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479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衡阀。



背景技术:

平衡阀是一种可实现特殊功能的阀门,阀门的本身结构并无特殊之处,只在于使用功能和场所具有区别。在一些使用场合下,由于介质在流道或容器的各个部分存在较大的压力差或者流量差。出于减小或者平衡该差值,所以在相应的流道或容器之间设置阀门,以达到调节阀门两侧流道内压力的相对平衡,或者通过分流的方法来实现流量的平衡。

而现有的平衡阀包括阀体、阀盖和阀杆,阀体阀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该阀杆控制水流通断,在使用过程中,阀杆对水体切断时,由于阀杆朝向水流方向的端面为平面,使得阀杆与阀体连接不紧密,密封效果较差,导致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从而造成阀杆不能够完全的对水体实现切断,最终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及杜绝浪费水资源的平衡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衡阀,包括阀体、阀盖和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供阀杆来回运动的通道,该阀盖与阀体紧密连接,且阀杆位于通道中,所述阀体上还分别设置有与通道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出水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阀杆位于通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该第一连接块朝向第一挡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凹槽,该第二连接块朝向第二挡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第一挡块朝向第一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密封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凸起,所述第二挡块朝向第二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密封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凸起;所述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所述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该第一连接块朝向第一挡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凹槽,该第二连接块朝向第二挡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凹槽,第一挡块朝向第一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密封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凸起,第二挡块朝向第二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密封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凸起,在使用过程中,阀杆对水体切断时,提高了阀杆与阀体的连接紧密性,密封效果较好,避免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杜绝浪费水资源;且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和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阀杆对水体切断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受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挤压时,保证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不会出现断裂或变形现象发生,保证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整体强度,从而也进一步的保证了阀杆与阀体的连接紧密性,进一步的避免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杜绝浪费水资源;若如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14和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14,阀杆对水体切断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受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挤压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会出现断裂现象发生,使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整体强度较差,从而造成阀杆与阀体的连接不紧密,导致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浪费水资源;若如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小于0.14和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小于0.14,阀杆对水体切断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受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挤压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会出现变形现象发生,使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整体强度较差,从而造成阀杆与阀体的连接不紧密,导致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浪费水资源;所以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和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较为合理,保证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整体强度,从而也进一步的保证了阀杆与阀体的连接紧密性,进一步的避免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杜绝浪费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与阀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中设置有增加阀杆与阀盖之间密封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该密封圈本体上开设有环形容纳槽,该环形容纳槽的侧壁一侧沿圆周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环形容纳槽中设置有圆形钢圈,该圆形钢圈分别与若干个凸起的最高点和环形容纳槽的侧壁另一侧抵触连接,所述环形容纳槽的槽宽与密封圈本体的宽度的比值为0.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该密封圈本体上开设有环形容纳槽,该环形容纳槽的侧壁一侧沿圆周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环形容纳槽中设置有圆形钢圈,该圆形钢圈分别与若干个凸起的最高点和环形容纳槽的侧壁另一侧抵触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密封圈受到阀杆推动时,密封圈会受到挤压,若干个凸起和圆形钢圈配合下带动密封圈有个较强的复位力,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阀杆与阀盖的连接处更加紧密,也进一步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阀杆与阀盖的连接处出现漏水现象;此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且环形容纳槽的槽宽与密封圈本体的宽度的比值为0.36,整体强度较强,避免在连接过程中密封圈受到阀杆推动时密封圈会受到挤压造成密封圈变形,从而保证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保证了阀杆与阀盖的连接处更加紧密及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阀,包括阀体1、阀盖2和阀杆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供阀杆来回运动的通道100,该阀盖2与阀体1紧密连接,且阀杆3位于通道100中,所述阀体1上还分别设置有与通道100连通的进水通道101和出水通道102,所述进水通道10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挡块5,所述出水通道10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6,所述阀杆位于通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4,该连接部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41和第二连接块42,该第一连接块41朝向第一挡块5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凹槽,该第二连接块42朝向第二挡块6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第一挡块5朝向第一连接块4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密封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凸起51,所述第二挡块6朝向第二连接块4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密封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凸起61;所述第一密封凹槽410的槽深H1与第一连接块41的厚度H2的比值为0.14,所述第二密封凹槽420的槽深H3与第二连接块51的厚度H4的比值为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该第一连接块朝向第一挡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凹槽,该第二连接块朝向第二挡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凹槽,第一挡块朝向第一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密封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凸起,第二挡块朝向第二连接块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密封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凸起,在使用过程中,阀杆对水体切断时,提高了阀杆与阀体的连接紧密性,密封效果较好,避免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杜绝浪费水资源;且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和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阀杆对水体切断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受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挤压时,保证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不会出现断裂或变形现象发生,保证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整体强度,从而也进一步的保证了阀杆与阀体的连接紧密性,进一步的避免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杜绝浪费水资源;若如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14和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大于0.14,阀杆对水体切断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受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挤压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会出现断裂现象发生,使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整体强度较差,从而造成阀杆与阀体的连接不紧密,导致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浪费水资源;若如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小于0.14和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小于0.14,阀杆对水体切断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受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挤压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会出现变形现象发生,使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整体强度较差,从而造成阀杆与阀体的连接不紧密,导致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浪费水资源;所以第一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和第二密封凹槽的槽深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的比值为0.14较为合理,保证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整体强度,从而也进一步的保证了阀杆与阀体的连接紧密性,进一步的避免水体从阀杆与阀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最终杜绝浪费水资源。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阀杆3与阀盖2的连接处设置有环形凹槽30,该环形凹槽30中设置有增加阀杆3与阀盖2之间密封的密封圈7,所述密封圈7包括密封圈本体7,该密封圈本体7上开设有环形容纳槽70,该环形容纳槽70的侧壁一侧沿圆周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凸起701,所述环形容纳槽70中设置有圆形钢圈71,该圆形钢圈71分别与若干个凸起701的最高点和环形容纳槽70的侧壁另一侧抵触连接,所述环形容纳槽70的槽宽H1与密封圈本体7的宽度H2的比值为0.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该密封圈本体上开设有环形容纳槽,该环形容纳槽的侧壁一侧沿圆周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环形容纳槽中设置有圆形钢圈,该圆形钢圈分别与若干个凸起的最高点和环形容纳槽的侧壁另一侧抵触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密封圈受到阀杆推动时,密封圈会受到挤压,若干个凸起和圆形钢圈配合下带动密封圈有个较强的复位力,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阀杆与阀盖的连接处更加紧密,也进一步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阀杆与阀盖的连接处出现漏水现象;此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且环形容纳槽的槽宽与密封圈本体的宽度的比值为0.36,整体强度较强,避免在连接过程中密封圈受到阀杆推动时密封圈会受到挤压造成密封圈变形,从而保证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保证了阀杆与阀盖的连接处更加紧密及牢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