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73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滑移机构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每天在工作场所或家庭所接触的显示器,尤其是液晶显示器,为适应我们观看的视觉角度,除具备仰角调整外,渐渐地也增加了升降装置的设置,使该显示器可适应不同体型的人士,而调整高度,以符合人体工学要求。

一般而言,现有技术用于被支撑物,例如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在一支架上方的两侧框壁接装一对固定滑轨,另在一支承座后方的一对翼片则接装一对活动滑轨,使该对活动滑轨可沿着该对固定滑轨呈纵向位移,以调整该显示器高度。而该固定滑轨与该活动滑轨的组合,即为我们所熟知的滑轨结构。事实上,该固定滑轨与该活动滑轨间尚具有滚珠的设置,以便于所形成的滚珠滑轨结构的活动滑轨能沿着该固定滑轨滑移。

由于前述滑轨结构为规格品,例如宽度为16mm或27mm制式规格的滑轨结构来组装于支架与支承座,当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为大尺寸,该制式规格的滑轨结构尚可搭配等宽或是略为宽大的侧框壁及翼片,除了使该支架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之外,还有利于组装该款制式规格的滑轨结构。然而当平面监视器为较小尺寸或超薄尺寸时,若利用相同规格的滑轨结构、支架与支承座,不免造成浪费,且令该支架的造型难以薄型化,以搭配平面监视器,以致过大或过厚的支架结合一小尺寸或薄型化的平面监视器,于视觉上也造成突兀感,而有待改善。

其次,现有技术的升降装置在使用一阵子后,由于施力的关系,在其中一侧或两侧滚珠滑轨结构中的活动滑轨会发生错位的情形,因而缩短滑移的行程,也会产生杂音及停顿感。

再者,前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的金属铸件,而具有相当的重量,以致该升降装置难以轻量化,从而增加运输的成本。

因此,如何将升降装置的滑移机构与支架予以薄型化设计,以便搭配平面监视器,并降低杂音及停顿感,是相关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其将一支承座的一对翼片经由空间的配置,使供各该翼片装设的一支架得以薄型化设计,以便搭配薄型化的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从而增加视觉一致性美感。

本实用新型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其有别于现有技术制式规格的滚珠滑轨结构,该升降装置将该支承座的该对翼片分别配置至少一滚轮,再搭配该支架的一对轨槽内的导轨,而各该滚轮的外周面具有套接该导轨的一导槽,借此抵销间隙的生成,并具有降低杂音及停顿感的效果,且有利于沿着该导轨顺畅地纵向滑移。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其包括一支架,其包括一上立架,该上立架的左右侧对向地设有一对轨槽,各该轨槽内两对向内壁中的一个纵向设有供一导轨装设与定位的一定位槽;一支承座,其具有一座片,该座片后端垂直向延伸一对翼片,该对翼片背面各自纵向枢接至少一滚轮,其中各该滚轮的外周面具有套接该导轨的一导槽,使各该滚轮可沿着该导轨纵向滑移;以及一定力弹簧,其卷绕成圈状并连接于该上立架与该支承座之间。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其包括一支架,其包括一上立架,该上立架的左右侧对向地设有一对轨槽,各该轨槽内两对向内壁中的一个纵向一体设有一导轨;一支承座,其具有一座片,该座片后端垂直向延伸一对翼片,该对翼片背面各自纵向枢接至少一滚轮,其中各该滚轮的外周面具有套接该导轨的一导槽,使各该滚轮可沿着该导轨纵向滑移;以及一定力弹簧,其卷绕成圈状并连接于该上立架与该支承座之间。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的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承座第一实施例接装于支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承座第一实施例与支架组立后的剖面图;

图6为图1沿着一条侧剖面线所撷取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承座第二实施例接装于支架的立体分解图;以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承座第二实施例与支架组立后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支承座另一变形实施例的剖面图;以及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架另一变形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包括一支架1,一支承座2,以及一定力弹簧3。

该支架1为供该支承座2装设的架体,该支架1接装于一底座13之上,该支架1包括一上立架11及一接装于该上立架11下方的下立架12。其中该上立架11较佳为铝合金挤型的长形板体,其两侧,例如左右侧对向地设有一对轨槽111。该对轨槽111之间前方另纵向凹设一辅助导槽112。该对轨槽111之间进一步设有一对邻接该对轨槽111的插槽113(显示于图2),该对插槽113位于该辅助导槽112两侧,例如左右侧。由于该上立架11由为铝合金制成,且具有该对轨槽111、该辅助导槽112及该对插槽113的设置,从而获得轻量化的效果。

而在该支承座2的相对两侧与该上立架11的该对轨槽111之间,从导入至纵向升降滑移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因间隙所产生的碰撞及歪斜等情形,因此,在各该轨槽111内两对向内壁中的一个纵向设有供一导轨111b装设与定位的一定位槽111a。如图5所示,该导轨111b为金属圆杆,而该定位槽111a则为圆弧形凹槽,使得该导轨111b能不偏移地位于该定位槽111a内。

该下立架12较佳为金属铸件制成的长形板体,其顶部分别突设供插设于该对轨槽111内的一对第一插榫121及供插设于该对插槽113内的一 对第二插榫122,而该上立架11底部背面对应该等第一、第二插榫121、122位置各自开设一第一通孔114(显示于图3),以便利用现有技术的一第一锁固件115,例如螺栓通过各该第一通孔114,并锁固于该等第一、第二插榫121、122,使该上立架11接装于该下立架12顶部,并结合为一体。

为使该下立架12得以固接于该底座13顶面,因此,该下立架12底面纵向开设至少一插孔123及至少一接孔124(显示于图3所示的虚线),而该底座13底面则设有插设于该至少一插孔123内的至少一定位榫131,以及穿设该底座13并锁固于该至少一接孔124的至少一第二锁固件132,例如螺栓。因此,该支架1可直立地接装于该底座13顶面。

再者,为提供该定力弹簧3的装设,另将一簧座14接装于该上立架11顶部,该簧座14底面设有一对供该对插槽113插设与定位的固定榫141,而顶部则具有一弧凹部142,该弧凹部142供卷绕成圈状的该定力弹簧3跨置,并将该定力弹簧3的一自由端31连接于该支承座2。

请再参阅图4至图6,该支承座2用以连接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该支承座2具有一座片21,该座片21前端及后端分别延伸互为垂直的一对接臂22及一对翼片23。该对翼片23套设于该对轨槽111内,且该对翼片23背面各自纵向枢接至少一滚轮231,如图4及图5所示,各该翼片23装设的滚轮231数量为两个,并纵向间隔地排成一列。其中,为了降低因间隙所产生的碰撞及歪斜等情形,各该滚轮231的外周面具有套接该导轨111b的一导槽232,而让该支承座2的相对两侧的该至少一滚轮231与该上立架11的各该轨槽111内的导轨111b可形成夹持作用(请参阅图图5所示),借此能抵销间隙的生成并具有降低杂音的效果,且各该导轨111b与各该滚轮231的该导槽232滚动接触,使各该滚轮231可沿着各该轨槽111内的该导轨111b纵向滑移。其中该导槽232的形状以V形为佳,以利于夹持并滚动接触该导轨111b,且具有能配合该导轨111b尺寸变化的特性,因此该滚轮231实施时以V形轴承为佳。

如图4所示,该对翼片23为方便该等滚轮231的装设,因此对应各该滚轮231的装设位置各自开设一轮槽233,然后各该滚轮231以一第三 锁固件234穿设后并锁固于该轮槽233内。而该对翼片23穿设于该对轨槽111,使该支承座2得以在该上立架11前方纵向升降。

该对接臂22前方枢接一调整件24,该调整件24向后延伸一对摆臂241,并将彼此相邻的该对接臂22与该对摆臂241以一现有技术的转轴结构枢接,使该调整件24相对于支承座2得以上下摆动。

此外,该座片21背面包括一套设于该辅助导槽112内的导引凸块25;由于各该导轨111b经由对应的各该滚轮231来承受该支承座2及该被支撑物的重量,所以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因此,将一耐磨件251,例如由聚缩醛树脂(Polyoxymethylene,英文缩写POM)制成的盖体套设于该导引凸块25,使该耐磨件251与该辅助导槽112形成接触,并将一连接件252,例如螺栓穿设该导引凸块25并连接该耐磨件251,以依据被支撑物的重量来调整该耐磨件251持续接触该辅助导槽112,此举可形成支撑作用,以分担所承受的负重,并延长各该导轨111b使用寿命的优点。

该定力弹簧3为现有技术,其卷绕成圈状的圈形部置于该簧座14的弧凹部142,该定力弹簧3的该自由端31向下延伸并固设于该座片21,该定力弹簧3的弹力足以支撑该支承座2及该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的重量,使该被支撑物连同支承座2可在该支架1前方纵向升降及停滞定位。

本实用新型经由对各组件及组立关系的描述,其组立后的空间型态如图1所示,此时,该支承座2借由各该翼片231设置的各该滚轮231在各该轨槽111内沿着该导轨111b纵向滑移,另借由该定力弹簧3连接于该支承座2与该上立架11,使该定力弹簧3恒常地施予该支承座2向上的作用力,而与该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向下的重力相平衡,而使该支承座2能平稳滑顺地在该上立架11前方纵向升降。

请再参阅图5和图6,其可明显看出,各该滚轮231邻接于各该轨槽111内的该导轨111b,也就是说,各该翼片231的该滚轮231分别抵持各该轨槽111内的该导轨111b,使该支承座2被对向设置该对导轨111b所夹持,如此将有助于在滑移过程中,使各该滚轮231的该导槽232持续地滚动接触各该导轨111b,而得以稳定地进行纵向升降调整。

如图7至图8所示,其揭示该支承座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符号)用以表示相同的构件,由于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分享许多共享的构件,因而仅将两者的差异处在后面详细说明。

该第二实施例的导轨111b纵向一体设于各该轨槽111内两对向内壁中的一个,而无须如该第一实施例必须设置供该导轨111b装设与定位的定位槽111a,从而获致组件减省的目的外,并缩减组装的工序。

如图9所示,透过在各该翼片23增加开设的轮槽233数量,例如三个,使各该滚轮231能装设于所选定的该轮槽233内之外,还能借由将该等滚轮231与该等轮槽233的数量相互对应,而有助于分担所承受负重,从而获致顺畅纵向升降的动作。

如图10所示,各该轨槽111内的该导轨111b的设置位置不局限于在各该轨槽111内的外侧。也就是说,该导轨111b也可设置在各该轨槽111内的内侧,也属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围。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所获致的功效在于,借由该对翼片及其滚轮配置设计,使该对翼片在该上立架的该对轨槽内纵向顺畅地升降移动,除能延长使用寿命外,并可有效降低杂音产生的情况,故能取代现有技术规格化之滑轨结构,特别是经由组件之减省设计,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再者,该对翼片经由空间的配置,使供该滑移座装设的该上立架得以薄型化与轻量化设计,再将该上立架搭配厚度相同的该下立架,使该支架与该薄型化的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形成视觉一致性美感,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之一非常好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为较佳实施例之一种,凡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的局部变更或修饰,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