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172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拆式双阀芯接头。



背景技术:

工厂、公司、学校或家庭等多个地点都可能需要气体的输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实验室需要输送空气、氧气、氢气或氮气等气体用于实验研究;家庭需要输送煤气或天然气用于烹饪。在气体的输送管路上,一般需要利用连接头连接输送管道和目标设备。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气体连接头,但是很多气体连接头采取整体式的结构,拆装维修内部阀芯不便,且多存在气密性不良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拆式双阀芯接头,该分拆式双阀芯接头采取组合式的结构,装配维修内部阀芯方便,气密性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拆式双阀芯接头,包括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一阀芯、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第二接头、第二阀芯、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一接头为前后贯通的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一空心柱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把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腔室分割为第一前腔室和第一后腔室;所述第二接头为前后贯通的第二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把所述第二空心柱的腔室分割为第二前腔室和第二后腔室;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螺纹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前腔室、第一后腔室、第二前腔室和第二后腔室依次相通;

所述第一阀芯包括导向柱和第一密封片;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密封片密封连接;所述导向柱为腔体结构,其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导向柱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密封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凸环的内径;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第一凸环进入所述第一前腔室,所述第一密封片与所述第一凸环抵靠,使得所述第一前腔室和所述第一后腔室阻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密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环的前端面连接;

所述第二阀芯包括圆台柱和第二密封片;所述圆台柱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密封片连接;所述圆台柱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二密封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凸环的内径;所述圆台柱穿过所述第二凸环进入所述第二前腔室并与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片与所述第二凸环抵靠,使得所述第二前腔室和所述第二后腔室阻隔;所述圆台柱与所述第二密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片的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后腔室底部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后腔室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前腔室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的底端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优选的,还包括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一前腔室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为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环的前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后腔室底部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排气孔环绕所述导向柱的侧壁均匀分布。

优选的,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后腔室内部的底端,所述卡簧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后腔室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片的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卡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后腔室底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卡槽;所述卡 簧的侧壁卡装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环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前腔室的顶壁共面;所述第二凸环的前端面为所述第二前腔室的底壁,其后端面为所述第二后腔室的顶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前腔室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后腔室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形成进行组装,这种分拆式的设置结构,方便使用者安装、维修和更换设置在内部的阀芯等零部件。且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保证了该双阀芯接头的气密性。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由于采取了分拆式结构,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分离可以方便安装和维修内部零件。而一体式结构的接头,一般需要在接头的两端内另外设置可拆卸的构件,当需要安装和维修内部零件时,必须卸下这些构件才能进行操作,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且连接部件的增多会增大气体泄漏的可能性。该分拆式双阀芯接头避免了在接头两端内设置可拆卸构件,有利于减少成品的体积,有利于降低成本;且避免了可拆卸构件占用气体通道,使得气体的通道更加顺畅。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第一前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使得供气管道与第一接头的连接气密性更 好,避免阀芯开启前后出现气体泄漏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拆式双阀芯接头,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进一步确保了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0、第一接头;11、第一凸环;12、第一前腔室;13、第一后腔室;14、第四凹槽;15、第四密封圈;20、第一密封圈;30、第一阀芯;31、导向柱;32、第一密封片;40、第一弹性件;50、第二接头;51、第二凸环;52、第二前腔室;53、第二后腔室;54、卡槽;60、第三密封圈;70、第二密封圈;80、第二阀芯;81、圆台柱;82、第二密封片;90、第二弹性件;100、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分拆式双阀芯接头,包括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0、第一阀芯30、第一弹性件40和第一密封圈20;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第二接头50、 第二阀芯80、第二弹性件90和第二密封圈70;第一接头10为前后贯通的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一空心柱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环11,第一凸环11把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腔室分割为第一前腔室12和第一后腔室13;第二接头50为前后贯通的第二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凸环51,第二凸环51把所述第二空心柱的腔室分割为第二前腔室52和第二后腔室53;第一接头10和所述第二接头50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前腔室12、第一后腔室13、第二前腔室52和第二后腔室53依次相通;第一阀芯30包括导向柱31和第一密封片32;导向柱31与第一密封片32密封连接;导向柱31为腔体结构,其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孔;导向柱31的外径小于第一凸环11的内径;第一密封片32的直径大于第一凸环11的内径;导向柱31穿过第一凸环11进入第一前腔室12,第一密封片32与第一凸环11抵靠,使得第一前腔室12和第一后腔室13阻隔;导向柱31与第一密封片3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密封圈2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与第一密封片32的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凸环51的前端面连接;第二阀芯80包括圆台柱81和第二密封片82;圆台柱81的下端面与第二密封片82连接;圆台柱81的最大外径小于第二凸环51的内径;第二密封片82的直径大于第二凸环51的内径;圆台柱81穿过第二凸环51进入第二前腔室52并与第一密封片32的底部抵接,第二密封片82与第二凸环51抵靠,使得第二前腔室52和第二后腔室53阻隔;圆台柱81与第二密封片8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密封圈70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第二弹性件 90的一端与第二密封片82的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后腔室53底部的内壁连接。

下面,对该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的设置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该分拆式双阀芯接头还可以包括第三密封圈60;第一后腔室13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前腔室52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的底端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密封圈60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即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5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60,进一步确保了气密性。

该分拆式双阀芯接头还可以包括第四密封圈15;第一前腔室12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凹槽14,第四密封圈15设置在第四凹槽14内。第四密封圈15使得供气管道与第一接头10的连接气密性更好,避免阀芯开启前后出现气体泄漏的现象。而第一弹性件40可以设置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件90可以设置为第二弹簧,结构简单。为了使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连接更加紧固,可以在第一密封片32的底部设置第一凸起,第一弹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进行固定,其另一端与第二凸环51的前端面连接;同时,可以在第二密封片8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弹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凸起进行固定,其另一端与第二后腔室53底部的内壁连接。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90与第二后腔室53的连接方式可以采取下述设置方式。可以在第二后腔室53内部的底端设置卡簧100,卡簧100采取轴向设置的方式,即卡簧100的侧壁与第二后腔室53的内壁连接;第二弹性件90的一端与第二密封片82的底部连接,其另一 端与卡簧100连接。更具体的,可以在第二后腔室53底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卡槽54,卡簧100的侧壁卡装在卡槽54内;或者,可以把卡簧100替换为带螺纹的弹簧压片,卡槽54替换为带螺纹的螺纹槽,弹簧压片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另外,为了使得气路更加顺畅,可以设置四个排气孔,所述四个排气孔环绕导向柱31的侧壁均匀分布。但是排气孔的设置数量不定,可以根据排气孔的大小、供应气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第一凸环11的前端面与第一前腔室12的顶壁共面,相当于第一前腔室12的内径小于第一后腔室13的内径,使得第一前腔室12和第一后腔室13形成阶梯式造型。而第二凸环51的前端面为第二前腔室52的底壁,其后端面为第二后腔室53的顶壁。

更具体地,第一前腔室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用于与用气设备的管道连接;而第二后腔室5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用于与供气管道的连接。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的工作原理:

按照预设方式正确组装该分拆式双阀芯接头,第一接头10与用气设备的管道连接,第二接头50与供气管道连接。打开用气设备的开关,用气设备设置有的推杆会给第一阀芯30向后的推力,第一阀芯30带动第二阀芯80向后移动,此时,第一密封片32脱离第一凸环11向后移动,第二密封片82脱离第二凸环51向后移动,气路被打开,气体从第一阀芯30上的排气孔排出,流经第二接头50的内腔 输送的用气设备上。推杆施与的推力越大,排气孔被打开越充分,第二阀芯80与第二凸环51内径之间的气体流道也越大,气体流量则越大;相反,气体流量则越小。第一阀芯30向后移动的同时第一弹性件40被压缩,第二阀芯80向后移动的同时第二弹性件90被压缩;当关闭用气设备的开关时,推杆收回,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90同时得到释放,第一弹性件40弹起,瞬间推动第一阀芯30向前移动,第一密封片32与第一凸环11密封抵靠,完成复位,排气孔被堵住;第二弹性件90弹起,瞬间推动第二阀芯80向前移动,第二密封片82与第二凸环51密封抵靠,完成复位,第二阀芯80与第二凸环51之间的气体流道被堵住,实现了整个气路的阻断。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