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谐振峰隔振器及其阻尼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897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谐振峰隔振器及其阻尼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谐振峰隔振器及其阻尼模块。



背景技术:

无谐振峰隔振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振,实现共振区无放大,能够及时有效避免电子设备在共振区域受到损伤,造成电子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具有稳定可靠的抗强冲击作用隔振器能够有效地避免冲击环境对电子设备所造成的损坏,尤其是面临复杂多样冲击环境下的军用电子设备,它们一旦受到强冲击,很容易受到损伤失效,大大削弱甚至失去武器装备的战斗力,例如反舰导弹、水下鱼雷等武器的强爆冲击波都会不同程度地对舰船上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坏,舰船的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军工电子设备常采用一种模块化抗冲击型无峰隔振器,该无峰隔振器技术在CN03131862.2号专利文献中已经有所披露,这种隔振器采用模块化结构,将隔振器分为减振弹簧模块、阻尼器模块、连接机构模块,通过这种模块化抗冲击型无峰隔振器抑制共振,能起到一定的缓冲性能,但这种抑制共振和缓冲主要依赖于弹簧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隔振器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弹簧片容易发生永久形变,导致阻尼器模块失效,变成小阻尼或无阻尼状态,仅有减振弹簧模块能起到有效支撑作用,失去了原有无谐振峰、抗强冲击的功能,并且这种无谐振峰隔振器结构复杂,阻尼器模块中的弹簧片安装也比较麻烦,整个无谐振峰隔振器在安装或者装配过程中比较繁琐,给隔振器零部件的维修更换带来较大不便。

现有技术中的ZL201520039978.9号专利针对以上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的无谐振峰抗强冲击型形隔振器,它主要针对阻尼器作了改进,在安装座的座腔内形成用于抑制隔振器谐振的谐振抑制结构,其能够解决CN03131862.2号专利中阻尼器模块失效的问题,但其整个结构比较复杂,必然导致整个加工工艺比较繁琐,对于安装的要求比较高,整个装置的零部件维护更换也不太方便,更重要的是,该谐振抑制结构中采用单个的阻尼摩擦环与阻尼压环配合,阻尼摩擦环在强冲击力下磨损过大,影响整个阻尼效果,同时其抑制横向振动的阻尼支撑刚度较差,对中回位性能不够理想,影响横向隔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阻尼模块磨损过大,对中回位性能不够理想,且各部件安装和替换复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谐振峰隔振器,其通过构造更简单的阻尼模块,方便安装,以及实现两个阻尼器与阶梯形阻尼套筒间的面接触,可以有效抑制垂直面和水平面的共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谐振峰隔振器,无谐振峰隔振器,由减振模块、阻尼模块和连接模块组成,所述减振模块包括:中空内螺纹六角螺栓(9)、调节垫片(8)、内螺纹套筒(10)、主弹簧(3);所述阻尼模块包括:阶梯形阻尼套筒(5)、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所述连接模块包括:上端盖(7)、具有圆筒式凸起的下端盖(1)、底座(2),其中:所述隔振器以底座(2)为主架,在底座(2)下部内螺纹连接着具有圆筒式凸起的下端盖(1),在底座(2)的外周壁螺纹连接着上端盖(7),组成隔振器的外壳;所述上端盖(7)的内周壁带有台阶结构,所述上端盖(7)内壁与所述底座(2)的圆筒凸起在隔振器内形成一个“凹”形结构;所述隔振器的上部由中空内螺纹六角螺栓(9)固定,所述主弹簧(3)的两端分别顶在内螺纹套筒(10)和具有圆筒式凸起的下端盖(1)上,内螺纹套筒(10)与中空内螺纹六角螺栓(9)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10)与调节垫片(8)将阶梯型阻尼套筒(5)夹紧固定;所述第一阻尼器(4)一端紧固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壁形成的第一处凹接口,一端在谐振过程中可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产生阻力摩擦,以及在谐振过程中可被上端盖(7)与底座(2)构成的所述“凹”形结构第一凹口限位,所述第二阻尼器(6)一端紧固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壁形成的第二处凹接口,一端在谐振过程中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产生阻力摩擦,以及在谐振过程中可被上端盖(7)与底座(2)构成的所述“凹”形结构第二凹口限位。

所述第一阻尼器(4)材料为耐磨弹性橡胶,所述第二阻尼器(6)材料为耐磨弹性橡胶。

所述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具有两个对称或不对称的凹接口。

所述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具有凸肩结构,所述凸肩结构外周与第一紧固螺母(11)和第二紧固螺母(12)形成两个凹接口,分别通过紧固螺母(11)和紧固螺母(12)将所述第二阻尼器(6)和第一阻尼器(4)紧固在两个凹接口上。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谐振峰隔振器中的阻尼模块,所述阻尼模块包括:阶梯形阻尼套筒(5)、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所述第一阻尼器(4)一端卡接在位于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壁形成的第一处凹接口,一端在谐振过程中可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产生阻力摩擦,以及在谐振过程中可被上端盖(7)与底座(2)构成的所述“凹”形结构第一凹口限位;所述第二阻尼器(6)一端卡接在位于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壁形成的第二处凹接口,一端在谐振过程中可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产生阻力摩擦,以及在谐振过程中可被上端盖(7)与底座(2)构成的所述“凹”形结构第二凹口限位。

所述第一阻尼器(4)材料为耐磨弹性橡胶,所述第二阻尼器(6)材料为耐磨弹性橡胶。

所述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具有两个对称或不对称的凹接口。

所述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具有凸肩结构,所述凸肩结构外周与第一紧固螺母(11)和第二紧固螺母(12)形成两个凹接口,分布通过紧固螺母(11)和紧固螺母(12)将所述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紧固在两个凹接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阻尼模块实现结构比较简单,在隔振器垂向振动时,阻尼模块中的两个阻尼器与两个凹接口配合可以提供恒定的阻尼力。在隔振器发生谐振时,阻尼模块中的两个阻尼器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及两个凹接口之间产生摩擦能够有效抑制共振,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振动抑制作用。在无谐振峰隔振器中配合减振模块能够更好的起到抑制共振,通过对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采用弹性件,其在隔振器受到较大冲击力时,这些阻尼器可以发生较大的形变,增加隔振器整体刚性,有利于缓冲和隔振器的复位。另外整个无谐振峰隔振器结构比CN03131862.2号专利的部件更少,有利于在安装及加工生产。且在无谐振峰隔振器内部部件存在磨损时,可以模块化实现替换,整个替换过程比较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无谐振峰隔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无谐振峰隔振器安装座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无谐振峰隔振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无谐振峰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无谐振峰隔振器中的阻尼模块,该阻尼模块包括:阶梯形阻尼套筒(5)、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该第一阻尼器(4)一端)紧固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壁的第一凹处接口,一端在谐振过程中可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产生阻力摩擦,以及在谐振过程中可被上端盖(7)与底座(2)构成的“凹”形结构第一凹口限位,该第二阻尼器(6)一端紧固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壁形成的第二处凹接口,一端在谐振过程中可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产生阻力摩擦,以及在谐振过程中可被上端盖(7)与底座(2)构成的“凹”形结构第二凹口处限位。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5)可以选用一些弹性件材质,这些弹性件在共振情况下,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的,该第一阻尼器(4)材料可以选为耐磨弹性橡胶,第二阻尼器(5)材料可以选为耐磨弹性橡胶。

具体实施过程中,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具有凸肩,可以具有个对称或非对称的凹接口,这种凹接口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方便生产,也可设计为非对称性。该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的凸肩结构外周与第一紧固螺母(11)和第二紧固螺母(12)形成两个凹接口,分别通过紧固螺母(11)和紧固螺母(12)将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紧固在两个凹接口上,这种紧固方式,使阻尼器不容易脱落。

具体实施过程中,谐振产生过程中,由阶梯形阻尼套筒(5)、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组成的阻尼模块具有整体运动型,包括横向或者竖向等方向。在受到谐振时,横向方向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5)自身发生形变减弱谐振对机体的影响,并迅速调整,回复原本形状,具有良好的对中性;竖向方向该阻尼模块上的阻尼器可以与上端盖(7)内周壁形成阻力摩擦,以及当谐振过大时,受“凹”形结构限位,其在竖向运动有限,能迅速减弱谐振。

结合图1至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无谐振峰隔振器进行说明,该无谐振峰隔振器由减振模块、阻尼模块和连接模块组成,该减振模块包括:空内螺纹六角螺栓(9)、调节垫片(8)、内螺纹套筒(10)、主弹簧(3);该阻尼模块包括:阶梯形阻尼套筒(5)、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该连接模块包括:上端盖(7)、具有圆筒式凸起的下端盖(1)、底座(2),其中:该隔振器以底座(2)为主架,在底座(2)的下部内螺纹连接着具有圆筒式凸起的下端盖(1),在底座(2)的外周螺纹连接着上端盖(7),组成隔振器的外壳,所述上端盖(7)的内周壁带有台阶结构,该上端盖(7)内壁与底座(2)的圆筒凸起在隔振器内形成一个“凹”形结构;该隔振器的隔振器的上部由中空内螺纹六角螺栓(9)固定,该主弹簧(3)的两端分别顶在内螺纹套筒(10)和具有圆筒式凸起的下端盖(1)上,内螺纹套筒(10)与中空内螺纹六角螺栓(9)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并与调节垫片(8)将阶梯型阻尼套筒(5)夹紧固定;该隔振器的第一阻尼器(4)一端紧固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壁的第一处凹接口,一端在谐振过程中可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产生阻力摩擦,以及在谐振过程中可被上端盖(7)与底座(2)构成的“凹”形结构第一凹口限位;该第二阻尼器(6)一端紧固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壁形成的第二处凹接口,一端在谐振过程中可与上端盖(7)的内周壁产生阻力摩擦,以及在谐振过程中可被上端盖(7)与底座(2)的圆筒凸起构成的“凹”形结构第二凹口限位。

具体实施过程中,上端盖(7)上部具有安装口以便阶梯形阻尼套筒(5)空套在上端盖(7)的上部孔内,从而方便阶梯形阻尼套筒(5)的安装。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可以选用一些弹性件材质,这些弹性件在共振情况下,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的,该第一阻尼器(4)材料可以选为耐磨弹性橡胶,第二阻尼器(6)材料可以选为耐磨弹性橡胶。

具体实施过程中,该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具有两个对称或非对称的内凹接口,这种凹接口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的外周上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方便成型生产,也可以是非对称性的。

具体实施过程中,该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具有凸肩,此凸肩结构外周与第一紧固螺母(11)和第二紧固螺母(12)形成两个凹接口,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螺母(11)和第二紧固螺母(12)将第二阻尼器(6)和第一阻尼器(4)紧固在两个凹接口上,这种紧固方式,使阻尼器不容易脱落。

具体如图1中所示,底座(2)的外周具有阶梯圆筒结构,其圆筒剖面图具有类“7”形结构;上端盖(7)的外周也具有阶梯圆筒结构,其圆筒剖面图具有类“7”形结构。底座(2)和上端盖(7)通过相结合的内外部结构可以形成一个“凹”形结构,因此,这里的凹形结构由阶梯形圆筒结构所形成的,该“凹”形结构可以限制两个阻尼器竖向运动行程。两个阻尼器本身的另一端是嵌入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外周的凹接口上,该两个阻尼器也通过第一紧固螺母(11)和第二紧固螺母(12)被紧固在两个凹接口上。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其先安装底座(2)和具有圆筒式凸起的下端盖(1)的等结构,再进行主弹簧(3)的安装,依次在阶梯形阻尼套筒(5)上安装第一阻尼器(4)和第二阻尼器(6)、在进行上端盖(7)和中空内螺纹六角螺栓(9)的安装过程,通过螺纹调节下端盖(1),可以调节主弹簧的预紧力,最终实现螺纹连接的紧固过程。对于强冲击力下,第一阻尼器(4)、第二阻尼器(6)磨损会过大,其可以通过快速的拆装,替换相应部件来完成,而ZL201520039978.9号中的阻尼部件中的弹簧安装要求很高,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具有很高的要求,不容易替换。而CN03131862.2号中的阻尼部件繁多,其整个拆装过程也繁多,不方便重新替换。

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阻尼模块实现结构比较简单,在隔振器垂向振动时,阻尼模块中的两个阻尼器与两个对称凹形结构配合可以提供恒定的阻尼力。在隔振器发生谐振时,阻尼模块中的两个阻尼器与上端盖(7)的外周壁内壁产生及两个对称内凹形结构之间产生摩擦能够有效抑制共振,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谐振抑制作用。在无谐振峰隔振器中配合减振模块能够更好的起到抑制共振,通过对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采用弹性件,其在隔振器受到较大冲击力时,这些阻尼器可以发生较大的形变,增加了隔振器整体刚性,有利于缓冲和隔振器的复位。另外整个无谐振峰隔振器结构比CN03131862.2号专利的部件更少,有利于在安装及加工生产。且在无谐振峰隔振器内部部件存在磨损时,可以模块化实现替换,整个维护替换过程比较简单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无谐振峰隔振器及其阻尼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