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945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及噪声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于轨道浮置板内、用于减轻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发出的振动及噪声所带来不良影响的内置式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大中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建设,特别是地下铁路建设也相继展开。为了减少对轨道上部或周边物业及居民的干扰,在特殊区段设置浮置板道床是地铁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隔振措施。浮置板道床中,一类技术方案是依靠弹性垫作为弹性隔振元件,面状接触铺设在浮置板下方,此类技术方案造价低,施工速度较快,缺点是隔振效果有限,一般为8-12dB;另一类技术方案是利用弹性隔振装置作为弹性隔振元件,典型的是螺旋钢弹簧隔振装置,点状接触设置在浮置板下方,此类技术方案相对造价较高,但隔振效果更好,一般可以达到15-25dB。但是由于现有浮置道床结构中的弹性隔振装置都是将弹性元件与阻尼元件集成在一起,因此其能够提供的阻尼有限,无法进一步提高浮置板道床的系统阻尼,所以也难以实现更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阻尼更大,减振降噪性能更好的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联结套筒、调高装置及隔振器,联结套筒内设有支承腔室和安装通道,支承腔室中的联结套筒上设有支承挡块,隔振器位于支承挡块下方并通过调高装置支撑在支承挡块上,安装通道位于支承腔室的一侧且与支承腔室彼此连通,安装通道的顶部设有安装开口,安装通道的内部空间以及安装开口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容纳隔振器及调高装置通过,安装开口处设置端盖,安装通道内设置至少一个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一端与联结套筒或端盖相连,另一端设置与基础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

所述调高装置包括调高垫片或螺纹调高件。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小孔节流式阻尼器、弹性剪切式阻尼器、粘滞剪切式阻尼器或电涡流式阻尼器。为简化产品结构,可以将所述阻尼装置中的动体与端盖设置成一体。此外,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法兰、连接耳板、连接环或连接销轴等多种具体结构。当然,阻尼装置的一端与联结套筒连接时,其可以直接与联结套筒相连,也可以通过连接支架与联结套筒相连。

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通过在安装通道内增设阻尼装置,有效利用了产品中的即有空间,大大提高了浮置板道床的系统阻尼,可以更好地缓冲轨道动力冲击,从而实现显著提升减振降噪效果,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运营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要求较高和特殊减振地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所示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包括联结套筒1、调高装置及隔振器3,调高装置具体为调高垫片2,联结套筒1内设有支承腔室A和安装通道B,支承腔室顶部的联结套筒顶板构成所述支承挡块4,隔振器3位于支承挡块4下方并通过调高垫片2支撑在支承挡块4上,安装通道B位于支承腔室A的一侧且与支承腔室A彼此连通,安装通道B的顶部设有安装开口6,安装通道B的内部空间以及安装开口6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容纳隔振器3及调高垫片2通过;安装开口6处设置端盖5,安装通道B内设置阻尼装置7,所述阻尼装置7具体为一个弹性剪切式阻尼器,其一端通过紧固件8与联结套筒1相连,另一端设置与基础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具体为连接法兰9。

应用时,如图3所示,将联结套筒1与浮置板10预制成一体,通过安装开口6将隔振器3及调高垫片2经安装通道B放在支承腔室A内,利用顶升工具完成对浮置板的顶升调平,然后放入阻尼装置7,利用地脚螺栓12将阻尼装置7下端设置的连接法兰9固定在基础11上,将其上端利用紧固件8固定在联结套筒1上。当轨道车辆经过时,其在浮置板上产生的振动除了被隔振器3给予隔离消耗外,该振动的能量还被阻尼装置7大幅吸收并消耗,由于阻尼装置大大提高了浮置板道床的系统阻尼,因此浮置板的振动会迅速得以衰减,振动引发的噪声也会大幅降低。

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通过在安装通道内增设阻尼装置,有效利用了产品中的即有空间,大大提高了浮置板道床的系统阻尼,可以更好地缓冲轨道动力冲击,从而实现显著提升减振降噪效果,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运营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要求较高和特殊减振地段。

基于本例的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中的阻尼装置还包括小孔节流式阻尼器、粘滞剪切式阻尼器或电涡流式阻尼器等其他形式的阻尼器,再有,阻尼装置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二个甚至更多,应用时,可以根据工程实际选用;此外,阻尼装置的上端除了与联结套筒直接固定在一起外,也可以选择与端盖固连在一起,再将端盖与联结套筒固定在一起;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进行安装和维护,还可以在阻尼装置7与联结套筒1之间增设连接支架14,利用紧固件13将连接支架14与阻尼装置7中的动体30固连在一起,再利用紧固件8装连接支架14固定在联结套筒1上。上述技术方案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简单变化,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支承腔室A中的联结套筒1的侧壁上设有支承挡块4,支承挡块4的中部设有顶升通孔17;此外,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由连接座16和连杆18组成,其中,连杆18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座16,连接座16通过紧固件19固定在联结套筒1的侧壁上;阻尼装置7为小孔节流式阻尼器,其上端套设在连杆18上,其下端设置的连接装置具体为连接环15。

应用时,如图7所示,利用隔振器3和调高垫片2完成对浮置板10的顶升调平,在基础11利用地脚螺栓12固定设置连接底座21,将阻尼装置7与连杆18组装在一起,并将连接座16固定在联结套筒1上,最后利用销轴20将连接环15与连接底座21固连在一起。

本例所述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具有实施例一所述技术方案的所有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小孔节流式阻尼器的直径较小,连杆18及连接底座21也都可以提供足够的装配接口,因此也可以并列设置多个小孔节流式阻尼器,所述多个小孔节流式阻尼器的上端都套设在连杆18上,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接底座21上即可。设置多个小孔节流式阻尼器的意义在于可以在不占用额外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浮置道床结构的系统阻尼,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减振降噪效果。此外,基于本例的技术原理,阻尼装置的连接装置还可以是连接耳板或者如图8中所示的连接销轴22,只要能够与连接底座进行可靠的固定连接,都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另外,如图8中所示,支承挡块4由三块子支承挡块组成,所述三块子支承挡块中间留有用于顶升的通孔,这些技术方案也都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效果,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调高装置具体为螺纹调高件26,螺纹调高件26与支承挡块4上对应设置的螺纹孔相配合实现调高;此外,阻尼装置7为粘滞剪切式阻尼器,其中,粘滞剪切式阻尼器的动体23与端盖5一体化设置,粘滞剪切式阻尼器下端设置的连接装置具体为连接法兰9。

与实施例二相比,本例所述技术方案的结构更加简单,无论是安装应用,还是后期的维护保养都更加方便,此外,由于粘滞剪切式阻尼器在工作时不依赖压力作功,因此使用寿命更长,基本可以实现免维护。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与实施例三相比,阻尼装置7为粘滞剪切式阻尼器,粘滞剪切式阻尼器的中部设置安装固定腔25,粘滞剪切式阻尼器底部设置的连接装置具体为连接法兰27,连接法兰27对应安装固定腔25设置连接孔;此外,粘滞剪切式阻尼器中的动体24设置二组,相应的粘滞剪切式阻尼器中设有二个阻尼腔室与动体24配合,动体24均与盖板5一体化设置。

与实施例三相比,本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阻尼装置7中设置了安装固定腔25作为与基础固定连接的安装通道,因此可以节约更多的空间用于布置动体及阻尼腔室,阻尼装置7提供的阻尼更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系统阻尼,从而提高减振降噪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弹簧阻尼隔振装置通过在安装通道内增设阻尼装置,有效利用了产品中的即有空间,应用后大大提高了浮置板道床的系统阻尼,可以更好地缓冲轨道动力冲击,从而实现显著提升减振降噪效果,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运营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要求较高和特殊减振地段。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为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也可以交叉使用。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重新进行组合或利用同类技术对其中某些元件进行简单替换,只要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