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主蒸汽隔离阀的气液联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932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主蒸汽隔离阀的气液联动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主蒸汽隔离阀的气液联动驱动装置,具体是涉及到高温、高压超大口径快速关闭(2~5s内快速关闭)主蒸汽隔离阀的气液联动驱动装置,适用于核辅助厂房内蒸汽发生器系统(SGS)主蒸汽管线的主蒸汽隔离阀上,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主蒸汽隔离阀是压水堆核电站关键设备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安全功能,当发生管道破裂事故时,需要5s内快速切断主蒸汽管路,从而保证反应堆和系统的安全。主蒸汽隔离阀气液联动驱动装置为给核级大口径、快速关闭主蒸汽隔离阀配套的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大推力(400tf)、长行程(900mm),5秒内快速关闭驱动装置的整体方案设计;快速关闭后对装置、仪器仪表等冲击问题;快速关闭驱动抗震、噪音、老化、抗辐照、电磁兼容、安全可靠性等技术课题。保证气液联动驱动装置整机产品的设计满足正常,异常,事故工况<5s快速关闭能力,以及在湿热、辐照、地震和失电等严重事故工况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超大口径快速关闭(2~5s内快速关闭)主蒸汽隔离阀的气液联动驱动装置,其包括在阀门支架上设置的液压模块、电气模块、油箱和电器件,气液联动驱动装置与阀门支架进行一体化设置。

所述液压模块包括A通道液压模块和B通道液压模块,两者对称设置在阀门支架上部平台的两边;所述电气模块包括A通道电气模块和B通道电气模块,两者对称设置在阀门支架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电器件围绕液压模块及电气模块设置。

所述阀门支架的侧面设置若干外部蓄能罐,阀门活塞缸上腔直接联通一个球型结构的内部储能空间,所述外部蓄能罐与活塞上腔球型结构的内部储能空间联通,内部储能空间、活塞缸上腔及外部蓄能罐充有氮气。

活塞上设置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贯穿活塞的第一通道、贯穿活塞轴的第二通道和贯穿活塞轴和外部的第三通道,通过控制各个通道的流通截面积起到对活塞关闭到位的缓冲作用,即所述第一通道、活塞与活塞杆之间的缝隙、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当阀门关闭时,即蓄能氮气压力直接作用在活塞上,由于各个通道截面积的变化不同,活塞与活塞杆之间的缝隙存在带压气体,使得带压气体顶住活塞杆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所述缝隙一直存在,直至活塞杆运行到最下端,活塞逐渐与活塞杆接触,将带压气体排到外部,起到缓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气液联动驱动装置与阀门支架进行一体化整体设计,并且采用整体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如下:

(1)大推力(400tf)、长行程(900mm),5秒内快速关闭。

(2)气液联动驱动装置与阀门支架进行一体化整体设计,并且采用整体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3)采用活塞与储能一体式结构(球型结构)和外加蓄能罐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整体重量、重心,提高了阀门的抗震性能。

(4)采用完全独立双通道液压及控制系统,即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又同时具有冗余设计,保证功能安全可靠性。

(5)液压模块集成化、模块化、小型化设计,减少了各液压件之间的管路连接,降低了泄漏风险,提高了液压部分的密封可靠性;并且将液压系统部分的体积、重量和结构减小,从而降低对整机重量、重心的影响。

(6)采用数字化检测技术实现对气液联动驱动装置的无间断监控,保证了对阀门的安全可靠性控制。

(7)缓冲结构设计,减少了快速关闭时对阀门的冲击力,提高了驱动装置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8)满足核电站使用,事故工况下温度、辐照和地震环境下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能、蓄能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通道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塞缓冲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双通道液压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逻辑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面板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示意图;

图中:1、液压模块,2、电气模块,3、外部蓄能罐,4、电器件,5、阀门支架,6、油箱,7、内部储能空间,8、活塞缸上腔,9、A通道液压模块,10、B通道液压模块,11、A通道电气模块,12、B通道电气模块,13、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第三通道,16、A通道,17、B通道,18、球型结构,MA、电机A,SA11、快关电磁阀11,SA12、快关电磁阀12,SA、慢关电磁阀A,BT、温度开关,BQ、液位开关,BPL、液压变送器,BPG、气压变送器,SB,慢关电磁阀B,SB22、快关电磁阀22,SB21、快关电磁阀21,MB、电机B。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超大口径快速关闭(2~5s内快速关闭)CAP1400主蒸汽隔离阀的气液联动驱动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适用于主蒸汽隔离阀的气液联动驱动装置,其是在阀门支架5上设置液压模块1、电气模块2、油箱6和电器件4,气液联动驱动装置与阀门支架5进行一体化设置。

所述液压模块1包括A通道液压模块9和B通道液压模块10,两者对称设置在阀门支架5上部平台的两边;所述电气模块2包括A通道电气模块11和B通道电气模块12,两者对称设置在阀门支架5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电器件5围绕液压模块1及电气模块2设置。

所述阀门支架5的侧面设置若干外部蓄能罐3,阀门活塞缸上腔8直接联通一个球型结构18内部的储能空间7,所述外部蓄能罐3与活塞上腔球型结构18的内部储能空间7联通,内部储能空间7、活塞缸上腔8及外部蓄能罐3充有氮气。

活塞上设置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贯穿活塞的第一通道13、贯穿活塞轴的第二通道14和贯穿活塞轴和外部的第三通道15,通过控制通道的流通截面积起到对活塞关闭到位的缓冲作用。

对上述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1、驱动装置设计与阀门支架5一体化设计,分别将罐体部分、液压模块1、电气模块2、油箱6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并分别固定到支架上,减少体积、减轻重量、降低重心,提高整机自振频率。如图1所示。

2、活塞缸与储能一体式结构(球型结构)和外加外部蓄能罐3相结合的方式,球型结构18内部的内部储能空间7与活塞缸上腔8直接连接,活塞上腔8直接预充氮气起到永不失效的恢复弹簧的作用,使蓄能氮气压力直接作用在活塞上,实现快速动作及稳定轴向力输出,外部蓄能罐3实现对氮气容量的冗余和补偿,同时降低了整体重量、重心,提高了阀门的抗震性能,如图2所示。

3、气液联动驱动装置采用A、B完全独立双通道液压控制系统,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同时具有冗余设计,保证功能安全可靠性,如图3所示。

4、活塞部分设有缓冲结构,减少了快速关闭时对阀门的冲击力,提高了驱动装置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如图4所示。

5、液压原理设计;液压控制系统设计采用独立双通道液压控制系统,分别设有A,B通道液压控制系统,保证其在执行安全功能时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串联双电磁阀冗余设计方式,保证安全功能的可靠性;独立的双系统结构实现整机在线检修;数字式模拟信号输出功能,实现全过程在线无间断监测和智能化控制,如图5所示。

6、液压模块设计;通过集成化设计对液压控制进行模块化、小型化设计,将液压件合理的布置在一个集成块上,减少了各液压件之间的管路连接,降低了泄漏风险,提高了液压部分的密封可靠性;并且将液压系统部分的体积、重量和结构减小,从而降低对整机重量、重心的影响。

7、控制逻辑;从安全可靠性及独立性方面进行控制逻辑设计,通过分别控制电机及电磁阀的得电和失电实现对驱动装置A通道、B通道、A+B通道的慢开、慢关、快速关闭以及部分关闭和开启功能的控制。保证气液联动装置在正常、异常、事故工况下<5s快速关闭功能的控制,如图6所示。

8、电气控制设计;通过数字化检测的方式对驱动装置温度、压力、液位等进行检测和控制;控制功能采用A通道、B通道、A+B通道分别控制,保证驱动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如图7所示。

9、根据1E级设备和电路独立性原则,分别对电机A、电机B、A通道、B通道进行独立设置,并保证完全的物理隔离;1E级设备、控制线缆和接插件符合1E级鉴定标准要求。满足核电站使用,事故工况下温度、辐照和地震环境下可靠运行,如图8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