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0957发布日期:2018-06-30 10:2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第一元件和固定在第一元件上的第二元件的装置,其中,第一元件具有孔,第二元件借助夹具固定在第一元件上。



背景技术:

WO 2012/104250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该夹具具有头部和顶部。在其中描述的夹具具有第一侧(此处描述为外翼13)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一侧从头部延伸直至顶部,顶部尤其由弧形的弯曲区段15的两个顶端形成,弯曲区段设置在第一侧的端部上。第二侧同样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其中,顶部还由设置在第二侧的端部上的弧形的两个弯曲区段的两个顶端形成。在由WO 2012/104250 A1已知的夹具中,此处称为边翼21的第一侧壁从第一侧(从外翼13)朝向第二侧的方向(朝向与外翼13相对的外翼13的方向)延伸。此外,第二侧的第二侧壁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延伸。

EP 2 404 067 B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其中,夹具具有头部和顶部。在由EP 2 404 067 B1已知的夹具中设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第二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第一侧壁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且第二侧壁从第二侧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该夹具尤其相对于位于在头部和顶部之间的杆部的负荷更有抵抗力。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夹具和装置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具有头部和顶部,以及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且第二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侧壁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且第二侧壁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夹具具有沿卡锁方向突出的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所述卡锁突起部具有反向于所述卡锁方向的卡锁表面,其中,所述卡锁表面布置在与所述第一侧壁不平行和/或与所述第二侧壁不平行延伸的平面中,所述卡锁容纳部具有棱边和与棱边连接的配合面,其中,所述朝卡锁方向突出的卡锁突起部伸到所述棱边之上,从而使所述卡锁表面面对所述配合面。本发明基于以下基本思想:两个侧壁或两个侧或连接在顶部上的引回的带区段通过锁合彼此连接,且由此至少在一个运动方向上防止这些元件彼此相对运动。对此,本发明设有朝卡锁方向突出的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卡锁突起部具有反向于卡锁方向的卡锁表面,卡锁容纳部具有棱边和连接在该棱边上的配合面,其中,朝卡锁方向突出的卡锁突起部伸到棱边之上,从而卡锁表面面对配合面。本发明已经发现,夹具的杆部以这种方式能够构造得特别硬挺或稳固。

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理解为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和至少一个面对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通常设置在固定装置的不动的元件上,而第二接触面设置在固定装置的具有弹性的元件上。这种固定装置设置用于以顶部引入第一元件的凹口、通常为孔中。对此,在推入期间使承载第二接触面的具有弹性的元件被压入,但是在经过孔之后又弹回其初始位置中。第一元件大多构造成面式元件,例如作为车辆框架的一部分的平板或板件。然而第一元件也可具有盲孔,盲孔具有相应选择的侧切部,侧切部使得具有弹性的元件在其已经经过侧切部之上的孔的较窄部分之后能够弹出。第二元件可通过夹紧固定在第一元件上,例如在第二元件推到夹具的头部和第一元件的表面之间且夹具的此时设置在夹具的头部上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距离选择为,它们在第一元件的材料厚度确定且第二元件的材料厚度确定的情况下能够产生这种夹紧。同样可想到,第二元件同样具有孔且夹具以其顶部穿过两个孔。同样可想到,在头部例如具有卡钩或固定头时或在第二元件简单地与夹具的头部粘结、焊接或以其他方式接合地连接时,第二元件固定在夹具的头部上。

这种夹具的头部理解成设置在夹具的端部上的加宽部。头部通常设置成,用于防止夹具可能被推动整个地穿过第一元件的孔。通常头部也构造成,用于将为了使夹具推入第一元件的孔中而需要施加的力加载到夹具上。为此,夹具通常具有背离顶部的平坦表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头部构造成刚性的,其中“刚性”理解为,头部的任何区段不可相对于头部其他部分运动,例如头部的区段没有构造成具有弹性的。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头部具有刚性的基体,在基体上设置与头部相关的具有弹性的元件,例如具有弹性的臂或伞状的密封唇。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头部的在垂直于夹具的纵轴线的平面中的所有横截面中的最大横截面大于杆部的在垂直于夹具的纵轴线的平面中的所有横截面中的最大横截面。

夹具还具有顶部。“顶部”在该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仅表示夹具的与头部相对的端部。虽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夹具的从头部朝向顶部延伸的杆部朝向顶部逐渐变细。但是这不是必需的。在该说明书的上下文中顶部也可理解为在可想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在杆部的与头部相对的末端上的端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顶部可以金字塔形或圆锥形或截头金字塔形或截头圆锥形延伸。顶部同样可由从头部延伸到顶部的杆部的屋顶状端部区段的脊构成。但是这不是必需的。顶部可由夹具的唯一的区段形成。但是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顶部由夹具的多个分区段形成,例如由弧形的弯曲区段15的四个顶端形成,如在WO 2012/104250 A2中所示的那样或如EP 2 404 067 B1的图1、2、7、8、9、10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弧形区段的两个顶端。

夹具在头部和顶部之间具有必要时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杆部。夹具具有纵轴线,纵轴线从头部朝顶部延伸。尤其优选地,杆部在其从头部指向顶部的纵向延伸中比垂直于纵向延伸指向的宽度方向更长。尤其优选地,夹具的纵轴线指向杆部的纵向延伸的方向。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具实施成关于包含夹具的纵轴线的平面镜像对称。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夹具以这种方式实施成旋转对称,即,有至少一个平面,其包含夹具的纵轴线,在其中夹具的位于该平面的一侧上的每个区段都可通过围绕纵轴线转动180°而与夹具的在该平面的另一侧上的构造相同的区段重合。

夹具具有第一侧,第一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夹具具有杆部,杆部必要时也由夹具的多个元件构成。杆部具有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杆部同样具有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从头部延伸直至顶部,其中,在第一侧的顶部侧的端部上连接夹具的用于形成顶部的区段。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从头部延伸直至顶部,其中,在第二侧的顶部侧的端部上连接夹具的用于形成顶部的区段。但是也可想到这样的构造形式,即,在其中夹具的杆部虽然从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头部开始,该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朝向头部的方向延伸,但是此时在第一侧和夹具的形成顶部的区段之间设有夹具的相对于第一侧的延伸指向其他方向的其他区段,和/或但是此时在第二侧和夹具的形成顶部的区段之间设有夹具的相对于第二侧的延伸指向其他方向的其他区段。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齐平地取向。对于齐平尤其优选理解为,第一侧壁具有指向外的表面且第二侧壁具有指向外的表面,且第一侧壁的指向外的表面和第二侧壁的指向外的表面设置在一个平面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布置在一个平面的同一侧上,该平面包含夹具的纵轴线。

根据本发明的夹具具有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具具有第三侧壁,第三侧壁同样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侧壁从第一侧的第一边缘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且第三侧壁从第一侧的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具具有第四侧壁,第四侧壁同样从第二侧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二侧壁从第二侧的第一边缘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延伸且第四侧壁从第二侧的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延伸。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齐平地取向。齐平尤其优选理解为,第三侧壁具有指向外的表面且第四侧壁具有指向外的表面,且第三侧壁的指向外的表面和第四侧壁的指向外的表面布置在一个平面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实施成,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平行和/或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平行。

如上所述,夹具实施成关于包含夹具的纵轴线的平面镜像对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三侧壁如第一侧壁那样实施且第四侧壁如第二侧壁那样实施,从而下面对第一侧壁的特征的阐述也是对第三侧壁的特征的阐述且下面对第二侧壁的特征的阐述也是对第四侧壁的特征的阐述。但是如上所述,夹具也可以这种方式实施成旋转对称,即,有至少一个平面,其包含夹具的纵轴线,在其中夹具的位于该平面的一侧上的每个区段都可通过围绕纵轴线转动180°而与夹具的在该平面的另一侧上的构造相同的区段重合。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三侧壁如第二侧壁那样实施且第四侧壁如第一侧壁那样实施,从而下面对第一侧壁的特征的阐述也是对第四侧壁的特征的阐述且下面对第二侧壁的特征的阐述也是对第三侧壁的特征的阐述。

在本说明书中,夹具的内部理解为紧邻夹具纵轴线的区域和/或由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如存在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包围的空间。如果在本说明书中提及指向外的表面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术语“向外”时,则是指从夹具的纵轴线指离的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夹具中设有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尤其优选地,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形成锁合件。卡锁突起部朝卡锁方向突出且具有与卡锁方向相反的卡锁表面,其中,卡锁表面布置在与第一侧壁不平行和/或与第二侧壁不平行的平面中。卡锁容纳部具有棱边和连接在该棱边上的配合面,其中,朝卡锁方向突出的卡锁突起部伸出到该棱边之上,从而卡锁表面面对配合面。通过使卡锁表面面对配合面,在卡锁表面朝向配合面的方向运动时,卡锁表面撞到配合面上。由此提供以下可能性,防止夹具的两个元件相对彼此运动、即,具有卡锁突起部的第一元件相对于具有卡锁容纳部的第二元件运动或从一定距离开始进行阻挡,即,在卡锁表面接触配合面时。

卡锁突起部的任务是,提供夹具的一个元件的一部分,该元件通过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的共同作用应至少沿一个方向不能继续运动或仅能在距离另一元件确定的路程上继续运动,该部分可与卡锁容纳部共同作用,即,通过使卡锁突起部吊挂在卡锁容纳部的棱边上。该目的通过指状地沿卡锁方向从一个元件的一部分突出的卡锁突起部就可实现。对此,卡锁突起部尤其优选根据指的形状实施成窄的。但是也可想到这样的构造形式,在其中卡锁突起部的延伸沿与卡锁方向垂直的方向实施得更宽且卡锁突起部例如根据折板或角板的形式实施。但是卡锁突起部也可由夹具的一个元件的块状区段形成,该区段从该元件的其余区域伸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锁突起部具有沿卡锁方向延伸的基体,材料从基体沿与卡锁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其中,在材料上构造有表面,该表面形成反向于卡锁方向的卡锁表面。

卡锁容纳部的任务是提供卡锁表面所面对的配合面且形成棱边,使得卡锁突起部能够从位于配合面后方的区域伸出到该棱边之上,且由此能够将卡锁表面引入面对配合面的位置中。因此,棱边的任务只是限制具有配合面的元件朝突出的卡锁突起部的方向延伸。该目的可通过棱边的多样化构造实现。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棱边由两个以角度、尤其优选以90°的角度彼此邻接的面形成,配合面尤其优选为其中一个面。但是对此配合面不是必须邻接在该棱边上(虽然这是优选的)。也可想到,在该棱边和配合面之间设置不属于配合面的其他表面区域。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该棱边具有倒棱或横截面实施成圆弧形状。

借助本发明提供的锁合件可应用在夹具的不同区域中,以便至少沿一个方向防止夹具的两个元件相对彼此运动、即,具有卡锁突起部的第一元件相对于具有卡锁容纳部的第二元件运动或从一定距离开始进行阻挡,即,在卡锁表面接触配合面时。通过本发明确定了卡锁表面布置在于第一侧壁不平行和/或与第二侧壁不平行的平面中,由此适合防止夹具的两个元件相对彼此运动,在其中,该运动方向具有平行于第一侧壁的分量和/或平行于第二侧壁的分量。

尤其优选地,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设置在夹具的相同类型的元件上。例如卡锁突起部可从第一侧突出且卡锁容纳部可设置在第二侧上。同样地,卡锁突起部可从第一侧壁突出且卡锁容纳部可实施在第二侧壁上。同样地,顶部可实施成两件式且由延续第一侧的向内弯曲的第一带区段和延续第二侧的向内弯曲的第二带区段形成,其中,第一带区段以第一内区段从顶部朝向头部的方向延续,且其中,第二带区段以第二内区段从顶部朝向头部的方向延续,且其中,卡锁突起部从第一内区段突出且卡锁容纳部构造成第二内区段的一部分。可替代地可想到这些实施方式,在其中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没有设置在夹具的相同类型的元件上,例如卡锁突起部从第一侧突出且卡锁容纳部实施成第二侧壁或第二内区段的一部分,或例如卡锁突起部从第一侧壁突出且卡锁容纳部实施成第二侧或第二内区段的一部分,或例如卡锁突起部从第一内区段突出且卡锁容纳部实施成第二侧或第二侧壁的一部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锁突起部和/或卡锁容纳部构造成侧切部。侧切部是结构元件,其能够防止卡锁容纳部或卡锁突起部会自由运动。侧壁相对彼此的运动可通过构造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而得以减小或几乎完全被阻止。可存在为卡锁容纳部分配的面和为卡锁突起部分配的面,它们基本彼此平行地伸延。在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上可存在平面对,它们与夹具的杆部的纵轴线包围小于45°的角。尤其该角可小于40°、优选小于30°、尤其优选小于20°,特别优选小于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角可具有基本与杆部的纵轴线很微小的偏差或完全没有偏差。因此,在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上可存在与杆部的纵轴线基本平行的平面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锁表面实施为平坦的和/或配合面实施为平坦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锁表面和配合面相对彼此平行地定向。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锁突起部构造成突起部和/或卡锁容纳部构造成凹口。因此例如相应侧壁的突起部可接合到相对侧壁的凹口中。与关于卡锁容纳部和卡锁突起部所述的实施方式类似地,通过由突起部和凹口构成的在功能方面共同作用的元件对使得侧壁相对彼此、在此例如也沿着夹具的纵轴线的运动得以减小或几乎完全被阻止。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突起部接合到凹口中,此时突起部和/或凹口形成用于相应另一元件的开口而相应另一元件位于该开口中。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锁表面布置在于第一侧壁垂直和/或与第二侧壁垂直伸延的表面中。由此可实现夹具的两个侧的牢固的锁合和/或联接作用,尤其用于固定和防止两个侧沿主伸展方向彼此移开,该主伸展方向垂直于两个侧的表面。在卡锁表面基本垂直于第一侧壁或垂直于第二侧壁伸延时就可实现充分的作用。在该段所述的用于卡锁面的实施方式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完全适用于配合面。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应侧的卡锁突起部在相应相对的一侧上从后面接合卡锁容纳部,卡锁容纳部从相对侧的主平面中突出和/或弯出。

除了防止夹具的构造有在功能上共同作用的元件对的两个侧和/或侧壁的相对运动,由此不仅可防止相对侧壁和/或侧彼此分开运动,而且还尤其防止垂直于侧壁的主平面的相对运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卡锁突起部可构造成从侧壁和/或杆侧沿相对的侧壁和/或杆侧的方向伸出的臂的形式,该臂在端部处具有卡钩,卡钩从后面接合在顶部和/或带区段和/或弧形区段的区域中的细长形凹口、尤其是长孔。尤其是该细长形凹口可基本从夹具的顶部在具有形成顶部的顶端的两个弧形区段和/或带区段上延伸。特别是卡锁突起部的顶部具有加宽的区段,加宽的区段尤其垂直于其纵向延伸地从后面接合凹口。尤其是卡锁突起部以夹紧和/或卡合的方式保持在凹口中。

两个功能性元件对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优选形成锁合件,其尤其是不可逆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锁突起部从第一侧壁突出且卡锁容纳部形成第二侧壁的一部分或由从第二侧壁向内突出的区段形成。

在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锁容纳部构造成侧壁和/或侧上的凹口的一部分。凹口尤其是卡锁容纳部的简单的实现方案,但是在此可具有上面描述的卡锁容纳部的相同的适宜的特性。

在同样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别相对的侧壁具有由突起部和凹口构成的构型,突起部和凹口彼此互补地成型。构造在相对侧壁上的具有突起部和凹口的互补成型部可进一步稳固夹具,能够在夹具中提供彼此对应且能够共同作用的平面对。在夹具受到负荷时存在卡锁容纳部和卡锁突起部的平面对的共同作用,使得凹口和突起部的平面对的接触不是必须一直存在,而是仅可限制在受到负荷的情况下。侧壁相对彼此的运动可借助设置的构型得以减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卡锁突起部和卡锁容纳部构成的锁合件形成锁止且因此防止侧的撑开。由此可防止夹具的侧例如进入打开位置中,如在制造夹具时它们可至少以两个部分存在那样。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术语“不可逆的锁合”包括在不损坏夹具的情况下不能使锁合件反向于其构造方向再次恢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具有一个或多个凸伸指部,凸伸指部与相应相对的侧壁的区域重叠。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在指部的至少一部分构造成使得其切割该区域的表面的面法线和/或垂直于指部的纵轴线的线切割侧壁的该区域时,指部与侧壁的区域重叠。对于实现本发明不是必需的是,指部的表面与侧壁的与指部重叠的区域的表面接触。但是,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指部的表面与侧壁的与指部重叠的区域的表面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例如第一侧壁具有多个凸伸指部,凸伸指部与相对侧壁的其他区域重叠。由此,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凸伸指部,第一凸伸指部与第二侧壁的一个区域重叠,其中,第一侧壁可具有第二凸伸指部,第二凸伸指部与第二侧壁的另一区域重叠。由此,在第一侧壁的两个凸伸指部与第二侧壁的多个区域重叠时,能够使夹具的杆部构造得特别抗扭转且抗歪曲。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指部的长度大于指部的宽度,其中,长度理解为指部从第一侧壁朝向第二侧壁的方向的延伸方向。除了与长度垂直的宽度以外,指部尤其优选具有高度,高度通常由材料厚度来规定且也可称为厚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指部的宽度大于指部的高度(厚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指部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夹具的纵轴线延伸和/或指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纵轴线或垂直于与纵轴线平行的线延伸。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具有基体,第一凸伸指部从该基体伸出,或第二凸伸指部从该基体伸出。基体尤其优选具有长度,其中,长度尤其理解为基体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方向的延伸。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经由棱边过渡到第一侧壁。长度此时尤其理解为基体从该棱边朝向第二侧的方向的最大延伸。补充地或可替代地,基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夹具的纵轴线或垂直于与夹具的纵轴线平行伸延的线延伸。基体尤其优选也具有宽度,宽度尤其优选沿平行于夹具的纵轴线的方向延伸。基体还具有高度,高度也可称为厚度且大多有材料厚度规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宽度大于基体的长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伸指部的宽度和/或第二凸伸指部的宽度小于基体的宽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伸指部的宽度小于基体的宽度的一半,尤其优选地小于基体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尤其优选地小于四分之一。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伸指部的宽度等于第二凸伸指部的宽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伸指部的端部与第二侧的距离等于第二凸伸指部与第二侧的距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的基体的宽度和/或第二侧壁的基体的宽度大于夹具的杆部的延伸的40%、尤其优选大于50%、尤其大于60%、尤其优选大于70%且尤其优选大于8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伸指部的长度小于基体的最大长度。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凸伸指部的长度等于基体的最大长度。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凸伸指部的长度大于基体的最大长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经由一棱边过渡到第一侧壁中,其中,该棱边由凹口中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具的向外方向弹性预紧的元件从内部穿过凹口向外延伸。向外预紧在此也理解为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其中预紧的元件具有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中预紧的元件从杆部的一个部分区域、例如杆的一侧伸出且该预紧的元件在力作用下能够从该侧运动出来,尤其优选沿垂直于杆部轴线(纵轴线)的方向或与杆部轴线(纵轴线)的垂线平行的方向伸延。尤其优选地,预紧的元件与具有弹性的元件连接或是具有弹性的元件的一部分,从而预紧的元件在力作用下必须克服增加的弹簧力从静止位置开始运动且弹簧力使得该突起部在失去力作用的情况下回到其静止位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静止位置为具有弹性的元件没有施加力的位置。静止位置能够在无需通过止挡限定的情况下克服具有弹性的元件挤压或拉动预紧的元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经由一棱边过渡到第二侧壁中,其中,该棱边由凹口中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具的向外方向弹性预紧的元件从内部穿过凹口向外延伸。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经由一棱边过渡到第一侧壁中,其中,该棱边沿与夹具的纵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经由一棱边过渡到第二侧壁中,其中,该棱边沿与夹具的纵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的与第一侧壁的第一凸伸指部重叠的区域紧邻第二侧的与第一侧壁的第二凸伸指部重叠的区域地布置。尤其优选地,第一侧壁的第一凸伸指部和第一侧壁的第二凸伸指部并排地布置。

尤其优选地,第一侧壁的第一凸伸指部距离第一侧壁的基体的第一端部(沿侧壁的宽度方向看)比距离基体的相对的第二端部更近。尤其优选地,基体的第一端部是更靠近头部的端部。补充地或可替代地,第一侧壁的第二凸伸指部距离第一侧壁的基体的第二端部(沿侧壁的宽度方向看)比距离基体的相对的第一端部更近。尤其优选地,基体的第二端部是更靠近顶部的端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平坦的基体尤其优选理解为具有平坦的、尤其优选布置在一个平面中的外表面的基体。尤其优选地,平坦的基体额外地具有均匀的高度(厚度)。可想到,在此称为“平坦的”平坦的基体具有鼓胀部,例如小疙瘩或引导肋,或凹处或凹痕。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平坦的基体也理解为这种有意选择的与在几何结构上纯为平坦的形状稍有不同的基体。如果平坦的基体有意地具有选择的与在几何结构上纯为平坦的形状稍有不同的形状,例如鼓胀部,例如小疙瘩或引导肋,或凹处或凹痕,则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稍有不同的形状所占有的面积在基体的否则在几何结构上为平坦的表面所占据的平面中小于余留的在几何结构上为平坦的表面的面积的30%,尤其优选小于20%、尤其优选小于10%。如果平坦的基体有意地具有多个选择的与在几何结构上纯为平坦的形状稍有不同的形状,例如鼓胀部,例如小疙瘩或引导肋,或凹处或凹痕,则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稍有不同的形状相应所占有的面积在基体的否则在几何结构上为平坦的表面所占据的平面中小于余留的在几何结构上为平坦的表面的面积的30%,尤其优选小于20%、尤其优选小于10%。如果平坦的基体有意地具有多个选择的与在几何结构上纯为平坦的形状稍有不同的形状,例如鼓胀部,例如小疙瘩或引导肋,或凹处或凹痕,则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有稍有不同的形状所占有的面积的总和在基体的否则在几何结构上为平坦的表面所占据的平面中小于余留的在几何上为平坦的表面的面积的30%,尤其优选小于20%、尤其优选小于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几何结构上平坦的基体也完全为平坦的且没有与在几何结构上纯为平坦的形状稍有不同的形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部实施成与第一侧壁的平坦的基体齐平。尤其优选地,指部的指向外的表面位于具有基体的指向外的表面的平面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伸指部额外地具有与基体相同的材料厚度(厚度;高度)。尤其优选地,在基体和第一凸伸指部之间没有弯曲区段。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其中,第二凸伸指部具有向外或向内弯曲的弧形区段。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凸伸指部具有端部区段,端部区段与平坦的基体平行地伸延。这特别优选地理解成,第二指部的端部区段具有指向外的表面,该表面在这样的平面中伸延,该平面必要时与基体的指向外的表面所延伸的平面平行伸延。尤其优选地,第二凸伸指部的端部区段额外地具有与基体相同的材料厚度。在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基体和第二指部的端部区段之间有弯曲区段。尤其优选地,弯曲区段构造成双弯曲部,其首先沿第一方向弯曲,然后以另一走向沿另一方向弯曲。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具有容纳部,以便容纳第一凸伸指部。容纳部尤其理解成在第二侧壁的基体中的凹陷部或侧壁的与侧壁的平坦的基体平行错开地延伸的区段,其中,在平坦的基体和平行错开的区段之间的过渡部优选由沟槽形成。对此基于,平行错开设置的区段由于制造技术的原因不能实施成完全平行的,因此必要时可与平坦的基体成角度。同样地,由于制造技术的原因必要时不能使得平行错开的或成角度伸延的区段构造成完全平坦的。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的第一凸伸指部与第二侧壁的平坦的基体齐平。为了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实现第一侧壁的第一凸伸指部与第二侧壁的一个区域重叠,第二侧壁的与第一侧壁的这样实施的第一凸伸指部重叠的区域由第二基体的凹槽状或凹口状或袋状的容纳部或实施成凹陷部的容纳部形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凸伸指部,至少一个凸伸指部与第一侧壁的一个区域重叠。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的凸伸指部构造得与第一侧壁的第二凸伸指部相同。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其中,第一侧壁的基体的窄侧面对第二侧壁,其中,第二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其中,第二侧壁的基体的窄侧面对第一侧壁。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体的窄侧与基体的指向外的表面成角度地延伸。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的窄侧和/或第二侧壁的窄侧至少局部地构造成平坦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的窄侧在与纵轴线平行延伸或包含夹具的纵轴线的平面中延伸和/或第二侧壁的窄侧包含与纵轴线平行延伸或包含夹具的纵轴线的平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伸指部与第二侧壁的基体的邻接第二侧壁的平坦的窄侧的区域重叠和/或第二凸伸指部与第二侧壁的基体的邻接第二侧壁的平坦的窄侧的区域重叠。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和在第一区段中为平坦的窄侧,其中,窄侧的平坦的区段沿与夹具的纵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基体紧接着窄侧的平坦的区段具有朝向第二侧壁突出的突起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突起部接合到设置在第二侧壁中的凹槽或凹口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和在第一区段中为平坦的窄侧,其中,凹槽或凹口连接在窄侧的平坦的区段上。补充地或可替代地,第二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和在第一区段中为平坦的窄侧,其中,窄侧的平坦的区段沿与夹具的纵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基体紧接着窄侧的平坦的区段具有朝向第一侧壁突出的突起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突起部接合到设置在第一侧壁中的凹槽或凹口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和在第一区段中为平坦的窄侧,其中,凹槽或凹口连接在窄侧的平坦的区段上。对此,该突起部没有凸伸指部,因为它们与相对的侧壁的区域不重叠。通过由在侧壁的基体的窄侧上的突起部和凹槽的共同作用可形成啮合,该啮合提高了夹具的刚度,因为其防止侧壁的基体沿与夹具的纵轴线平行的方向相对运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侧的一个端部上设置弧段,其中,在第一侧的端部上的弧段的顶端形成夹具的顶部的一部分,和/或在在第二侧的一个端部上设置弧段,其中,在第二侧的端部上的弧段的顶端形成夹具的顶部的一部分。对此,弧段能够从该侧开始向内实施,如例如WO 2012/104205A1的弯曲区段15那样设置。弧段同样可向外弯曲。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具有平坦的基体,基体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且第一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基体相对于第一侧的平坦的基体成角度,尤其优选地成45°和135°之间角度、特别优选地成90°的角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具有平坦的基体,基体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且第二侧壁具有平坦的基体,基体相对于第二侧的平坦的基体成角度,尤其优选地成45°和135°之间的角度、特别优选地成90°的角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的平坦的基体与第二侧的平坦的基体平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具具有包括平坦的基体的第一侧、包括平坦的基体的与第一侧平行的第二侧、包括平坦的基体的以一个角度从第一侧朝第二侧延伸的第一侧壁、包括平坦的基体的从第二侧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以及包括平坦的基体的以一个角度从第一侧朝第二侧延伸的第三侧壁和具有平坦的基体的从第二侧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延伸的第四侧壁,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齐平地构造,其中,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齐平地构造。这种实施方式在垂直于夹具的纵轴线的横截面中可具有呈矩形环的横截面,其仅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间隙中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夹持面,夹持面从第一侧伸出且与头部间隔开且面对头部。尤其优选地,该夹持面设置在具有弹性的元件上,具有弹性的元件沿向外的方向预紧。向外预紧在此也理解为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其中预紧的元件具有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中预紧的元件从杆部的一个部分区域、例如杆的一侧伸出且该预紧的元件在力作用下能够从该侧运动出来,尤其优选沿垂直于杆部轴线(纵轴线)的方向或与杆部轴线(纵轴线)的垂线平行的方向伸延。尤其优选地,预紧的元件与具有弹性的元件连接或是具有弹性的元件的一部分,从而预紧的元件在力作用下必须克服增加的弹簧力从静止位置开始运动且弹簧力使得该突起部在失去力作用的情况下回到其静止位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静止位置为具有弹性的元件没有施加力的位置。静止位置能够在无需通过止挡限定的情况下克服具有弹性的元件挤压或拉动预紧的元件。该具有弹性的元件尤其优选接合设置在第一侧上和/或从第一侧到第一侧壁的过渡部中的凹口。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夹持面,夹持面从第二侧伸出且与头部间隔开且面对头部。尤其优选地,该夹持面设置在具有弹性的元件上,具有弹性的元件沿向外的方向预紧。向外预紧在此也理解为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其中预紧的元件具有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中预紧的元件从杆部的一个部分区域、例如杆的一侧伸出且该预紧的元件在力作用下能够从该侧运动出来,尤其优选沿垂直于杆部轴线(纵轴线)的方向或与杆部轴线(纵轴线)的垂线平行的方向伸延。尤其优选地,预紧的元件与具有弹性的元件连接或是具有弹性的元件的一部分,从而预紧的元件在力作用下必须克服增加的弹簧力从静止位置开始运动且弹簧力使得该突起部在失去力作用的情况下回到其静止位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静止位置为具有弹性的元件没有施加力的位置。静止位置能够在无需通过止挡限定的情况下克服具有弹性的元件挤压或拉动预紧的元件。该具有弹性的元件尤其优选接合设置在第二侧上和/或从第二侧到第二侧壁的过渡部中的凹口。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四个夹持面,两个从第一侧伸出,两个从第二侧伸出,并且它们分别与头部间隔开且面对头部,以及尤其优选地分别设置在具有弹性的元件上,该具有弹性的元件沿向外的方向被预紧。向外预紧在此也理解为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其中预紧的元件具有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中预紧的元件从杆部的一个部分区域、例如杆的一侧伸出且该预紧的元件在力作用下能够从该侧运动出来,尤其优选沿垂直于杆部轴线(纵轴线)的方向或与杆部轴线(纵轴线)的垂线平行的方向伸延。尤其优选地,预紧的元件与具有弹性的元件连接或是具有弹性的元件的一部分,从而预紧的元件在力作用下必须克服增加的弹簧力从静止位置开始运动且弹簧力使得该突起部在失去力作用的情况下回到其静止位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静止位置为具有弹性的元件没有施加力的位置。静止位置能够在无需通过止挡限定的情况下克服具有弹性的元件挤压或拉动预紧的元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夹持面的具有弹性的元件包括倾斜部。倾斜可构造成,该倾斜部朝向顶部的方向逐渐变细。这使得具有弹性的元件在夹具以顶部推入元件的孔中时能够与限定孔的边缘形成接触且通过该边缘克服弹簧预紧向内挤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具的头部具有头部面,头部面面对夹持面。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具有弹性的元件位于其初始位置中、即,向外弹出时,夹持面与头部平行地伸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头部面构造在头部的不动的区域上。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头部具有弹性臂,弹性臂能够沿与夹具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弹动,其中,头部面设置在臂的一个区段上,优选设置在臂的端部区段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头部和第一侧和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和第二侧壁是一件式元件的所有部分,其通过对金属段的区段进行弯曲来制造。同样可想到,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由塑料例如通过压铸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也可与上述第一方案结合的另一方案,提出一种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其中,夹具具有

-头部和顶部,以及

-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且第二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

-其中,第一侧壁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其中,头部具有侧面和面对顶部的接触面,以及

头部的侧面经由第一倒圆棱边过渡到头部的面对顶部的接触面中,且第一侧经由第二倒圆棱边过渡到第一侧壁中,且第一倒圆棱边经由弧形区段过渡到第二倒圆棱边中。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一方案中第一构件实施成,使得第一构件具有

-头部和顶部,以及

-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且第二侧从头部朝向顶部的方向延伸,

-其中,第一侧壁从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其中,头部具有侧面和面对顶部的接触面,以及

头部的侧面经由倒圆棱边过渡到头部的面对顶部的接触面中,和/或

第一侧经由倒圆棱边过渡到第一侧壁中。

通过使用倒圆棱边,在这些区域中避免了尖端、凹槽或尖棱,其会导致损坏需要连接的元件。尤其在头部的侧面经由第一倒圆棱边过渡到头部的面对顶部的接触面且第一侧经由第二倒圆棱边过渡到第一侧壁中且第一倒圆棱边经由弧形区段过渡到第二倒圆棱边中的实施方式中,明显降低了两个需要连接的元件的损坏风险。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头部的侧面与第一侧齐平。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过渡到第一侧壁中的倒圆棱边沿与夹具的纵轴线(杆部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而头部的侧面过渡到头部的面对顶部的接触面中的倒圆棱边沿这样的方向延伸,该方向与第一侧成角度地、尤其优选垂直于倒圆棱边延伸的方向过渡到第一侧壁中。倒圆棱边尤其优选在与棱边延长的线垂直的横截面中实施成弧形。

特别优选地,第一倒圆棱边过渡到第二倒圆棱边中的弧形区段实施成沟槽的类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头部的面对顶部的接触面经由弧形区段过渡到第一侧壁中。

根据本发明的夹具尤其优选用于将元件(第二元件)固定在车辆的车身部件(第一元件)上、尤其车辆的框架上。尤其优选地,夹具用于将底板(第二元件)固定在车辆的框架(第一元件)上。特别优选地,夹具用于将气囊固定在车身部件上、尤其优选车辆的框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第一元件和固定在第一元件上的第二元件,其中,第一元件具有孔且第二元件借助根据本发明的夹具固定在第一元件上,其中,夹具伸过孔进行接合,使得夹具的头部布置在第一元件的一侧上且夹具的顶部布置在该元件的相对侧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具伸过孔进行接合,使得夹具的头部布置在第一元件的一侧上且夹具的夹持面布置在该元件的相对侧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元件是车辆的车身部件,优选为车辆的车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元件是底板或气囊。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的附图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从斜下方看向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透视侧视图;

图2示出了从下方看向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顶部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经剖切的透视侧视图;

图4示出了从斜上方看向根据本发明的依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夹具的透视侧视图;

图5示出了从斜下方看向根据本发明的依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夹具的透视侧视图;

图6示出了从斜上方看向根据本发明的依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夹具的经部分剖切的透视侧视图;

图7示出了从斜上方看向图6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经部分剖切的透视侧视图的另一局部;

图8示出了从斜上方看向根据本发明的依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夹具的上部的透视侧视图;

图9从斜上方看向图8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经部分剖切的透视侧视图的另一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所示的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在第二元件上的夹具具有头部1和顶部2。由多个分区段组成的杆部3在头部1和顶部2之间延伸。

杆部3具有第一侧4和关于夹具的纵轴线A与第一侧4相对布置且与第一侧4平行伸延的第二侧5。第一侧4和第二侧5从头部1朝向顶部2的方向延伸。第一侧4终止于弧形的弯曲区段6,弧形的弯曲区段6从第一侧4开始向内弯曲。弯曲区段6的弧线的顶端形成顶部2的一部分。第二侧5在弧形的弯曲区段7中终止,弧形的弯曲区段7向内弯曲。弯曲区段7的弧线的顶端形成夹具的顶部2的一部分。

第一侧4经由棱边8过渡到第一侧壁10的平坦的基体9中,该第一侧壁10从第一侧4朝向第二侧5的方向延伸。第二侧5经由棱边11过渡到第二侧壁13的平坦的基体12中,第二侧壁13从第二侧5朝向第一侧4的方向延伸。

在图1至图3中所示的夹具构造成关于包含纵轴线A且与基体9和基体12平行伸延的平面镜像对称。因此,(在图1中未示出的)第三侧壁50从第一侧4朝向第二侧5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三侧壁50相应于第一侧壁10地实施。此外,在图1中未示出的第四侧壁51从第二侧5朝向第一侧4的方向延伸,其中,第四侧壁51相应于第二侧壁13地实施。根据的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夹具是一件式的元件且通过金属段的区段的弯曲而制成。

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凸伸指部14,第一凸伸指部14与第二侧壁13的一个区域重叠。为此,第二侧壁13具有在图3中可更清楚看出的容纳部,该容纳部呈凹陷部(Eindellung)15的形式。此外,第一侧壁10具有第二凸伸指部16(参见图3)。第一侧壁10的第二凸伸指部16与第二侧壁13的另一区域重叠。在此实施成第一侧壁的第一凸伸指部14与第一侧壁的平坦的基体9齐平,而第二凸伸指部16向内弯曲且从后面接合第二侧壁13。为此,第二指部16具有设置在平坦的基体9和第二指部16的端部区段17之间的弯曲区段18,弯曲区段18首先向内弯曲,然后朝相反的方向弯曲,使得指部16的端部区段17与第二侧壁13的基体12平行地伸延。第二侧壁13具有凸伸指部19,该凸伸指部19与第一侧壁10的一个区域重叠。第二侧壁13的凸伸指部19构造成与第一侧壁中的第二凸伸指部16相似且具有与第一侧壁的基体平行伸延的端部区段20以及弯曲区段21,弯曲区段21设置在第二侧壁13的基体12和端部区段20之间。

第一侧壁10的基体9具有窄侧25。第二侧壁13的基体12具有窄侧26。窄侧25和窄侧26在第一区段上实施成平坦的且在该区段中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伸延,其中,第二侧壁13的窄侧26的平坦区段比第一侧壁10的窄侧25的平坦区段更长。第二凸伸指部16与第二侧壁13的基体12的一个区域重叠,该区域邻接第二侧壁的窄侧的平坦的区段。在第二凸伸指部16从后面接合第二侧壁13的基体12的区域中,第二侧壁具有窄侧26的平坦的区段。如在图1和图2中尤其清楚看出地,由突起部27、28和凹口29、30构成的构型连接在窄侧25的平坦的区段上以及窄侧26的平坦的区段上。在此,相应侧壁10、13的相应突起部27、28接合到相对置的侧壁13、10的凹口30、29中。突起部27、28实施成,它们不与相对置的侧壁的区域重叠,而是仅接合到设置在那里的凹口29、30中。利用突起部28而构造成卡锁突起部35,在此,利用凹口29而构造成卡锁容纳部36。卡锁突起部35和卡锁容纳部36形成锁合件,在其中卡锁突起部35能在后面接合(hintergreifen)卡锁容纳部36。

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4和第二侧5分别具有平坦的基体。在图1中可看出,平坦的基体4具有小的隆起部70。这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概念“平坦的基体”,仅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几何结构上精确为平坦的基体,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在这里,由于很小的突起部而与在几何结构上精确为平坦的形状不同的基体也称为“平坦的基体”。

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4的平坦的基体与第一侧壁10的平坦的基体成90度角。第二侧5的平坦的基体与第二侧壁13的平坦的基体12成90度角。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13实施成彼此齐平的(它们向外指向的表面位于一个平面中)。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四个夹持面40、41、42、43。各夹持面是柔性元件的一部分,分别穿过位于侧4、5和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3、第三侧面50和第四侧面51之间的相应过渡部中的凹口44、45、46、47。相应的弹性元件具有倾斜部48,该倾斜部使得在夹具被引入元件的孔中时使未示出的元件与孔的边缘相接触且通过继续推入夹具使得夹具克服弹簧力压向内,但是在通过元件中的孔之后由于弹簧力又向外弹出且由此而与相应的元件在后面接合。

夹持面40、41、42、43面对头部1。头部具有四个头部面55、56、57、58,这些头部面面对夹持面40、41、42、43。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保持在夹持面40、41、42、43和头部面55、56、57、58之间且由此将第二元件固定在第一元件上。

头部1具有侧面100和面对顶部2的接触面(头部面)55,在此,头部的侧面100经由第一倒圆棱边101过渡到头部的面对顶部2的接触面55中,且第一侧4经由第二倒圆棱边102过渡到第一侧壁10,且第一倒圆棱边101经由弧形区段103过渡到第二倒圆棱边102。头部1的面对顶部2的接触面55经由弧形区段104过渡到第一侧壁10。

图4示出了从斜上方看向根据本发明的依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夹具的透视侧视图,其相比于前面的实施方式具有附加的功能构造。在头部1的区域中,夹具具有与侧壁10、13基本平行的臂401,臂401具有弯曲的卡钩,该卡钩相对于夹具的纵轴线倾斜地伸出且在安装在元件上之后使得头部1稳固且固定,并且该卡钩伸出到夹具其余部分的伸展之上。图5的实施例示出了头部1的类似的实施方式。

根据图4至图6的实施方式的顶部2实施成两件式的且由延续第一侧4的、向内弯曲的第一带区段39和延续第二侧5的、向内弯曲的第二带区段40形成,其中,第一带区段39以第一内区段37从顶部2朝向头部1的方向延续,而第二带区段40以第二内区段38从顶部2朝向头部1的方向延续。

在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中,除了设置在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13之间的锁合,还在顶部2的区域中设有销(Dorn),该销防止两个侧相对于彼此横向运动。

图5示出了从斜下方看向依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顶部的透视侧视图,其相比于前面的实施方式具有附加的其他的功能构造。在分别由弯曲区段或第一带区段39以及第二带区段40形成的顶部2的区域中有借助卡锁突起部35和卡锁容纳部36的附加锁合,在此,卡锁突起部35朝卡锁方向31突出而卡锁表面32布置在与第一侧壁10不平行和/或与第二侧壁13不平行伸延的平面中,卡锁容纳部36具有棱边34和与棱边34连接的配合面33,在此,朝卡锁方向31突出的卡锁突起部35伸出到棱边34之上,使卡锁表面32面对配合面33。

卡锁突起部35构造成从第一内区段37朝向相对的第二内区段38伸出的臂的形式,并且具有在端部上的弯曲的顶部的形式的卡钩,该卡钩从后面接合在第二内区段38的区域中的呈长孔形式的细长形的凹口。

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依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夹具,其相比于前面的实施方式具有附加的功能构造。示出了卡锁突起部35从第一侧壁10突出,卡锁突起部与相对的第二侧壁13的由弯曲约90度的突起部形成的卡锁容纳部36共同作用。由此,在功能上共同作用的由卡锁突起部35和卡锁容纳部36构成的元件对甚至减小了侧壁10、13沿着夹具的纵轴线的运动。

在图8、9中示出了与图6、7类似的实施方式,其中,在卡锁容纳部36的端部上设有卡钩,该卡钩避免卡锁突起部35从卡锁容纳部36中滑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