚氨基甲酸酯(pu)材料流延到一侧织物基层(2)上,形成防渗层(1);之后,在平面材料两端预留缝合区域(4),宽度为7-10cm,通过上下搭接方式进行缝合,制成管状织物;最后,采用膜条(5)粘接的方式将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最终形成复合内衬软管。

复合内衬软管厚度应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q=100×(d--dmin)/d(3)

式中:t---复合内衬软管的壁厚,mm

p---地下水压力,mpa,本实施例中取0.02mpa

c---椭圆度折减因子

q---原有旧管道的椭圆度,%

d---原有旧管道的平均内径,mm

dmin---原有旧管道的最小内径,mm

dmax---原有旧管道的最大内径,mm

n---安全系数,推荐取值为2.0

el---内衬管的长期弹性模量,mpa,本实施例取1379mpa

k---圆周支持率,推荐取值为7.0

μ---泊松比,原位固化法内衬管取0.3

实施例1: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当病害管道公称直径为300mm时,经上述公式计算,复合内衬软管厚度为5.93mm,此时,按照无纺布:玻璃纤维布:无纺布厚度比例1∶1∶1进行复合,即单层材料厚度为1.98mm,取pu膜厚度为0.5mm,实际总厚度为6.5mm。

实施例2: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当病害管道公称直径为1200mm时,经上述公式计算,复合内衬软管厚度为16.54mm,此时,按照无纺布:玻璃纤维布:无纺布厚度比例1∶1∶1进行复合,即单层材料厚度为5.51mm,取pu膜厚度为0.6mm,实际总厚度为17.2mm。

实施例3: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复合内衬软管,当病害管道公称直径为2400mm时,经上述公式计算,复合内衬软管厚度为31.13mm,此时,按照无纺布:玻璃纤维布:无纺布厚度比例1∶1∶1进行复合,即单层材料厚度为10.40mm,取pu膜厚度为0.8mm,实际总厚度为32.0mm。

以上对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