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8147阅读:2144来源:国知局
轴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动轴承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套。



背景技术:

轴套是组成滑动轴承的一部分,其为套设在转轴上的筒状机械零件,通常来说,轴套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轴套与轴采用间隙配合。滑动轴承与一般轴承的区别在于,滑动轴承内没有滚珠等滚动体,其通常采用注入润滑油油使轴与轴套之间产生油封,从而减少轴与轴套之间的磨损。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轴套与轴承座在安装过程中,轴套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和腐蚀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020291615.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陶瓷轴承,其通过在轴承外设置有陶瓷层,通过利用陶瓷的耐腐蚀和耐磨性能,从而提高了轴套的耐腐蚀和耐磨性能,但是该种设置方式只适用于小型轴套,而一般的大型轴套通常采用分体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小型轴套设置陶瓷层的方式不适用于大型轴承,例如采用上述文件中的高温离子喷附的方式,在轴套使用过程中,一但分体的轴套发生窜动,将会导致陶瓷层在分体的轴套之间发生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腐蚀和耐磨的轴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套,包括轴套本体,所述轴套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轴套与右轴套,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的圆周侧面分别沿轴套本体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与轴套本体同心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分别设置有陶瓷衬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轴套和右轴套之间通过拼接的方式实现相互固定,从而通过左轴套和右轴套的拼接,完成了大型轴套的安装,但是对于大型轴套采用陶瓷外层来说,其需要对面两个问题,其一为,如果采用套设的方式进行陶瓷外层的安装,将会由于左右轴套之间毕竟不是一体设置,在轴套使用的过程中,左、右轴套之间必然发生微量的抖动和碰撞,而陶瓷的硬度高,但是弯曲应力几乎没有,所以在左、右轴套上通过套设和喷附的方式进行陶瓷层的设置,必定会导致陶瓷层发生断裂或者碎裂,其二为,通过喷附陶瓷的方式,将会导致左、右轴套相互配合的端面上也喷附有陶瓷,导致左、右轴套在安装的过程中产生间隙,严重影响轴套的质量;通过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设置在轴套本体的中心位置,该位置的面积较大,同时采用硬度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陶瓷衬套设置在环形槽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轴套受到腐蚀和磨损的问题,同时环形槽的主要作用是对套设在轴套上的陶瓷衬套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在陶瓷衬套向外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环形槽相对侧壁与陶瓷衬套之间的摩擦力,使陶瓷衬套固定在环形槽内,避免陶瓷衬套发生移动,增强两者的固定效果,同时使陶瓷衬套固定地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沿轴套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出延伸部,所述陶瓷衬套上设置有与延伸部配合的卡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为提供了左轴套和右轴套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位置;其二为增加陶瓷衬套与环形槽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接触面积更大,所以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更大,所以陶瓷衬套能够更好的固定在延伸部内。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衬套与环形槽之间设置有高温粘接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高温粘接层,从而使得陶瓷衬套更好的固定在环形槽内,避免陶瓷衬套在环形槽内发生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槽内均匀分布有卡嵌槽,所述陶瓷衬套上设置有与卡嵌槽配合的卡嵌块,所述卡嵌槽和卡嵌块通过陶瓷衬套和左轴套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高温粘接层设置在陶瓷衬套与环形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嵌槽和卡嵌块相互配合,进一步地增加了陶瓷衬套与环形槽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增加接触面积,同时高温粘接层能够填充入卡嵌槽内,从而在陶瓷衬套与环形槽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卡嵌槽与卡嵌块进一步地固定,卡嵌槽能提供防止陶瓷衬套远离环形槽方向移动的作用力,从而使陶瓷衬套能够很好的固定在环形槽内,减少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同时在高温粘接后,陶瓷衬套与环形槽成为一体,结构强度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左轴套与右轴套相配合的延伸部内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孔和固定件相互配合,使得左轴套和右轴套之间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方便大型轴套的生产、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内设置有环形注油槽,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与环形注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沿轴套本体的径向贯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延伸部上设置有通孔,只需要在延伸部的表面开槽即可,当左、右轴套拼接在一起时,能够自动形成通孔,无需在轴套本体上开设有对穿的通孔,简化加工难度;从而可以通过通孔在外部对环形注油槽内注油,使轴套的内表面上产生隔离层,方便两者之间的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衬套凸出于左轴套与右轴套的圆周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陶瓷衬套凸出于轴套的圆周侧面,通过陶瓷的耐磨性能,增强轴套本体的耐磨性能,避免陶瓷衬套在该位置发生剧烈的磨损,导致左轴套和右轴套的表面产生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衬套向左轴套和右轴套的对应位置弯折形成有加强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边起到了加强陶瓷衬套凸出于轴套表面部分的厚度,通过增加厚度的方式,来提高陶瓷衬套的结构强度,避免陶瓷衬套在受力后发生断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设置在轴套本体的中心位置,该位置的面积较大,同时采用硬度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陶瓷衬套设置在环形槽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轴套受到腐蚀和磨损的问题,同时环形槽的主要作用是对套设在轴套上的陶瓷衬套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在陶瓷衬套向外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环形槽相对侧壁与陶瓷衬套之间的摩擦力,使陶瓷衬套固定在环形槽内,避免陶瓷衬套发生移动,增强两者的固定效果,同时使陶瓷衬套固定地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轴套本体;11、左轴套;12、右轴套;13、环形槽;14、陶瓷衬套;2、延伸部;21、卡接部;22、高温粘接层;31、卡嵌槽;32、卡嵌块;33、螺纹孔;34、固定件;35、环形注油槽;36、通孔;37、加强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一种轴套,包括轴套本体1,轴套本体1的中心沿自身的轴向开设有与轴配合的中心孔,同时轴套本体1由相对设置的两部分拼接而成,分别为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半圆环形,在两者的圆周侧面上分别沿其自身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环形槽13,环形槽13与轴套本体1同心设置,同时沿轴套本体1的圆周侧面延伸,且分别在左、右轴套12上贯穿两者的配合面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左、右轴套12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延伸部2,环形槽13也是贯穿过延伸部2的,延伸部2沿左、右轴套12的径向向外延伸,延伸部2的厚度与左、右轴套12的厚度相似,延伸部2在轴套本体1上一共设置有四个,且左、右轴套12各为两个;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的延伸部2上贯穿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上螺纹配合有固定件34,固定件34为螺栓,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的配合,使得左、右轴套12相互固定。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环形槽13内设置有陶瓷衬套14,陶瓷衬套14是半环形的结构,且通过陶瓷制成,陶瓷衬套14在延伸部2的位置也沿自身的径向向外延伸有卡接部21,卡接部21与陶瓷衬套14一体形成,卡接部21的厚度与陶瓷衬套14的厚度是相同的,在陶瓷衬套14与环形槽13配合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卡嵌块32,卡嵌块32的形状呈L型,在环形槽13的表面设置有与卡嵌槽31,卡嵌槽31的形状也呈L形,该卡嵌槽31的宽度大于卡嵌块32的最大宽度,从而通过旋转陶瓷衬套14使得两者之间实现固定,卡嵌槽31和卡嵌块32通过陶瓷衬套14和左轴套11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可拆卸连接,在陶瓷衬套14与环形槽13之间设置有高温粘接层22,高温粘接层22采用申请号为“201110061856.6”的发明专利中公开的纤维型高温粘接剂,通过将其涂覆在陶瓷衬套14和环形槽13之间,然后通过高温将两者之间固定;且陶瓷衬套14凸出于左轴套11与右轴套12的圆周侧面0.2-1cm,且陶瓷衬套14向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的对应位置弯折形成有加强边37,加强边37呈圆角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内设置有环形注油槽35,环形注油槽35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高度方向的两端,延伸部2上设置有与环形注油槽35连通的通孔36,通孔36沿轴套本体1的径向贯穿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