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洗衣机及其轴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8161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滚筒洗衣机及其轴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筒洗衣机的轴承系统,尤其涉及轴承系统中的油封结构。



背景技术:

滚筒洗衣机包含外桶和内桶,由电机驱动旋转的驱动轴穿过外桶固定连接至内桶。驱动轴与外桶通过轴承系统连接。轴承系统包含围绕驱动轴的轴承座,以及设置于驱动轴与轴承座之间的轴承。由于在运行洗涤程序时外桶会盛水,为了阻止水进入轴承座而使轴承生锈失效,轴承系统还包含油封。

油封的密封功能主要通过唇边和轴过盈配合以及油腔内的油脂共同实现。装配后,过盈产生的压力使唇边在驱动轴的表面形成一定宽度的刃口。驱动轴旋转时,附近的油脂在刃口形成一层薄膜。该油膜和附近的油分子在分子的作用力下相连,从而阻止水分子进入。

唇边的正压力来自材料弹性和过盈配合。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该正压力逐渐衰减,于是刃口的油膜也随之消减,并被破坏。尤其是当洗衣液里带有去油效果时,油膜的销蚀会更快。于是水将逐渐越过失效的各层唇边,进入油腔,并最后进入轴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高滚筒洗衣机轴承系统的油封的密封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针对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滚筒洗衣机的轴承系统,包含围绕内桶驱动轴设置的轴承、轴承座、以及设置于轴承靠近内桶的一侧从而隔离外桶内的水的油封,其中油封包含围绕内桶驱动轴设置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以及设置于油腔外围并密封地安装于轴承座内壁上的骨架,其中第一油腔由过盈配合在驱动轴上的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与驱动轴围绕而成,第二油腔由过盈配合在驱动轴上的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与驱动轴围绕而成,第一唇边靠近内桶设置,第三唇边远离内桶,第二唇边位于第一唇边与第三唇边之间,第一唇边背离驱动轴的外侧设有向心地将第一唇边压紧在驱动轴上的压紧装置。

由于在面向内桶的第一唇边上也即直接与水接触的第一唇边上设置压紧装置,第一唇边的抱紧力不会随着材料的老化而衰减,因此油腔内的油脂不容易受到水的侵蚀。即使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因为材料的老化而失去抱紧力,第一唇边任然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于是油封的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提升。

优选地,压紧装置为环形弹簧。

优选地,第一唇边的所述外侧具有接纳所述压紧装置的凹槽。

优选地,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及第三唇边通过连接壁连接至骨架的轴向的中间部分。如此设置在将油封装入轴承座时更容易,不容易发生倾斜。而且装配后各唇边的抱紧力更均匀。

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及第三唇边与驱动轴接触的部分为楔形截面结构。

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中预先装入密封油脂。

油封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轴承系统的滚筒洗衣机。

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洗衣机由于具有上述的轴承系统,因此也具备上述轴承系统的有益效果。轴承系统中的油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不容易因为轴承系统中油封的失效而使水进入轴承造成滚筒洗衣机传动不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滚筒洗衣机桶结构及轴承系统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2为油封的轴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滚筒洗衣机100具有盛水的外桶2和位于外桶2内的内桶4。内桶4与驱动轴6固定连接,从而随着驱动轴6的旋转而旋转。驱动轴6穿过外桶2的后壁22。

为了支撑驱动轴6,外桶后壁22上设有轴承座24。轴承座24内设置轴承26。驱动轴6可转动地支撑在轴承26内。

为了阻止外桶2内的水进入轴承26,轴承座24内靠近内桶4的一侧装有油封10。油封10将外桶2内的空间与轴承26隔离。

结合图1与图2可见,油封10包含围绕驱动轴6设置的第一油腔12a和第二油腔12b,以及设置于油腔12a、12b外围并密封地安装于轴承座24的内壁240上的骨架14。第一油腔12a和第二油腔12b中预先装入起密封作用的油脂。第一油腔12a由过盈配合在驱动轴6上的第一唇边16a和第二唇边16b与驱动轴6围绕而成。第二油腔12b由过盈配合在驱动轴6上的第二唇边16b和第三唇边16c与驱动轴6围绕而成。第一唇边16a、第二唇边16b及第三唇边16c通过连接壁18连接至骨架14的轴向的中间部分141。整个油封10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弹性材料优选采用橡胶。

作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一唇边16a、第二唇边16b及第三唇边16c与驱动轴6接触的部分为楔形截面结构。

更为具体地,第一唇边16a靠近内桶4设置,第三唇边16c远离内桶,第二唇边16b位于第一唇边16a与第三唇边16c之间。第一唇边16a隔离外桶2内的空间与第一油腔12a。第一唇边16a背离驱动轴6的外侧设有向心地将第一唇边16a压紧在驱动轴6上的环形弹簧20。该环形弹簧20由耐锈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因而不容易变形或老化失效。

为了使环形弹簧20更加稳定,第一唇边16a的背离驱动轴6的外侧具有接纳环形弹簧20的凹槽21。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实用新型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