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衬片保持夹和锁定装置的盘式制动器及制动衬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177发布日期:2018-08-31 20:5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具有衬片保持夹和锁定装置的盘式制动器。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这种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组。



背景技术:

车辆(例如商用车辆)中的盘式制动器、尤其是气动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通过衬片保持夹保持在所谓的衬片槽内。为了使衬片保持夹不会由于车辆内的横向力从其位置中移出,需要附加的结构元件,这些结构元件不仅防止保持夹(尤其是在运行中)移动,而且能够实现装配和拆卸。

所述附加的结构元件例如包括由螺栓和锁定开口销、弹簧元件和螺纹件构成的组合。在装入制动衬片且装配衬片保持夹之后,机械师接着可能会忘记安装用于锁定的结构元件。因此,仅在不确定的时间内提供对衬片的锁定,该缺陷必然不易被人察觉。在最坏情况下,衬片保持夹也许会在运行中发生打滑并妨碍对制动衬片的锁定。

针对这种锁定结构元件和锁定装置,提出过很多建议。文献de102005045877b3示出一个予以说明的示例,在文献de202008013446u1中描述另一个示例。

存在对于在运行中提高功能安全性、较小的制造成本、简单的安装和装配以及较短的维护时间的持续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盘式制动器。

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组。

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解决所述任务。

所述另一任务通过权利要求24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的盘式制动器包括:具有制动盘旋转轴线的制动盘;具有压紧区段和背部区段的制动钳、尤其是滑动钳;至少两个制动衬片,所述至少两个制动衬片分别具有一个设有衬片保持弹簧的衬片背板,所述制动衬片分别在可松脱地固定在制动钳上的衬片保持夹的预紧作用下受到支撑,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制动衬片中的压紧侧制动衬片配置给所述压紧区段,而背侧制动衬片配置给所述背部区段;以及用于锁定衬片保持夹的位置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在衬片保持夹与背侧制动衬片的衬片背板之间形成可松脱的连接。锁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夹紧元件和至少一个支架,其中,在衬片保持夹的装入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的至少一个区段分别与支架的至少一个区段相互接合,且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在装配/拆卸衬片保持夹时能克服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或至少一个与所述区段连接的区段的弹力运动。

所述锁定装置提供如下优点:衬片保持夹的锁定部防止例如在装有盘式制动器的车辆运行中无意脱开地在装配衬片保持夹时自动进入接合,而不需要工具或不需要其它的装配步骤。然而衬片保持夹的拆卸需要工具,使得所述拆卸仅可以有意地进行并且不自动发生。这通过如下方式是可能的,即,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在装配/拆卸衬片保持夹时能够克服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或至少一个与所述区段连接的区段的弹力运动。

在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锁定装置的支架集成于背侧制动衬片的衬片背板中。由此减少部件数量。

在此规定,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延伸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在衬片保持夹的装入状态下与支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接合。所述开口能够实现,夹紧元件的区段例如通过合适的造型在引入时自动克服弹力被向下挤压并且在经过开口之后通过这样张紧的弹力被向上挤压与支架接合。当然也可能的是,夹紧元件的区段可以手动地或/和利用工具被向下挤压以便引入到开口中并且穿过开口。

在一种替代方案中,锁定装置的支架构造为卡套元件并且安装在背侧制动衬片的衬片背板上。所述卡套元件可容易地并且低成本地例如制造为冲压/弯曲部件。

在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支架包括板区段、具有保持区段的端侧区段以及侧向区段,其中,具有保持区段的端侧区段和侧向区段彼此平行地带有间距地并且基本上成直角地安装在板区段上,所述支架经由侧向区段的固定面与所述侧向区段一起安装在背侧衬片背板的背面上。在此存在例如通过铆接、螺纹连接简单地安装在衬片支架板的背面上的优点。所述保持区段与夹紧元件的钩形端部区段这样配合作用,使得所述钩形端部区段与保持区段的面接触进入接合。

在一种替代的实施形式中,所述支架构造为卡套元件和用于背侧制动衬片的衬片保持弹簧的弹簧保持件。这样的卡套元件以基本形状用作弹簧保持件并且仅需要微小的改变以构成合适的支架。此外,在此有利的是,所述制造也仅须稍微改变。

在此规定,作为卡套元件的支架包括板区段、端侧区段、至少一个保持区段、侧向区段和凸耳区段,其中,端侧区段连同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区段一起和侧向区段彼此平行地带有间距地并且基本上成直角地安装在板区段上,所述凸耳区段平行于板区段延伸并且延伸穿过衬片背板的开口并且在将支架装配在衬片背板上之后与端侧区段固定地连接。因此,安全装置的支架不会丢失地保持安装在衬片背板上。

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形式中,所述支架的侧向区段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背侧衬片保持弹簧的通孔,其中,背侧衬片保持弹簧的一部分区段保持在支架的板区段与衬片背板之间,从而形成用于背侧衬片保持弹簧的弹簧保持件。因此能够实现弹簧保持件的附加功能的优点。

一种进一步的实施形式规定,支架的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区段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延伸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在衬片保持夹的装入状态下与支架的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区段接合。所述开口提供夹紧元件的与保持区段接合的区段的有利的保持,因为这些开口也限制夹紧元件的区段侧向运动的可能性以及因此附加地使接合的自动脱开变得困难。

在另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支架在与所述制动盘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止挡件,支架借助所述止挡件至少在一侧贴靠在衬片背板上。这是有利的,因为支架因此在制动盘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移动运动方面受到明显限制。

为此,所述支架可以具有凸耳作为止挡件,该凸耳基本上成直角地安装在板区段上并且在端侧区段和侧向区段之间与它们平行地带有间距地设置,其中,衬片背板的接片区段容纳在侧向区段的内侧的凸耳之间。因此,所述凸耳能够简单地在制造支架时例如与所述支架一体地制成为冲压/弯曲部件并且没有形成附加的单独构件。

在一种替代方案中,所述支架的止挡件可以在平行于制动盘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由至少一个凸耳形成,该凸耳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区段上并且贴靠在衬片背板的背面上。因此,同时提供保持区段到背面的间距,当衬片保持夹装配好时,所述间距用于容纳与所述保持区段接合的夹紧元件的钩形端部区段。

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形式中,所述支架的板区段的中心区段的下侧的边缘区域借助至少一个沿衬片保持弹簧的方向延伸的空隙部是暴露的。就此得到如下优点:在支架下方与板区段的下侧接触的衬片保持弹簧的棱边不会损坏所述下侧和/或板区段与安装到其纵向侧上的区段的弯曲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支架的使用寿命。

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固定在衬片保持夹的端部区段上。因此,在装配衬片保持夹时得到简单且快速地接合锁定装置。

在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的与支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接合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构成为至少一个具有钩形端部区段的弹性臂,其中,所述钩形端部区段在衬片保持夹的装入状态下与支架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接合。所述钩形端部区段结合弹性臂在端部区段和保持区段自动占据接合位置的同时形成简单安装的优点。

为了简单地固定在衬片保持夹上,夹紧元件可以包括板区段,所述至少一个弹性臂平行于板区段延伸地经由端侧区段安装在该板区段上,其中,板区段、端侧区段以及所述至少一个臂的平行于板区段延伸的区段形成用于衬片保持夹的端部区段的接纳座。

替代地,夹紧元件可以仅包括至少一个带有钩形端部区段的弹性臂,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臂以一个区段安装在衬片保持夹的端部区段下方。这有利地节省材料和空间。

在一种更进一步的实施形式中规定,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臂与钩形端部区段通过至少一个弯曲部连接。所述弯曲部可以与支架的保持区段形成有利的附加接合。此外,因此能够实现适配于不同的安装情况和周围环境。

对于确定的安装情况来说有利的可以是,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臂分别与至少一个钩形端部区段通过叉形件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形式中,夹紧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臂设有至少一个操纵区段。这得到如下优点:在拆卸时通过挤压克服弹性臂的弹力使接合的脱开变得容易。

另一种实施形式规定,所述支架具有两个保持区段,这两个保持区段中的每一个保持区段分别与端侧区段成直角地安装在端侧区段的一侧上并且分别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分别与夹紧元件的钩形端部区段在衬片保持夹的装入状态下接合,其中,夹紧元件以条形方式构成并且包括端侧区段,该端侧区段设置在衬片保持夹的端部区段前面固定在所述端部区段上,在端侧区段的每侧上通过圆弧形的端侧区段分别安装有一个具有钩形端部区段的弹性臂,并且具有用于与所属保持区段的相应开口接合的弹性臂的端部区段在装配衬片保持夹时弹性地运动远离彼此,并且在拆卸衬片保持夹时接合脱开的情况下克服弹性臂的弹力彼此相向运动。因此能够实现有利地简单地装配/拆卸,因为弹性臂在接合脱开时也可用手互相挤压,而不需要工具。

在又另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支架的板区段形成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保持区段,并且锁定装置的夹紧元件设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板区段并且居中地沿衬片保持夹的纵向方向固定在衬片保持夹的上侧上,其中,在板区段的前端部上安装有向下弯曲的弹性臂并且该弹性臂通过衬片保持夹的开口延伸穿过该衬片保持夹,并且钩状端部区段一体成型在所述臂的自由端部上并且与支架的开口接合。因此尤其是在狭窄的结构空间中能够实现并且扩大使用范围。

规定:所述夹紧元件通过铆接、螺纹连接、焊接、咬合连接、压制或类似方式与所述衬片保持夹连接。因此可以快速以及也机械地将夹紧元件固定在衬片保持夹上。

用于上述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组包括在相应衬片背板上的两个制动衬片、配属的衬片保持弹簧、衬片保持夹和锁定装置。这些构件彼此相协调并且能够实现简单且可靠的装配。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并且接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其中,也阐述按照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盘式制动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至2a示出衬片保持夹与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夹紧元件的不同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至3a示出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夹紧元件的不同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至4a示出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支架的不同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至7示出示例性制动衬片与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支架的不同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至10示出根据图1的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对于衬片保持夹的安装情况来说不同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示出根据图1的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在制动盘旋转轴线的y-z平面中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至12c示出将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夹紧元件固定在衬片保持夹上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示出制动衬片与卡套元件的一种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剖视图;

图14示出制动衬片与锁定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5至16示出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7至20示出具有操纵区段的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0a示出根据图20的卡套元件的方案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1至23示出锁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另外的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4示出具有锁定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制动衬片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图24a示出根据图24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性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用到了一些术语,诸如“上”、“下”、“右”、“左”等等,它们是针对在附图中的定向而言的。附图中的坐标x、y、z用于进一步表明方向。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盘式制动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该盘式制动器1例如是气动盘式制动器1。

该盘式制动器1例如配置给车辆、尤其是商用车辆,并且包括:在此未示出的、但可容易设想的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制动盘旋转轴线2的制动盘、制动钳3、未进一步示出的制动器支架以及至少两个分别安装在一个衬片背板4a、5a上的制动衬片4和5。所述制动衬片4和5在制动器支架中接纳在所谓的衬片槽中并且通过下面还将说明的衬片保持夹8来保持。

所述制动钳3在此构造为滑动钳,以未进一步说明的方式保持在位置固定地固定的制动器支架上,并且具有一个压紧区段3a和一个背部区段3b,它们沿y方向在两个端部上经由连接区段3c沿y方向互相连接。所述压紧区段3a和背部区段3b在此分别与制动盘平行地设置在该制动盘的一侧,该制动盘通常位于制动衬片4和5之间,其中,连接区段3c沿y方向与制动盘旋转轴线2a平行地延伸。压紧区段3a和背部区段3b连同连接区段3c一起构成一个在制动盘2和制动衬片4和5上方的开口,用于在装配、更换和维修工作时取放制动衬片。

制动钳3的压紧区段3a接纳盘式制动器1的压紧机构。压紧机构用于操纵盘式制动器1并且例如可以是具有压缩空气缸的制动转动杆。

盘式制动器1的、制动钳3的压紧区段3a连同压紧机构设置所在的那侧在下文称作压紧侧z。盘式制动器1的、制动钳3的背部区段3b设置所在的另一侧以下称作背侧r,该背侧也称为反作用侧。这些术语“压紧侧”和“背侧”和其它与此有关的名称是普遍通用的并且用于更好地表明方向。

因此,位于压紧侧zs的具有衬片背板4a的制动衬片4被称作压紧侧制动衬片4,而与该压紧侧制动衬片相对置的制动衬片被称作背侧制动衬片5,其具有衬片背板5a。

在制动过程中,由压紧机构沿y方向对压紧侧制动衬片4施加压紧力。背侧制动衬片5接纳在制动钳3的背部区段3b中并且在该具有以滑动钳实施形式的制动钳3的盘式制动器1中相对于背部区段3b没有相对运动。

制动衬片4和5在衬片背板4a、5a的上侧上分别设有一个衬片保持弹簧6、7,所述衬片保持弹簧与衬片保持夹8配合作用。衬片保持夹8沿y方向在由压紧区段3a、背部区段3b和连接区段3c在制动盘上方形成的开口上方延伸,并且这样地设置在所安装的制动衬片4、5上方,使得该衬片保持夹压到衬片保持弹簧6、7的上侧上并因此用于将制动衬片4、5锁定在制动器支架中。在此,衬片保持夹8利用压紧侧端部区段8a接纳在制动钳3的压紧区段3a的支承区段9中,其中,衬片保持夹8的对置的端部区段8b与制动钳3的背部区段3b的保持区段9a连接。在此,所述保持区段沿y方向从背部区段3b的上侧伸出并且延伸通过衬片保持夹8的开口8e,该衬片保持夹的端部区段8b在此在保持区段9a下方设置在所述保持区段与背部区段3b之间。

衬片保持夹8以这种方式利用支承区段9和保持区段9a而与制动钳3连接并且这样设有锁定装置10,使得该衬片保持夹例如由于出现的横向力一方面在其所安装的位置中不会移动、但另一方面被可以装配和拆卸。

在此,锁定装置10设置在背侧制动衬片5的区域中。锁定装置10包括夹紧元件11和支架12、12’。在所述第一种实施例中,支架12构造为卡套元件。

用于锁定衬片保持夹8的位置的锁定装置10在衬片保持夹8与背侧制动衬片的衬片背板5a之间形成可松脱的连接。在衬片保持夹8的装入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11的至少一个区段分别与支架12、12’的至少一个区段相互接合。在此,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11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在装配/拆卸衬片保持夹8时能够克服所述至少一个夹紧元件11的所述至少一个区段的弹力运动。

下面还将详细说明锁定装置10。

制动衬片组用附图标记100标记,该制动衬片组包括:两个在相应的衬片背板4a、5a上的制动衬片4、5、配属的衬片保持弹簧6、7、衬片保持夹8和锁定装置10。

图2至2a示出衬片保持夹8与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夹紧元件11的不同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3至3a中示出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夹紧元件11的不同的示意性透视图。坐标x1、y1、z1用于表明方向。

衬片保持夹8在这里这样构造,使得其压紧侧端部区段8b向下弯曲。在此,两个平行的并且彼此间隔开间距的过渡区段8c对应于所述弯曲部分别设有一个s形弧。因此,所述s形弧的相应的下端部直地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在衬片保持夹8的主体的下侧上的面8f延伸。

横向区段8d设置在过渡区段8c的自由端部的两个直的区段之间并且连接所述两个直的区段。所述横向区段8d分别大致设置在过渡区段8c的每个直的区段的开始处。

在向下弯曲的过渡区段8c之间形成有中央的开口8e,该开口由过渡区段8c、衬片保持夹8主体的一个端部以及由横向区段8d确定。

锁定装置10的夹紧元件11包括板区段11a、端侧区段11b和11c以及两个分别具有一个钩形端部区段11e的臂11d。

所述板区段11a在x1-y1平面中延伸,在一个自由的纵向侧上分别具有一个倒圆的角并且在另一个纵向侧上过渡到端侧区段11b和11c。所述端侧区段11c设置在端侧区段11b的两侧并且与中间的端侧区段11b共同在与板区段11a的平面成直角的x1-z1平面中延伸。板区段11a与端侧区段11b和11c之间的过渡区域在此实施成倒圆的(例如由于弯曲过程)。

侧向的端侧区段11c沿z1方向的延伸尺寸对应于过渡区段8c的直的端部的沿z1方向的厚度的尺寸。

中间的端侧区段11b大致在侧向的端侧区段11c沿z1方向的一半延伸尺寸上结束。

每个侧向的端侧区段11c与相应所属的沿负y1方向平行于板区段11a延伸的臂11d通过弯曲的过渡部连接(例如也由于弯曲过程)。

以这种方式,板区段11a与臂11d的与之平行延伸的区段形成用于衬片保持夹8的背侧端部区段8b的接纳座。当夹紧元件11安装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上(参见图2、2a)时,夹紧元件11的板区段11a的下侧的面11f的区段与衬片保持夹8的弯曲过渡区段8c的和(部分)横向区段8d的直端部的上侧的面区段接触,并且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上侧的面11g的面区段与衬片保持夹8的弯曲过渡区段8c的和(部分)横向区段8d的直端部的下侧的面区段接触。衬片保持夹8的弯曲过渡区段8c的直端部的端侧可以在其棱边相应地适配于夹紧元件11的包边(umkantung)的倒圆部的情况下与夹紧元件11的端侧区段11b和11c的内侧接触。

夹紧元件11安装在衬片保持夹8的压紧侧端部区段8b上,其中,每个臂11d然后平行于端部区段8b的下侧沿负y方向在端部区段8b下方延伸直到衬片保持夹8的过渡区段8c的弯曲部下方。臂11d的钩形端部区段11e向上并且倾斜向后地、也就是说沿正y1方向朝向相应的臂11d这样倾斜地弯曲,使得在示出的示例中倾斜角的值小于90°。但所述倾斜角也可以为90°。端部区段11e在x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于臂11d在x方向上的长度。端部区段11e设置用于与锁定装置10的支架12、在所述情况下与卡套元件接合。这将在下面详细阐述。

夹紧元件11例如可以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冲压/弯曲部件。

夹紧元件11这样固定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上,使得臂11d能够沿z方向实施弹性运动。该“运动自由度”在图10中清楚地示出。因此,夹紧元件11可以以其板区段11a、端侧区段11b、11c以及还有臂11d的连接在其上的短的端部区域如在图10中示出的那样固定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上。

将夹紧元件11固定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上也可在没有板区段11a并且没有端侧区段11b和11c的情况下设想。在此,臂11d的面11g也可以直接安装、例如焊接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的侧向端部区域下方。

夹紧元件11在衬片保持夹8上的固定型式例如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其它的安装型式还将在下文进一步阐述。

在图4至4a中示出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不同的示意图。坐标x2、y2、z2用于表明方向。

图5至7示出示例性制动衬片5a与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不同示意图。

锁定装置10的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包括板区段12a、端侧区段12b和12d、具有开口12e的保持区段12c、连接区段12f、过渡区段12g、侧向区段12h、凸耳区段12i和凸耳12j。

板区段12a基本上是梯形的并且位于x2-y2平面中。所述梯形具有边缘12m作为腰。两个端侧区段12b在侧向经由弯曲的过渡部安装在所述梯形的较长的底边上。端侧区段12b沿x2方向通过空隙部12k间隔开间距并且在其下面的区段上分别过渡到一个分别具有一个开口12e的侧向保持区段12c。这些侧向保持区段12c沿x2方向相互间通过其它的中间的端侧区段12d连接。

端侧区段12b、12d以及侧向保持区段12c处于与板区段12a的平面成直角的x2-z2平面中。

所述开口12e实施成矩形的并且在其尺寸方面对应于夹紧元件的钩形端部区段11e用于与所述端部区段接合。在此,矩形开口12e的长边沿x2方向延伸。

中间的端侧区段12d在其下侧上经由弯曲的过渡部而与连接区段12f连接,该连接区段沿负y2方向在x2-y2平面中延伸并且与所述凸耳区段12i的端部区段接触并且与所述端部区段连接。在凸耳区段12i已被引入到衬片背板5a的开口50中之后,所述连接仅在将卡套元件12装配在背侧衬片背板5a上时才进行。这还将在下文进一步说明。

两个过渡区段12g在侧向经由弯曲的过渡部安装在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板区段12a的梯形的另一个较短的底边上。所述侧向的两个过渡区段12g通过一个空隙部12l沿x2方向间隔开间距。

所述过渡区段12g在其下面的区段上与侧向区段12h连接,该侧向区段在其下面的区域上经由弯曲的过渡部与凸耳区段12i连接。侧向区段12h是梯形的,其中,其较长的底边与过渡区段12g连接,并且其较短的底边与凸耳区段12i连接。凸耳区段12i在x2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基本上对应于梯形侧向区段12h的较短的底边的长度。

侧向区段12h处于与端侧区段12b、12d的以及保持区段12c的x2-z2平面平行的并且间隔开间距的x2-z2平面中。所述凸耳区段12i在与板区段12a的x2-y2平面平行的并且间隔开间距的x2-y2平面中延伸。

在所述两个侧向端侧区段12b之间沿x2方向设置有一凸耳12j并且该凸耳通过弯曲的过渡部安装在板区段12a上。所述凸耳12j例如可以在卡套元件制造成冲压/弯曲部件时通过冲压生产,其中,在侧向的各端侧区段12b之间产生空隙部12k。凸耳12j向下弯曲到x2-z2平面中并且沿负y2方向设置在端侧区段12b、12d与侧向区段12h之间。其功能在下面结合图7还将进一步阐述。

板区段12a的下侧用附图标记12o标记。板区段12a在其中间区域中具有带有下侧12p的中心区段12n。

支架12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

图5从衬片侧示出背侧制动衬片5,其具有其衬片背板5a和已装配的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其中,图6示出从背面5b观察的另一侧。图7示出在已装配的卡套元件的中间区域中沿x方向观察y-z平面的剖视图。

锁定装置10的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这样安装在背侧衬片背板5a的上侧上,使得端侧区段12b以具有开口12e的保持区段12c设置在背侧衬片背板5a的背离制动盘的背面5b上,并且梯形侧向区段12h设置在背侧衬片背板5a的衬片侧上。

在此,卡套元件继续以其端侧区段12g和空隙部12l(参见图5)延伸穿过背侧衬片保持弹簧7的通孔7a,所述端侧区段过渡到侧向区段12h。

在装配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之前,凸耳区段12i和连接区段12f还未固定连接,而是卡套元件12在装配时仅这样扩张或者说弯曲,使得凸耳区段12i可以从衬片侧被导入通过在衬片背板5a中的开口50。然后,凸耳区段12i沿y方向延伸通过在y方向上连续的开口50。然后再次压缩卡套元件,从而凸耳区段12i的端部区域以及连接区段12f能够彼此相叠地设置并且连接。所述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或成型或类似方式进行。

制动衬片5为此在开口50的区域中以相应的方式留有空隙,如由图5可看出的那样。

此外,锁定装置10的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这样安装在背侧衬片背板5a的上侧上,使得板区段12a的中心区段12n的下侧12p与衬片保持弹簧7的上侧接触。由于衬片保持弹簧7的弯曲以及倾斜的边缘12m,衬片保持弹簧7的上侧与卡套元件的板区段12a的下侧12p的其余部分不接触。此外,中心区段12n的下侧12p的边缘区域借助空隙部12l是暴露的。这具有如下优点:衬片保持弹簧7的棱边在所述区域中暴露并且因此在卡套元件的弯曲材料的包边的内部区域中无法得到侧向接触。这在根据图7和图11的剖面图中可清楚地看出。

现在结合图7阐述凸耳12j的功能。凸耳12j以其指向制动盘的侧面贴靠在背侧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上并且因此沿负y方向形成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止挡件。卡套元件沿反方向、即沿正y方向的止挡件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卡套元件的侧向区段12h的内侧贴靠在衬片背板5a的与背面5b相对置的指向制动盘的面上。换句话说,卡套元件这样安装在背侧衬片背板5a上,使得衬片背板5a的设置在开口50上方的接片区段5c接纳在卡套元件12的凸耳12j与卡套元件的侧向区段12h的内侧之间。

通过凸耳12j,端侧区段和保持区段12b、12c、12d可以进一步沿正y方向远离衬片背板5b。因此,安装在衬片保持夹8上的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端部区段11e可以卡入到卡套元件12的保持区段12c与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之间。因此,保持区段12c可以实施成没有开口12e(例如参见图17)。

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以该方式固定在背侧衬片背板5a上,其中,开口12e设置用于与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接合地配合作用以便在装入的状态下锁定衬片保持夹8。现在进一步阐释这一点。

图8至10示出根据图1的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1关于衬片保持夹8的安装情况的不同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1示出根据图1的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1在制动盘旋转轴线2的y-z平面中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图8中示出从压紧侧zs观察的盘式制动器1的上侧的示意性透视图。衬片保持夹8被示出在其安装前在其安装地点上方、也就是说在由压紧区段3a、背部区段3b和连接区段3c在制动盘与制动衬片4和5上方形成的开口上方。图9示出从背侧rs观察的所述情况。图10示出衬片保持夹8的背侧端部区段8b在夹紧元件11与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即将接合之前的安装情况中的放大图,其中,图11示出在装入的状态下具有衬片保持夹8的盘式制动器1的剖视图。

衬片保持弹簧6和7安装在相应衬片背板4a、4b的上侧上,其中,所述衬片保持弹簧得以防丢失地保持。为此,每个衬片保持弹簧6在中间区域中具有长孔状通孔6a、7a。压紧侧衬片保持弹簧6经由延伸通过压紧侧衬片保持弹簧6的长孔状通孔6a的弹簧保持件6b可运动地保持在压紧侧衬片背板4a上。背侧衬片保持弹簧7以类似的方式由锁定装置10的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保持。这在上面已详细说明了。

在衬片保持夹8的装入状态下所述衬片保持夹以其下侧的其面8f不仅压靠到压紧侧弹簧保持件6b上和因此压靠到压紧侧衬片保持弹簧6上,而且也压靠到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板区段12a上以及因此也压靠到背侧衬片保持弹簧7上。这在图11中的剖面图中清楚可见。

锁定装置10能够实现安装和拆卸衬片保持夹8。在安装时将衬片保持夹8以其压紧侧端部区段8a沿负y方向推入到在制动钳3的压紧区段3a上的为此设置的并且与之相对应的支承区段9中。在此,衬片保持夹8的背侧端部区段8b与在制动钳3的反作用区段3b上的保持区段9a这样接合,使得所述保持区段9a延伸通过在衬片保持夹8的背侧端部上的过渡区段8c之间的开口8e。所述横向区段8d接纳在所述保持区段与制动钳3的反作用区段3b之间的在保持区段9a下方的接纳座9b中。

由此,夹紧元件11的倾斜向上并且向后沿y方向弯曲的钩形端部区段11e的前侧碰到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保持区段12c的下棱边上(参见图10),并且夹紧元件11的臂11d由此被弹性地向下挤压。在衬片保持夹8沿负y方向、即朝向制动盘进一步滑移时,端部区段11e经过卡套元件的保持区段12c的下棱边,所述臂11d弹性地向上返回,其中,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分别与卡套元件的保持区段12c的一个开口12e从背侧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的那侧进入接合。如果现在沿正y方向拉动衬片保持夹8,则该衬片保持夹由作为支架12的固定在衬片背板5a上的卡套元件通过嵌接到开口12e中的钩形端部区段11e保持。因此,衬片保持夹8沿正y方向锁止。图11以剖视图示出所述状态。

当然也可能的是,钩形端部区段11e能够与夹紧元件11的臂11d不仅在安装时而且在拆卸时手动地或/和利用工具被向下挤压。

对于拆卸衬片保持夹8来说因此需要沿负y方向压衬片保持夹8并且向下压弹性臂11d,以便使钩形端部区段11e与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保持区段12c的开口12e的接合脱开。然后,衬片保持夹8可以沿正y方向以与上述情形相反的次序拆卸。为了把夹紧元件11的弹性臂11d往下压,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

在图12至12c中示出将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夹紧元件11固定在衬片保持夹8上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示出通过固定系统13借助连接元件14实现的连接型式,这些连接元件在此构造为铆钉。

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具有横向区段8d,该横向区段在衬片保持夹8的纵向方向上伸展直到过渡区段8c的端部并且与所述端部对齐地结束。

所述夹紧元件11在该方案中仅包括具有钩形端部区段11e的臂11d。所述臂11d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的区域中通过臂板11d’以其端部相互连接。臂板11d’以及臂11d的与之相邻的区段设置在端部区段8b或横向区段8d下方并且在此借助两个连接元件14连接。要注意,夹紧元件11与端部区段8b的连接在其端部区域中进行,从而确保臂11d沿z方向的弹性运动的“运动自由度”。连接元件14通过通孔延伸穿过端部区段8b或横向区段8d并且作为铆钉从两侧固定。

在图12a中示出的方案中,固定系统13通过压制实施。

该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如在根据图12的方案中那样构造有横向区段8d,然而没有通孔。在衬片支架8的横向区段8d上的压制区段15通过合适的压制工具压制地与夹紧元件11的板区段11a连接并且在夹紧元件11与衬片保持夹8之间形成固定连接。以这种方式,仅板区段11a固定在横向区段8d上,从而确保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运动自由度”。

在此,以另一种方案示出夹紧元件11。在此,端侧区段11b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或横向区段8d的端面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经由较窄的弯曲的端侧区段11c与臂板11’d连接,该臂板贴靠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或横向区段8d的下侧上。

所述臂板11’d进一步朝向制动盘延伸并且分支成具有钩形端部区段11e的倾斜伸出的臂11d。

图12b示出具有借助所谓的咬合连接方法制成的固定系统13的一种方案。

在此,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也如在根据图12a的方案中那样构造有横向区段8d、没有通孔。通过合适的咬合连接工具得到的衬片支架8的横向区段8d与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相应变形部16实现在夹紧元件11与衬片保持夹8之间形成固定连接。这在图12b中衬片保持夹8的左侧的纵剖视图中可看出。

在此,以另一个方案示出夹紧元件11。该夹紧元件仅具有单独安装到端部区段8b上的两个臂11d。可能的是,所述两个臂11d在端部区段8b下方通过在此未示出的、但可容易设想的臂板相互连接。

为了确保所述臂11d的上述“运动自由度”,其固定系统以变形部16设置在其前端部的区域中。

在夹紧元件11的这个方案中,端部区段11e分别利用一个弯曲部11h安置到所属臂11d上。所述弯曲部11h向下指向并且经由短的贴合区段11i与钩形端部区段11e连接。所述短的贴合区段11i以其表面大致平行于所属臂11d的表面延伸。具有短的贴合区段11i的这个方案可以在不同的支架12、12’中用于不同的接合,这下面还将进一步说明。

在图12c中还示出具有作为固定系统13的焊接连接的另一种方案。

在此,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同样如在根据图12a、12b的方案中那样构造有横向区段8d、没有通孔。

在此,夹紧元件11仅具有两个臂11d,所述两个臂单独地以其向上包边的端侧区段11c焊接在端部区段8b的端侧上。因此确保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运动自由度”。在此当然也可能的是,所述两个臂11d在端部区段8b下方通过在此未示出的、但可容易设想的臂板相互连接。

但在此也可设想,在没有端侧区段11b和11c的情况下夹紧元件11的两个臂11d可以固定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上。在此,臂11d的面11g便直接安装、例如焊接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的侧向端部区域下方。

图12c示出具有端部区段11e的臂11d的端部的构型的另一种可能性的夹紧元件11,其中,在这里弯曲部11h向上指向。所述弯曲部11h经由短的贴合区段11i与钩形端部区段11e连接。所述短的贴合区段11i以其表面大致平行于所属臂11d的表面延伸。

图1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背侧制动衬片5与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一种方案的示意性透视的剖面图。

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在锁定装置10的这个方案中构造用于与根据图12b的夹紧元件11的方案的端部区段11e配合作用。在上面已经详细地结合图4至7描述了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在此,接下来仅涉及与此不同之处。

端侧区段12b作为没有开口12e的连续的板构成为保持区段12c,其中,端侧区段12b的内侧形成保持面12q的功能。端侧区段12b的内侧可理解成端侧区段12b的指向所属衬片背板5的背面5b的那侧。

凸耳区段12i在此完全延伸通过开口50并且与端侧区段12的下棱边在装配之后连接、例如焊接。为此,端侧区段12b也可以具有在此未示出的连接区段12f。

具有上述功能的凸耳12j同样可以存在。但所述功能也可以由凸耳12’j形成。所述凸耳12’j这样安装在端侧区段12b或保持区段12c的外侧上,使得所述凸耳12’j围绕z方向指向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弯曲。在图13中仅示出在一侧上的凸耳12’j,另一侧同样设有这样的凸耳12’j,如可容易设想的那样(也参见图23)。

此外,端侧区段12b具有上述的空隙部12k。

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的下棱边在组装好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当夹紧元件11与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接合时与夹紧元件11的相应臂11d的贴合区段11i接触。此外,在所述状态下夹紧元件11的相应钩形端部区段11e设置在端侧区段12b后面、即在端侧区段12b与衬片背板5的背面5b之间。在此,相应的钩形端部区段11e与保持面12q的接触为夹紧元件11以及因此为与之连接的衬片保持夹8在其纵向方向上形成锁止。

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的接合在如上所述地安装衬片保持夹8时进行,其中,夹紧元件11的弹性臂11d通过端部区段11e的倾斜部在与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的下棱边配合作用的情况下被向下挤压并且在经过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的下棱边之后再次向上回弹到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后面。拆卸如已经在上面描述的那样进行。

在此也可能的是,钩形端部区段11e能够利用夹紧元件11的臂11d不仅在安装时而且在拆卸时手动地或/和利用工具被向下挤压。

图14示出制动衬片5与锁定装置10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在锁定装置10的所述第二种实施例中,支架12’集成于背侧衬片背板5a中。

集成于衬片背板5a中的支架12’在此包括两个连续的开口51以及接片区段5c和空隙部52。

所述开口51作为连续的开口51(例如具有矩形横截面)在衬片背板5a的上面区域中沿y3方向延伸地凹入成型。所述y3方向在此对应于图1中的y方向并且在制动盘旋转轴线2的方向上延伸。接片区段5c分别形成每个开口51的一个上边界。所述空隙部52在衬片背板5a的衬片侧上围绕开口51凹入成型到衬片背板5a中,从而接片区段5c的厚度在所述区域中沿y3方向大致减小到衬片背板5a的厚度的一半并且保持面5d形成。这些保持面5d指向制动盘。

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的接合在如上面已经说明地安装衬片保持夹8时这样进行,使得夹紧元件11的弹性臂11d由于端部区段11e的倾斜部在与在背面5b的侧上的开口51的倒圆的上棱边配合作用中在衬片保持夹8沿负y3方向滑移时与此同时或手动地没有用工具或用工具的情况下被向下压并且在经过连续的开口51之后向上回弹到空隙部52中。在此,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设置在接片区段5c的保持面5d前面并且以这种方式抑制夹紧元件11因此以及衬片保持夹8沿y3方向的拉出运动。因此,衬片保持夹8通过安全装置10以防被拉出。拆卸如已经在上面所描述的进行。

背侧衬片保持弹簧7的支架在此未示出,但例如可以构成有压紧侧衬片保持弹簧6的根据图8的弹簧保持件6b。

图15至16示出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5示出支架12”,该支架安装在背侧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上。所述支架12”包括板区段12a、端侧区段12b与保持区段12c和侧向区段12’h。

支架12”例如构造用于与根据图12b的夹紧元件11的方案的端部区段11e配合作用。

板区段12a在其从背面5b沿正y方向伸出的第一纵向侧上具有端侧区段12b,所述端侧区段同时形成保持区段12c。侧向区段12’h安装在板区段12a的另一个纵向侧上并且在其x-z平面中平行于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的x-z平面延伸。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在负z方向上具有的延伸尺寸大致对应于侧向区段12’h在负z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的三分之一。

支架12”经由侧向区段12’h借助固定元件19、例如铆钉固定在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上。在此示出两个固定元件19。当然其它固定型式也是可能的。侧向区段12’h以固定面18贴合在背面5b上。

板区段12a沿y方向构造成相对窄的,其中,术语“窄”可理解为如下尺寸:该尺寸这样对应于夹紧元件11的端部区段11e,使得端部区段11e沿z方向在装配时在经过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的下棱边之后通过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向上弹起能够容易地设置在侧向区段12’h与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之间。

在衬片保持夹8的上述装配状态下,端部区段11e与端侧区段12b/保持区段12c的保持面12q接触,该保持面指向侧向区段12’h。由此确保沿y方向锁止和锁定衬片保持夹8。

背侧衬片保持弹簧7的支架在此未示出,但例如可以构造有压紧侧衬片保持弹簧6的根据图8的弹簧保持件6b。

图16示出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的一种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图。

在上面已经详细地结合图4至7描述了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在此,接下来仅涉及与此的不同之处。

端侧区段12b构造为没有开口的连续的板。在端侧区段12b的两侧分别经由一个弯曲的过渡区段12’g安装有一个保持区段12c。这些保持区段12c在其指向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的侧上分别形成一个保持面12q。所述弯曲的过渡区段12’g确保在所述保持面12q与背面5b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这样测定,使得该间距这样对应于夹紧元件11的端部区段11e,使得端部区段11e沿z方向在装配时在经过保持区段12c的相应下棱边之后通过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向上弹起能够容易地设置在保持面12q与背面5b之间。

凸耳区段12i在此完全延伸通过开口50并且与端侧区段12的下棱边在装配之后连接、例如焊接。该端侧区段12b为此也可以具有连接区段12f。

在此未设置具有用于将保持区段12c与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间隔开间距的功能的凸耳12j。所述功能通过如下方式形成:端侧区段12b以其指向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的面直接贴合在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上并且所述两个保持区段12c沿侧向从端侧区段12b向前沿正y方向弯曲地安装。以这种方式实现保持区段12c到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的相应间距。

此外,端侧区段12b具有上述的空隙部12k。同样可以设置有上述的空隙部12l。

因为保持区段12c沿侧向设置在端侧区段12b上,所属夹紧元件11在此在x-y平面中具有弯曲部11’h,端部区段11e通过所述弯曲部安装在相应所属的臂11d上。因此,弯曲部11’h能够实现夹紧元件11的端部区段11e适配于保持区段12c相互间在x方向上较大的间距。

图17至20示出具有操纵区段20的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图。

在根据图17至20的实施例中,相应卡套元件12的相应端侧区段12b以其相应的指向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的面直接贴合在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上。因为对于相应夹紧元件11的相应钩形端部区段11e的接合来说,分别所属的保持区段12c必须遵守到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的相应间距,所以衬片背板5a在所述区域中设有空隙部52。

相应的夹紧元件11在这些方案中这样构造,使得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上的臂11d在衬片保持夹8的每个过渡区段8c的直的端部下方的臂区段、端侧区段11c与在每个过渡区段8c的直的端部上的窄的板区段11a之间分别具有一个用于端部区段8b或横向区段8d的接纳座。如在图2、3中示出的连续的板区段11a在此不存在。所述臂端部例如通过上述连接型式之一固定在端部区段8b上。固定系统也可在没有板区段11a并且没有端侧区段11b、11c的情况下设想(如上面已经描述的)。

操纵区段20用于在拆卸相应的衬片保持夹8时以简单的方式使所属夹紧元件11的端部区段11e的接合脱开。为此,操纵区段20能够实现将臂11d克服其弹力向下沿负z方向容易地并且简单地压。

图17和18的操纵区段20可设有属性“位于内部的”、也就是说通过衬片保持夹8的开口8e可够到。与此相反,图19和20的操纵区段20可具有属性“位于外部的”、也就是说设置在衬片保持夹旁边。

在根据图17的方案中的操纵区段20由在夹紧元件11的各臂11d之间的扁平的横向连接部形成。所述横向连接部处于臂11d的相同的x-y平面中并且沿y方向这样呈弧形凸出地构造,使得操纵区段20能通过在衬片保持夹8的各过渡区段8c之间的开口8e利用简单的工具、例如螺丝刀亦或手动地容易够到。操纵区段20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安装在各臂11d之间、例如事后焊接。

在根据图18的方案中,操纵区段20利用支撑部20a沿z方向带有间距地安装在臂11d上。

操纵区段20在此也这样呈弧形凸出地构造用以能通过开口8e容易够到。在其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支撑部20a,该支撑部向下沿负z方向延伸并且在其下端部上具有成直角安装的或弯曲的固定区段20b。每个固定区段20b固定、例如焊接在夹紧元件11的相应臂11d上。所述支撑部20a的长度确定操纵区段20到臂11d的x-y平面的间距。弧形的操纵区段20和具有固定区段20b的支撑部20a也可以一件式地构造为冲压/弯曲部件。也可设想,具有端部区段11e的臂11d连同弧形的操纵区段20、支撑部20a和固定区段20b可以制造成一个共同的构件、例如也可制造成冲压/弯曲部件。

图19示出具有在两侧设置在衬片保持夹8旁边的操纵区段20的一种方案。这些操纵区段是相应z形角的组成部分并且形成z形状的上面的短的区段,其方式为它们彼此成镜像地分别从衬片保持夹8的一侧沿正和负x方向指向远离。所述操纵区段20分别与成直角向下延伸的支撑部20a连接,该支撑部分别在其下端部上具有成直角安装的或弯曲的固定区段20b,该固定区段安装、例如焊接在所属的臂11d上。在此,支撑部20a的长度也确定操纵区段20与臂11d的x-y平面的间距。

在此,操纵区段20在x-y平面中大致与衬片保持夹8的上侧对齐地位于s形过渡区段8c的开始处。

在所述情况下也可设想,臂11d连同端部区段11e、端侧区段11c以及板区段11a包括操纵区段20、支撑部20a以及固定区段20b在内可以构造为两件式的或一件式的构件、例如冲压/弯曲部件。

图20示出对于图19的另一种方案,其中,操纵区段20分别通过每个臂11d在臂11d的x-y平面中在每个端部区段11e紧前面的加宽部形成。所述加宽部分别在正和负x方向上以如下尺寸延伸,该尺寸大致对应于臂在x方向上的宽度。每个所述加宽部的指向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的棱边倾斜。这个方案是有利的,因为夹紧元件在此可以是简单单独的冲压/弯曲部件。

图21至23示出锁定装置1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另外的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图。

这些方案的锁定装置10都具有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

在上面已经详细地结合图4至7描述了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在此,接下来仅涉及与此不同之处。

保持区段12c至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所需的间距例如通过在负y方向上弯曲的端侧区段12d实现。端侧区段12b的指向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的面在此贴靠在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上。这一点在图20a中以在制动盘旋转轴线2a的y-z平面中卡套元件12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

端侧区段12b没有开口12e并且沿负z方向仅在短的路段上延伸。在端侧区段12b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保持区段12c。每个第一保持区段12c沿负z方向大致在端侧区段12b的三倍长度上延伸。在相应第一保持区段12c的每个下棱边上安装有另一个第二保持区段12’c,该第二保持区段朝向衬片背板5的背面5b倒棱。所述第二保持区段12’c的窄侧边长度大致对应于第一保持区段12c的沿负z方向侧边长度的四分之一。

所述第二保持区段12’c的下棱边在组装好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当夹紧元件11与作为支架12的卡套元件接合时如在图13中与夹紧元件11的相应臂11d的贴合区段11i接触。此外,在所述状态下夹紧元件11的相应钩形端部区段11e设置在第二保持区段12’c后面、即在第二保持区段12’c与衬片背板5的背面5b之间。在此,相应钩形端部区段11e与第二保持区段12’c的接触为夹紧元件11以及因此为与之连接的衬片保持夹8在其纵向方向上形成锁止。

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的接合如已经在上面对于衬片保持夹8的安装描述的那样进行。

夹紧元件11在这个方案中具有如图17至20的夹紧元件11那样固定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上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此然而两个端侧区段11c通过另一个端侧区段11b连接。

根据图22的方案示出以条形型式的夹紧元件11。端侧区段11b设置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前面并且固定在所述端部区段上。端侧区段11b在x-z平面中延伸并且在每侧过渡到圆弧形的端侧区段11c。所述圆弧形的端侧区段11c进一步分别与一个臂11d连接,钩形端部区段11e一体成型在所述臂的相应端部上。端部区段11e在z方向上的长度大致对应于臂11d在z方向上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因此,端部区段11e从臂11d弯曲并且以小于90°的角度向所述臂倾斜。

所述臂11d连同圆弧形的端侧区段11c一起与上述夹紧元件11不同地能够围绕在z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弹性地枢转。在此,所述臂为了使端部区段11e与支架12的接合脱开而沿正和负x方向相向运动,并且所述臂然后在建立接合时通过弹力运动远离彼此。

支架12是卡套元件并且与上述支架12不同地具有两个保持区段12c,这两个保持区段中的每一个保持区段分别与端侧区段12b成直角地安装在端侧区段12b的一侧上。每个保持区段12c位于y-z平面中并且具有矩形开口12e,该开口分别与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在衬片保持夹8的装入状态下接合。保持区段12c在y方向上延伸。开口12e是长形的矩形,其较长的边在z方向上延伸。

在安装时,当钩形端部区段11的倾斜部在保持区段12c的前棱边上滑动经过时,臂11d被弹性挤压在彼此相向的方向上运动。在衬片保持夹8沿负y方向进一步滑移之后,钩形端部区段11e由于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弹性作用如在图22中以装入的状态示出彼此远离运动地被压入到支架12的保持区段12c的开口12e中并且与支架12建立接合。因此,衬片保持夹8在y方向上固定。在拆卸时将所述臂11d再次相向挤压,以便使端部区段11e与保持区段12c的开口12e的相应接合脱开。

图23示出一种方案,在该方案中锁定装置10的支架12是卡套元件。

卡套元件在上面已经详细说明。与此不同的是,卡套元件在这个方案中在端侧区段12b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向下沿负z方向延长的保持区段12c。每个保持区段12c在其外侧上与朝向衬片背板5a的背面5b弯曲的凸耳12’j连接。所述凸耳12’j用作用于沿y方向固定卡套元件的止挡件。由此,在衬片背板5a与相应的保持区段12c之间形成间距,该间距对于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的接合是必需的,如在下面还将阐述的那样。

端侧区段12b居中地向下通过端侧区段12d延长,该端侧区段设置用于与凸耳区段12i连接。这在此未示出,但例如由图4和/或图6可看出。

与上述衬片保持夹8不同,这个衬片保持夹8没有横向区段8d。因此在各过渡区段8c之间的开口8e在端部区段8b上不是闭合的。过渡区段8c的自由端部在此分别形成衬片保持夹8的一个端部区段8b。

夹紧元件11在这个方案中设置在衬片保持夹8的各过渡区段8c之间的开口8e中。夹紧元件11由两个在此没有相互连接的臂11d构造而成,但这可设想。所述臂11d与其它夹紧元件11不同地在y-z平面中延伸并且分别贴靠在衬片保持夹8的每个过渡区段8c的直的区域的内侧上。

每个臂11d在其在图23中示出的前端部上设有成直角弯曲的端侧区段11c。借助这个端侧区段11c,每个臂11d固定在衬片保持夹8的端部区段8b的端侧区段上。这例如可以是焊接连接。

每个臂11d沿负y方向延伸到开口8e中,其中,每个臂11d在衬片保持夹8的每个过渡区段8c的每个向上延伸的弧附近沿负z方向向下并且沿正z方向向上加宽。所述向上加宽部分别构成为操纵区段20。所述操纵区段20分别在y-z平面中延伸,在开口8e中彼此对置并且这样从开口8e中伸出,使得所述操纵区段可容易够到。

具有操纵区段20的臂11d的向上延伸的加宽部如此程度地在负y方向上延伸,使得过渡区段8c的下面的弧被遮盖。因此,臂11d分别过渡到连接区段11j,其在z方向上的长度大致具有臂11d在z方向上的长度。然而所述连接区段11j大致向下在z方向上这样错开,使得连接区段11j的上边缘与臂11d的上边缘大致以臂11d在z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向下在负z方向上错开。

在每一个连接区段11j的端部上分别一体成型有一个钩形端部区段11e。这些端部区段在图23中不可见,然而如根据图22的端部区段11e那样构成。端部区段11e在图23中在保持区段12c的后面与所述保持区段接合。通过夹紧元件11的端部区段11e与支架12的保持区段12c接触,衬片保持夹8在y方向上锁止。

在负y方向上安装衬片保持夹8时,当钩形端部区段11的倾斜部在保持区段12c的竖直棱边上滑动经过时,臂11d被弹性地挤压在彼此相向的方向上运动。在衬片保持夹8沿负y方向进一步滑移之后,钩形端部区段11e通过夹紧元件11的臂11d的弹性作用被挤压向外彼此远离运动到支架12的保持区段12c后面并且与支架12建立接合。因此,衬片保持夹8在y方向上固定。在拆卸时借助从衬片保持夹8的开口8e中伸出的操纵区段20将所述臂11d再次相向挤压,以便使端部区段11e与保持区段12c的相应接合脱开。

最后,图24示出制动衬片5与锁定装置10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锁定装置10的支架12构成为类似于结合图4、5描述的卡套元件。与此不同,该卡套元件在这个方案中在板区段12a中或在侧向区段12h中具有一个开口12e或两个开口。板区段12a或侧向区段12h在此在开口12e的区域中形成保持区段12c。这在此未示出,但可容易设想。

但也可设想,在侧向区段12h中不设置开口12e。在这样的情况下,侧向区段12h可以设有凸耳作为保持区段12c,该保持区段与夹紧元件11’的端部区段11e接合。图24a以在y-z平面中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这个可能性,该y-z平面在制动盘旋转轴线2a中延伸。

锁定装置10的夹紧元件11’设有沿y方向、也就是说沿衬片保持夹8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板区段11a,沿衬片保持夹的纵向方向居中地固定在衬片保持夹8的上侧21上。在板区段11a的前端部上安装有向下弯曲的臂11d。臂11d沿负z方向通过开口8’e延伸穿过衬片保持夹8。臂11d在开口8’e中可弹性运动。在臂11d的在此不可见的、但可容易想象的端部上如已经在上面描述地那样一体成型有钩形端部区段11e。钩形端部区段11e如上面已经描述的那样与支架12的开口12e接合。

在图24a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中,钩形端部区段11e与卡套元件12的侧向区段12h的保持区段12c接合。

在安装衬片保持夹8时将所述衬片保持夹在支架12上方向下沿负z方向安装到所述支架上,其中,夹紧元件11的钩形端部区段11e的倾斜部在支架12的开口12e的边缘上滑动,这通过弹性臂11d是可能的。在衬片保持夹8的装入状态下,钩形端部区段11e回弹并且与支架12接合。因此,衬片保持夹8被锁止。锁定装置10的接合通过如下方式脱开:借助工具通过开口8’e将弹性臂11d这样挤压,使得钩形端部区段11e与支架12的开口12e脱离接合。

具有锁定装置10的制动衬片组100可以应用于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的所有具有滑动钳的盘式制动器1中。

上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修改。

附图标记列表

1盘式制动器

2制动盘旋转轴线

3制动钳

3a压紧区段

3b反作用区段

3c连接区段

4、5制动衬片

4a、5a衬片背板

5b背面

5c接片区段

5d保持面

6、7衬片保持弹簧

6a、7a通孔

6b弹簧保持件

8衬片保持夹

8a、8b端部区段

8c过渡区段

8d横向区段

8e、8’e开口

8f面

9支承区段

9a保持区段

9b接纳座

10锁定装置

11、11’夹紧元件

11a板区段

11b、11c端侧区段

11d臂

11'd臂板

11e端部区段

11f、11g面

11h、11’h弯曲部

11i贴合区段

11j连接区段

12、12’支架

12a板区段

12b、12d端侧区段

12c、12’c保持区段

12e开口

12f、12’f连接区段

12g、12’g过渡区段

12h、12’h侧向区段

12i凸耳区段

12j、12’j凸耳

12k、12l空隙部

12m边缘

12n中心区段

12o、12p下侧

12q保持面

12r纵向区段

13固定系统

14连接元件

15压制区段

16变形部

17连接部

18固定面

19固定元件

20操纵区段

20a接片

20b固定区段

21上侧

50、51开口

52空隙部

rs背侧

zs压紧侧

x、y、z坐标

xi、yi、zi,

其中i=1;2;3坐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