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输送气、液或气液混合多项介质压缩泵用多流道出口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2125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输送气、液或气液混合多项介质压缩泵用出口单向阀,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兼具液缸盖与出口单向阀双重功能的压缩泵用多流道出口单向阀结构。



背景技术:

压缩泵具有往复泵输送液态介质的功能,又具有活塞压缩机输送气态介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气液混输泵输送气液态介质的功能。液缸盖和出口单向阀是适用输送气、液或气液混合多项介质压缩泵液力端关键部件。传统压缩泵液缸体的出口单向阀与液缸孔垂直相交,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孔交叉处压力集中,易导致开裂失效的问题。因此通过将液缸盖与出口单向阀的一体化设计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出口单向阀的出液孔设置在液缸孔内的液缸盖上,使液缸盖同时具备液缸盖高压密封与出口阀座的功能,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压缩泵存在的液缸体出口阀孔与液缸孔垂直相交的结构弊端。

另外,传统压缩泵进口单向阀采用单流道或双流道设计,阀的开启高度和阀隙流速均有限制。随着压缩泵的大型化,阀的流量越来越大,采用单流道或双流道设计,阀的结构尺寸大,阀的升程高,且阀芯质量重,阀隙流速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过流面积大、水力损失小、效率高、阀开启高度小的压缩泵用多流道出口单向阀,它适用输送气、液或气液混合多项介质压缩泵。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压缩泵用多流道出口单向阀,包括有泵盖、阀板以及弹簧,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阀座,该阀座的圆柱形凸台状前部与所述的泵盖固定连接,且两者间隔形成有一大环形凹槽,所述的阀板可轴向滑移地套在阀座的圆柱形凸台上,而所述的弹簧套在阀板上使阀板紧贴阀座的端面;在所述的阀座端面上设有N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内设有多个出液孔,由所述的出液孔和N个环形凹槽而形成阀座的N个过流流道,且N个过流流道由所述的阀板同步打开或关闭,所述N为整数且N≥2。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板上也设有N个过流流道,这样可进一步增加过流面积,减少水力损失;又可降低出口单向阀开启高度,减少单向阀开启或关闭的滞后角,降低回流容积损失,提高泵的容积效率;同时,还可降低单向阀开启或关闭的速度,减少冲击力,降低噪声。

更好地,在所述的阀座外侧端面上设有一凹腔和与凹腔连通的多个卸压孔,卸压孔可以防止凹腔内憋压。

而所述的泵盖相对阀座的端面上可设有一可供阀座上的圆柱形凸台限位用的圆形槽,所述的阀座装在圆形槽上并通过螺栓紧固。

而泵盖与阀座除了上述的分体组合结构外,也可以将两者设计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泵盖与阀座一体化或组合设计,同时具备泵盖高压密封与出口阀座的双重功能;采用多流道结构设计,在阀座上设置多个过流流道,具有过流面积大,水力损失小,有利于提高泵的效率;

(2)出口单向阀径向尺寸大,且采用多流道结构,过流面积大,阀板升程小,关闭冲击载荷小,振动噪声低,寿命长;

(3)出口单向阀弹簧中径大,弹簧丝径大,应力小,寿命长;

(4)出口阀座上设有卸压孔,可以防止出口阀座凹腔内憋压。

(5)本出口单向阀适用输送气、液或气液混合多项介质压缩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所示,本压缩泵用多流道出口单向阀主要由阀座1、密封圈2、阀板3、弹簧4以及泵盖5等组装构成,其中:阀座1呈台阶状圆柱体,其前部有一圆柱形凸台17。泵盖5相对阀座的端面上设有一圆形槽,可供阀座上的圆柱形凸台17限位。组装时,阀座1装在泵盖5的圆形槽上并通过螺栓6将两者紧固联接于一起,并在阀座与泵座之间设有密封圈2。而阀座1与泵盖5之间还由阀座上的圆柱形凸台17隔开而形成一大的环形凹槽,所述的阀板3及弹簧4即设在该大环形凹槽处,具体是:阀板3套在阀座的圆柱形凸台17上,可轴向滑移,且阀板3与泵盖5端面之间留有可供阀板开启上移行程的间距7,由于本出口单向阀过流面积大,阀开启高度小,因此两者之间的间距7很小;弹簧4套在阀板3上,其一端与阀板3连接,另一端与泵盖5连接,通过本弹簧4可以确保阀板3具有很好的对中性和密封性,在单向阀工作时,可以确保本单向阀的N个过流流道同步开启或关闭,无干涉。本出口单向阀弹簧中径大、弹簧丝径大,应力小,寿命长。

阀座1外侧的端面中心开有一个凹腔11,凹腔11和端面有多个卸压孔12连通,卸压孔12可以防止凹腔内憋压。阀座凸台侧的端面上开有N(N为整数且N≥2)个环形凹槽13、14、15,N个环形凹槽围绕轴线同心分布,而每一环形凹槽内钻有多个进液孔16,沿环形凹槽周向分布。这样由众多进液孔16和端面上的N个环形凹槽13、14、15构成阀座的N个过流流道。相应的所述阀板3上也设有由N个同心分布的环形槽孔构成的N个过流流道31、32、33,这样可进一步增加过流面积,减少水力损失;又可降低出口单向阀开启高度,减少单向阀开启或关闭的滞后角,降低回流容积损失,提高泵的容积效率;同时还可降低单向阀开启或关闭的速度,减少冲击力,降低噪声。

而阀座1和泵盖5的外圆侧面均设有密封圈2。

本出口单向阀采用泵盖与出口阀座组合设计,将出口单向阀设置在液缸孔内,避免了传统压缩泵液缸体出口阀孔与液缸孔垂直相交的结构弊端,可防止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孔交叉处应力集中,产生液缸开裂失效的问题。同时,既可降低液缸体高度,节省材料,又可改善液缸体内流道过流。而多流道设计,增大了过流面积,减小水力损失,提高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单向阀开启高度,减小振动,延长寿命。

本出口单向阀的工作原理如下:出口单向阀与活塞做同步往复运动。将活塞在液缸中压排液的方向定位为前,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后。当活塞向前运动时,在活塞密封作用下,液体压力升高下,阀板克服弹簧的压力,从过流流道的开口脱开,出口单向阀开启,将泵缸内介质增压排出。当活塞向后运动时,出口单向阀关闭,在密封件与出口单向阀作用下,容积增大,形成真空,将活塞后端液缸内的介质吸入到活塞前端液缸内保存下来。

而本实施例图中所示的阀座与泵盖采用的是分体组合的结构,但除了这种分体结构外,还可以采用一体化设计,即将泵座与阀座设计成整体结构,也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