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9458阅读:1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臂。



背景技术:

现有支撑臂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无保护措施,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压紧旋钮松懈、支撑臂下坠伤人风险和拆卸安装不便捷。

因此,发明一种支撑臂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的支撑臂存在无保护措施,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压紧旋钮松懈,支撑臂下坠伤人风险和拆卸安装不便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臂,包括万向转接头A、万向转接头B、连接杆、螺栓柱、螺帽、进风口、固定接头、螺纹孔、母齿轮、第一螺栓限位柱、公齿轮、出风口和第二螺栓限位柱,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万向转接头A的进风口端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转接头A的出风口端与万向转接头B的出风口端螺纹连接;所述万向转接头A的出风口端周围设置有公齿轮;所述万向转接头B的出风口端的外围设置有母齿轮;所述公齿轮与母齿轮组合连接;所述万向转接头A内设置有第二螺栓限位柱;所述万向转接头B内设置有第一螺栓限位柱;所述螺栓柱穿过第一螺栓限位柱和第二螺栓限位柱将万向转接头A与万向转接头B固定连接;所述螺栓柱的一端通过螺帽紧固;所述万向转接头B的进风口与另一个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接头与 结尾处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万向转接头A上设置有与螺栓柱相适应的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万向转接头B上设置有与螺栓柱相适应的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栓限位柱的中间设置有与螺栓柱相适应的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螺栓限位柱的中间设置有与螺栓柱相适应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支撑臂,通过设置万向转接头A和万向转接头B,并在万向转接头A上设计有公齿轮以及在万向转接头B上设计有母齿轮,然后公齿轮与母齿轮相互配合,有效防止支撑臂的连接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旋钮松动,支撑臂下坠伤人,使得安全稳定性能高;通过设置螺栓柱以及螺帽将万向转接头A和万向转接头B可拆卸连接,使得拆卸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转接头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转接头B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转接头公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转接头母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万向转接头A;2-万向转接头B;3-连接杆;4-螺栓柱;5-螺帽;6-进风口;7-固定接头;8-螺纹孔;9-母齿轮;10-第一螺栓限位柱;11-公齿轮;12-出风口;13-第二螺栓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支撑臂,包括万向转接头A1、万向转接头B2、连接杆3、螺栓柱4、螺帽5、进风口6、固定接头7、螺纹孔8、母齿轮9、第一螺栓限位柱10、公齿轮11、出风口12和第二螺栓限位柱13,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与万向转接头A1的进风口6端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转接头A1的出风口12端与万向转接头B2的出风口12端螺纹连接;所述万向转接头A1的出风口12端周围设置有公齿轮11;所述万向转接头B2的出风口12端的外围设置有母齿轮9;所述公齿轮11与母齿轮9组合连接;所述万向转接头A1内设置有第二螺栓限位柱13;所述万向转接头B2内设置有第一螺栓限位柱10;所述螺栓柱4穿过第一螺栓限位柱10和第二螺栓限位柱13将万向转接头A1与万向转接头B2固定连接;所述螺栓柱4的一端通过螺帽5紧固;所述万向转接头B2的进风口6与另一个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接头7与结尾处的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万向转接头A1上设置有与螺栓柱4相适应的螺纹孔8。

进一步,所述万向转接头B2上设置有与螺栓柱4相适应的螺纹孔8。

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栓限位柱10的中间设置有与螺栓柱4相适应的螺纹孔8。

进一步,所述第二螺栓限位柱13的中间设置有与螺栓柱4相适应的螺纹孔8。

工作原理:该支撑臂,通过设置万向转接头A1和万向转接头B2,并在万向 转接头A1上设计有公齿轮11以及在万向转接头B2上设计有母齿轮9,然后公齿轮11与母齿轮9相互配合,有效防止支撑臂的连接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旋钮松动,支撑臂下坠伤人,使得安全稳定性能高;通过设置螺栓柱4以及螺帽5将万向转接头A1和万向转接头B2可拆卸连接,使得拆卸安装便捷。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