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离合发动机自动变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65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发动机自动变档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离合发动机自动变档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的单缸发动机有级变速箱都采用的是手动或脚换挡方式,尤其是自动离合的发动机换挡需要一定的技巧,不然换挡经常换不上去,如果油门深度、车速、档位配合不好还有打齿的可能。所以给没有驾驶经验的人群带来很大的使用障碍,档位与车速控制不合理也会造成燃油的消耗,降低了使用的经济性也由此影响了本产品的市场保有量。

现有的变档器还存在着感知性低和执行机操容易作过位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自动离合发动机自动变档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变档器还存在的感知性低和执行机操容易作过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离合发动机自动变档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离合发动机自动变档器,包括底板,前进/后退执行拉索,加档/减档执行电机,油门拉线,加减档执行机构拉索,电位器,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弹簧,执行机构主动摇臂,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和前进/后退执行电机,所述的前进/后退执行拉索固定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右端的内侧;所述的加档/减档执行电机设置在底板后部的左侧;所述的油门拉线安装在电位器的上部;所述的前进/后退执行拉索设置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左端的内侧;所述的电位器设置在油门控制步进电机的轴上;所述的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螺栓安装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的左下部,并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的右侧;所述的执行机构主动摇臂设置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的上表面;所述的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安装在底板内部的右侧和中间部位;所述的前进/后退执行电机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电位器具体采用油门深度反馈电位器。

所述的弹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有利于在执行机操作过位时,释放弹簧来恢复正常。

所述的底板具体采用304不锈钢板,可以增加该底板的支撑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具体采用弹簧开关式传感器,可以增加该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的感知性,使加档减档的信息更加的清晰。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在执行机操作过位时,释放弹簧来恢复正常,通过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增加该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的感知性,使加档减档的信息更加的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2-前进/后退执行拉索,3-加档/减档执行电机,4-油门拉线,5-加减档执行机构拉索,6-电位器,7-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8-弹簧,9-执行机构主动摇臂,10-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11-前进/后退执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离合发动机自动变档器,包括底板1,前进/后退执行拉索2,加档/减档执行电机3,油门拉线4,加减档执行机构拉索5,电位器6,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7,弹簧8,执行机构主动摇臂9,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10和前进/后退执行电机11,所述的前进/后退执行拉索2固定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10右端的内侧;所述的加档/减档执行电机3设置在底板1后部的左侧;所述的油门拉线4安装在电位器6的上部;所述的前进/后退执行拉索2设置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10左端的内侧;所述的电位器6设置在油门控制步进电机的轴上;;所述的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7螺栓安装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10的左下部,并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的弹簧8设置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10的右侧;所述的执行机构主动摇臂9设置在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10的上表面;所述的前进/后退执行机构被动摇臂10安装在底板1内部的右侧和中间部位;所述的前进/后退执行电机11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电位器6具体采用油门深度反馈电位器6。

所述的弹簧8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有利于在执行机操作过位时,释放弹簧来恢复正常。

所述的底板1具体采用304不锈钢板,可以增加该底板1的支撑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7具体采用弹簧开关式传感器,可以增加该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7的感知性,使加档减档的信息更加的清晰。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加档/减档执行回位传感器7采集油门深度、发动机转速相关参数,根据ECU换挡曲线与参数采集进行科学换挡,实现单缸自动离合发动机的自动换挡,当执行机操作过位时,通过弹簧8,来恢复正常。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