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套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8532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水套衬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于内燃机的气缸体的水套内的水套衬套。
【背景技术】
[0002]在内燃机、特别是水冷式发动机中,在气缸体的气缸筒周围形成有水套,在该水套中流通冷却水(也包括混合有不冻液的冷却水),对随着发动机的工作而升温的气缸筒壁进行冷却。在这种水套内,插入有水套衬套,对冷却水的流通容量进行调整而使气缸筒壁的冷却合理化(参照专利文献1、2)。如此,通过水套衬套来使气缸筒壁的冷却合理化,但有时在冷却水向水套的导入口附近,由于绕到水套衬套的背后(气缸筒壁侧)的冷却水,而气缸筒壁的下部成为过度冷却状态。如此,当与冷却水的导入口对置的气缸筒壁下部被过度冷却时,发动机机油的粘度上升、产生气缸筒壁的变形、或者活塞环与气缸套的滑动阻力变大,导致油耗的恶化。因此,在专利文献1、2中,提出有用于防止冷却水导入口附近(与冷却水导入口对置的部位)的气缸筒壁的过度冷却的构造。
[0003]在专利文献I中,周围上述那样的用于防止过度冷却的构造,公开有不使气缸筒壁与水套衬套之间产生水流的密封构造、使气缸筒壁与水套衬套直接紧贴的构造、将水套衬套相对于气缸筒壁进行推压或按压的构造、以及使冷却水导入口附近的气缸筒壁的热传导率降低的构造。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构造:在水套衬套的冷却水导入口附近,设置沿着气缸筒壁上下延伸的延长部,并且设置从该延长部折弯而延伸的檐,来抑制冷却水向气缸筒壁侧围绕。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6661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63120号公报
[0006]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上述构造中的密封构造、紧贴构造、推压或按压构造的情况下,由于振动、老化性的变化等,这些构造有可能变得不能够稳定地维持,能够预料上述过度冷却的防止功能也随着老化而变得难以持续。此外,在使冷却水导入口附近的气缸筒壁的热传导率降低的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对气缸体本身实施使热传导率降低的处置,在现实中还不确定是否可能。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抑制冷却水围绕的构造的情况下,仅通过延长部、檐,可以认为难以发挥充分的抑制冷却水围绕的功能。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套衬套,为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冷却水导入口附近的气缸筒壁的过度冷却。
[0008]本发明的水套衬套为,插入气缸体的水套内,对水套内的冷却水的流通容量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主体、以及抑制冷却水向水套的气缸筒侧内壁围绕的整流机构,上述整流机构成为口袋形状,设置于上述衬套主体的水套的冷却水导入口侧的面、且比该冷却水导入口更靠深度方向下部。
[0009]根据本发明的水套衬套,从冷却水导入口向水套内流入的冷却水,在与衬套主体的冷却水导入口侧的面接触之后,一部分进入口袋形状的整流机构,然后从整流机构流出而以沿着衬套主体朝向水套内的深度方向上方扩散的方式流通。因此,从衬套主体的下端缘向气缸筒壁侧围绕的冷却水的量减少,有效地抑制与冷却水导入口对置的气缸筒壁下部的过度冷却。
[0010]在本发明的水套衬套中,上述整流机构也可以具备前壁部、底壁部以及至少左右侧壁部的一方的侧壁部。
[0011]据此,通过前壁部、底壁部以及至少左右侧壁部的一方的侧壁部,来改变向水套的深度方向下方流动的冷却水的水流的朝向,因此能够更有效抑制冷却水从上述衬套主体的下端缘向气缸筒壁侧围绕。
[0012]在本发明的水套衬套中,上述整流机构也可以设置于上述冷却水导入的附近。
[0013]据此,抑制从冷却水导入口向水套内流入的冷却水直接沿着衬套主体向深度方向下部流通,从衬套主体的下端缘向气缸筒壁侧围绕的冷却水的量进一步减少。由此,更有效地抑制与冷却水导入口对置的气缸筒壁下部的过度冷却。
[0014]在本发明的水套衬套中也可以为,上述整流机构的、与上述水套的深度方向正交且沿着上述衬套主体的冷却水导入口侧的面的宽度方向长度,大于上述冷却水导入口的该览度方向长度。
[0015]据此,从冷却水导入口流入并向水套的深度方向下方流动的冷却水通过整流机构进行流路变更的量变多,更有效地抑制上述冷却水的围绕以及气缸筒壁下部的过度冷却。
[0016]在本发明的水套衬套中,上述整流机构也可以形成为,其一部分没入上述冷却水导入口内。
[0017]据此,从冷却水导入口要向水套内流入的冷却水,在向水套内扩散之前,通过整流机构向上方进行流路变更的量变多,更有效地抑制上述冷却水的围绕以及气缸筒壁下部的过度冷却。
[0018]在本发明的水套衬套中,上述衬套主体也可以构成,遍及上述水套的深度方向的大致整体。
[0019]据此,水套衬套被稳定地保持在水套的深度方向的规定位置。此外,能够进一步减少冷却水从衬套主体的下端缘向衬套主体的气缸筒壁侧的围绕量。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根据本发明的水套衬套,为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冷却水导入口附近的气缸筒壁的过度冷却。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水套衬套所应用的汽车用发动机的气缸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23]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套衬套的其他方式的与图1同样的图。
[0024]图3是本发明的水套衬套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图1的A-A线向视部或者图2的k' -A'线向视部的放大截面图。
[0025]图4(a)是图3的B-B线向视截面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C线的水套衬套的向视图。
[0026]图5(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与图4(a)同样的图,图5(b)是图5(a)的D-D线向视截面图。
[0027]图6是沿着图5(a)的E线的水套衬套的向视图。
[0028]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与图4(a)同样的图。
[0029]图8(a)是沿着图7的F线的水套衬套的向视图,图8(b)是表示其变形例的同样的图。
[0030]图9(a)、图9(b)是表示与该实施方式共通的其他例的与图5 (b)同样的图。
[0031]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套衬套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4(a)同样的图,图10(b)是图10(a)的G-G线向视截面图。
[0032]图11(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与图4(a)同样的图,图11 (b)是图11(a)的H-H线向视截面图,图11(c)是沿着图11(a)的J线的水套衬套的向视图。
[0033]图12 (a)、图12(b)、图12(c)表示图11 (a)、图11(b)、图11(c)所示的例子的变形例,图12(a)是与图11(a)同样的图,图12(b)是图12(a)的K-K线向视截面图,图12(c)是沿着图12(a)的L线的水套衬套的向视图。
[0034]符号的说明
[0035]I气缸体
[0036]2气缸筒
[0037]5 水套
[0038]5c气缸筒壁(气缸筒侧内壁)
[0039]6冷却水导入口
[0040]11水套衬套
[0041]12衬套主体
[0042]13整流机构
[0043]13a前壁部
[0044]13b底壁部
[0045]13c左侧壁部
[0046]13d右侧壁部
[0047]a深度方向
[0048]d整流机构的宽度方向长度
[0049]dl冷却水导入口的宽度方向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水套衬套所应用的汽车用发动机的气缸体的一个例子。此外,图2表示本发明的水套衬套的其他方式。图1所示的水套衬套是部分地插入水套内的部分衬套,以与冷却水导入口对置的方式定位。此外,图2所示的水套衬套,以沿着环状的水套的整体形状的方式形成,插入水套的整体。图3是本发明的水套衬套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图1的A-A线向视部或者图2的k' -A'线向视部的放大截面图。以下,作为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水套衬套共通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1]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气缸体I,用于构成三缸的汽车用发动机(内燃机)100,
三个气缸筒2......直列地排列。Ia......是用于将气缸盖(未图不)与气缸体I合体紧固的螺栓(未图不)用插入孔。在气缸筒2的内面一体地嵌合有气缸套3,在该气缸套3内以能够沿轴向(箭头a方向)往复滑动的方式收纳有活塞4。在活塞4的圆周体上嵌装有与气缸套3的内面相接的多个活塞环41……,经由发动机机油(未图示)而活塞4与活塞环41 一起在气缸套3的内面顺畅地滑动。在三个气缸筒2……的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